“lxys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圆明园的毁灭》片断赏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圆明园的毁灭》片断赏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圆明园的毁灭》片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片断赏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
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
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
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堂结构。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篇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师:孩子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在台上呆了几分钟,我一直在观察你们,同学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我看出大家都有一点紧张,是吗?
生:是(小声)
师:是吗?
生:是(大声一点)
师:现在我们来开心地笑一笑,这样我们可能要轻松一点。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南昌在这样大一个礼堂上一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声音可以大声一点,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停了你们这些话,也非常高兴。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山西省省会太原,是山西省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名字叫赵禄。说到这个禄字,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这个lu,是哪一个lu?
生:王字旁加一个各位的各。
师:这个字是lu吗?
生:是。
师:是吗?
生:是。
师:还要加一个?
生:还要加一个足字旁,王字旁加一个路。
师:为什么呢?
生:我看到很多的家长,很多的老师都取这样一个名字。
师:呵呵,看来,这个字是许多女孩子常用的一个字,是吗?再猜一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白鹭的鹭。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
师:看来这个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怎么个漂亮?有没有老师漂亮呢?
生:差不多。
师:非常感谢,谁再来猜一猜?
生:我猜是露水的露。因为露水表示很纯洁。大部分女孩子都喜欢纯洁的。
师:非常好。但是呢,老师还不是这样的一个露,再猜一猜,还有哪个露?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地会表达。还有谁,继续来猜一猜?
生:我觉得是梅花鹿的鹿。
师:为什么呢?
……
师:【出示“禄”】看看这个认识吗?什么lu?
生:俸禄的“禄”。俸禄的“禄”是什么意思啊?你猜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什么用意呢?
生:(笑)是老师多赚钱吧?
师:我的父母希望我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那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叫赵禄,而且还知道是哪一个lu字。你们愿不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谁第一个来?胆大一点,来。
生:我叫黄祥瑞。
师:看来父母希望你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孩子,真棒!来,你来!
……
师:好了,刚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彼此认识了一下。下面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今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生:奥运举办成功了。
师:对!再来说说让我们中国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生:乒乓球比赛中大多数为我们中国人夺金。
师:再简洁一些。
生:差不多是全部是我们中国人。
师:差不多全部。可以怎样说?应该是?
生:全部。
师:三面五星红旗在会场上升起。还有吗?
生:在李宁点燃奥运圣火的时候,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师:说得好,除了这件大喜事,还有吗?
生:神舟七号成功飞天。
师:很好,还有吗?
生:我还记得翟志刚走出太空舱的那一刻,
师:说得真好。说到宇航员,刚才那位同学说到翟志刚,还有?
生:刘伯明。
师:还有?
生:景海鹏。
师:山西的老乡是谁啊?
生:景海鹏。
师:非常的让人自豪。这次神七问天,除了在太空漫步,还放出了小卫星。这说明我们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是我们中国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出仓技术的国家。你还想说什么?
