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味三毛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

篇1: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费的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在实际操作中,本人工资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多数参保者对照自己的工资条和缴费记录,会印证这一规定。

但是,一小部分参保者,其缴费基数却不是本人工资,这是为什么?

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这意味着,在所有参保者中,少数收入偏低的职工和少数收入偏高的职工,缴费基数不是本人工资。假设某地社会平均工资为3000元,60%为1800元,300%为9000元。当地工资在1800元以下的职工和工资在9000元以上的职工,缴费不是以本人工资为基数。大多数职工仍然按本人工资作为基数缴费。本人工资上涨,则缴费基数上涨。

有报道称,不少职工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而随着社会平均工资上涨,缴费基数同步“被上涨”,成为负担。记者了解到,此前有测算表明,平均工资数往往高于工资中位数,即部分人工资的确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但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以较大比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已接近社会平均工资的50%。随着阶段性用工短缺现象的出现,各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农民工等群体,其工资增速在加快,去年前三季度农民工工资增长10%。因此,多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员工,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

对于少数收入偏低和少数收入偏高的职工,为什么工资偏低的要按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缴费,工资偏高的却按低于本人工资的基数缴费?据介绍,这主要是从参保者退休后的待遇考虑。职工工资由市场调节,个体间的差别可以很大。但社会保险本身有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公平的功能,养老待遇不宜差别过大。在规定了缴费下限和上限后,参保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如果其缴费工资长期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则其养老金水平仍然较低,但其个人实际替代率(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相比)将高于整个制度的目标替代率,目前为59%;如果其缴费工资长期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其养老金绝对水平高一些,但其个人实际替代率(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相比)会低于目标替代率。

篇2:社保费率适时下调 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

近日有媒体称,我国社会保险费率全球第一,缴费基数连年上涨,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对此,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5项社会保险费率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今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社保费率将适时适当下调。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国的国情差别很大,社会保险的筹资规模受人口结构、社保制度模式、覆盖范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国家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已采取了很多措施。

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的基数是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缴费的基数是自己的工资,在实际操作中,本人工资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多数参保者对照自己的工资条和缴费记录,会印证这一规定。

但是,一小部分参保者,其缴费基数却不是本人工资,这是为什么?

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解释,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这意味着,在所有参保者中,少数收入偏低的职工和少数收入偏高的职工,缴费基数不是本人工资。假设某地社会平均工资为3000元,60%为1800元,300%为9000元。当地工资在1800元以下的职工和工资在9000元以上的职工,缴费不是以本人工资为基数。大多数职工仍然按本人工资作为基数缴费。本人工资上涨,则缴费基数上涨。

有报道称,不少职工工资达不到平均工资,而随着社会平均工资上涨,缴费基数同步“被上涨”,成为负担。记者了解到,此前有测算表明,平均工资数往往高于工资中位数,即部分人工资的确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但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以较大比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已接近社会平均工资的50%。随着阶段性用工短缺现象的出现,各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农民工等群体,其工资增速在加快,去年前三季度农民工工资增长10%。因此,多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员工,是按照本人实际工资缴纳养老保险。

对于少数收入偏低和少数收入偏高的职工,为什么工资偏低的要按高于本人工资的基数缴费,工资偏高的却按低于本人工资的基数缴费?据介绍,这主要是从参保者退休后的待遇考虑。职工工资由市场调节,个体间的差别可以很大。但社会保险本身有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公平的功能,养老待遇不宜差别过大。在规定了缴费下限和上限后,参保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如果其缴费工资长期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则其养老金水平仍然较低,但其个人实际替代率(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相比)将高于整个制度的目标替代率,目前为59%;如果其缴费工资长期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其养老金绝对水平高一些,但其个人实际替代率(与本人退休前一年工资相比)会低于目标替代率。

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吗?

篇3:北京职工平均工资及社保缴费基数上调

北京职工平均工资 社保缴费基数上调

各地都会定期公布职工平均工资,并确定社保缴费基数。对于普通职工而言, 职工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关系着每月需要缴纳的各项社保费,最终影响职工的每月实际到手收入和未来的社保待遇。

以北京为例,给你说明职工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有何作用。

北京公布度职工平均工资

27日,北京市人社局、统计局公布了20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情况,20度,北京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92477元,月平均工资为7706元。和相比,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增长了620元,增长比例为8.75%,但增速有所下降。

一般来说,工资越高、社保的缴费基数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缴费基数是存在上限和下限的。

对于收入过高或过低的人群,还相应地设定了缴费基数的上下限:

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低于下限的,以下限作为缴费基数;

高于上限的,以上限作为缴费基数;

月平均工资在上下限之间的,则按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北京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缴费基数上限:按照2016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

缴费基数下限: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职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2016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2016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北京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金额

一、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7706元。

二、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23118元。

三、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5394元。

四、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4624元。

五、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3082元。

六、个人委托存档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月缴费金额: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1.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541.2元、失业保险费92.47元。

2.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924.8元、失业保险费55.49元。

3.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616.4元、失业保险费36.98元。

4.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人员,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84.92元、失业保险费6.16元。

(二)基本医疗保险

不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377.58元;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53.94元。

住房公积金缴存或有变化

以北京为例,公积金年度与社保年度相同。重要的是,职工平均工资变化,个人及单位缴纳的公积金都会变化,而公积金账户中的钱全部归个人所有。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职工本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各12%。北京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上限为北京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而下限为北京公布的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

