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

篇1: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

托福口语摄影艺术话题常用词汇解读

说到摄影,可以先来看看photography这个单词。很明显,这个单词可以分为photo和graphy两部分,它们来自于希腊语,分别表示“光”和“绘图”的意思。因此摄影也就是以光来绘图,非常形象。这两个词缀在英语单词中也很常见,如photosynthesis、photocopier、geography、autography等等。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有:机身(camera body)、镜头(lens)、胶片(film/negative)、观景器(view-finder)、对焦装置(focusing system)、快门(shutter)、光圈(aperture)等,当然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还少不了存储器(memory stick)。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术语:如焦点(focus)、光圈(aperture)、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白平衡(white balance)、ISO speed(ISO感光度,国际标准规定的胶片感光度)。光圈控制的是光进入镜头的量,对照片的景深和影像的凝结有影响。快门可以控制影像的清晰和流动,快门速度很快时,可以捕捉子弹运动的瞬间,速度很慢时则可拍出流动效果,如夜间的车流。白平衡主要在数码摄影中出现,简单来说就是调节色差,使影像真实反映其色彩。

当然,托福考试涉及到摄影话题并不会专业得介绍摄影器材或技术,主要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做一个整体的介绍。甚至可以说,艺术话题的考察总是离不开历史,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在准备背景知识时对各个话题的历史发展做一个了解。有关于摄影的发展,特别是胶片的发展,在巴朗第三套练习的Listening 3中讲得非常清楚,在下半年的考题中也考到了类似的话题。在此,小编带考生们简单回顾一下摄影的发展历史。

摄影艺术发展历史回顾

人们对摄影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哲学家墨翟通过对光学的研究,提出了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后人认为这为针孔摄像(pinhole camera)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随着光学(optics)、化学(chemistry)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银盐(silver salt)具有感光性,这便促使人们着手研究如何在涂有银的物体表面形成图像。早期的图像形成后并不能长久保存,在1826年法国发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家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窗户看到屋外的景象。由于他拍摄的方式需要大约8小时的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因此并不实际。

Joseph死后,他的同事Louis Daguerre继续研究,在1837年发明了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并在1839年拍摄了第一张人物照片。在这之前,他研究了减少曝光时间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发现也颇为离奇。Daguerre在做实验时把一些曝光过的板(exposed plates)放在化学药剂橱(chemical cupboard)里。由于橱里的温度计(thermometer)破损,汞蒸气(mercury vapor)和银发生反应,在板上形成了一个隐约可见的(latent)图像。得到启发后,Daguerre完善了这个过程:首先,把铜板(copper plate)暴露在碘(iodine)中使之发生反应形成感光(light sensitive)的烟雾(fume)碘化银(silver iodide);把铜板捕捉到的图像曝光10-20分钟,然后将铜板置于加热到75摄氏度的汞(mercury)上,使汞和银(silver)结合(amalgamate);一开始Daguerre使用普通的盐溶液(salt solution)来修复图像,之后他使用了亚硫酸钠(sodium sulphite),最后用蒸馏水(distill water)冲洗(rinse)铜板之后,图像就永久(permanently)存在于铜板上了。

虽然这个过程存在不少缺陷,如无法复制(reproduce),影像颠倒(reversed),产生毒气等,但这为照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中期,随着光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使用溴化物(bromide)和碘来使底板感光,用氯(chlorine)来减少曝光时间;利用缩小镜头开口的方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得拍摄人物肖像(portrait)的曝光时间减少到了20秒左右;底片(negative film)的发明使得照片得以复制。

照片经历了从黑白(monochrome/black & white)到彩色(color),底片(negative film)到数码(digital)的发展,现在人们不必去暗房(dark room),在家也可使用打印机(printer)冲洗照片。世界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是一位名叫James Clerk Maxwell的物理学家拍摄的。早期摄影师一般需要利用三个装有不同颜色过滤器(filter)的照相机同时拍摄,再在暗房里合成。第一个成功投入商业市场的彩色底片(autochrome)是由大名鼎鼎的法国鲁米埃尔兄弟(Lumiere Brothers)发明的,他们对电影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贡献。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对静态图片的欣赏,于是电影慢慢发展起来了