生:神七发射的时候还带了一些蔬菜上去。
师:同学们说得好,非常有精神,来,我们准备上课。
上课。
师: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 1860年的今天,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知道。
师:大声说(指黑板)。
篇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及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及评析
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积极探究,在读中品词析句,积淀语感,让学生在脑中再现圆明园的美景,激发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片断1:
汇报第三自然段——着重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首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巧妙地引入评价机制,再播放与课文相匹配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在脑中再现昔日的辉煌,然后挖掘课文的空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感知,放飞他们想像的翅膀,此时,设计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读到这么美的文字,此时此刻,你仿佛来到了哪儿,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生A:我仿佛来到了山乡村野,看到菜花黄了,听到到处是鸟的叫声……
生B、我仿佛来到了买卖街,看到了我们土家族的`岩松坪椪柑摆在街上卖。
生C:我仿佛来到了买卖街,闻到了我们土家熏的腊肉,腊香肠的香味。
生D:我仿佛来到了亭台楼阁,就像我们长阳的观音阁……
[点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课堂上一定会有丰富多彩的回答,一定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学生把自己的想像粘贴到课文,把家乡的美景、美食溶入到课文,在脑中再现圆明园的美的同时,创造美,也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片断2:
在探究最后一段——圆明园遭践踏部分。先放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烧成灰烬的情景,激发愤怒之情,再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文,体会重点词句,揭露侵略者的罪行,再次激发学生的仇恨之情、痛惜之情。当学生情感调动之时,紧接着提问:“假如你正在圆明园的这堆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有人说:“侵略者的行径多么卑鄙啊!”有人说:“清政府多么无能啊!”有人说“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段国耻,振兴中华,从小打好基础,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做起……”
[点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体会课件中的高亮部分,直抒胸臆,抒发情感,激发斗志,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
[总评]语文教学要搭建感性体验的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能充分挖掘教材已有的内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构建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的平台,以“自主”为中心,以“激励”为媒介,立足一个“读”字,表现一个“美”字,突出一个“情”字,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有机地渗透土家文化,从而实现“美文美读,悟情悟境”,让课堂流淌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蕾。
篇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课前读课文了吗?那么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请五位学生起立)好,你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来,这个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
生1:21,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量读成四声)的损失——
师:提醒一下这个孩子,不可估量。这个量在这里表示“估量”的意思,要读成二声。来,重新读这个词。
生1: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2: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非常好,没有一个错的。
生 3: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太好了,接着来。
生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 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说明大家课前预习得非常好!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里有什么东西,而且也非常美,圆明园是由哪几个园组成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写了圆明园毁灭了。
师:圆明园有了什么其实是写了圆明园昔日的——
生:风光(小声)。
师:谁还能再用简介的语言说一说。
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圆明园昔日的风景和后来毁灭了。
师:好,语言简介,表达得清楚。
师:看来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来看看课文怎样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谁来说,知道了什么?
生:圆明园非常有价值。
师:你怎么世道?
生:圆明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你能给同学们讲讲什么是不可估量吗?
生:说也说不清楚,说明是特别大特别大的损失。
师:不可估量就是——来,这位同学。
生:……
师: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大。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却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抓住词句,展开想像。
学生默读课文。
师:可以拿出笔,在旁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出来。
师:写好的同学可以向老师示意一下。

师:已经有四名同学写完了,可以勇敢地举手。谁第一个来?
生:我觉得圆明园特别的大,因为它由众多小园组成。
师:很多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
生:众星拱月。
师:那么大家知道吗?如此巧妙的布局,有100多公顷,那是多大啊?见过足球场吗?
生:见过。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大。
师:圆明园相当于64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
生:哇!
师:这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园林,这样一座的宫殿,里面都有什么?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来和大家讲一讲。
生: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你抓住了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指另一位同学)来这位同学。
生:很美丽。
师:能具体说说吗?你见过金碧辉煌吗?
生:房子全是金子做的。
师:有些是用金子做的,谁还看到了,也来讲一讲。
生:我看到上面的瓦是琉璃瓦。
师:感觉非常的漂亮。谁还想说?
生:我看到有的还刻着龙。
师:你看到了刻着龙的柱子——腾龙柱。除了这种风格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是一种高大的宏伟的建筑。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还有亭台楼阁,就是全都是玉做的,是透明的。
师:是透明的吗,孩子们?玲珑剔透,说明这个亭台楼阁非常的——精巧。同学们,同样是建筑,但是两种建筑的风格——
生:完全不同。
师: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金碧辉煌的殿堂,那是很有气势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那是非常精美的,谁再来读?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比刚才有进步)
师:听老师读读好吗?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还想读吗?
生再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
师:如果说殿堂给我们的感觉非常宏伟,那么亭台楼阁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玲珑剔透。谁还想读?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
师:除了这些建筑,看看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生:圆明园中,有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真的有山乡村野吗?
篇5:《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实录
师:(出示课题后)同学们最想说什么?
