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k16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湘教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湘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湘教版
羚羊木雕张之路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怦pēng寒颤zhàn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仗义:讲义气。
(5)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体裁)。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篇2:七年级湘教版语文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伤仲永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初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常识
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背默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一、古诗文
(一)诗:每周一诗第1—8首、第三单元所有诗歌,《小石潭记》
要求:以理解为基础,背诵滚瓜烂熟,默写毫不犹豫、准确无误。
(注:题型为默写填空。)
(二)诗歌理解:第三单元《杜甫诗三首》、《卖炭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注:题型为填空题与选择题。)
(二)课内文言文:
《小石潭记》、《白洋潮》
要求:1.熟读课文。
2.熟记以下内容:文学常识(注释1)、加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主旨。(参考资料:课堂笔记、《文言诗文点击》、《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课堂测验本、过关测验卷、语文公共博客复习指南等。)
(三)课外文言文
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复习阶段布置的练习《文言文读本》等。
2.认真听讲评并记录、积累古汉语词汇和句式,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3.可对课内外多次出现的文言词汇进行整理。
4.课内文言文是基础,牢固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掌握句译基本方法,才能迁移运用至课外。
二、现代文
(一)课内现代文三篇:《表哥驾到》、《滹沱河和我》、《壶口瀑布》
要求:1.词语默写、注音准确无误,熟记关键词语解释。
2.复习笔记,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和主旨,理解标题含义,复习抓住段落中心句和课文中心句把握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能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经典词句的表达作用,能完整表述。
4.熟读课文,熟悉精妙用词,能根据课文填空。
5.参考资料:课堂笔记、《现代文品读》、课堂测验本、单元测验卷、复习资料等。
(二)课外现代文(考记叙文)
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复习阶段布置的练习(包括当堂练习及回家作业),认真听讲评并记笔记。
2.回顾本学期记叙文类课文笔记、测验卷及练习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的讲评笔记,熟悉记叙文阅读规律及基本题型答题思路。
篇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亚洲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
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
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篇4: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澳大利亚知识点
1.位置、范围、面积:
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⑵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⑶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袋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3.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形:地势低平。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篇5: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湘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索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①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分配问题;
(9)比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所有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初一数学方法技巧
1.请概括的说一下学习的方法
曰:“像做其他事一样,学习数学要研究方法。我为你们推荐的方法是:超前学习,展开联想,多做总结,找出合情合理。
2.请谈谈超前学习的好处
曰:“首先,超前学习能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学能力。经过超前学习,会发现自己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对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其次,够消除对新知识的“隐患”。超前学习能够发现在现有的基础上,自己对新知识认识的不妥之处。相反地,若直接听别人说。似乎自己也能一开始就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实践证明,并非这样。
再次,超前学习中的有些内容,当时不能透彻理解,但经过深思之后,即使搁置一边,大脑也会潜意识“加工”。当教师进度进行到这块内容时,我们做第二次理解,会深刻的多。
最后,超前学习能提高听课质量。超前学习以后,我们发现新知识中的多数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数地方需借助于别人。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即能将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放“这少数地方”的理解上,即“好钢用在刀刃上”。事实上,一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太多。
3.请谈谈联想与总结
曰:联想与总结贯穿与学习过程中的始终。对每一知识的认识,必定要有认识基础。寻找认识基础的过程即是联想,而认识基础的是对以前知识的总结。以前总结的越简洁、清晰、合理,越容易联想。这样就可以把新知识熔进原来的知识结构中为以后的某次联想奠定基础。联想与总结在解题中特别有效。也许你以前并没有这样的认识,但解题能力却很强,这说明你很聪明,你在不自觉中使用这种做法。如果你能很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你的能力会更强。
4.那么我们怎样预习呢?
曰:“先说说学习的目标:(1)知道知识产生的背景,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
(2)或早或晚的知道知识的地位和作用:(3)总结出认识问题的规律(或说出认识问题使用了以前的什么规律)。
再说具体的做法:(1)对概念的理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借助具体的东西加以理解。有时借助字面的含义:有时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有时借助图形……理解概念的境界是意会。一定要在理解概念上下一番苦功夫后再做题。
(2)对公式定理的预习,公式定理是使用最多的“规律”的总结。如: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往往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及相当有用的解题规律。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我们应当先自己推导公式或证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参考别人的做法。无论是自己完成的,还是看别人的,都要说出这样做是怎样想出来的。
(3)对于例题及习题的处理见上面的(2)及下面的第五条。
篇6: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softwounknowns)。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不等号的类型:
①“≠”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2)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那么。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并且,那么(或)
要点诠释: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的学习与等式的性质的学习类似,可对比等式的性质掌握;
(2)要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中的“同一个整式”的含义不仅包括相同的数,还有相同的单项式或多项式;
(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仍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指的是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如果原来是“≤”,那么变化后将成为“≥”;
(4)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性质3,在乘(除)同一个数时,必须先弄清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要记住不等号的方向一定要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