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人面不知何处去经典诗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人面不知何处去经典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人面不知何处去经典诗歌
人面不知何处去经典诗歌
那年
是谁打马经过我的门前
惊起桃花深处一抹嫣红
炙热如火
像极了三月的`风
分明是开在心灵深海的笙歌
心底描摹
于是
痴情的人
运用行书、草书、隶书
轮番上阵
大显身手
文字里寻觅
墨里张扬
灼伤了指尖
凌乱了诗行
最终还是填不出一句完整的词
那月
桃花凋零
推开茅舍柴扉
杨花落絮洒满双肩
景凄物非
忍不住黯然泪下
华丽的剧情在尾声时颤抖
字句断裂
寻来针线
缝补、再缝补
回忆、再回忆
怎会成了挥之不去的雾霾
命中注定
你就是我前尘后世刻骨的桃花一劫
那日
我终于痛下决心把固执幻化
破茧成蝶
让美丽徜徉在我的食指琴键
水墨江南
依旧跳跃在那片桃花源
喝下的毒
成了疗不好的伤
静夜
轻轻揽文字入怀
研磨成梦里的样子
书写着变换的四季风霜
此门独醉
再也无关风月
“再见”二字
深深地刻在那片枯竭的桃林
竟然没有来得及说出口
若到来年桃花开
推窗吟月
不知是否还记得
提笔再来写你
篇2:人面不知何处去优美散文
人面不知何处去优美散文
秋风离歌阵阵起,落叶渺渺飘,凄凄舞,不舍离--不舍离,叮咛别--叮咛别,只恐缘分散了不再聚,唯剩昨夜泪淹梦...................
一个故事一道风景线,一个知音一络菊香笺,一秋一思念,一诗一故人。
今天的我---在这里这地给你写诗,远行的你---在那儿那方给我吟句?
总见秋秋愁秋伤人,谁晓情长缘清忧伤重?昨夜小楼西风满,东墙篱香沉沉懒,佳人倩影已空,我寻觅于秋,寄醉于亦真亦梦里,问知于淡淡的愁落笑语中。
故人那似曾熟悉的身影总是在秋韵浓浓的日来袭,心头的愁绪蔓延了整个秋季。顷刻间恍如望见你在西窗独倚向我笑,那粉腮淡眉竟是渐离渐远的,我轻轻的喃呢你的名字,又惹恼秋风无尽伤怀。
谁刻骨铭心于谁?谁又把谁的名字丢落在秋风里?只留下依稀难觅的墨迹。
总想让这徘徊散落在水,卷之难来,未曾料到,这惆怅竟凝结成丝,挥之不去,此生环绕。
如今落叶铺满的小径只剩我一个人独自怅望,那些遗失在角落的心事谁人来倾听?
也曾爱满西楼,难却情空四方,再舍不掉的往事也是往事随风,再多的回忆也是前尘逐水,一朝春尽红颜老,千里秋来白发多,
我已经来到原处等待,你会记得誓言如初吗?
不知道谁说过,爱一个人就要爱得掏心挖肺的,爱一个人就要爱到忘乎所以,就算是爱到青山对影,爱到白发迎风,哀怨但无悔.
年华已是黯然老,岁月不知寂寞深,沧桑浅笑,红尘依旧,如今,我爱的人在哪里?爱我的人又在何方?
谁在沉迷过去?谁又在念念不忘曾经?
只想问一句,你在他乡还好吗?
