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小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阅读理解答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富兰克林:原则与变通阅读理解答案
就算在中国,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也可以说名声显赫。由于那本畅销多年的《富林克林自传》,他成了许多少年人心中的“人生导师”,那些“艰苦和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反复在作文、试卷和阅读材料里出现。
他那个用风筝收集雷电的实验被放进了小学课本里,他又成了富有探索精神和敢于为科学献身的勇士,并启发了不少小孩子的科学梦想。
不过,一个更立体的富兰克林的形象,隐藏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启蒙故事背后,躲藏在美国建国时期艰难的战斗和变革之中。
这个形象是这样的:在1787年夏天费城炎热的屋子里,当来自各州的代表因为制宪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面临散伙危险时,82岁、患有痛风的富兰克林居然去请来了一位牧师,叫大家每天早上先向上帝祷告。据在场者记录,有些人虽然不愿意,碍于他年岁长,只好同意。
看上去,富兰克林总喜欢在发生对立的场合充当和事老。面对有争议的问题,他不喜欢公开和直接表达意见,反倒是在私底下勾连甚多。独立战争之初,各州就是否建立联军产生分歧,他明里随大溜,暗地里却又帮支持建立联军的亚当斯等人串联,可谓老奸巨猾。
这种性格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展露无疑。除了在若干冲突中居中调停外,当宪法草案最后确定,几位代表拒绝签字之时,这个资格最老,并且很善于倚老卖老的人站起来,请求大家搁置争议。“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他以一个老人所常拥有的宽容和变通说,“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
影视作品里表现的富兰克林,往往带着狡猾的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微笑。而在现实记录里,他也确实以如鱼得水的个人魅力见长。这很容易让人忽略他内心最顽固的那些东西。
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是,1775年,美国革命尚未胜利,富兰克林作为特使被派往法国寻求帮助。此时,他已经70高龄,痛风和肾结石颇为严重,但到达法国后,他“使整个法国都沸腾起来”。等到后来前去协助他的约翰·亚当斯见到他时,感到十分愤怒:这个老头儿在自己的人民正浴血奋战时,穿的是巴黎的华服,与上流社会欢宴,还不时传出点风流故事。
据说,两人为此几乎反目。不过,富兰克林曾试图这样解释:要用法国人的方式和他们打交道。就结果来看,他的确获得了成功:他的画像被悬挂在巴黎许多地方,而他也成功地为美国争取到了法国在武器等方面的援助。
看似毫无原则的富兰克林,心里装着的正是他认定的原则。为追求正义的目标,他没有道德洁癖,也没有非此即彼的是非观念。即使因此被误解,他也不会放弃,甚至不做解释。
平衡、妥协、忍让,这些都是富兰克林行事中随处可见的品性。早在和英国发生争执之初,他也曾努力促成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妥协。不过,熟悉富兰克林那几近圆滑形象的人,恐怕忽略了富兰克林这固执的一面。据说,当他为自己设计那个著名的用风筝捕捉闪电的实验时,科学界的人都认为他是在胡闹,朋友里也有不少人反对。
但他毫不在意,只是按照自己心里认准的方向,一条道走下去。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富兰克林以艰苦和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的导师,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声名煊赫。
B、富兰克林设计的用风筝捕捉闪电的实验,科学界的人认为他是在胡闹,却启发了不少孩子的科学梦想。
C、当州代表争执严重,甚至面临散伙的危险时,高龄的富兰克林别出心裁,请来牧师,居然化解了矛盾。
D、富兰克林不喜欢公开和直接表达意见,喜欢私下里与人交流。有时也爱充当和事佬,暗里支持少数派。
E、约翰亚当斯对富兰克林在法国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富兰克林对误解没有进行解释,两人几乎反目。
(2)文章说“这很容易让人忽略他内心最顽固的那些东西”,“最顽固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富兰克林有那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4)对于富兰克林的变通,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2、(1)A得3分,B得2分,D得1分;CE不得分。
(2)“最顽固的东西”就是富兰克林认准的方向,也就是他的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为了达成正义的目标,可以平衡、妥协、忍让。
(3)敢于尝试,富有探索精神:为人圆满,善于变通:幽默风趣,坚守原则。