托福听力要熟悉的六大出题点

首先,Academic atmosphere.侧重学术是其重大特点,考题中4篇lectures 和两篇long conversations大都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知识,仅在两篇长对话中会出现校园服务等一般性话题,数量较小。最常考的十五大学科为:

Zoology, botany, biology or microbiology, geology, geography, meteorology, astronomy, archeology, physiology, law, business and economy, literature, arts (music and architecture), history, philosophy。因此,在考生正式进入听力练习之前,务必要先通过专业学术词这一关,推荐书籍为《词以类记》,选择报班上课的同学坚决不能“裸听”。

其次,Degree of difficulty.新托福听力有难度是达成广泛共识的。听力时间为60-90分钟(根据有无加试题而定),大部分水平可以的考生,由于缺乏长时间持续性的专注练习,听到中后期就floating in the air了,从而导致分数不高。其“三不原则”也是让考生觉得很茫然的,自然增加了难度--不可看,不可逆,不可改。考前看不到选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选完不能修改。寄期望于分析选项和前后联系选题的考生就要大大失望了,不过考前失望总比考后绝望要好的多,“丑话总是说在前头”嘛。

第三,Macro and micro.这是针对题型的,既有微观又有宏观题。考生在以往没见过的多选题(四选二,五选三),排序题,复听题等让考生眼花缭乱,所以对各种题型的分析和研究非常必要。这个蓝色DELTA和绿色的Barron 都有分类专项练习。

第四,More characters。在考题中,考生会发现常常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在讲,总是会一个教授和几个学生,或者好几个同学之间的讨论,角色多元是其另一大显著特点。

第五,Focus on practical tests.因为是IBT(internet based test)考试, 所以真正的实战就显得尤为重要。ETS唯一的官方教材OG(Official guidance), TPO (toefl practice on line), DELTA 等套题或模考是考生必须要认真分析拿下的,因为新托福考试纸上的练习和上机练习有很大差别。顺便讲下,很多学生关注最新的CET四级和六级,其实新托福考试就是我们CET4和CET6的风向标,新的CET考试和听力相关的部分会占到70%,也是无法事先看到选项,采取网考的形式。另外,“机经”对于初识新托福的同学也会有较大的帮助,应该予以关注,这也是实战后的产物。

最后,Note-taking。新托福听力每篇文章都在4-6分钟,长度是大部分考生之前没见过的,为了弥补短期记忆不足,就必须要记笔记。记什么,怎么记是笔记训练的关键。

从美国文化角度透析托福听力

第一步:Maintain your composure and your confidence(保持冷静和自信)。要想彻底听懂托福听力的内容,或与老外进行无障碍交流,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千万不要因为没听懂一两个单词而慌了手脚。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听力能力相当关键。

第二步:Make pictures and images(学会形象化记忆)。听力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抽象的语言转变成形象的图画,并反映在脑海之中。有了动态图象的帮助,才有利于抓住语言的主要信息而非旁支末节。

第三步:Model every thing(善于模仿)。不要盲目追求题海战术,不断地找新题目来练,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听过的题目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并认真模仿听力题目中的各种语音、语调、语气、习语、俚语等。

第四步:Magnify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words and patterns(掌握多义词)。口语的最大特点是一词多义,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明明听出了是哪个词,却仍然搞不懂其在题目中确切含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掌握听力题目中常用词汇和句式的其他用法。

第五步:Min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way of English thinking behind the language(了解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努力挖掘听力题目中的美国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就能在听力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六步:Memorize them(不断记忆)。托福听力题中一些语言点的重现率很高,考生需要将他们加以背诵和记忆。背的越多,就意味着熟悉度越高,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英语语感。

托福听力备考水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丰富知识、发展技巧并同时锻炼分析、理解、推断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过程,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托福听力背景,对备考有帮助。

托福听力中关于听写的建议

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不能在多次的“听”“写”反复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不能自我发现和纠正差错。实践表明,对英语水平不高的初学者来说,一段录音不是一次听写就能完成的,前几遍的听写记录一般会有不少空白(听不出来是什么)和差错(有的自以为正确地听写出来,其实却是错的)。这些空白和差错,需要经过不断的“听” “写”反复去发现和纠正。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往往 “听”“写”了也发现不了。

