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一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八年级下册生物用药和急救的教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八年级下册生物用药和急救的教案,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首先,由课堂上的气氛来看,同学们很活跃,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显现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
第二,从课堂上分组活动的开展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来看,两者达到统一。同学们通过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合作意识增强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能够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学素养的层面。
第三,老师善于合情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点评有发展性。如探讨如何辨别中西药的问题,在有位同学提出看法“中药只有中国制造”引起许多同学发笑的时候,老师的点评很自然地鼓励了发言的同学,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教育。第四,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帮助解答或谈看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只是适当地引导和点评,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同学们在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中获得知识。
老师课前充分考虑了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了充足的药品说明书,课前交给学生,丰富了课程资源,为全体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中提供了条件。
篇2: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点:一是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1、对于“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一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教师针对概念进行讲解,强调概念中的重点,并对比两个概念的不同点。然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药物的包装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学生判断后,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分类出来的这些非处方药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药主要是治疗感冒、咳嗽、胃部不适等等,都是治疗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疾病。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在讲概念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两个概念的重点部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进行“活动”,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通过分析归纳出非处方药的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难点就被突破了。
2、对于“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难点,主要使用分组讨论法。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使用说明,根据课本的讨论题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四~五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课本的讨论题来解读,提出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提出的新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这一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分析”来讨论,学生有点盲目,如果老师先示范一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知道要从哪些点着手分析。学生讨论时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药物说明书,有的比课本的详细,学生能发现很多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
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小组,可以课前先培养几个小老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篇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及结合自身经验,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难点:
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
教学用具
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随后再次发问,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以此来对症下药的。我们在使用这些常用药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安全用药
(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
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
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
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③这些药有什么共同特点?(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④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医院、药店、大超市)
(2)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非处方药。(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药物,都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非处方药。)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有关非处方药的说明,共同讨论、交流,谈谈对于非处方药的了解。
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处方药的用处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顽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备药,那么这些药与之前的非处方药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顺势引导出处方药的学习。(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药物必须在医院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获得,或凭处方由大的药店购得,他们和我们刚刚学到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叫它“处方药”)随后要求学生找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相同。
(三)作业交流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篇4: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建立 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6、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7、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8、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3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18÷3= 3400-300= 120+400= 21÷7=6×7= 45÷5=
2、填空:
3厘米=( )毫米 ( )厘米=5分米 6分米=( )厘米
100毫米=( )厘米 ( )分米=4米 60毫米=( )厘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5: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八下生物教案)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说课材料 一说课标: ⒈知识目标: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4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5学会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具体操作方法。 6分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血。 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二说教材: 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是能够应急,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 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同学所对医学的兴趣达下基础。三.说学生: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着两个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对与第二节“急救”的内容、可以请学校义务室的校生老师帮助、介绍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操作事项、是学生更形象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的要点。四.说教法:第一节教师寻求提向的方式,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要的经理然后通过讨论和对资料分析。老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同学每人从家中带来一张药物使用说明,对“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开展讨论,后侧重其他二至三项内容,教师在每组同学报告后予以点评,最后进行小结。 第二节 教师首先要着重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在介绍人工呼吸和胸处心脏挤压这部分内容时最好食用模型,边讲解边演示。