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不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欢迎阅读与借鉴!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

篇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逐渐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2.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了,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也成为“万物有灵论”。

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皮亚杰把自我中心言语分成三类:①重复。为了发音的愉快而重复几个字或声音。②独白。儿童对自己说话,把自己的思想通过声音表达出来。③集体独白。儿童在多人面前大声地对自己说话,并不注意听者,听者的存在只是提供一种刺激,因此并不引起对话。

本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本阶段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是指物体不论如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但本阶段儿童由于受直觉知觉活动的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例题: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或交谈。皮亚杰称之为( )。

A.角色扮演 B.集体的独白 C.泛灵论 D.平衡

答案:B。

篇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道德感知多少?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幼儿的道德感知多少?

材料: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在建构区玩游戏,突然小明站起来跑向老师,“老师,贝贝拿了小花的积木。”得到了老师的回应之后,返回建构区,不一会儿,他又跑过来,“老师,小宝打了贝贝。”

幼儿园或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案例中小朋友的行为,“抢玩具、打人、告状”等行为,面对案例中描述的事件,教师不能盲目的制止、批评,而是要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再去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

在幼儿时期,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对社会性的需要和情感也发展起来,而根据幼儿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产生高级情感——道德感。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热爱父母、老师,憎恨坏人,遵守纪律等否属于道德感的范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道德感会有不同的水平,所以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如抢玩具,告状,帮助等行为。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随着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不断对儿童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他们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初期儿童的道德感很肤浅、易变,主要指向个别的外部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例比:孩子拿了桌子上面的玩具,收到了老师的责备,这时候孩子就会很难过,受到老师的夸奖就高兴,而不会去想为什么。

幼儿中期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会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而且开始就是由道德感而激发的;不仅关注自己的行为,还会去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中班儿童常向老师“告状”,在之前材料中提到的“小明”就是典型的爱告状行为。还比如,喜欢和对小朋友友好谦让的幼儿做游戏,佩服、羡慕学习认真、会唱歌、会画画的同伴,谴责、批评说难听话,抢霸玩具的幼儿,对淘气捣乱、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表示生气和愤怒,并且会向老师告状,请老师出面解决。

幼儿晚期儿童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比如:热爱老师,同情多病的幼儿,当小朋友不小心碰撞了他时能友善地谅解,敬佩英雄,憎恨坏蛋,将图书里的“好人”抹上红脸,“坏人”涂上黑脸或打上“×”,这些都是幼儿道德感的表现。

在道德判断方面,学前初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只要成人说是好的,或自己觉得有兴趣的,就认为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同时,他们在判断行为时,还不能把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结合起来,常常只看到行为的结果,而注意行为的动机,仅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学前晚期的儿童开始注重行为的动机、意图。

成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道德意识水平。比如,告诉儿童不要玩某个玩具,对一组儿童说比较抽象的道理“这个玩具很娇气,拿了很容易打破”。对一组儿童说,比如:“这个玩具是别的小朋友的。”结果得出:对3岁的儿童第一种(具体道理)比较有效,而对5岁童第二种(强调所有权)比较有效。

事实上,幼儿的道德感形成,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早,通常当一个孩子在满三岁之前,都没办法确定他的道德感已形成。他对道德、规范这些事情的感知是非常模糊的,他可能有某些行为上的习惯,但这并不代表说他有道德感,所以他对于攻击别人,对于看到别人的痛苦,他还没有明确的我们大人所说的同情心,因而幼儿园中经常会出现打人,抢玩具等攻击性行为。

塔夫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尔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所以对于孩子道德感的养成,榜样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对于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1.注意以身作则。如果承认在摔倒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脏话,那么想一想当孩子摔倒了之后会说社么呢?