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即使把一句话全部正确地听写出来,也搞不清楚文法关系,分不出主句和从句,因而搞不懂原意。例如有这样一段话:They hear voices that are not there。这句活的文法并不复杂。主句是they hear voices (他们听见声音),that are not there是一个定语从句,形容voices。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他们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有的初学者由于搞不清楚that are not there的文法作用,把整个句子理解为:“他们不在的时候听到声音”,理解完全不正确。

听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根据内容和语感进行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不能根据录音进行正确的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是英语水平的一个方面。一般水平比较低的人写出来的记录,往往不分句,不分段,严重影响对于内容的理解,也难以发现差错。也许有人会问,只有录音没有文本,怎么知道分的段、断的句和加的标点符号是对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自己分的段、断的句和加的标点符号不影响对于消息内容的理解,一般说来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 还没有把握,可以请英语水平高的人帮助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要很好的分析和总结。也可找一些自己没有学过的教学录音带来听,先不看文字记录,听写完毕以后再与记录对比,看看自己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的准确性如何。如果自己在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等大体上都是正确的,说明自己已经有了相当的英语水平了。

篇2: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绘画类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绘画类

绘画的种类有哪些?

绘画的种类十分繁多,一般根据作画的媒介或者对象来分类。有油画(oil painting)、水彩画(water color)、速写/素描(sketch)、彩粉画(pastel)、木炭画(charcoal drawing)、壁画(mural painting/fresco)、版画(engraving)、石版画(lithograph)、风景画(landscape painting)、静物画(still life)、肖像画(portrait)和漫画(caricature)等。通常在考试文章当中,不会太细分这些种类,而是以drawing或painting出现,一般前者指的是素描类无色彩的画,后者则有色彩。sketch和portrait在文章中比较多见,考生可以重点记忆这两个单词。提到作画,考生还需注意与之相关的一些术语,如画笔(brush)、油画布(canvas)、画板(drawing board)、透视画法(perspective)、比例(proportion)、光和影(light & shadow)画笔的一笔(brush-stroke)、颜料(pigment)、蜡笔(crayon)、粉笔(chalk)。鉴赏画作时,看的是原作(original)还是临本(copy),抑或是复制品(reproduction/replica),有时会质疑画作是真迹(genuine)还是赝品(fake)。

绘画历史的简单介绍

绘画的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的起源。已知最古老的绘画位于法国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至3前。这些画由红赭石(red ochre)和黑色颜料作雕刻及绘画,主题有马、犀牛(rhinoceros)、狮子、水牛(water buffalo)、猛犸象(mammoth)或是打猎归来的人类。在托福听力补充讲义中就有一篇讲到艺术起源的文章,讲的就是肖维岩洞的壁画。文章从岩洞壁画的历史古老性出发,和之前发现的170前的法国拉斯科(Lascaux)岩洞动物壁画作了比较;接着介绍了肖维岩洞壁画的特殊性,该岩洞并无人居住,非常幽深阴暗,作画者或者看画人都是刻意进入这个岩洞,有点类似现在的美术馆(gallery)的意思,这对于史前绘画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最后文章介绍了壁画的内容并对作画原因进行了猜测。

西方绘画在古埃及(ancient Egypt)时期以壁画为主,也有画在亚麻布(linen)上的,埃及干燥的气候为保存这些珍贵的画作提供了绝好的条件。这些画通常和神明、死亡相关,我们经常看到的豺头人身像Anubis就是埃及神话中引导亡灵之神。古希腊(ancient Greece)在雕塑(sculpture)、建筑(architecture)等方面都十分著名,在陶器和瓷器(pottery & ceramics)上的装饰画最能体现出当时绘画的特点。古罗马(ancient Rome)受到古希腊的影响,现存的壁画大部分都在意大利坎帕尼亚区(Campania)。

西方绘画接下来经历了中世纪(Middle Ages)、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风格,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历史绘画(History painting),浪漫主义(Romanticism),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后印象主义(Post Impressionism),象征主义(Symbolism),直到20世纪至今的现当代(Modern & Contemporary)的现实主义(Realism)和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波普艺术(Pop Art)等等。在这些绘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著名的艺术家更是举不胜举。