曾经许诺定终身,无奈缘分有浅深,岁月扫昔日,两地看秋霞,满目尽愁,倾城亦无悔。
只见花落,不见花开,相离容易,相忘难,有谁知道你一直在我的城堡逗留。
我在初秋的`晚风里给你弹奏一首水姻缘,我在微凉的夕阳下给你写一首无韵诗,却不知道把自己的思念惹得越来越痛,任由心碎无声落地,任由相思凌乱笑带泪。
是谁让我看见了你的回眸一笑,又是谁让我转眼相思,经年不醉?明明知道这是噬心的毒药,我依然毅然喝下去,只想保留你一如既往的初见,只想等待那个去了又来的相逢。
秋风笑流云,细雨不知落叶伤。
爱幽幽,恨茫茫,星稀夜犹寒,一个人,一杯茶,一首诗,我为你守一诺。
思潇潇, 念袅袅,日暮天地老,半阙词,千年调,万缕情,我为你侯一生。
篇3: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鉴赏
译文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q(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而唐人孟ぁ侗臼率》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这段记载颇具传奇小说色彩,其真实性难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证。
轶事典故
关于此诗,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孟ぁ侗臼率・情感》载:唐时,博陵(指河北省安平县)有一青年名叫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叩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她却只是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叩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
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这个故事以及崔护的题诗后来衍生了一个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追念的情形,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后世文人创作常用到这个典故。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再如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以这个典故为基础创作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越剧及影视剧等。

篇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优美散文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优美散文
月光偷偷打量可怜缘分岁月的年轮
再诚恳,也渡不过红尘
却道垆边人似月
听说黛玉很早,听说她的才华,亦听说她的小家子气,不禁好奇,该是怎样一个遗世独立的女子?
宝黛初逢,在盼了又盼的目光中终于开始,黛玉心想,倒像是在拿了见过一般,也只是想罢了,不料宝玉笑嘻嘻的说,这个妹妹我见过。两人尘世虽为初见,但下凡带来了千丝万缕的似缘非缘,这也注定了,一个美好诗意的开始。
再顾,黛玉是想,宝玉是说,这充分体现了黛玉的小心谨慎,若真是个刻薄的人,哪会这样?由此料到黛玉的单纯。
呵,看到后来,渐觉得黛玉的灵动率真,为那爱,竟舍了一切。
此时,你在书里,我在书外,薄薄的书页,隔着年百年的馨香,亦是伤心,你隐隐的笑,我凄凉的叹,多想告诉,又多不愿告诉,那个令我心痛的结局。
喜欢你的诗,滚滚红尘阴晴不定,怎知竟有如此清丽委婉的长辞,一气呵成,心随着泛起波澜,一如,你皱了又皱的眉,那高歌着离去的鹤,怎料,清冷的月光已深深地埋葬了花的精魂,你在遥远的叹,一轮月光洗铅华,你口齿噙香,幽幽的吟,更那堪,秋雨助秋情,你面对烛,两两掉泪,更有那乱红遗空枝,空枝泣血痕,那是你的心在滴血呵,手捧《红楼》,空叹不能言。
看你与他吵架,一番气话,竟是回味绵长,这边,紫鹃在慰你,那边,袭人在劝他。只是两颗同样燃烧着心,都因为靠的太近而灼伤了彼此。美好诗意的开始。也注定了悲凉的结局。
佳人已逝,香魂仍存,或者,能在过客心中,自留一份皎皎应怜,一生的美丽,足矣。
只见指头抱香死
初访红楼,万艳齐展,但首先记住的就是你,晴雯。
有时,真的觉得,你是一个奇迹。千颦万笑,唯有你的笑最动人,唐寅的笔触随风漫舞,伴着你清亮的笑,瞬间明亮了一个天空,撕扇子以求千金一笑,眼前的这位公子,是如此的懂你的心,你的幸福好像都要飞起来呢,呵,真想就这样看着你,这样过一辈子。
喜欢你的真,你的傲,怡红院,女儿齐聚,千姿百态的美丽绽放,千回百绕的香气绵长,却只有你刚洁挺立,不屈,不挠,你的灼灼清言,轻轻提及了,多少人的呼吸。红甲,素手,你的不屈,仿佛在眼,在耳!
所谓,美总是短暂的,多么真实,却又多么忧伤的话,我想雪芹先生一定也是这样想吧?比天高的心却无奈!你在王夫人手中如同画扇在你手中一般,那么轻易的你的幸福被撕碎,飞舞,甚至看不见。
多么遥远的,我看见橼头的大笔在纸上划过,随即定格,你如同千百年前的一个手势,美丽而苍凉。晴雯,我正对着六月芙蕖,正对着那传说中你的魂的归依,努力地怀想着你的当年,只是,我隐约听见那里传来一声叹息,被淹没在人声中。
晴雯,你真的是一个奇迹,美丽,不屈,在你的怡红院,开出怎样的一抹惊艳,人生一生,草木一秋,就算风过乱红纷坠地,就算泪眼看花花不语,你只愿抱香而死,遗笑风中,去做那花灵,再无半点纠葛。
只是倒是,我又该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膜拜你呢?