(4)富兰克林的变通不是圆滑,而是人生的大智慧。在对立的场合再阐述自己鲜明的立场,只会让矛盾更激化,富兰克林的变通缓解了矛盾。富兰克林用法国人的方式赢得了法国人的好感,也赢得了法国人的援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变通,不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富兰
篇2:富兰克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富兰克林阅读理解及答案
171月17日,富兰克林出生在美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职业。富兰克林从小聪明好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了两年学就离开了学校,整天在父亲的店铺里打杂。12岁时,富兰克林到印刷厂当学徒,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虽然工作繁重,但是他还是抓紧一切机会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
1723年,17岁的富兰克林告别了故乡波士顿,独自创天下去了。25岁那年,富兰克林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图书馆——费城图书馆。他是那么喜欢读书,他曾说过:“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富兰克林勤奋好学,27岁时开始学习外文。先后学会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此后他开始了科学技术研究。40岁以后,他在电子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有:用“电液转移里论”解释两种电荷带电的本质,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研制了“电轮”(电动机的雏形)......
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巨人,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参加过反英斗争,并且参与了草《独立宣言》的工作,在美国早期的'政治运动中,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1790年4月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终年84岁。美国人民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这他致哀一个月。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纪念这位科学家和政治家。
1.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富兰克林的生平故事。。
2.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请概括几点。
3.在汉语中,表示“死”的词语有很多,如本文中的“与世长辞”。请你再写出几个。
参考答案:

1.时间
2.富兰克林出身贫穷;富兰克林喜爱读书;富兰克林取得了巨大的电学成就;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
3.驾鹤归西、撒手人寰、含笑九泉等。
篇3:快乐与原则的阅读理解答案
当他挤上公共汽车时,他激怒了车上的每个人。
塞满了别人账簿的公事包,左臂夹着大盒子——这一切,都使他难以掏出回程票来。不得已,他把盒子放在检票员的凳子上。他踩了别人的脚,别人也踏到他的脚上。他引来了一片斥责。
到站了,他挤下来,总算是一个人走在了回家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小径上。他急忙看了看他的塑料钱夹是否还在,然后,就开始轻松地品味起他的快乐。
钱夹里装着37245里拉——那是一个小时前,作为圣诞节的奖金,他刚刚领到的“第13个月的薪水”。这笔钱意味着许多麻烦都可以解决了。有了这几张高面值的钞票,就不用为下一张电费单而发愁,不用为瞥见孩子们的坏鞋而痛心。他心里充满一种玫瑰色的感觉,红润得就像甜点盒子包装纸的颜色。源源不断涌出的玫瑰色感觉来自他从办公室带回家的圣诞面包——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这个甜蜜的负担使他左臂发麻。虽然面包是有限的,但对他们全家来说,实在是太丰盛了!玛丽娅该有多高兴啊!孩子们该闹腾成什么样子呀!
不过,这些都属于另一种快乐,香草精和彩纸片带来的物质上的快乐,而他自己的快乐却全然不同——是一种建立在自豪之上精神上的快乐,对,是精神上的!
几个小时前,男爵——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在分发红包并致圣诞祝词时宣布,公司特制了一个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准备送给最该得到它的雇员,以表嘉奖。他恳请亲爱的同事们当场“民主”地推举出这个幸运的人。雇员们笑着,低声嘀咕了一阵,然后由董事长带头,大家一起喊出了他的名字。一种巨大的满足,一个保住职业的保证——总之一句话,一个胜利。接下去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减弱他的兴奋。
他朝自己的家走去。他打开门,走进窄窄的门厅,放下沉甸甸的面包盒子,放下装着账簿的公事包,又把他的围巾放在一个食盒般大小的柜子上。然后他喊起来:“玛丽娅,快来呀!快出来看呀——多漂亮的东西啊!”