在介绍出血和止血这部分时,让同学回忆七年级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学流的内容。 教案: 第一课时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区别一些常见处方和非处方药。 ⒉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⒊不在的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法等。 能力目标:⒈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 、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⒈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⒉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难点:⒈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⒉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每个实验小组一份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过程:导课、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请大家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都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 教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得了一些不太重的小病是,并没有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在家里吃药,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药点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会很安全呢?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德育教育:⒈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能力及实际争取措施能力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⒈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⒉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学方法:投影仪(多媒提教学)学生亲身参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用具:⒈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操作投影仪(教学课件) ⒉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在日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同学们知道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学生:。。。。。。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
用药分析教材p82的“资料分析”中的两张药品说明书,练习看懂这说明。 小组内讨论分析组员们自己带来的各种药品说明,学会看药品说明书,并完成讨论题。小组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讨论题或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全班帮助解决。进行有关“药品知识及安全用药”的知识竞赛。选一个记分员,两个监督员(监督员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监督维持课堂秩序;一是帮助发现是哪位参赛者先举手,使比赛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通过生活中用药经历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巡视指导。 1.解决学生提问,帮助有困难的小组。2.做好引导组织工作,解决全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知识竞赛, 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复习、预习相关知识。 布置作业:回家了解家庭小药箱的配备情况,自学一些自救知识,以备下节课竞赛演练。第二课时
急救 每组选两个学生,抽取纸团后,迅速准备相应的小药箱。准备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台下的同学也要思考:如果自己来准备这种小药箱,会选择哪些药品。宣布比赛要求及规则。将准备的两个纸盒拿出来(一个纸盒装有描述不同场景的小纸团,一个纸盒装有各种简洁的药品说明书),组织各参赛组的学生抽取纸团,进行比赛。 每组按顺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准备的小药箱,并解说选择药品的依其余同学作为评委可随时向解说者提相应的问题。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应立即给予指正。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以适当的表扬。 意识到学会急救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表演的学生营造危急情景后暂时停止。请同学回答应采取的措施并上台示范。由一个触电的例子引入急救的教学。挑选1~2名善于表演的学生(课前已有准备),通过演营造相应危急的情境。 台下学生认真观察,如有错误,给予指正。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巩固记忆。自行复习,整理相关知识。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并激励学生。找一位学生规范地操作相应急救措施。组织学生自评,谈收获。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用药和急救一. 安全用药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药物使用说明书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内出毛细血管出血 (2)外出血: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课后记:小结课堂练习:一. 选择题: 1.李大爷经常失眠,他到药店想买一瓶安定药片,但售货员不卖给他,其可能的原因是( )。a.李大爷年龄太大 b. 安定药片是毒药 c.安定药片是处方药 d.安定药是非处方药2.下列药品中,属于中药的( )a.病毒灵片 b.速效伤风胶囊c.先锋霉素 d.牛黄上清丸3.下列药品中,不属于家庭药箱中常用的外用药是( )a.西瓜霜 b.氯霉素眼药水c.云南白药 d.风油精4.当有人突发意外需要急救时,应拨打( )a.110 b.119c.120 d.123455.小东在打球时膝盖不慎受伤,血液从伤口渗出,估计是(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c毛细血管出血d.内出血6.创可贴适合(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c毛细血管出血d.内出血7.采用口对口吹气法时,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放松腰带b.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c.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 ,另一只手始终捏紧病人的鼻孔d.吹气频率与呼吸频率相似8.纱布、体温计在家庭小药箱中属于( ) a. 医用器具 b.外用药 c.内服药 d. 特殊药9.进行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 ( ) a. 8――10次 b.15――20次c.35――40次 d.60次左右10.如果某人意外忽然停止呼吸,最先进行的急救措施是( ) a.拨打“120”急救电话 b.人工呼吸与胸外挤压 c.出血止血 d.服用相应药物二.填空题: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________需要,在选择药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的_____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 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分为_______药和_______药。 3.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确保用药安全。 4.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时,救护者要站在病人的______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_______地、带有______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________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____次心脏挤压。
篇6: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重点)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难点)
3.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杂交
2.嫁接的方式可以获得( )
a.与砧木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b.与接穗相同的植物体的性状
c.与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体的性状 d.砧木和接穗相结合的性状
3.下列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是( )。
a.向日葵 b.椒草 c.小麦 d.高粱
4.梨、桃等的.栽培通常用( )来繁育优良品种。
a.嫁接 b.种子 c.扦插 d.压条
5.园艺师将一株单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种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压条 d.杂交
二.合作探究
6.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
7.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三.反馈检测
8.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_________,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1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无性生殖的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12.下列几组植物的繁殖,哪组属于无性繁殖( )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传粉繁殖后代; ②玉米种子种下去长出玉米植株;
③小麦靠风力传播花粉进行繁殖; ④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里会发出芽来;
⑤竹鞭节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笋,进而长成新竹子;
⑥秋海棠的叶子发出芽和根,进而长出新的秋海棠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