情到浓时花事了
轻轻打开那一卷卷丹青,见那古往今来,交错纷杂的爱情开了,又谢,犹如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人生喧杂,暮然回首,见你,在那遥远又遥远的地方,隐隐的笑
就那样想起了你,司棋。
“司棋”二字,拆开来讲,就是“独思姻缘之棋”。或许这个名字就是你一生的隐语吧,暗示着,你那么轰轰烈烈美到销魂的.青春。
大观不语,大观落寞,你与你的安郎相逢,一个目光的交换,便点亮了一切,不愿再管什么封建礼数,你跺跺脚。提着你的红绫裙,满心欢喜,迫不及待的要去奔向你的春天,你和安郎的春天。
这一段,看得心里好苦,好苦,笔走神飞,恍惚之间,看见曹公的脸,笑了,又皱了,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你,看着你的痴,亦看着你的绝望,心中充满了惆怅的无奈,那痛,如潮水般去了又来,任那伤,生生的疼了又疼。
毕竟你是司棋啊,坚强而又柔软的司棋,假若花再艳一遍,月又明一番,心知结局的你仍会那么做对吗?因为你是司棋。
于是想到,你低头,向壁撞去的那一瞬间,心,一定是幸福的。
春风来,北风去,你与你的安郎,可是在一处吧?哪里的桃花,可由当初相逢时那样的艳吗?
时光流转,我听见你的声音,或许,只要一心爱过就够了。
司棋
我站在,南边吹来的风中,用力的嗅,千百年前的香艳,抑或已散,只见迷离,《红楼》未完,只留那残纸一方,茅屋中,风执迷不悟的吹,笙歌迭起,午夜的梦,搁浅在枕畔,一卷《红楼》,几个世纪的仓皇与神秘定格,引那天涯路上的行者,将头回了又回,一片片美丽的飞花。
欢笑时看繁华争艳,娴静处细听西子挽歌,然而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光阴一卷,太多的美好难以常驻久留。
篇5:心情散文随笔: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可依旧笑春风
01
昨天下午趁着阳光带小小兵去公园看花。
桃花开得正艳,一阵风吹来,花瓣随风飘落,小小兵蹲下去捡起一片花瓣,看着树下一地的花瓣出神,不知他在想什么。
觉得应景,随口教他念《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听着稚嫩的童声念出“花落知多少”,仿佛道尽人世沧凉。
小时候念这首诗就觉得是描写家乡的。
那时村里很多梧桐树,到了花开季节,满树都是粉白的花儿。
一夜起来,小路上密密麻麻铺满粉白相间的花朵,空气中散发淡雅芳香,洗净心扉。
我们这些女孩小心翼翼的用衣服捡满一大包花朵,然后用针线串起来,做成花环,戴在头上、脖子上,一个个都成了花姑娘,满身是花。
长大后再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我甚至怀疑这是梦境,可这梦境真实的无懈可击。
过年回老家,开车到村头我打电话给父亲问往哪条路走,大家都笑我,到家门口了还问路,连家都找不到了。
确实找不到了,那条连接山里山外唯一的小路已不在,到处都修了大马路,小路旁的那些梧桐树也不见了。
曾经和我一起拾花儿,穿花环,那个像花儿一样美的女孩,也不知如今在何处。
02
小时候燕儿就是我眼中最美的女孩,尽管她从小就没妈,也毫不影响她在我心中的美好。
我记事起就没见过燕儿的妈,但燕儿一直记得。
她才3、4岁的时候,就亲眼目睹母亲喝下了一瓶“敌敌畏”农药,留下她和弟弟,永远离开了。
她给我们讲起母亲自杀的过程,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很平静。
我没有见她哭过或难过。
小小年纪就要承包所有家务,每天洗衣,做饭,挑水,喂猪,喂牛,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奶奶,还要帮父亲干农活。