他的妻子从厨房跑出来,蓝围裙上沾着斑斑油污。拖着鼻涕的孩子们围在玫瑰色的大盒子边,谁也不敢用手去摸。
玛丽娅曾经非常漂亮。几年前,她还有着红润的小脸和充满幻想的眼睛,但是和商店老板们不断的口角使她的嗓音变得粗哑刺耳……只剩下高尚的心灵,坚强不屈,但失去了温柔;还有深藏在抱怨和节俭中的美德,拼命压抑却又根深蒂固的门第的骄傲,因为她是主街上一位大帽商的孙女。她看不起吉罗拉姆的出身——虽然他是她宠爱的傻孩子——因为同她自己的门第相比,他们都是下等人。
她的目光淡淡地扫过那个金光闪闪的大盒子。“很好,明天我们把它送给西歌诺•雷斯玛律师,我们欠了他那么多人情。”
两年前,雷斯玛律师给了他一份繁复的记账工作,完成之后除了付给报酬之外,还邀请他们夫妇俩到他富丽堂皇的寓所吃午饭,为此他还无比心痛地特意买了一双新鞋。现在,居然要他和他的玛丽娅、他的孩子们放弃盼望了好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把它送给什么都不缺的律师。
他跑进厨房,抓起刀,冲出来就要割盒子上的金色带子。这时,一只通红的小手疲倦地搭在他的肩头:“吉罗拉姆,别耍孩子气——你知道,我们一定要报答雷斯玛的好意。”
那个绝对正确的帽商制定的原则在说话了。
“但是,亲爱的,这是奖品,是对我工作出色的奖赏,是我受人尊敬的标志!”
“别说了,你的同事们都是好人,心地都很善良!这是施舍,吉罗,这不过是施舍。”她叫着他旧日的昵称,“明天我去买一个小节日果子面包,够我们吃就行了,再到斯汤达的店里买四支螺旋形的红蜡烛,这就可以过一个很好的节日了。”
第二天,他买了一个小的节日果子面包。买了两根而不是四根贵得惊人的蜡烛,又花了200里拉,让代办进货店把那个巨大的面包给雷斯玛律师送去。
圣诞节过后,他不得不又买了一个节日果子面包,伪装得像是从大面包上切下来似的,给他的同事们带去。因为没能尝一口他的豪华的奖品,他们常常揶揄他。
最初那个大面包不知怎么样了。他到兰丁代办送货店去询问,服务员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由律师男仆签名的收条。不过,主显节①他们收到了一张贺卡:“诚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面子保全了。
(选自《外国超短篇小说赏析》,有删改,杨幼力译)
【注】①主显节:____的一个节日。
快乐与原则阅读题目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快乐”指男主人公吉罗拉姆获得公司嘉奖的礼物后的兴奋之情,“原则”指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此表达感谢之情。
B.从后文代办进货店送一个面包需要200里拉看,“第13个月的薪水”也不是巨款,但这笔钱对吉罗拉姆十分重要,关系到他的家庭的温饱问题和他们夫妇关系的密切程度。
C.“甜蜜的负担”用看似矛盾的词语表达吉罗拉姆的复杂情感:“甜蜜”指面包的味道和他快乐的心情;“负担”主要指他用左臂夹着大盒子感觉乘车很累,表现其满足感。
D.玛丽娅围裙上的油污,和商店老板讨价还价而变得粗哑的声音以及虽然抱怨但十分节俭的美德,对丈夫的宠爱等都表现了玛丽娅是一位勤劳并且十分热爱家庭的女子。
E.律师雷斯玛是一位有爱心但又傲慢的人,他给吉罗拉姆找工作,邀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不过在圣诞节收到礼物后让男仆签名以及在主显节只送贺卡显示了他的傲慢。
(2)文中插入吉罗拉姆获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玛丽娅的丈夫吉罗拉姆的性格特征。(6分)
(4)你认为玛丽娅把丈夫吉罗拉姆获得的“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雷斯玛律师这件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8分)
篇4:快乐与原则的阅读理解答案
(1)DC
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项,“女主人公玛丽娅认为在圣诞节必须送面包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错误,说法太过绝对。从文中看玛丽娅要在节日期间送礼物给帮助自己的人,但礼物并不是必须是面包;玛利亚的“原则指无论什么时候都耍保全自己的面子。B项,“关系着”“他们夫妇关系的密切程度”中没有提到玛丽娅因为家穷就不爱吉罗拉姆的内容。E项,“傲慢”错误。男仆签名表示收到了玛丽娅夫妇让代办进货店送的面包,而主显节送贺卡表示的是对圣诞节玛丽娅夫妇送面包的感谢之情。