2.给予表扬。儿科专家戴伦建议说:“不要批评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把屋子弄得乱糟糟的,而是要对屋子里整洁的角落给予表扬。切记:要审慎地使用‘不’”。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利用可教育的机会。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著名的寓言《狼来了》,以此来说明道理,教育孩子。

4.看孩子们所看到的。“如果孩子们没有受到监督而去观看暴力或淫秽的电视节目,他们在如何对待他人方面很可能就会获得某些错误的观点。孩子们是易冲动的,需要别人的指点才能形成好习惯。”

5.允许孩子做选择。这种做法使他们了解到他们的说话权受到重视。允许孩子做选择──即使是有关午饭吃什么的小事──也会使他们在将来能做出合乎道德的选择。

6.帮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引导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当他为了自己而抢了别人的玩具的时候,试着说“那个小朋友一定很难过,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会怎么样?你会难过吗?”“如果哪个小朋友的玩具被还回去,他一定很高兴”。让孩子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争取在父母或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更多教育理论备考资料,请查看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频道。

篇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儒术的起起落落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儒术的起起落落

在众多考试过程中,不难发现儒家经典考查频率越发频繁,但是在历史长河中儒家经典也并非独占鳌头,也有起有落,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试题:

1.在历史上,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2.在历史上,提倡“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的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在这里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两道题的答案的来历。

起:孔子从54岁离开鲁国开始,至68岁返回为止,周游列国整整,期间历经了卫、末、曹、郑、楚等诸侯国。孔子周游列国,实际他是带着政治理想实地考察的,虽然做官从政、大展宏图的理想未能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却通过大量接触各国政要,广泛结交各类人士,深入了解了各诸侯国的政情民风,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完善和深化了自己的理论学说,从而为建立儒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落:儒学自孔子开辟以来,先逢战国乱世,得不到统治者重视,秦王朝建立后,在法家“焚书坑儒”的打击下几遭覆灭,汉初又受到黄老思想的抑制。

起:汉武帝时期,董伸舒向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公孙弘也上书汉武帝,“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于是,汉武帝“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成登诸朝峋”,“罢蹦百家,表彰六经”,完成了“独尊儒术”之大举。

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来,儒家经典已成为封建统治的法典,儒家思想已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学校学儒经,官吏皆儒生”,这种社会风气在两汉一直盛行。

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族特权阶层的形成,加之连绵不断的战争,学校与选士虽然仍沿用儒家的经典,但就整个社会思潮而言,儒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衰微,取而代之的是'玄学清谈“之风。隋朝封建大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封建社会的分裂局面,这时儒术虽有复兴的趋势,但还没有全面贯彻儒术的精神。

起:隋朝统一以后,重用儒家,儒学有开始复兴的趋势。到了唐代,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儒学的地位又显著地提高了。

唐高祖初定天下,即”颇好儒臣“,除设立儒学以外,又于武德二年(6)诏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于国子监,四时致祭,并广求他们的后代给以爵土。武德七年(624年)幸国子学,亲临释奠,引道士、沙门与博士杂相驳难。这样便开始形成了”学者慕响,儒教聿兴“的新局面。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出两道题的答案。

1.在历史上,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A。

2.在历史上,提倡”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的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答案:B。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在历史中学到更多的教育学知识。

篇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本质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的本质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的本质都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知识。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考查的方式有两种:1.概念反选。①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③教育的本质属性是?2.案例反选。下列如属于教育活动的是?不属于教育活动的是?比较难的是关于案例类的反选,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现就这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提炼教育本质的三个关键词——有目的、培养人、社会活动。

1、有目的(≠无目的、无意识的、偶然、本能)

例:牛顿偶然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小孩吮吸或者抓握这些都不属于教育。

2、培养人(≠动物)例:鸭妈妈教小鸭子跳舞不属于教育。

3、社会活动(它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要素,缺一不可)例:自学不属于教育,因为不存在三要素相互影响。

所以要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属于教育,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关键词,否则不能称之为教育。

以上便是有关教育的本质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逻辑梳理来对其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最后,再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篇5: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难点技巧

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知多少

最新很多学员反映在做题联系的时候多项选择题的失分率很高,甚至达2/3,其实每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答题中,多项选择题的失分率都是最高的。这和多项选择题题型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但要记住记准书本的知识,而且很大一部分多选题的选项在书本上根本就找不到原话,必须依靠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教育学素养。总结来看,多项选择题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首先是对于知识的记忆,其次是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两种题型来进行分析:

对知识的准确记忆

下列体现中长期规划的(ABC)[]

A 育人为本

B 改革创新

C 提高质量

D 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属于微视、具体的一种学校管理形式。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有(ABCD):[2015]

A 班级教学管理

B 班级德育管理

C 班级体育卫生和课外活动管理

D 班级生活指导

此题考察的就是对于《纲要》中知识的记忆,以育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宗旨。第二题也是考察对于班级管理的内容的准确记忆。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仔细的记忆,而且这只能怪多选题的考察内容在书本上往往比较好找到,因为他们往往都是称并列形式出现的,再比如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这种多选题的复习要持续到考试结束前一天,不断地重复,

