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篇1: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各位小学的同学,去括号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哦!

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一、在 里填上“>”“<”或“=”.

720÷40-4 720÷(40-4) 75+225÷15 (75+225)÷15

(36-4)×8 36-4×8 16×24÷4 16÷4×24

312÷3÷8 312÷(8×3) 200-200÷4 (200-200)÷4

二、精挑细选

1.下列无法算出24点的是

A.5,6,7,8 B.2,4,6,9 C.4,5,6,7

2.王华某次单元测试,语、数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数学比语文多12分,求语文成绩是多少分?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A. 91-12÷2 B.(91×2-12)÷2 C.(91×2+12)÷2

3.从甲地到乙地有450米,3人一道步行出发,5分钟到达.求平均每人每分钟行多少米,列式为

A.450÷3÷5 B.450÷3 C.450÷5

三、填空

84÷4+13×6按指定的运算顺序加上括号后写出算式.

1.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四、巧加符号,使等式成立.(可运用“+”“-”“×”“÷”及“小括号”)

3 3 3 = 1 3 3 3 = 5

3 3 3 = 2 3 3 3 = 6

3 3 3 = 3 3 3 3 = 7

3 3 3 = 4 3 3 3 = 8

五、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玉米糖、花生糖、水果糖和奶糖组成的什锦糖有152粒.已知奶糖有32粒,其余三种糖果的粒数相同,那么这些什锦糖中有花生糖多少粒?

2.张老师在大润发买了一件80元的T恤衫,一共带了100元,张老师剩下的钱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多少双?

3.王师傅要加工800个零件,已知他前4天加工了240个,加工剩下的零件还要多少天?

4.一根木材,锯成4段,要12分钟,如果锯成7段要多少分钟?

六、解决问题

1.书架上层有140本书,下层有78本书,从上层取出多少本放入下层,两层的本数就一样多?

2.马虎在计算“80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的得数吗?

3.果园里桃树和梨树共172棵,桃树比梨树的3倍少12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4.篮子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多两个,第二天拿走了余下的一半多4个,这时刚好拿完,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篇2:小学去括号练习题

◆随堂检测

1、下列各式去括号正确的是(   )

A、4a—(3b—2c—d)=4a—3b—2c—d        B、—(x—y)=—x—y

C、(3a—5b)+(2m—n)=3a—5b—2m+n      D、—(x—y)—(1—x2+x3)=—x+y—1+x2—x3

2、化简—{[—(2x—y)]}的.结果是(    )

A、2x—y    B、2x+y    C、—2x+y     D、—2x—y

3、下列去括号中错误的是(    )

A、—2x2—(x+2y—5z)=—2x2—x—2y+5z   B、5a2+(—3a—b)—(2c+3d)=5a2+3a—b—2c—3d

C、2x2—3(x—y)=2x2—3x+3y             D、—(x—2y)—(—x2+2y2)=—x+2y+x2—2y2

4、化简:a+(2b—3c—4d)=_________;

a—(—2b—3c+4d)=________;

3x—[5x—2(2x—1)]=________;

4x2—[6x—(5x—8)—x2]=___________。

5、化简,求值。

,其中x=1

◆典例分析

例:化简求值: ,其中x=3, 。

解:

=

=

=

当x=3, 时,原式= =-1

评析:本例化简时应注意两个方面:(1)准确运用去括号法则;(2)仔细寻找并合并同类项。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将(2m—3)—(n—2m)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是(     )

A、4m—n—3   B、—3—n    C、—3+n   D、4m—3+n

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式子的个数有(    )

①a—(c—b)=a—b—c              ②(x2+y)—2(x—y2)=x2+y—2x+y2

③—a+b+x—y=—(a+b)—(—x+y)      ④—3(x—y)+(x—y)=—2x+2y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各题去括号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4、把多项式 去括号后按字母 的降幂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三角形第一条边长 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 厘米,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6、化简求值:

(1) ,其中 。

(2) ,其中 。

小学数学去括号练习题7、已知 ,求 的值。

●体验中考

1、(河北省中考题)若m、n互为倒数,则 的值为       。

2、(湖北咸宁中考题)化简 的结果为(    )

A、      B、     C、      D、

3、(20江西省中考题)化简 的结果是(    )

A、  B、  C、  D、

4、(年广西柳州中考题)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篇3:小学去括号练习题

◆随堂检测

1、D   2、A   3、B   4、a+2b—3c—4d;a+2b+3c—4d;2x—2;5x2—x—8。

5、,0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A   2、C   3、B   4、   5、(9a—4b)

6、(1)15x,—15;(2) ,4

7、由 得: 。

= =

当 时,原式=

● 体验中考

1、1   2、C   3、D   4、2x+2,6

篇4:初一数学去括号教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

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

(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图1,将正方形C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

方法二:

如图2,在正方形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方法三:

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

3.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 ,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 ,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内容:

例题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

1.基础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 in(74 cm)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 cm长和46 cm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 ,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

2.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

3.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

(2) 数形结合思想.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1.1.

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

初一数学去括号教案

篇5:七年级数学去括号课件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课件

课题:3.5去括号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的符号变化规律,并能熟练地去括号。

2、能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获得成功得体验,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学习重点:去括号法则;法则的运用

学习难点:括号前是负号的去括号运算

学习过程:

精彩导入:我有透视的.功能,不信?请你们来随便抽一张扑克牌,将扑克牌上的数字乘5,加7,然后乘2,再减4,最后将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知道你抽的扑克牌上面的数字是多少?

一、自主探究

1、小聪带了10元钱去商店购物,花了a元买文具盒,b元买铅笔,他剩下的钱可以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2、还记得用火柴棒搭正方形问题中, 要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吗?

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4x-(x-1),2x+(x+1),3x+1

(1)上述几个代数式有何关系?

(2)这几个代数式中, 哪一个代数式最简单?

(3)能否把其余几个代数式化简?

二、合作学习

1、观察下列各式,讨论去括号前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10-( a+b)=10-a-b

2x+( x+1)=2x+x+1

4x-( x-1)=4x-x+1

2、小结去括号法则:

“(  )”前是“ +”去掉“ +(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变;

“(  )” 前是“ -”去掉“ -(  )”,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3、用字母表示为:

a + (b + c) =                  ;

a - (b + c) =                   ;

4、巩因练习。

三、探究学习

1、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括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 去括号后是否变号

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② 括号前是否有乘数

括号前有乘数,先把乘数乘到括号里面,然后再去括号

③ 代数式去括号后,都必须经过合并同类项,其结果达到最简。

3、下列去括号正确吗?

(1)3a-(5b-2c+1)=3a-5b+2c-1

(2)x+3(y-w)=x+3y-w

(3)x-2(-y+m)=x+2y+m

(4)-(a-2b)+(c-2)=-a-2b+c-2

四、过关测试

4、x-(2x-y)的运算结果是(    )

A、-x+y        B、-x-y        C、x-y        D、3x-y

5、将(a-1)-(b-c)去括号后等于(    )

A、a-1-b-c     B、a-1+b-c     C、a-1-b+c    D、a-1+b+c

五、中考动态

1、(09江西)化简-2a+(2a-1)的结果是(    )

A、-4a-1    B、4a-1     C、1         D、-1

2、(09山西)已知一个多项式与 的和等于 ,则这个多项式是(    )

A、-5x-1    B、5x+1     C、-13x-1    D、13x+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