以往年惯例测算,自7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20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上限为:7706×300%=23118元,下限为:20度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尚未公布,2016年为1890元)。

2017年度职工本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存缴额上限约:23118×12%×2=5548.32,比去年多446.4元。

[北京2016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及2017社保缴费基数上调]

篇4:江苏社保缴费基数随平均工资上调

日前,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社会保险有关基数。其中全省企业参保人员的月缴费基数下限从去年的2899元提高到3089元,上限则从14496元提高到15446元。新标准将于7月1日起执行。

什么是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一般情况下,参保职工按照自己的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而社保缴费工资的上限和下限,跟统计部门公布的全省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如果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只能按照300%缴费;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缴费基数最低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省人社厅当天公布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为5149元。

缴费基数的增加,意味着在职职工每月扣的社保费用多了,但由于养老保险实行“多缴多得”的原则,意味着参保人员以后的退休金也增加了。

江苏省部分地区可调整基数下限

考虑到部分地区私营企业占比较大,低收入人群数量较大,我省允许执行下限标准有困难地区作适当调整。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工资的地区,缴费工资下限可按不低于2900元确定;2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省平均工资的地区,缴费工资下限可按不低于2550元确定。

省农垦企业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下限标准按规范管理后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省直管单位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下限按3089元执行。

专业人士提醒

省人社厅相关人士提醒,各地20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上下限,由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确定后报省厅备案。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和待遇标准是否参照新基数调整,由省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定。

[江苏社保缴费基数随平均工资上调]

篇5:如何防止社保缴费基数与平均工资脱钩

随着各地平均工资的出炉,全国多地调整了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由于平均工资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网友感叹,工资没涨但社保缴费提高,实际到手工资变少,收入“被下降”。

权威的信息显示,我国“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甚至更高,企业与员工都负担较重,原因之一就是社保缴费基数不合理。根据社保征缴的相关法规,社保缴费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为缴纳基数,但由于社会平均工资统计不合理――社会平均工资依据规模以上企业人员平均工资统计,没纳入低收入人群工资,这意味着社保缴费基数也不合理。

尽管社保缴费越多,参保者退休待遇越高,但这会加重企业与员工负担,尤其对低收入者当前利益损害较大,因为社保缴费基数标准是随着各地社会平均工资连年上涨的,低收入者要按高基数缴费,这样一来,低收入者实际工资就变少了。因此,如何不让低收入者收入“被下降”值得深入思考。

对此,有关专家给出两条建议:一是工资水平中位数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全体就业人员收入实际情况。即用中位数取代平均工资,今后社保缴费应以中位数为缴纳基数。二是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低收入者工资,他们的社保负担就会减轻。这两条意见确有参考价值,但笔者以为,仍不是解决社保缴费负担重、收入“被下降”的关键。

何况,这两条意见有利也有弊。比如说,虽然中位数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但却不能准确反映个体情况。再如,持续提高工资水平并非易事,它既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会受到企业经营情况等制约。譬如,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个省份最低工资标准涨幅创近年最低,就会影响到收入低职工的工资水平。

笔者认为,社保缴费基数不妨与社会平均工资直接脱钩。那么,脱钩之后如何确定社保缴费基数呢?最好的办法是每个人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其上一年的个人平均工资(即实际收入)挂钩。这么做至少有三大好处:其一,能够让每个人社保缴费基数更合理;其二,能够避免低收入者收入“被下降”;其三,还能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涨工资。

目前,许多国家社保缴费基数都是以本人的工资为参考,而非平均工资。当然,按每个参保人的上一年平均工资统计在操作上会繁琐一些,工作量大一些,但这种挂钩方式确实更合理更精准。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改革现有社保制度,有没有决心去减轻企业和员工的社保缴费负担?

当然,任何变革都是一把“双刃剑”,社保缴费基数与个人实际收入挂钩也不例外。这么做的弊端是,由于社保缴费与参保者退休后的待遇是相关的,低收入人群缴费少,退休后待遇就低。这需要有关方面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人群工资,或财政对低收入人群参加社保加大补贴力度,这样一来,就可减少对参保者退休后待遇的影响。

篇6:社保缴费基数

一、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6463元。

二、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19389元。

三、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7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4524元。

四、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3878元。

五、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其缴费工资基数为2585元。

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按照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其中,缴费基数上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职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确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缴费基数下限按照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

七、个人委托存档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月缴费金额:

(一)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1.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292.6元、失业保险费77.56元。

2.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775.6元、失业保险费46.54元。

3.以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作为缴费基数的,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517元、失业保险费31.02元。

4.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人员,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55.1元、失业保险费5.17元。

(二)医疗保险

不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316.68元;享受医疗保险补贴人员,个人月缴费为45.24元。

[社保缴费基数]

篇7:社保缴费基数是什么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简称社保缴费基数,是指社会保险参保人一个年度内缴纳各险种计算的基数。其由用人单位申报,是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计算依据。一般社保缴费基数越高,可支配使用的医疗费用就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因此我国各省市社保机构每年都会社保缴费基数进行核定,避免出现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瞒报、漏报、少报缴费基数事情的`发生。

社保缴存基数如何确定?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社保费用基数是以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确定,职工缴费基数是以职工本人工资确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算,还有上限与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记入缴费工资基数。缴存每年确定一次,且一旦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最后说明一点,部分城市某险种缴费基数下限为最低工资标准,例如广州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广州最低工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