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一条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

篇1:《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

《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

设计意图:

托班幼儿无论是绘画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还不完善,手部小肌肉还没有发育健全。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于把玩期,他们喜欢用笔乱涂乱画,喜欢将材料(比如纸)当玩具撕团、摆弄……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必须注重活动的游戏性、趣味性;让幼儿在动作游戏中,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质,产生绘画的兴趣,表达快乐的情趣,锻炼手的灵活性。于此本人在设计美术活动“会变色的瓶娃娃”时,首先领会《纲要》精神,充分尊重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将动作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采用拟人化的口吻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在动作游戏中,感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颜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在“变一变,玩一玩”的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几种常见颜色的认识。

2、尝试用手指作画,感受用手指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对色彩的辩别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娃娃人手一个(用小饮料瓶装饰成瓶娃娃,里面盛小半瓶水,并在瓶盖内事先挤上一点红或黄、绿水粉颜料)。

2、音乐《嘻唰唰》。

3、水粉调色盘、大白纸板三块。

4、用皱纸、松紧带自制的红黄绿小头花若干,用三色卡纸分别制作苹果、梨子、西瓜小屋。

活动过程:

一、瓶娃娃变魔术,以激起幼儿兴趣,感知三种不同的色彩。

1、出示一个未变色的瓶娃娃,教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认识它吗?”

幼儿:“它是瓶娃娃”

教师:“宝宝跟瓶娃娃打个招呼吧!”(瓶娃娃好!)

教师以瓶娃娃的口吻:“你们好”

2、教师:“这个瓶娃娃它会变魔术呢!我们看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变变变,变变变!”(教师边说边上下晃动瓶子,)

教师:“瓶娃娃变成什么样子啦?”(引导幼儿学说“瓶娃娃变成红红的”)

3、教师:“今天,我请来了许多的瓶娃娃(边说边出示许多瓶娃娃)宝宝想不想和它们一起变魔术?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看看它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自由上来拿一个瓶娃娃,要求幼儿用力摇边晃边说“变变变,变变变!”)

教师:“你们的瓶娃娃都变成什么样子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瓶娃娃变成什么颜色)

教师、“宝宝的瓶娃娃有红红的,有黄黄的,还有绿绿的, 瓶娃娃好看吗?”(让幼儿学说形容词:真好看)

二、瓶娃娃找朋友,帮助幼儿会区别不同的色彩。

1、教师以红色瓶娃娃口吻说:“我是红红的瓶娃娃,谁的颜色和我一样啊,快到我这儿和我做好朋友吧!”(等红娃娃到齐后)我们都是谁啊?我们都是红红的瓶娃娃,让我亲亲你,你也亲亲我!”(幼儿相互之间碰一碰瓶娃娃)

教师:“红红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们真高兴!”

2、教师再扮黄娃娃;“我是黄娃娃,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谁的颜色和我一样,它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黄黄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们真高兴!”

3、教师:“绿娃娃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我们都是绿绿的瓶娃娃,让我亲亲你,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我们的瓶娃娃都找到自已的好朋友了,真高兴,那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在跳舞之前,我们先把它们打扮一下,我今天特意为瓶娃娃准备了许多的头花呢!”(教师边说边拿出一个绿色头花作示范,并讲解戴头花的要领)

幼儿根据自已瓶娃娃的颜色,选择相应颜色的头花,尝试将头花戴在瓶口上。

4、幼儿随着音乐,和瓶娃娃一起自由跳舞。

三、送瓶娃娃回家,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种颜色的认识。

1、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屋(红、黄、绿)

教师:“瓶娃娃累了,我们抱着瓶娃娃休息一会吧”(教师哼唱摇篮曲,幼儿表演哄瓶娃娃睡觉的样子。)

教师:“你们知道瓶娃娃的家住在哪里吗?”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水果房子,说出它们是谁的家。再请幼儿按颜色将瓶娃娃送回相应颜色的水果屋。

四、幼儿种小花,引导幼儿手指作画。

1、教师:“瓶娃娃都回到了自已家,它们的家真漂亮!如果我们在它们的小屋前种点小花小草就更漂亮啦!”

