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绫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锦瑟未央诗歌,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锦瑟未央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锦瑟未央诗歌

篇1:锦瑟未央诗歌

锦瑟未央诗歌

(一)

锦瑟的琴弦,阻断尘世的杂乱

音乐的清流,在身体内漫延

沐浴在无限的美妙中

欣赏、享受、放松,流淌的清泉

滋润着干枯的喉咙

哼唱出青春年华的思念

在寂静的深夜,拨弄琴弦

一遍遍地抽离灵魂的肮脏

在痛苦的颤抖中,洗尽欲念

让灵魂如天上的云朵般

沿着悠悠古韵,相遇锦瑟

在锦瑟的琴弦上,追忆

是否能给青春的记忆添一些浪漫

(二)

我等蝴蝶入梦

岁月的脚步,已苍老了容颜

一根白发,丈量不出岁月的悠长

翩飞的双翅,难载清瘦的流年

青春的翅膀,展不开想象

困惑于庄周梦蝶

何如骏马奔驰,飞龙腾空

待时光老去,岁月渺茫

掬一把春光,空吟青春的殇

(三)

那一只飞鸟,从我的目光中掠过

嘴角没有滴血的鲜红

满坡的杜鹃,正开得灿烂

古老的相思和青春的哀怨

都在春天暗影幽香的婆娑中

锦瑟未央诗歌(精选4篇)

氤氲成了梦幻

一曲相思未曾入梦

搁浅在苍桑的彼岸

倚窗远望时,心静如水

为何子规啼鸣时

心又起一阵涟漪

(四)

沿着明亮的月光

我们寻找鲛人流下的眼泪

把这晶莹发亮的珍珠

当作纯洁的信物,收藏

如若回到最初,心海深处

我愿生成鲛人

为你落泪成珠

为你迷惑的歌唱

为你燃灯,照亮人生的`路

(五)

韶华易逝,深藏心底的岁月

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曾经的地老天荒,山誓海盟

如朦胧迷幻的世界,渺茫无现

徒有凄美的伤感

迷茫失落的浅笑

萦绕多少哀怨的情怀

往昔的快乐悲伤,

为今日添一份记忆的色彩

转身,作潇洒的告别

缠绵的往事,让时光轻轻掩埋

篇2:《锦瑟》诗歌赏析

《锦瑟》诗歌赏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解】: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韵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

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

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评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篇3:《锦瑟》原文及翻译锦瑟诗歌赏析

《锦瑟》作品赏析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篇4: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

一 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观点的几点商榷意见

历代学者和评论家们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创作主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说、爱情说等几种观点。虽然各种观点皆有自己的论证,但笔者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都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持咏物说者,仅凭诗名《锦瑟》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就简单地推断为该诗乃咏物诗,显然比较武断。根据全诗所表现出的充沛情感和迷离意境,这绝不是一首咏物诗所能解释的,因此咏物说显得非常苍白。持悼亡说者,根据古人对断弦之说的理解(古代男子的妻子先夫君而去世,该男子即被称之为“断弦”),认为古瑟本为二十五根弦,而此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则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王氏。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诗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似与悼亡之说有所冲突。既然李商隐如此深刻地爱着并怀念着自己的亡妻,为何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慨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持爱情说者,以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出发,认为此诗是李商隐怀念昔日恋人所作。但细品此诗,发现该诗绝非爱情诗所能简单定位的,此诗所发散出的深沉生命之思在颔联和颈联中有充分的体现。持自伤说者认为此诗乃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为自己一生的仕途郁郁不得志作一首无可奈何的悲歌,持此说者主要是结合李商隐一生的'仕途遭际而得出的结论,虽有一些道理,但笔者认为,仍然不能简单地以自伤身世来概括此诗的创作主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的主要观点,或过于简单,或以偏概全,或难自圆其说。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著名文学研究观点,笔者先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试图解开《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谜团。

二 李商隐其人、其世、其仕、其情探究

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李商隐自称与大唐王朝皇室同宗,经学者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其高祖、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职位。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李商隐少有文才,16岁时即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并入其幕府。大和六年,李商隐随令狐楚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这个阶段他的作品虽不多,但已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胆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漩涡的中年时期。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明显宽广,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地。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漂泊天涯的人生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党成员纷遭贬逐,诗人受到进一步压制。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谋求到远方的幕府去安身立命。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漂泊无定的生涯,偃蹇坎坷的仕途,使诗人饱尝人生变幻与世态炎凉之味,对于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味,后期的诗风变得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所写的诗更加发人深思,令人叹惋。《锦瑟》即为李商隐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也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的某些无题诗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在李商隐的一生中,除了妻子王氏,还与初恋情人荷花、洛阳富商之女柳枝、女道士宋华阳等女性有过情感的交集与纠葛,这些情感的体验无疑会在诗人的作品中有所表达与体现。

李商隐的一生与中唐以来所形成的特殊政治生态――党争密切相关。李商隐被夹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其一生的政治前途几乎都毁于牛李党争之中。李商隐聪颖自负且秉性敏锐,对于人生与红尘感悟颇深,这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同时李商隐也是一个情感丰富与细腻的才子,情感生活的快乐与痛楚、甜蜜与纠结也一定会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三 《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锦瑟》一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诗人在历经了宦海沉浮与人生沧桑之后,思想变得极为复杂与老成,体验变得极为透彻与深刻,情感变得更加沉淀而超脱,这些特质体现在创作上,诗人晚年写诗不再追求出语新奇,也不再追求壮怀激烈,更多的是凝练、圆融、飘逸,看似语淡,其实内蕴极其丰富,体验极其深刻,而《锦瑟》一诗则突出体现了诗人晚年诗风的这一特点。笔者认为,《锦瑟》一诗不是简单的悼亡诗,更不是普通的咏物诗,也不是一首爱情诗或者感伤身世之诗所能概括的,《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是作者一生对于生命感悟与思索的投射,它可谓是诗人李商隐对于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看似突兀,其实包含了诗人对于生命与人生无比深刻的体验与感悟。这把锦瑟上的每一根弦与柱,似乎都凝结着诗人的历历往事,凝结着诗人生命中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凝结着诗人曾经的荣耀与沉沦,凝结着诗人深深的怀念与浓浓的情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借用庄周晓梦与古蜀国帝王杜宇的典故,既写出了诗人对于生命与红尘的留恋与执着,也点出了人生的虚幻与飘忽。“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有一种别样的凄迷之美。诗人用南海鲛人泣泪成珠和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两则典故,来表明人生与红尘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往往是那么的可望而又不可及,同时,世间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凝结着许多痛苦甚至眼泪。“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含蓄而内蕴深刻。晚年的追忆与少年的惘然相互交织,令人无限感慨。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时曾经有过的惘然,即便是作者历经人生沧桑之后,对于生命、对于红尘,依旧是怀念中浸染着怅惘,这是所有善于思考生命的人所共有的亘古不变之慨。在这一瞬间,笔者似乎听到了庄子、陶渊明、苏东坡、曹雪芹、王国维等无数大师对于生命所共有的感慨。

深刻而浓郁的生命之思,让笔者领略到了李商隐《锦瑟》一诗真正的内涵,它凝聚着诗人对于生命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体验,也是诗人真正创作主旨之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