生:读书。
师:那就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读,也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读。
(教室里一片读书声)
师:想读第几个自然段就站起来读第几个自然段。(学生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要考验一下你们的自信心,谁敢说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学生们纷纷举手)
师:你们现在就站在领奖台上,如果有人比你读的好,你就坐下。
(又请几名同学读课文,读得好就站着)
师:(问站着的同学)你服气吗?不服气我们全班一起和你比。(生齐读课文)
师:(问站着的.同学)怎么样?可以坐下了吧?(生摇头表示不服气)其实人最难战胜自己,刚才,齐读时你也读了吧?你这就是战胜自己呀!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读完后,教师要提一个问题,你们现在一边读,一边想,老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读课文时就想这个问题,不一定从头读到尾,可以读得深一点。
(生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老师想问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你会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你会问英法联军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
生: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摇头)读了三次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
生:有点心酸?
师:哪一段使你心酸了?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生:我有点心疼,非常气愤。(读有关句子,谈自己感受)
师:有没有心里甜甜的。(读2、3自然段,老师相机指导)
评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没有任何琐碎的分析,而是把学习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激励的语言无疑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样投入,那样认真,真正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
篇6:《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该痛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 “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全解
重点生字
估:gū
揣测,大致地推算:估计。估价。估一估。古同“贾”,商人。估gù 〔估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笔画数:7;部首:亻
造句:他的估计没有错,果然是这样。
损:(損)sǔn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益增
笔画数:10;部首:扌
造句:这一战损兵折将,一定要好好休养生息一阵。
皇:huáng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
笔画数:9;部首:白
造句:这种言辞是对封建皇权的挑战。
组:(組)zǔ
结合,构成:组成。组合。组阁。组织。组编。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结合成的小单位:互助组。创作组。合成一体的(文艺作品):组诗。组画。组曲。组舞。古代指丝带:组缨(系冠的丝带)。组绶(玉佩上系玉的丝带)。量词,用于事物的集体:两组电池。
笔画数:8;部首:纟
造句: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轮流值日。
般:bān
样,种,类:这般。那般。百般。般配。暴风雨般的掌声。古同“班”,散布,分布。同“搬”。
笔画数:10;部首:舟
造句:老太婆的百般刁难没有让他气馁。
征:(③征⑦徵)zhēng
远行: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收集:征税。征粮。招请,寻求: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证明,证验: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征。征候。
笔画数:8;部首:彳
造句:这件事得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苏:(⑧囌)sū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指须头下垂物:流苏。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缓解,解除:以苏其困。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姓。见“噜”字“噜苏”。苏sù ㄙㄨˋ 朝向:“苏刃者死”。
笔画数:7;部首:艹
造句: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宏:hóng
广大,博大:宏大。宏伟。宏图。宏愿。宏论。宏丽。宏亮。宏观。宽宏。姓。
笔画数:7;部首:宀
造句:泰山宏伟雄壮,不愧是五岳之一。
唐:táng
夸大,虚夸:荒唐。唐大无验。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费)。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朝代名:唐代。唐诗。唐僧。唐人。唐三彩。后唐。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古同“螗”,指蝉。姓。t'ang
笔画数:10;部首:口
造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朝代。
凡:fán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大概,要略:大凡。凡例。发凡(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4”。凡是大凡
笔画数:3;部首:几
造句:凡是有害身体健康的,我们坚决抵制。
统:(統)tǒng
总括,总起来:统一。统率(shu刬)。统帅。统摄(统辖)。统考。统筹。统战。统共。统购统销。事物的连续关系:系统。血统。传(chu俷)统。体统。
笔画数:9;部首:纟
造句:把这些垃圾统统处理掉。
销:(銷)xiāo
熔化金属:销金。销毁。去掉:销案。销账。销脏。销魂。销蚀。销声匿迹(形容藏起来,不在公开场合出现)。报销。开支,花费:开销。出卖货物:销售。销路。供销。机器或器物上像钉子的零件:销子。销钉。插销。把机器上的销子或门窗上的插销推上。古同“消”,消散,消失。卖售购
笔画数:12;部首:钅
造句:这个月的销售业绩创了最高记录。
略:
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略。简略。粗略。略微。略有所闻。略知一二。省去,简化:省略。忽略。其余从略。简要的叙述:史略。要略。事略。计谋:方略。策略。战略。抢,掠夺:侵略。攻城略地。详
笔画数:11;部首:田
篇7: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实录
【缘由聚焦】
常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金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你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继而从点上引导深入: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景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质疑,断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伴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王老师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使自身的语言更发展,更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愉悦思维的快乐,酣畅情感的宣泄,享受着生命激荡的快乐。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的光辉。然而激动之余我冷静寻思: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的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的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篇8:《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与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下面一起看看其教案与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p110-p113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四次感悟,升华他们内心的情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甚至很多孩子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4.本班学生喜欢交流、喜欢合作。学生喜欢语文课上有好看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来调节枯燥的文字学习。