所以上学的时候她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读书的时候大概是她最轻松的时候。
可惜她小学没上完,弟弟就得了一直怪病,不知道叫什么病,总之很严重,身体浮肿,什么也做不了,长期需要人照顾。所以燕儿辍学了。
父亲经常带着弟弟到处求医,燕儿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上三年级后,我就到城里上学了,每年假期才回去一次。
每次回家我就会去看燕儿。有时陪她去井边挑水,我想要帮忙,求她让我试试,她把扁担放我肩上,我用尽力气,脸都挣红了,却站都站不起来。
燕儿咯咯地笑,帮我揉揉压红的肩膀,蹲下挑起两桶水,让我跟上。
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内心里常感到自卑。燕儿总是用她的方式给我鼓励:“我听说好多男生喜欢你呢,隔壁村那个叫XXX的男生你还记得吗,有次遇见我他还跟我打听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我红着脸叫她别乱说,我还小,要以学业为重。
我一直觉得那些还是很遥远的事,毫无征兆的就来临了,我们也毫无准备的长大,被命运的河流冲得越来越远。
后来她开始告诉我她的恋情,她遇见一个喜欢的男生,父亲极力反对,倒不是因为年龄,在农村女孩十几岁就结婚是常事。那男孩家境也不好。
于是他们想办法借着难得出门的机会见面。
毕业后我去了很远的大都市谋生,记得那一年我在纸上写下的十个愿望其中一个就是:我稳定以后,要把燕儿接出来。
前那天在陌生的城市,一条两边都是高大梧桐树的街上接到一个电话,是燕儿。
我有点恍惚的问你在哪啊?
她说我在自家商店里,在带孩子。
她结婚了。
我为她感到高兴,她嫁的是相爱的那个人。
电话里听得出她依然平静的声音中,透着喜悦。
那是最后一次有她的消息。
愿她安好。
公众号:雨轩小记(yuxuanxiaoji )
篇6:书香犹在,人面不知何处
高二作文:书香犹在,人面不知何处
高二(10)袁伟
我是多么想回到从前,那个自由自在的时候,但是现在已经做不到了,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把我们推向死亡.
从三年级开始,刚认识几个字,我便在妈妈的引导下翻开了第一本小说<<林海雪原》,接着是《红岩》,《三家巷》,《红日》,《苦菜花》,《铁道游击队》.数不清看过了不同而又相同的故事,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枕头是被泪水浸湿的.是这些像国旗一样染着鲜血的红色小说使我如此敬重那个`领导革命解放神洲大地的人,甚至于一直不肯相信他曾经犯过严重的错误.从前的我还总以为”书香”那个文绉绉的词语就是那些泛黄的纸张里透出的霉味.
上初一后开始读外国小说,在那时认识了雨果﹑狄更斯﹑巴尔扎克﹑马克吐温﹑托尔斯泰……那时候才明白为什么傅雷说赤子之心总是相通的;那时也开始嗅到了从书中沁出的香气.
其实作家的世界总是相通的,是吗?我总有这样的感觉.从前读《茶花女》时总是把玛格丽特与巴尔扎克笔下的埃斯黛连在一起;总认为包法利夫人就像安娜.卡列尼娜一样堕落,又像华莱丽一样不知羞耻;坚信《幽谷百合》中的亨利.埃特就像《双城记》中的卡顿一样是个天使……
我也曾经为卡顿的死悲伤,也曾被汤.姆索亚的历险所吸引.曾经感叹冉阿让生命中的波折,曾经痛恨吕西安的软弱,曾经那么真切地看着匹普的远大前程一步一步走向破灭,而现在又如此看着自己的未来……
这些都是发生在从前的事,我也记不真切了.我所拥有的只有现在的自己,现在的我依然在读书,只不过现在只读教科书.所谓的读书人读的不尽是教科书吗?每个人都对我说上了高中不应该再看别的小说,认真嚼透书本才是正经.看来像贾宝玉一样厌恶科举制是走不通的,只有像苦行僧朴松龄一样用坚忍不抜的意志支持着考科举才是正事.