2、教师示范手指点画,边画边交代要求。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指沾上不同颜色的水粉进行点画。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

五、活动评价

教师:“宝宝种了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小草,你们真能干!瓶娃娃看着太高兴了!可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宝宝跟瓶娃娃说再见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多种工具,如棉签、蔬果等。让幼儿尝试用它们作画,使之获得更多的体验。

篇2:《瓶娃娃》大班教案含

《瓶娃娃》大班教案含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将自己的发现说给他人听。

2、能通过对物品形状的比较,初步区分圆形和三角形。

3、会简单地运用对应方法来完成操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1《给瓶娃娃喂食》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为瓶娃娃找吃的。

(1)提示语: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瓶娃娃,它们在和小朋友打招呼,瓶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快给他们找找吃的吧。咦~~这里有很多饼干,你们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呀?

(2)引导幼儿观察瓶娃娃的嘴,请幼儿为圆形嘴的瓶娃娃找圆形圆形饼干,认识圆形。

2、通过为三角形的嘴的`瓶娃娃找相对的饼干,认识三角形。

(1)出示三角形瓶娃娃,这个瓶娃娃也饿了,它们吃什么呢?

(2)引导幼儿找到三角形饼干,认识三角形。

3、给瓶娃娃喂饼干。

(1)提示语:有那么多瓶娃娃,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喂饼干吧!小朋友先把饼干放到盘子里,在运回去给瓶娃娃吃。

(2)按要求给瓶娃娃喂食。

4、复习巩固认识圆形和三角形。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情境导入很感兴趣,要给瓶娃娃找东西吃的积极性很高,由于活动中一整个情境贯穿始终,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能够仔细观察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也能通过对物品形状的比较,初步区分圆形和三角形的同时还学会了简单地运用对应方法来完成操作。

篇3:会唱歌的瓶娃娃(美工)

活动目标:

1、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玻璃瓶上粘贴眼睛、嘴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玻璃瓶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基本材料:师生共同收集的玻璃瓶若干(比幼儿人数多);用蜡光纸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皱纹纸

2、辅助材料:沙、米、豆、玻璃球、筷子

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变戏法”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玻璃瓶,问:“这是什么?”(瓶子)

接着出示做好的娃娃:“看,瓶子变成什么了?”(娃娃)

2、激发幼儿操作欲望

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会唱歌的娃娃。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好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谁能把它变成娃娃?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这是重点,要求幼儿在基本位置上贴上眼睛和嘴巴。)

2、幼儿操作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个别差异进行辅导。

3、制作会唱歌的娃娃

这是一个难点:他要求幼儿先想出让娃娃唱歌的办法,在进行操作。教师了提示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

师:小朋友的娃娃都做好了。我们怎样让娃娃发出声音,唱出好听的歌呢?

幼儿讨论后操作(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三、结束部分

玩一玩:谁的娃娃唱歌最动听。

幼儿想各种办法玩自己的娃娃。(给活动配上音乐)

延伸活动:

“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瓶做什么呢

篇4:美术教案-装饰瓶

美术教案-装饰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手工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给各种不同造型的瓶子做装饰。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新奇酒瓶造型图片”,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这些人物造型都是由酒瓶加工而成的。这样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了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2.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了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3.研究探索,创造表现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独特的想象并把他表达出来,所以我采用让学生发挥个性思维,互相合作的方法来创作,先说自己的构思,再交流讨论,听取修改意见,最后,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装饰设计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创作过程中,放点轻音乐,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美术与音乐相结合是促进右脑发展的最好选择。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 让学生相互评价,评出各种奖项。 5.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培养学生多动手把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装点我们的生活。屏幕上再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加以拓展。 (四)课堂评价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设计,实践,创作意识是有益的,学生对装饰瓶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个性,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不能太高,要放手让他们做,这样,有益于学生情趣的培养,凸现学生的个性与风格。本课还有助于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课题 装饰瓶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 3.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由于年龄段的要求,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想像力的培养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通过讨论,鼓励学生做出富于创意的作品,避免雷同。 教具 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学具 瓶子,各种装饰材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对了,它的主体是酒瓶,再加上一些废旧物品巧妙的组合而成。废旧的东西不一定“不美”,通过我们的想象,用我们的双手可以把它变成那么美的艺术品。 3.同学们在生活有没有见过这种瓶子?(课件展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装饰瓶吧。(屏幕展示课题) 1.学生欣赏,猜测。   2.学生聆听。           3.学生回答并欣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看到这么新奇的艺术品,是用废旧的生活材料做成的,感到很惊奇,因势利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二、 新授       1.我们先来看一下瓶子的材质。它可以怎么分呢? 2.对了,总得来说瓶子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形式,那么我们装饰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不同了。 透明瓶子:在瓶子里面装饰。   在瓶子表面装饰。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装饰。 不透明瓶子:在瓶子表面装饰。 3.那在瓶子里面装饰可以用些什么材料呢? 4.在瓶子外面装饰可以用些什么材料呢?   想一想,看哪一组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最好? 5.小朋友们想的都很好,有的瓶子外形很特别,我们还可以从瓶子的外形特征来想象装饰。大家来看这一个瓶子,可以把它装饰成什么?(屏幕展示:根据瓶子外形特征想象装饰。) 6.那这样摆呢?教师将瓶子上下左右摆放,让学生多向联想。(屏幕展示:根据瓶子不同方位想象装饰。) 7.现在老师这边有材料和瓶子,想请两个同学上来装饰一下。 8.打扮得真漂亮!同学们知道装饰的步骤了吧?还有一些注意点知道了吗? 1.学生回答。   2.学生倾听。       3.学生回答。 A.可以用米或豆子。 B.可以用毛线。 C.可以用彩纸。   4.学生回答。 A.可以用彩纸剪贴。 B.可以用橡皮泥拼贴。 C.可以用毛线拼贴。D.可以用水粉颜料装饰。 E.可以结合起来装饰。   6.学生回答。     7.学生上台来装饰瓶子。                             5.教师出示多个有特点的瓶子,让学生从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联想,如火箭、玩具、小娃娃等。 6.让学生从瓶子的位置变化,产生多方联想,丰富创作内容,如船、龙舟、汽车等。  《会变色的瓶娃娃》美术教案

篇5:中班美术:会变色的小树林

中班美术:会变色的小树林

【内容与要求】

1、尝试运用点彩画法表现彩色的树林,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2、通过小松鼠帮妈妈找新家活动,体验点彩活动的乐趣及爱妈妈的情感。

【设计思路】

首先、美术活动《会变色的小树林》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语言活动,我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它蕴含的教育契机(母爱和色彩、构图),于是把它改编成了美术活动(重点在色彩、构图上)。

其次、中班幼儿对色彩很感兴趣,用色彩表达意愿非常强烈,符合中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再加上《指南》中说到“鼓励幼儿经常用绘画、捏你、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以采用了幼儿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绘画方式:点彩画。幼儿是第一次接触,对幼儿和我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最后、本次活动是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一个活动,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子成熟、鲜花的美丽,平时人们都会关注,其实五彩的树也是秋天的一景,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运用水粉画点彩树叶的美术教学手段,尝试运用油画笔表现五彩的树叶,让幼儿感受秋天大树的美丽风景。最后添画树林中事物,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发现点彩的秘密―幼儿作画―小松鼠安家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点彩画法表现彩色的树林,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感受色彩重叠的奇妙变化,体验点彩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

2、贴有边框的画纸;事先完成好小树干的撕贴

3、小号油画笔;抹布;系列水粉色四盘:绿色、黄色、红色水粉色

4、每人一个小松鼠和松鼠妈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他是妈妈的宝贝儿子……播放PPT,引出故事。

1、你觉得小树林会换上什么颜色的新装呢?

2、小树林为什么会变色呢?你能告诉小松鼠吗?

小结:原来是秋天到了,树林也发生了变化(绿色、黄色、红色)秋天真美啊!