(2)①交代前文吉罗拉姆坐公共汽车左臂夹着的大盒子的来历,这个“7公斤进的节日果子面包”是公司圣诞节的礼物。②体现吉罗拉姆工作的态度和在公司的地位以及他内心激动、满足的情感。③推动故亊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吉罗拉姆一家对待面包的情节。
(3)①工作积极,在公司中工作积极认真,得到公司董亊长和同亊的认可,②热爱家庭。得到“第13个月的薪水”以及公司的“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想到的是自己的妻子、孩子,想到的是家庭的困难。③容易满足。得到薪水和嘉奖的面包后内心十分激动,感到十分满足^④有虚荣心,把公司嘉奖的面包作为自己受人尊敬的标志,没有吃到大面包怕同事笑话,又买了一个小面包并伪装成从大面包上切下来的,体现了内心的虚荣.⑤言听计从.听到妻子的解释和要求后,没有再表示反对,(任意三点即可)
〔4〉示例一:错误的。①忽略了丈夫吉罗拉姆的感受。“7公斤重的节日果子面包”是丈夫获得的圣诞节礼物,是丈夫得到公司认可的见证,而玛丽娅认为这个面包是施舍,并把它送给了雷斯玛律师,完全忽略了丈夫内心的需求^②忽略了家庭的需要。玛丽娅一家特别需要这个面包,这是一家人“盼望了好多年的唯一一次享用美味的机会”,而玛丽娅把它送给了什么也不缺的雷斯玛律师。③为了保全面子(门笫观念作祟)。把这样的面包送给律师虽然说是表示对律师的感谢,但选取这样的礼物,是一种虚荣的表现,是根深蒂固的门笫观念作祟。④玛丽娅太过强势.丈夫的反对并没有阻止玛丽娅的这种做法,虽然玛丽娅用商量的口吻和丈夫说话,但最终还是面包被送出去,可见玛丽娅在家中太过强势,体现出夫妇二人地位的不平等。
示例二:正确的。①感恩之情。玛丽娅之所以把“7公斤茧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律师,是因为律师帮助了他们,送面包是表达感谢之情;特别是用家里也十分需要的面包,更显示出玛丽娅感谢的诚心诚意。②对家人有补偿。虽然玛丽娅把丈夫得到的节日果子面包送给了律师,但也买了小的节日面包来补偿一家人,③用商量的口吻.玛丽娅决定要把面包送给律师,在丈夫不同意的情况下,玛丽娅用商量的口吻,表现了她对丈夫和孩子的爱。④保全了穷人的面子。别人帮助自己,并不能因为家里穷就不表达感谢之情,玛丽娅这样做,体现了穷人的品质,保全了穷人的面子。
篇5:《富兰克林》阅读答案
171月17日,富兰克林出生在美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职业。富兰克林从小聪明好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了两年学就离开了学校,整天在父亲的店铺里打杂。12岁时,富兰克林到印刷厂当学徒,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虽然工作繁重,但是他还是抓紧一切机会读了大量的书籍,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
1723年,17岁的富兰克林告别了故乡波士顿,独自创天下去了。25岁那年,富兰克林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图书馆——费城图书馆。他是那么喜欢读书,他曾说过:“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富兰克林勤奋好学,27岁时开始学习外文。先后学会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此后他开始了科学技术研究。40岁以后,他在电子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有:用“电液转移里论”解释两种电荷带电的本质,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研制了“电轮”(电动机的雏形)......