绘画有什么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欣赏、装饰、收藏,回顾历史,绘画的作用不仅于此。在巴朗的模考题中有一篇文章就介绍了绘画的几个不同的作用,分别是① temporary reference,a visual aid to remember a certain moment of inspiration作为一种暂时的参考,灵感的记录。当画家(painter)、雕塑家(sculptor)、建筑家(architect)们灵光乍现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霎时的灵感,或者为作品打个草稿,随后付诸实践。② a traditional method of education传统的教育方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大师,都会临摹前辈大师的著名作品,从中学到绘画的比例(proportion),学到如何捕捉光和影(light & shadow)。当然,也有人临摹画作来表达自己对大师的崇敬和喜爱。③ a way to report an event记录事件的方式。当摄影还未出现,绘画就是最好的记录工具,能给人们最直观的体验。就算是摄影摄像无处不在的当今社会,也有需要用绘画记录事件的时候,比如不允许摄影的法庭。

托福听力地质学中的“岩石”词汇分类

岩石(rock)一般分为三大类:

(一)火成岩(igneous rock)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

花岗岩 granite: a very hard grey rock, often used in building

玄武岩 basalt: a type of black rock produced by volcanoes

黑曜石 obsidian: a type of rock that looks like black glass

浮石 pumice: very light grey rock from a volcano

granite basalt obsidian pumice

托福TPO真题链接:

Dating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at half of the sandstone in the samples was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e granite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was formed. TPO-1

(二)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

煤 coal: a combustible black or brownish-black sedimentary rock

砂石 sandstone: a type of soft yellow or red rock

石灰石 limestone: a type of rock that contains calcium

页岩 shale: a smooth soft rock which breaks easily into thin flat pieces

石膏 gypsum: a soft white substance

白云石 dolomite: a kind of sedimentary rock

coal sandstone limestone shale gypsum dolomite

托福TPO真题链接:

It was formed from sandstone that solidified somewhere between 150 and 300 million years ago. TPO-1

Another difference, very important today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older lake beds and newer ones, is the location of the limestone formations. TPO-9

(三)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常见的变质岩有:

大理石 marble: a type of hard rock that becomes smooth when it is polished

石英石 quartzite: hard metamorphic rock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interlocking quartz crystals

板岩 slate: a dark grey rock that can easily be split into flat thin pieces

片麻岩 gneiss: a laminated rock similar to granite

marble quartzite slate gneiss

托福TPO真题链接:

Then they shipped these plastic casts to workshops all over the empire, where they were replicated in marble or bronze. TPO-18

托福听力中的重点高频短语汇总

考点1、conversation:段落开头提到的原因必考(30S)---problem/question, 结尾的建议必考(尾巴题)。

考点2、段落开头提到的本次主题必考—TODAY, 段落结尾的点评和总结必考proof 的点评。

考点3、段落中重复两次的地方必考---通常为本节课的要点,师生各重复一次的地方必考,注意在笔记中划双线,重复两次的名词必考,一般重复的名词是AB 项的替换词。

考点4、段落中的强调句型,多引出分论点,时考点:

This is the first time…

One thing importa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should remember/notice/bear in mind/keep in mind---converSATion 引出建议的句型

考点5、针对上下文明显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必考definitely, abusolutely,exactly, it’s a good question, excellent question, 注意听好PROF 在这些回答之后的解释,一定会对重要内容作同义的重复。

考点6、段中主论点下有定义加举例的必考(配对表格题)----dolphin in the forest, 罗列多个事实处必考,是非型表格题,说明多个程序,步骤的必考(排序型表格题中间的步骤一定注意:then, so, ok, well, replace, the next stage…

考点7、难点的解释说明必考(核心概念)----小黑板,带字的笔记本,只要出小黑板都会有停顿。

注意引导词it refers to, that is, that means, which means, This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in another words, by that he meant, let me make it clear, let me make it simpler, let’s put it this way, let’

考点8、段中引用的观点必考,---对应都是对分论点的看法,think/argue/believe, 一定有小黑板,或者人物肖像。

考点9、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后面的点重要,the most important, biggest, 因为是形容重要特点。