二、发现点彩的秘密:

1、这么美的树林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幼儿讨论)(藏着画画的小秘密―点彩画)

2、幼儿尝试:

请一名幼儿上来点画,提醒幼儿蘸上颜料后先在盘子边上刮一刮,抹布上按一按,注意握笔的姿势。(幼儿点画后用儿歌提炼:小小笔、蘸一蘸、刮一刮、点一点、颜色出来真好看!)这里点点、那里点点,小树叶长出来了(绿色)。秋天的树叶是多彩的,谁来换一种颜色(换颜色时提醒幼儿洗笔:洗一洗、按一按)接着点(黄色)?再请一名幼儿点画(幼儿边点画,边念刚才的儿歌)。

观察PPT里点画的树和小朋友点画的树有什么不同?哪片树林好看?为什么?

小结:对,树林里的树叶点得满满的,真温暖呢!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树林也变得密密麻麻感觉很温暖呢?(多点一点)好的,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让老师来把树叶点得多一点、密一点、空白的地方再点点,让点点连在一起,换一种颜色(红色)再点。

小结:这片树林又温暖又美丽,有三种颜色用点点重叠着点出来的,这种画画的方法叫点彩画。

三、幼儿作画:

小松鼠看到这么美丽的树林,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找到新家了,我和妈妈就要在这么美丽的树林里安家。请小朋友帮我们安一个美丽又温暖的家吧!

1、每个幼儿用点彩画方式绘制一片树林。

2、教师提醒幼儿点画时要用力均匀(美丽),不能太稀疏(不温暖)。(树林美丽又温暖小松鼠和妈妈住着才舒服)

3、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通过局部示范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小松鼠安家:

彩色的树林真漂亮、真温暖啊!小松鼠迫不及待的要搬家了,我们一起帮他们搬进新家吧!(带领幼儿一起帮小松鼠搬家,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6:幼儿园美术变色鸟教案

幼儿园美术变色鸟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玩色游戏,体验玩色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画有鸟的轮廓的'白纸每人一张、玻璃纸每人一张、广告色、托盘、抹布、小盘子、盛色碗、小勺子、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变色鸟》引出课题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室好漂亮啊,五颜六色的,宝贝们来找找有些什么颜色呢? (红色、黄色、绿色……)

师: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漂亮颜色,有一只小鸟也来找颜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变色鸟》的故事。

1、出示大书,讲述故事。

2、观察提问,发现颜色可以带来美。

二、玩变色游戏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老师这里有一只白颜色的鸟,我们也来让它变一变,一起喂它吃果果。

2、讲解示范。

3、交代玩色要求。

师:宝贝们想不想玩?请你也来喂小白鸟吃果子!

4、幼儿尝试玩色。(播放背景音乐)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帮助个别幼儿。

三、作品展示,发现色彩的变化与美。

师:艺术家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刚才你喂给小白鸟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红色、黄色、蓝色)

那现在找一找,小白鸟身上除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你还发现了什么颜色?(绿色、咖啡色、紫色、橙色、黑色……)

小结:哇!出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原来,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篇7:小班教案:我和瓶娃娃交朋友

小班教案:我和瓶娃娃交朋友

[设计意图]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类商品包装也越来越显得美观、精致、深受顾客的喜欢。如化妆品盒、食品盒等。既有使用价值,又可供欣赏和游戏,常常让孩子爱不释手,是一笔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我选择了孩子们非常熟悉、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和瓶交朋友”作为活动主题。结合《纲要》我抓住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好奇心强等特点,将小朋友们从家中收集来的各种各样的瓶子进行了装扮,贴上了眼睛和嘴巴,穿上了裙子和裤子,使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瓶娃娃。让小朋友亲亲、摸摸、看看、玩玩,做瓶娃娃的好朋友,从而了解瓶娃娃,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积极、自主地活动,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瓶娃娃,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

2)在游戏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瓶娃娃的奥秘。

3)体验游戏的快乐,在生活中积极动口、动手、动脑。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收集家中各种各样的空瓶子,帮它洗干净,贴上眼睛和嘴巴,装扮成瓶娃娃。