2.对知识的理解。从开始,这种考察对于知识的理解性的多选题已经占据了80%的量。所以本人在授课的时候一直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 。

下列关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说法正确的是:(BD) [2015]

A 质性研究是采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行程结论

B 量化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

C 执行研究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

D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C)[2015]

A 考试时考生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时间

B 王力从头到尾背诵了 5 遍课文

C 在阅读时,学生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 利用二十四节气歌熟记各个节气

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法正确的是:(ACD) [2015]

A 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

B 流体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C 晶体智力是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行程的能力

D 词汇、审美问题等属于晶体智力

首先关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理解,定性研究我们学习的时候头脑中有一些描述性的,是通过关于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归纳而形成的。定量分析是基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来进行评价,记好这样的关键词便可充分理解概念。其次,第二题是关于元认知的判断,元认知策略有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A便是监控策略,C便是调节策略的表现。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不要仅仅记住三种分类就结束了,一定要举出例子来理解。最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区分的时候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感性的理解,比如流体智力就是随着时间而渐渐“流失掉”,随着年龄增长25岁到达顶峰,之后就逐渐减弱了。晶体智力就是想晶体一样慢慢累积,一点点积累,随着时间这种智力不降反增。

综上所述对于多选题的复习,可以从两条途径入手,首先是要不断重复的记忆那些排列式的知识点,其次对于关键的知识点一定要学会利用关键词来充分理概念,形成感性认识,这点非常重要。

篇6:山东事业单位招聘教师通告

山东事业单位招聘教师通告

济南

20,全市计划新建学校49所,其中小学28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5所;改扩建学校34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9所,高中7所。需要用地2811亩,增加校舍面积1298882平方米,增加班级2048个,增加学位96435个,增加教职工5049人,资金投入488250万元。

青岛

年,全市改扩建中小学29所,新建中小学46所,新增班级数1729个,需求教职工4717名。

淄博

2017年,淄博计划建校33所,需求职工1482人。

潍坊

2017年,开工建设中小学60所(新建22所、改扩建38所),新增教育用地1884亩,规划投资33亿元。其中普通高中2所(新建)、十二年制学校3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新建6所、改扩建5所)、初中8所(新建4所、改扩建4所)、小学36所(新建7所、改扩建29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年底完成77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任务,竣工校舍面积170万平方米,新增标准教学班2329个、优质学位100995个,需要教师3308名,解决剩余81所学校2142个班级的大班额问题。

烟台

2017年底前,投入资金253778万元,解决用地2403亩,建设学校58所,新增校舍65万平方米,新增班级1278个,新增教职工1970人。

枣庄

2017年,枣庄市计划建设101所,需求教职工5654人。

东营

2017年,东营市计划建校45所,需求教职工1860人。

济宁

2017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7所,改扩建48所,新增学位114570个,新增用地4726.8亩,新增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3.53亿元,招聘教师5952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滨州

2017年,滨州新建学校39所,规划投资39.86亿元,共需新增教师2466名,新增教师年度经费18321万元。

泰安

2017年,泰安计划新增教师4787。其中,泰山区1222名,岱岳区455名,新泰市721名,肥城市545名,宁阳县807名,东平县803名,泰安高新区74名,泰山景区5名,市直155名。

威海

2017年,威海市共计划招聘教师643名。

日照

2017年,日照市招聘计划:东港区招聘158名,岚山区招聘87名,莒县402名,五莲县173名,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107名,市直42名。共计967名教师。

临沂

2017年,规划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普通中小学117所(新建46所,改扩建71所),新增班数3031个,学位14.4万个,规划投资40.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12.9万平方米,新增用地4063亩,配备教职工5454人。

德州

2017年,德州市计划新建学校52处,改扩建63处,增加学位104315.投入资金44.94亿元。

聊城

2017年年底前,投入资金255510万元,解决用地3111亩,建设学校60所,新增校舍面积883463平方米,新增班级1692个,新增学位79681个,新增教职工4084人。

菏泽

2017年,菏泽市规划建校56所,根据之前规划需求职工5216人,但据最近菏泽市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潘开新介绍,按照规划,2017年,菏泽还将继续补充教师4000名左右。