考点10、一定注意PROF 跑题的内容,话题的转移,布置作业,一回再谈,我打算先谈些什么,谈一下个人的经历-----语义理解。

考点11、proof 对学生的警告或指令必考—重听—conversation 表建议,lecture中表强调重点。

考点12、托福出题的顺序和文章顺寻完全一致,一定注意干扰选项---后面的内容提到本题作为干扰项出现。

考点13、一定注意PROF 的点评—作为尾巴题出现what does the prof think of…

以上就是考点总结希望童鞋们在练习时要提前预测考点便于笔记,听完之后要对照出题点和笔记的吻合度。这样才能提高听力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下面是常见的短语和俗语,希望大家记下来喔~

take a rain check 改天吧

lost count 弄不清楚

be in another world 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make yourself at home 随意,随便

save your breath 省口气吧;别白费口舌了

make sense 有意义,理解

cost sb. an arm and a leg 非常昂贵

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 很快地被花光

one's shoes 很好地顶替;令人满意地替代

is ice cold 表示理所当然

like apples and oranges 用来表示无法相比的事物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 stack 大海捞针

lose one's train of 忘记

meet each other half way 相互妥协,让步

on the dot 准时;正点

once and for all 最后一次;干脆

out of ear shot 不在听力所及范围

out of this world 非常好

play by ear 随机应变,视情形而定

ring a bell 令人想起某件事;听起来耳熟

share a common outlook 有共同的观点

six of one and half-a-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没什么区别

stick around 在附近逗留或等待

stick with 继续做,坚持

straighten out 扯平;结清

toss and turn (身体)翻来覆去(通常表示难以入睡)

turn one's back(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愿帮助

under the weather 身体不适,生病

bite o仟more than one can chew 贪多嚼不烂;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自量力;力不从心

break new ground 创新

do the trick 做成功;达到理想的结果

drag one's feet 行动缓慢;磨磨蹭蹭不情愿

draw the line 拒绝,拒不容忍

feel down in the dumps 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few and far between 不多;少而分散的;不常碰到或发现的;稀少

fit as a fiddle 身体很健康

gran and bear 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地忍受

hit the spot (特指吃了食物,喝了饮料之后)精神完全恢复过来或感到满足;恢复精力;提精神

keep between the two of us 不让第三者知道,保密

know a thing or two about 略知一二

break one's back 辛勤工作

be all ears 洗耳恭听

be all eyes 目不转睛

a wet blanket 讨人嫌的人

two thumbs up 举双手赞成

a breath of fresh air 使人耳目一新的人

Achilles' heel 致命弱点:个性的瑕疵

chip in= contribute money 捐献,集资

pull one's leg= tease someone 开某人玩笑

go for a song = be sold very cheaply 贱卖

a big shot= an important person 大腕儿,大亨

sell like hot cakes = sell very well or very quickly 畅销

get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 get nervous 紧张不安

twenty-four seven = 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 = all the time 永远,一直

backroom boys 幕后英雄

beyond compare 绝佳的,最棒的

break even 不赔不赚

by the book 熙章办事

as clear as a bell 非常清楚

clear the air 消除误会

come to terms 达成协议

cut corners 走捷径

face the music 面对现实

castles in the sky/air 空中楼阁

cast a cloud over 泼冷水,是蒙上阴影

shed crocodile tears 假装哭泣,假慈悲

below the mark= not measure up 个够水平,不合格

bucket down= rain very heavily 瓢泼大雨

fair and square 正大光明的

a knockout 引人注目

a rainy day 不如意的日子

as mod as sb. 与某人一样时髦

at one's finger's tips 了如指掌

at sixes and sevens 混乱的

backseat driver 指手划脚的人

bite one's head off 大发脾气

black sheep 不孝子女

get the ball rolling 使蓬勃发展

first things first 先说重要的

a man of few words 沉默寡言的人

all thumbs 笨手笨脚的:一窍不通的

ants in one's pants (skirt) 坐立不安

forgive and forget 尽释前嫌:握手言和

blow one's top 怒发冲冠

break the ice 打破僵局:打破沉默

bring down the house 掌声雷动

buy your story 相信你的话

call it a day 今天到此为止

cold fish 冷酷无情的人

capital idea 好主意

daylight robbery 价钱贵到离谱

dark horse 黑马:冷门

dirty dog 卑鄙小人

dear Jones letter 绝交信

break one's neck 痛打一顿:拼命做某事

every Tom。Dick and Harry 张三李四

burn a hole in one's pocket 花钱如流水

flat tire 没精打采

From A to Z 从头到尾

go on the horse 快一点吧

God knows 天晓得

gone with the wind 随风而逝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happy go lucky 乐天派

have a big mouth 话多的人

have it both ways 权衡两方面

have time off 休假

have words with sb. 口角

hit of the show 表演中最精彩的一幕

hit the high spots 达到高水准

hit the sack 睡觉

good for nothing 毫无用处的

hold one's tongue 保持沉默

I.O.U=I owe you 我欠你:借据

in hot water 遇到麻烦

in the hole 遇到经济困难

in the long run 从长远来看:终究

in the soap 遇到麻烦

keep one's head 镇定

keep one's shirt on 不动手打架

keep punching 继续努力

kick off 开始干某事

knock it off 别再讲下去了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漏秘密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顺其自然