2)魔术箱一只,布置魔术场景。

3)米粒、沙子、豆豆、花生米等若干。

4)轻松、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

教师扮演魔术师,变出瓶娃娃向小朋友问好。让儿分别说出它们是用什么瓶子做成的,并争着到魔术箱中摸。

二、去魔术城

让幼儿去魔术城。小朋友之间互相讨论,自由交谈,从名称说到大小、高矮、色彩、造型等。

三、和瓶娃娃交朋友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瓶娃,亲亲小嘴,摸摸身体,相互比比高矮、胖瘦、颜色等。

四、听瓶娃娃唱歌

在瓶子里装上花生米等东西,盖上盖子摇动。

五、和瓶娃做游戏

播放轻松的音乐,启发幼儿和瓶娃做游戏。

评析:

整个活动构思精巧、情意昂盎然。活动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瓶子比喻成一个个形象、可爱的瓶娃娃,把本无生命的物体当成有感情、可以亲近和感知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思维形象爱新奇的特点。活动以“和瓶娃娃问好”“交朋友”“亲一亲”“抱一抱”“比高矮、胖瘦”“听瓶娃娃唱歌”“和瓶娃娃做游戏”等一系列活动环节,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对瓶娃娃的色彩、造型、特征、功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产生了观察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听瓶娃娃唱歌”“和瓶娃娃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看、听、摸、摇、比,与瓶娃娃充分接触,感知、探索,将瓶娃娃当成有生命、有感情的游戏伙伴,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真正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游戏的愉乐。

篇8:《笑脸娃娃》美术教案

《笑脸娃娃》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笑脸娃娃的脸部特征,初步学习用模板来画笑脸娃娃。

2.体验简笔画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幼儿进行猜测)。

(2)师出示模板:笑脸娃娃。

师:哦,原来是笑脸娃娃,看看,笑脸娃娃长什么样子呢?眉毛长在哪?那嘴巴呢?(引导幼儿说一说娃娃的脸是圆的,两条弯弯的眉毛像小船,长在额头上,大大的嘴巴往上翘,嘴巴在眉毛的下面)。

(3)请幼儿也笑一笑,用镜子观察自己笑起来的模样是否也是和笑脸娃娃一样的表情并动一动感知眉毛与嘴巴的位置。

二、教师示范画,引导幼儿画笑脸娃娃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师:那么,我们把这美丽的笑脸画下来好吗?先看我来画一画。(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步骤:

(1)先把模板放在白纸上,然后一只手按住模板,另一只手用蜡笔照着模板把圆圆的脸蛋画下来。

(2)把模板放到一边,再用蜡笔在圆圆的'脸蛋中的额头上画上弯弯的两条眉毛,最后画上一个翘翘的大嘴巴。

要求:

(1)笑脸娃娃要画在纸的中间。

(2)先画圆圆的脸蛋,再画眉毛,最后画翘翘的嘴巴。

三、幼儿作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师引导幼儿作画,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四、讲评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观。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中。

(2)幼儿进行交流、分享。

(3)教师进行评讲并奖励画的棒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继续努力。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环节也较清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因此大部分孩子表现的都很棒,也很快的抓住了笑脸娃娃的特征,但是在使用模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不怎么会描圆,画到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把手绕过去再画,于是,我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但效果不怎么明显,我想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篇9:小班美术教案:娃娃

活动准备:

1、瓶娃娃人手一个(用小饮料瓶装饰成瓶娃娃,里面盛小半瓶水,并在瓶盖内事先挤上一点红或黄、绿水粉颜料)

2、音乐《嘻唰唰》

3、水粉调色盘、大白纸板三块。

4、用皱纸、松紧带自制的红黄绿小头花若干,用三色卡纸分别制作苹果、梨子、西瓜小屋。

活动过程:

一、瓶娃娃变魔术,以激起幼儿兴趣,感知三种不同的色彩。

1、出示一个未变色的瓶娃娃,教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认识它吗?”

幼儿:“它是瓶娃娃”

教师:“宝宝跟瓶娃娃打个招呼吧!”(瓶娃娃好!)