【设计特色】
开放的教学视野、精彩的课件展示、独有的情感体验和自然的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建议”第三条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
(2)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
(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法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圆明园中的文物为什么珍贵?)老师在总结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精炼出几个主要问题(提出问题)b.分小组讨论提炼出的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点拨下自主解决问题,对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如“众星拱月”通过课件演示帮助理解。(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汇报交流,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1. 导语:(出示圆明园的风景照,边欣赏边解说引入)北京圆明园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曾经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壮观的一座皇家园林,当时它被人们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如今,当我们走进圆明园游览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残垣断壁,一片荒凉的废墟。圆明园已经被彻底毁灭了。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圆明园美景时,不知不觉走进了课堂。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课题的发问,便显得水到渠成,而这一问题的设计更具有发散性,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的回答五彩缤纷,极具个性。
二、交流课外资料、开拓学生视野。
课前同学们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资料。下面同学们六人为一小组,先在组内交流你所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哪位同学把你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可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样的设计也无形中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圆明园的情况,为上好这一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复习感知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生字词,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哪位同学还记得,本文分成几段呢?
(板书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复习不仅检查了学生上节课学习效果,而且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上,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再次明强调文章的结构,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全文,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方法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2.分组明确要求。
我们把一、二、三组分为“园林艺术组”。四五组分为“历史文物组”。六七组分为“园林毁灭”组。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疑问。老师经过综合精炼出以下几个问题。请每个组把自己组的要求齐读一遍。
园林艺术组: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园林布局的特点?
“买卖街”为什么加引号?
圆明园中都有哪些景点?
历史文物组:圆明园有哪些文物?
这些文物为什么珍贵?
园林毁灭组: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的过去?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应该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变成好学生的展示台,学困生的避风港,教师的悠闲场。
3.合作学习比赛。
这节课我们进行合作学习比赛,回答一个组内的问题,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一个圈,回答别的组的问题,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两个圈。最后看看哪个组是优胜者。
〔设计意图〕学习在比赛中进行,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成员间角色互换,增进互动的有效性,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组员的共同进步。
4.小组合作学习。
5.汇报学习成果。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园林艺术组的同学学习效果如何?
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园林布局的特点?
(板书:众星拱月)
篇9:圆明园的毁灭全文赏析及随堂测试
圆明园的毁灭全文赏析及随堂测试
全文赏析
本篇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圆明园的毁灭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随堂测试题及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分)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收藏( ) 珍贵( ) 销毁( )
4、我会用“不但……而且……”造句。(2分)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横线画下来。(2分)
6、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700字赏析
圆明园是清朝一所很大的皇家园林,当然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圆明园由长春园、万春园、圆明园三部分所组成,圆明园里不仅是风景名胜,而且里面的物品也十分珍贵,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各种宝贝数不胜数。可是好景不长,在1860年英法等八国联军侵入,抢走各种各样宝贝,为了毁灭罪证,他们竟然还火烧圆明园,里面高大宏伟的建筑物都烧光了,大火连烧了几天几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样一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这样被侵略者破坏了,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读到这里,我心中一直愤愤不平。更可恨的是,一百多年前被西方列强抢走的宝物居然公开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什么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等,被我们用昂贵的价钱买了回来。按道理,这些宝贝本来是我们中国的,侵略者没经过我们中华民族的同意就抢走了,最后我们却不能拿回来,我们还要花大钱买回来。可真是可恨啊!
我认为侵略者的行为而很可耻,也为清朝政府的无能感到愤怒。我明白了,国家软弱就要被欺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团结起来,让我们的祖国变强大,让侵略者都吓得远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