Knock on wood. 说话禁忌:赶紧讨个吉利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石二鸟

lousy cliches 陈词滥调

make a hit 出风头

off color 身体不爽

master key 万能钥匙:关键

neck and neck 不分上下

no sweat 没问题:不用冒汗

odds and ends 零碎的工作

make my mouth water 使我垂涎

on pins and needles 如坐针毡

need other's shoulder 希望得到某人的安慰

No money, no honey. 没有钱,哪有爱情

once in a blue moon 机会难得:绝无仅有

packed like sardines 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turtle on its back 对事情束手无策

past master 技艺精湛的人

pipe course 容易的课程或工作

pull a long face 拉长脸不悦

rain or shine 不论晴雨

side money 外一陕

second sight 超人的预见力

put sb. in the ring 和某人赛一场

row in one boat 从事相同事业:相同命运

royal road 容易取得成功的捷径

run of the town 轰动一时的人

salt of the earth/world 社会中坚

shoe is on the other foot 今日不同往昔

pain in the neck 极讨厌的人或物

plain sailing 一帆风顺:轻而易举之事

pot calling the kettle black 五十步笑百步

sixth sense 第六感

talk big 讲大话

sugar report 情书

slowly but surely 稳扎稳打

spill the beans 露马脚

step on one's toes 触怒某人

Sunday dress 最好的衣服

take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志同道合

stand on one's own feet 独立自主

take a back seat 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

take one's hat off to 表示尊敬佩服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既来之则安之

Take it or leave it.别讨价还价,接不接受随你便

stay out O.P.B/other people's business 不要管别人的闲事

talk of the town 非常流行的东西

talk through one's nose 骄傲自大

tall story 难以置信的故事

be the spirit 真有道理

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

Tom。Dick and Harry 一般的人:普通的人

turn the tables 扭转局势

under the sun 世界上任何地方

visit John 上厕所

walking dictionary 知识渊博的人

welcome to the party 现在你总算懂了

What's the catch? 你这是什么意思?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with open arms 热烈欢迎

without fail 一定

yes-man 唯唯诺诺的人

be all wet 完全错了

get no say 无权说话

got me there 难住我了

leave sb. in the cold. 太令某人扫兴

That's your story! 那是你编的

stick with sb. 紧跟着某人

put oneself together! 加把劲

It's a no-no! 万万不可

Suit me fine! 太适合我了

Time will tell! 时间会证明一切

same old story 又是那一套

Boys will be boys! 本性难移

Easy come easy go! 来的容易去也快

under one's breath 轻声细语

follow suit 鹦鹉学舌:学样子

gain ground 有进展

Break a leg 大获全胜

turn a deaf ear 不加理睬

tit and tat 以牙还牙

that's that 就此而已

stay the course 坚持到底

turn the clock back 时光倒转

second to none 最佳的

second thoughts 重新考虑

safe and sound 安然无恙

root and branch 完全地:连根拔除

read between the lines 明白其言外之意

over and down with 到此为止:结束

under one's thumb 在某人支配之下

shoulder to shoulder 齐心协力地

set one's jaw 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see the world 见过世面:见多识广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半斤八两

托福42套TPO听力题目难度分析

相信众多备考托福的同学也一直在练习这套材料。但是,你是否仍有如下困惑:我是不是把TPO的题目全部做完就能得高分? 我只有1个月的备考时间,应该练习TPO第几套题?我已经刷了30多套听力题,为什么我的托福听力分数还是没有提高?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你先想想,你是怎么样做TPO的呢?

你的做题步骤是不是:做题-对答案-看原文-思考片刻-恍然大悟-开始听下一篇文章,如此循环?