教师以瓶娃娃的口吻:“你们好”

2、教师:“这个瓶娃娃它会变魔术呢!我们看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变变变,变变变!”(教师边说边上下晃动瓶子,)

教师:“瓶娃娃变成什么样子啦?”(引导幼儿学说“瓶娃娃变成红红的”)

3、教师:“今天,我请来了许多的瓶娃娃(边说边出示许多瓶娃娃)宝宝想不想和它们一起变魔术?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看看它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自由上来拿一个瓶娃娃,要求幼儿用力摇边晃边说“变变变,变变变!”)

教师:“你们的瓶娃娃都变成什么样子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瓶娃娃变成什么颜色)

教师、“宝宝的瓶娃娃有红红的,有黄黄的,还有绿绿的, 瓶娃娃好看吗?”(让幼儿学说形容词:真好看)

二、瓶娃娃找朋友,帮助幼儿会区别不同的色彩。

1、教师以红色瓶娃娃口吻说:“我是红红的瓶娃娃,谁的颜色和我一样啊,快到我这儿和我做好朋友吧!”(等红娃娃到齐后)我们都是谁啊?我们都是红红的瓶娃娃,让我亲亲你,你也亲亲我!”(幼儿相互之间碰一碰瓶娃娃)

教师:“红红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们真高兴!”

2、教师再扮黄娃娃;“我是黄娃娃,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谁的颜色和我一样,它就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黄黄的瓶娃娃都找到好朋友了,它们真高兴!”

3、教师:“绿娃娃的好朋友在哪里呢?我们都是绿绿的瓶娃娃,让我亲亲你,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我们的瓶娃娃都找到自已的好朋友了,真高兴,那让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在跳舞之前,我们先把它们打扮一下,我今天特意为瓶娃娃准备了许多的头花呢!”(教师边说边拿出一个绿色头花作示范,并讲解戴头花的要领)

幼儿根据自已瓶娃娃的颜色,选择相应颜色的头花,尝试将头花戴在瓶口上。

4、幼儿随着音乐,和瓶娃娃一起自由跳舞。

三、送瓶娃娃回家,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种颜色的认识。

1、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屋(红、黄、绿)

教师:“瓶娃娃累了,我们抱着瓶娃娃休息一会吧”(教师哼唱摇篮曲,幼儿表演哄瓶娃娃睡觉的样子。)

教师:“你们知道瓶娃娃的家住在哪里吗?”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水果房子,说出它们是谁的家。再请幼儿按颜色将瓶娃娃送回相应颜色的水果屋。

四、幼儿种小花,引导幼儿手指作画。

1、教师:“瓶娃娃都回到了自已家,它们的家真漂亮!如果我们在它们的小屋前种点小花小草就更漂亮啦!”

2、教师示范手指点画,边画边交代要求。

3、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指沾上不同颜色的水粉进行点画。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将颜料弄到身上)

五、活动评价

教师:“宝宝种了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小草,你们真能干!瓶娃娃看着太高兴了!可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宝宝跟瓶娃娃说再见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多种工具,如棉签、蔬果等。让幼儿尝试用它们作画,使之获得更多的体验。

篇10:小班美术教案:娃娃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小娃娃泥塑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运用揉、捏、接、插的技能,制作不同动态的人。

准备:

泥塑材料及火柴棍。

活动与指导:

1、请幼儿看老师用塑泥和火柴棍制作各种动态的小朋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请幼儿用塑泥和火柴棍试试看,看看谁能做出可爱的小娃娃。指导中要求幼儿分泥时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用火柴棍当四肢,可以选用各种色彩不同的泥进行制作。

3、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

建议:

为儿童安全,可将火柴棍事先用水泡过,把火柴头的药物洗掉再用。

篇11:小班美术教案:娃娃

活动目标:

1.感知笑脸娃娃的脸部特征,初步学习用模板来画笑脸娃娃。

2.体验简笔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幼儿进行猜测)。

(2)师出示模板:笑脸娃娃。

师:哦,原来是笑脸娃娃,看看,笑脸娃娃长什么样子呢?眉毛长在哪?那嘴巴呢?(引导幼儿说一说娃娃的脸是圆的,两条弯弯的眉毛像小船,长在额头上,大大的嘴巴往上翘,嘴巴在眉毛的下面)。