我是喜欢读书的,我所喜欢的理所当然被称为课外读物.人们只会告诉我读课外书的时间是需要一点一点地像挤压一个本来就无甚汁液的苹果一样挤出来的,人们只会把这样的说法当作真理似地供奉.做自己喜欢的事要像葛朗台老头攒钱一样把时间挤出来,不是很可悲吗?因此我也十分的可悲.
写童话的郑洁渊曾经说过,编教科书的人并没有想过这是编给自己的小孩的.如果他们这样想,也许我们就不像现在这样可悲了.
当知道创新作文还不如中规中矩的作文在高考中能赚分,谁还会去看鲁讯的文章,谁还会冒死写下如曹雪芹之迷团多得让人解不开的文章,只怕雨果在高考作文中也要得零分.
我最是欣赏五柳先生的读书不求甚解,若读一本小说要像所谓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一样,绞尽脑汁想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来吸引众人眼光,还不如囫囵吞枣,何必把书研究得让人兴味索.但是非常巧的是,我们的教科书正是要求我们像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一样把它们研究透砌,为了高考,我们只有把整本教科书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说也奇怪,我从不曾在教科书上嗅出什么香味儿.
每个人都告诉我说科举制在19已被废除,却不知道把我们像匹普一样毁了的并不是什么《河南程氏遗书》,或朱熹理学,也非教科书.记得读《西线无战事》时雷马克曾经说过,是战争把他们杀死了,他们有的只剩下了躯壳;今天把我们杀死的并不是战争,我们被一种可悲的力量拽着,拖进了巨大的深渊.只是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罢了.也难怪现在再也难出一个罗贯中,或是王实甫﹑曹雪芹﹑蒲松龄﹑秦观﹑柳永﹑巴今﹑丁玲﹑叶圣陶之流,现在的书也不如从前有价值了,因为一代人被毁了又回过头来毁掉下一代.
作品因为不朽的作家而不朽,我现在依然相信无论经过多少沧海桑田,那种芳香依然存在,变的不是书的价值,只是人变了而已.故书香犹在,人面不知何处.
在我们这些读书人眼中,现在的书也并不比成绩单要香多少.但我现在仍然在读书.
篇7:不知的诗歌
不知的诗歌
夜半。
忽然的被惊醒。
黑暗中,清晰地听着心脏越来越快的跳动,和着跳动的指针,高唱。
打开灯,指针指向夜里3:20。
梦到了什么呢,断断续续的光影片段,慢慢隐去了色彩。
不安不断的扩散,并且有爆炸的趋势。
每每夜中惊醒,这种不安便迅速地蔓延至全身,微微战栗。
胃在腹中被不断挤压,想吐。
已经睡不着了。
从来都没有这样过的。
不知道原因,不知道
越来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所谓决定命运的成绩,心越来越烦。
于是就闲了下来。
我想我是不该闲下来的。因为那让我有了时间胡思乱想。
于是又忙了起来。
每天麻木的做相同的事情,越来越忙,却也越来越空洞。
不安以光速吞噬着那颗原本就并不坚强的小心脏,于是每天每天,麻木而又不安的苟活。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存在的。
其实每个人,原本就并不真实存在吧。
所以每个人,都为了满足别人的同情心,一次又一次的受伤。然后撕开结疤的`伤口换取一份又一份的所谓友情或亲情。那些所谓亲人友人则冷漠·幸灾乐祸而做作的说一些似安慰的话,心满意足的离开。
就说嘛,人其实就是一种犯贱的生物。
很徐良。
呵呵。
篇8:不知你我诗歌
不知你我诗歌
我感觉到你是细腻的
从这刻我注视头顶的明灯
到我出生时的那盏四十瓦