如果你是这样对待TPO听力文章的话,那么你就走入了一个误区——没有合理地使用托福TPO听力。托福TPO是备考托福听力的必用宝典,来自 ETS 曾经考过的真题,有时还会直接出现于现在的托福听力加试部分。目前为止,ETS一共发布了42套TPO题目,其中37-42套题是相对接近现在考试的难度的。这些题如果运用得当,就足够提升我们的听力水平;但是如果使用不当,那就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宝贵的材料。

那么到底该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TPO呢?如何避免盲目练题呢?

1. 第一阶段:基础段

听力成绩:13-15分

阶段目标:熟悉托福听力的题型和考试内容,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推荐材料:TPO1-10 套,OG

难度分析:年代最早的TPO材料,整体来说比较简单,但TPO8&9套的题目难度较大,如果做的结果不好,不需要沮丧。

2. 第二阶段,分题型、分场景、分学科背景专项训练强化段

听力成绩:16-19分

阶段目标:总结学科背景,体会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推荐材料:TPO11-20套

难度分析:大部分文章都属于普通难度,第11套比较简单,第12、15、16、19套中,各有一篇高难度的文章。

3. 第三阶段,套题模考强化段

听力成绩:20-24

阶段目标:适应听力部分的长度和考试强度,体会每一篇对话的话题转折处,以及讲座的段落层次考点。

推荐材料:TPO21-30

难度分析:TPO21-23属于高难度套题,TPO25之后和现在考试难度相似。

4. 第四阶段,冲刺段

听力成绩:25+

阶段目标:巩固解题技巧,查缺补漏,调整心态。

推荐材料:TPO30-42

难度分析:TPO30之后的题目,尤其是37-42套和现在的考试非常接近,是很好的模拟练习材料,而这几套题市面上还没有售卖,相应题目可以在新东方在线致赢托福一对一课程中获得。

其实,所谓的TPO难度是指文章和题目的综合难度,有的文章虽然音频听起来很复杂,全都是陌生的专业名词和细节描述,但后面的题目只是考了大的框架结构;而有些文章虽然听起来不难,但是后面的题目选项设置迷惑度却很大,这种规律现在出现的越来越多。所以,分析干扰选项的特征在完成题目后尤其重要。

篇3: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天文学行星

托福口语讲座类背景知识补充:天文学行星名称来历

或许由于水星Mercury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中国古代则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Venus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也许是对古代人来说,它是已知行星中最亮的一颗。(也有一些异议,认为金星的命名是因为金星的表面如同女性的外貌。)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金星的位相变化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地球Earth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该亚, 大地母亲)。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火星Mars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Ares)命名它。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在古代中国,因为火星荧荧如火,故称“荧惑”。火星有两颗小型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和火卫二 Deimos(阿瑞斯儿子们的名字)。两颗卫星都很小而且形状奇特,可能是被引力捕获的小行星。英文里前缀areo-指的就是火星。

木星Jupiter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有时候火星更亮一些。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

影响托福听力成绩的六大原因是什么

失分点一:单词不熟

在新托福听力考试题中,场景类的材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场景类的词汇。这样一来,能否熟练的识别、拼写出场景词汇,成了能否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出现频率不高、难度却较大的场景。

失分点二:速度太慢

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可以刻意的在与听力考试相同的时间段内练习新托福听力,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会让自己的耳朵在听力考试的时间段内很快进入状态,而不至于听完第一部分的听力后才开始有一点感觉。

失分点三:稳定情绪

在新托福听力考试中,很多考生对于新托福考试的听力题感到陌生,因此在听力的第一道题上会感到很紧张,这样便导致了不能很快的进入考试状态,基本上第一篇听力都是错误连篇,因此考生需要在考试当天早上起来后听一些有关托福听力考试的练习题,这样可以保证在考试的时候不至于耳生,情绪也会相对的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

失分点四:忽略细节

在托福听力的考题中,只有20%的题目是主旨题,其余80%的题目为细节题,很多考生为了不让最后一道多选题失分(因为分值较高),在听力的过程中过多的注重结构和主题,而忽略了很多细节部分,导致在答题的时候对细节题选项中的至少两项不确定。

失分点五:时间掌控

由于新托福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类型的改变,导致很多中国考生对这样的考试很不习惯,因此在时间的掌控上会有许多学生出现问题,把大部分的时间纠缠在一道题目上,从而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做不完。