(3)请幼儿也笑一笑,用镜子观察自己笑起来的模样是否也是和笑脸娃娃一样的表情并动一动感知眉毛与嘴巴的位置。

二、教师示范画,引导幼儿画笑脸娃娃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师:那么,我们把这美丽的笑脸画下来好吗?先看我来画一画。(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步骤:

(1)先把模板放在白纸上,然后一只手按住模板,另一只手用蜡笔照着模板把圆圆的脸蛋画下来。

(2)把模板放到一边,再用蜡笔在圆圆的脸蛋中的额头上画上弯弯的两条眉毛,最后画上一个翘翘的大嘴巴。

要求:

(1)笑脸娃娃要画在纸的中间。

(2)先画圆圆的脸蛋,再画眉毛,最后画翘翘的嘴巴。

三、幼儿作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师引导幼儿作画,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四、讲评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观。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中。

(2)幼儿进行交流、分享。

(3)教师进行评讲并奖励画的棒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继续努力。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环节也较清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因此大部分孩子表现的都很棒,也很快的抓住了笑脸娃娃的特征,但是在使用模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不怎么会描圆,画到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把手绕过去再画,于是,我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但效果不怎么明显,我想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篇12:小班美术教案:娃娃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图形组合的方法画熟悉的人物和动物,表现对季节特征的感受。

2.引导幼儿用深浅对比的颜色涂色,提高涂色力度。

活动准备:

1.正面直立娃娃一个,长毛绒玩具熊和玩具狗各一只,范画一张。

2.绘画工具:水彩笔、蜡笔、毛笔、颜料(紫色、白色)。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提问导入活动

(l)前些天,天气突然变冷,北风呼呼地吹,走在路上有什么感觉?(脸很干燥,手脚都冻僵了,还会开裂;人们容易咳嗽、感冒)

(2)那么冷的天出去,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做什么准备呢?(穿很多的衣服:大衣、滑雪衫、毛线裤)

(3)毛线裤是由毛钱织成的,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会透气的。在毛线裤外面还要穿些什么才能保暖呢?(穿上罩裤)

(4)手冻僵了,头也冻得很痛,怎么办呢?(可以戴上手套和帽子)

(5)你看见过什么样的帽子和手套呢?(绒线帽、梯形帽、滑雪帽;手套有五个手指分开的,也有四个手指并在一起、大拇指分开的)

2.讨论示范

(1)出示正面直立娃娃:小弟弟要上幼儿园,请小朋友帮助检查小弟弟穿戴好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准备好?(帽子没有戴好,手套又少了一只)

(2)演示给连衣帽涂色:帽子的颜色和衣服上的颜色一样吗?原来颜色有深有浅。(深色上有浅色花纹)

(3)观察衣服、裤子、围巾的底色和花样,找找哪个是深颜色.哪个是浅颜色。

(4)给手套涂色:两块米色碰在一起怎么办?(有幼儿说在米色中间加块深蓝)你们真会想办法。万一画错没关系,想办法补一补。

3.提出创作要求

(1)小弟弟穿戴好要上幼儿园。他遇到小熊说:我们一起上幼儿园好吗?“小熊说:”不行,我要回去睡觉。“小熊为什么要睡觉?(因为它要冬眠)

(2)小弟弟往前走又碰到小狗,小狗不怕冷,跟着小弟弟一起上幼儿园。

(3)你知道哪些动物不怕冷?

(4)你们怕冷吗?愿不愿意请不怕冷的动物一起上幼儿园呢?

(5)现在请大家画上你自己穿得暖暖地出门去找不怕冷的动物朋友。

4.创作指导

(1)引导幼儿给冬娃娃穿上厚厚的衣服裤子,注意用不同的方式保暖。(戴围巾、帽子、口罩)

(2)出示幼儿作品,比较涂色力度:”这件衣服是薄薄的还是厚厚的呢?"引导幼儿用力涂色,并运用深浅对比配色。

(3)启发幼儿添加不怕冷的动物,及时介绍不同的动物。

5、展示作品

(1)引导幼儿按照涂色的力度分辨衣服是否保暖?找一找深浅配合好的漂亮的冬装。

(2)让幼儿说说哪些动物不怕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