莱芜

2017年,莱芜市教师需求488人。

重点!!以上数据以各地市官方最后公布招聘计划为准。

篇7: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

教育的属性这个知识点是属于教师招聘中的一个高频考点,考题形式常见为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题目考察内容主要为例子反选、概念反选等,大家在备考时要理解为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现在做一梳理,帮助大家理解记忆。

教育的属性可以分为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部分。

一、教育的本质的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本能行为就不是教育,比如风吹眨眼就不是一个教育现象。)

2.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就不存在教育,比如猴子妈妈教猴子爬树就不是教育,应该是动物的学习现象。)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比如不存在没有受教育者的`教育现象。)

这一部分常见的考题为概念判断和例子型单选,大家要能够识记概念原文,区分辨别是否为教育现象。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即教育和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不会随着国家消亡而消亡,这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教育受到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制约。即主要表现为古今不同点。(比如西汉时期的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现代社会并不适用,这就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和教育的本质属性一样)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这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继承。即主要表现为古今相同点。(比如:自古以来“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就体现出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意思是他们并不是完全同步,教育既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超前、滞后、同步都有可能出现,不能完全断定是超前、滞后或者同步)

社会属性这一部分主要以多选题(社会属性有哪几个?)、例子型的单选(XXX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哪一个?/以下体现XXX社会属性的是?)、概念反选来备考。

篇8:教师招聘考试准备

教师招聘考试或入编考试:是你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既获得教师资格证。其中师范生从级新生开始不再发放教师资格证,同非师范生一样也必须通过参加统一考试考取。),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

考查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考查类型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的考查方式,笔试部分考查的重点是教育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规等,面试通常采用说课或是试讲的方式来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具体学科的讲授,例如语文、数学等。

2.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

教育基础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面试这种组合方式逐渐成为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范围。它不但对教育学科所涉及的各门科目进行考查,同时也会考查考生对于所报专业学科的基础能力和知识,以上两部分会成为笔试出题测查的重点。

面试中采用说课或讲课的方式进行考查,同时很多地区说课考查后会附带出现结构化的面试题目。

笔试内容

第一种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 、教育法规 、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这种情况最为普遍。

第二种内容为:学科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 文史 法律 数学 政治 时事等综合知识。

第三种内容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教育基础知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面试内容

面试一般包括试讲和说课两种。

在面试方面,一般就是专业课的考查,具体比如考生面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那么面试的题目经教师网老师研究,很可能就是当地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的一篇,各位考生可以根据具体的科目进行复习。说课或讲课之后考官还会即兴出一些教育类的相关问题,进行考查,主要考查教师的基础理论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对教育事件的看法。

教师招聘范围及形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教师职业是一个融能力、生活实践、基础理论水平、道德感责任感于一身的综合职业岗位,这样的岗位特质决定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试内容。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出现统一的大纲和参考教材,所以各地的教师考试呈现出地区教育局自己命题、审核、招录的局面。

考前准备

知识准备

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两头加起来是1个小时,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这两段时间是最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1个小时要充分利用。心理学需要理解性的记忆,因为他是人类的思维,是抽象的,一个问题依照心理学来分析,没有界定的错和对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认为,他就有不同的答案。

技术准备

考前可到试区考场实际考察一次,在什么地方乘车、乘哪辆车、要多少时间,考区的环境如何,休息、饮水、厕所在哪里,是否准备点心、午餐、饮料。除了这些表面的准备还需要准备考试时需要的物品,如笔、墨、2B铅笔等。

物质准备

(如准考证、身份证、钢笔、铅笔、橡皮,手表等)

体力准备

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试的前夜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在睡前应该不喝咖啡、浓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在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全身心的休息。

精神准备

考试前几天,要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节奏,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和难度,这正是为了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

记住以上几点,考前准备很重要!

[教师招聘考试准备]

篇9: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参考

关于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参考

论述题

1.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5分]

参考答案:

(1)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

(3)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4)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2.联系实际,谈谈在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中,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说服?[25分]

参考答案: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试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操作程序?[25分]

参考答案: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8)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从第四阶段开始,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4.举例说明价值辨析的基本程序?[25分]

参考答案:

价值辨析的实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包括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和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三个过程。

(2)赞赏阶段。包括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和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过程。

(3)行动阶段。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两个过程。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动。

5.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5分]

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