让我感到你是细腻的
在佛门,我放弃膜拜
我凭着我们之间的呼唤
从远处走来,看到你忧伤如我
你是细腻的,好久不见
我开口说声,喂,很简单
相识的那刻只须最原始的声音,其它的,多余
明明是我的你,明明是你的.我
我们的烙印那么清晰
却被推使着相离相忧
是什么诱惑了你,你走向远方
是什么诱惑了我,我走向黑暗
换过多少住所
住过多少客栈
我也还是和你在记忆的网中
独自支撑起一个支点,相望
不可即,不可触
两个人,是孤单的,所以你选择漂泊
两个人,是孤单的,所以我浪迹一生
篇9:不知流逝诗歌
不知流逝诗歌
天空,隐约飞鸟的痕迹
雨水将浸透大地的脉络,贯穿
我的`骨骼,每个安静的时点
风松动四肢
卸下白天的繁忙
明月坐到窗前,对望
苍白的脸
花瓣雨淌过轻盈
风有些惋惜,没有将夜晚精心装扮
不懂流逝的我,在你没有到来之前
只懂守株待兔
跟紧月亮
我动她也动,她动我不动
假如我的许多,不可知的
等待可以计算时日,让忘却学会沉默
月上西楼的时辰
风景依旧如画
摆动衣衫,走过长亭外
古道的相送
每一条畅通的路口,注上标记
低头,佯装错开
杨柳飞花的召唤,听见燕语
千回百转
遥远,保持诗的娇态与明朗
音乐的回声振动浮水
我接住雨,整整一夜
篇10:心悦君兮君不知诗歌
心悦君兮君不知诗歌
一、只为等你
我知道一定有一个水晶似的梦,在路上
一直在路上。所以,我从没停止过脚步
从没停止。我总是在夜晚仰望,那个
湛蓝的星空。一遍一遍把梦想播种耕耘
有时一阵风沙,模糊了我的眼睛,疼痛
涟漪一样漾开。我一遍遍呼唤你的名字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我知道你会心有灵犀
路的尽头依然是路,路的尽头一定有你
有时我的心里开了一朵花,幸福溢满了
我的心灵。我想和你一起聆听花香,踩着
那些流云的`影子,一起飞到天上去。犹如
两只蝴蝶起舞,达到远隔千里而能意会的喜悦
更多时候,就像现在,我坐在温暖的风里
想象,随阳光一起抵达你的心灵。静默
一段时光连着一段时光从我们的双眸里逃走
一朵又一朵清浅的云从我们的心里升起
其实我一直在蔚蓝的梦里等你,一次次呼唤
犹如一颗颗升起的星星。你一直没有出现
而你一直在我心里。在每个有月亮的晚上
升起,与仰望聚在高处和时空一起达到统一
总有一种冥冥的昭示,如同冬眠的蝴蝶碰触了
春天的叶子。一些颜色在时间之内,以雪花
的形式纷纷苏醒。蔚蓝色的梦在流水的底处
意境开阔。我们和梦一如既往行进在路上
二、心悦君兮君不知
树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楔子
可不可以将日子宽泛些,走出山涧
看见更多的山比肩,更多的水流淌
挤在更多的人中间,没有说话也没有笑
只是聆听,就像山的矗立水的潺潺
孤独得太久,世界都狭隘了。心灵被一些草
荒芜。没有了花香,没有了树丛,视野也
被困。一只鸟想冲破阴霾,天上没有路
但心里有方向,怨艾终归遮挡不住路的远方
对着最简单的事物说真好。别扭曲了初衷
对那些让你痛却远走的,那些让你痛还在的
那些让你暖远走的,那些让你暖还在的
都轻轻地说一声真好,趁你现在还年轻
也许说了也听不见,也许听见了也没有反应
也许反应了你没看见,也许仍有一些若即若离
你没有说。有些话是需要埋藏心里的,不说
不是不懂,只是心悦君兮君不知,君不知
太多的山模糊了,是因为凝望得太久
太多的水浅淡了,是因为诉说得太久
太多的花都谢了,是因为始终没有结果
太多的期盼都远了,于是把自己放逐山涧
人生就是个圈套。最终将自己画地为牢
山环水绕,一颗心还是无处安放最真的叹息
有些话说了千百遍还在说,有的话一次没说
还在酝酿,说出来怕风听了四处传播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