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巨人,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参加过反英斗争,并且参与了草《独立宣言》的工作,在美国早期的运动中,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1790年4月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终年84岁。美国人民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这他致哀一个月。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纪念这位科学家和政治家。
篇6:《富兰克林》阅读答案
1.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富兰克林的生平故事。。
2.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请概括几点。
3.在汉语中,表示“死”的词语有很多,如本文中的“与世长辞”。请你再写出几个。
篇7:《富兰克林》阅读答案
1. 时间
2. 富兰克林出身贫穷;富兰克林喜爱读书;富兰克林取得了巨大的电学成就;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
3. 驾鹤归西、撒手人寰、含笑九泉等。
篇8:《富兰克林传》阅读答案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说:“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人权。”
这说的就是富兰克林。他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大约从1733年起,富兰克林开始有目的的道德自觉。他希望自己活在世上的任何时候都不犯任何错误。他要避免让个人爱好、社会风俗或盲从的习惯,把自我引入歧途。他很快发现,自我道德修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罗列了13种当时他认为必要或值得追求的美德,并在每一条下面附一简要说明,诠释它所指的这些美德的含义。这些美德是:节制、缄默、条理、果断、俭朴、勤奋、公正、适度、整洁、宁静、高雅和谦逊。这张表当时只有12种美德,一个朋友告诉他说,人们常觉得他高傲,于是,他决心努力根治这一愚蠢的恶习。他自书座右铭以自勉“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即使我敢相信已将它完全克服,我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从富兰克林的这些传世名言中,我们可窥见他在和谐自我主权意志要素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的美德,出于人类自主意志平等和谐的天性,而贪婪是帝王率先垂范、以身教化的结果。
1736 年,富兰克林被选为殖民地议会的秘书。第二年,他接受了费城邮政局长的任命。他改革了城防,成立了消防组织。1751年,他襄助创办宾西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全世界人民将铭记他启迪人类自我主权意志的警句“站着的农夫比跪着的绅士高贵。” 富兰克林于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以精湛的邦交艺术,为美国独立做出卓越贡献。
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他的政见与坦诚,使世界级的政客相形见绌。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富兰克林做过“风筝实验”,创造了许多电学方面的专用名词,提出并制造了避雷针,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反迷信的斗士。
B.在富兰克林看来,个人爱好、社会风俗就像盲从的习惯一样,有不好的地方,会令我们犯下许多错误。
C.作者所写的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表达富兰克林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D.本文多处引用了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原话,不仅从正反两方面刻画了富兰克林的形象,而且使文章内容具体详实。
E.作者借文末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评价,不仅总结了全文,全面概括了富兰克林的一生,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文章开头引用杜尔哥的话,用意是什么?(6分)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说明富兰克林受人景仰爱戴的美德。(6分)
(4)富兰克林发表声明,表明自己并不完全赞成同宪法文件但却签字表示同意,并要求别的代表们也像他自己一样签字表示同意,对这一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3.(1)(5分)E给3分,B给2分,C给1分,A、D不得分。(E分析恰当,A“提出并制造了避雷针,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反迷信的斗士”错。B“个人爱好、社会风俗就像盲从的习惯一样”与原文比有点差别,C加线句子表明“多方面贡献”说法不妥,D应“正侧两面”。
(2)(6分,共3小点,每小点2分)
①形象地概括了富兰克林一生中最突出的两大贡献;
②引出主人公富兰克林这一人物,引起读者注意,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③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富兰克林的赞美之情。
(3)(6分,共4小点,答出三点即可,每小点2分)
①用自书座右铭及列举美德 表来自律,有目的进行道德自觉,克服缺点;
②乐善好施,拒绝申请专利;
③用警句启迪人类的自我主权意志;
④用坦诚的人格感化别的代表,使制宪会议达成统一。
(4)(8分)答出观点给2分,观点可以是同意,也可以是反对,也可以是持中。视其理由充分有力的程度,给2至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