托福听力备考的重点需要抓什么

1、坚持以新托福听力真题为根本

没有完全了解和熟悉托福听力真题前,不要去听friends,voa,空中美语,等,特别是不要听疯狂英语。也许我的能力不够,依照我看疯狂英语要是你能听懂2/3,那么你听力已经不是一般水平了,所以你能够熟悉所有真题,耳熟能详,就已经算是功力高深了,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2、听4次ok,再不懂就看文章

全部听完真题,你可以试着背托福听力里面一些句子,有些人主张听不出就死听,直到听懂,我不是很理解,其实很多听不懂是由于1,连读 2。词汇不认识 3。习语不懂。试问听力也是一个积累口语词汇的过程,如果你听多次不懂,也不肯翻文字出来背,那么这些就是不懂的东西,甚至你查字典才能明白的东西,又如何指望自己在一遍遍听中搞懂呢?其实你认真背一下,再结合磁带读几次,这个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何必反复听,听到最后还是不懂,费时费力。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摄影艺术3、单词是大前提,名词要特别重视

建议大家把历年托福听力中出现名词背一下,很管用,这些词汇都是长对话里的重要特征,其实听懂这些往往对你猜测答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托福听力中长对话一般不会说和我们常识相反的事物,你能够听明白在说个什么东西,即使后来很多不懂,连蒙带猜也可以做对3-4个。

4.简短答案不可忽视

托福听力中对于四个选项都很简短的长对话答案,要先有印象,这些答案往往是时间,比值,问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如果出在第二题,则答案基本在对话开头,你就盯住选项,听到哪个选哪个,尽管放心不会错,否则一旦你漏听,神仙也救不了你,因为答案短,则对话提及的时间也短。

5.一边听对话一边做题

首先,容易造成听后不反应文章意思的恶习,的确大部分你能够听懂,基本都可以做对题,那么你是否想过有些你似乎理解意思,其实根本是错误的,只有做过题目对过答案才能够纠正,就算不存在以上问题,虽然听力选项答案简单,但是个体浏览和理解速度有差异,长期只听不作题必定导致你扫描答案速度降低。

其次,托福听力答案偶有陷阱,D比A好,可是一上来就选A,所以这种细心和灵感是需要平时养成的。最后,在你万一听不懂的情况下,你看着选项必须猜题,这个猜其实包含了你使用一些听到的词汇来推测答案,这也是能力,试问你平时不猜,考试的时候怎么会猜对?

6.不用诵读,重点在听和背

托福听力练习时要求大家跟读,除了一些连读需要跟读几次,一些词汇习语背一下以外,听一次的效果远比读一次好,首先,这是听力不是朗诵会,第二很多人很多单词读音不标准。我这样说是为表明听一次效率比读一次好,比较实战。

新托福听力备考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大家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它们。托福听力学习中,不仅要有耐心,还需要大家有信心。

怎样实现托福听力的逆袭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听力想要提升一定要做听写!重要的事情得说三遍。刚开始知道听写这个提升方法时,其实我是拒绝的,但是后来用了之后,duang,分数就像加了特效一样涨了上来。这里说的听写可能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听写——1.听材料,一句一听,2.听完写下来,再听下一句直到结束,3.对答案——不太一样。具体来讲,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说:

一、逐词断句听写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尤其像听力基础很差的学生来说,直接进入听句子的步骤是不对的,结果也会是收效甚微的。那么要先从什么方面开始呢?辨音(材料可以用VOA special)。所谓的辨音就是我们通过听写建立一个语音体系和我们已知单词之间的联系,在我们漫长的受教育时间里,英语课上用的录音材料都是由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等不同国家的人员录制的,这就造成了我们对于英式发音、美式发音、中式发音这些不同的发音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而就我们所知,托福听力中可都是根正苗红的美式发音,这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是有区别的。除了美式发音之外,美国人在说话的时候的得瑟劲儿也会使得语言难懂,诸如连读、弱读、缩读等方式都是我们通往更高听力成绩上的拦路虎。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说难也不难,就是每天选取一篇英文材料,做30分钟的逐个单词断句听写,听写的过程中,不要看原文,不要看原文,不要看原文!一定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抠,有的单词可能真的听不出来,那么就要不停地听,反复的听,直到听出来为止,当然听不出来的听个20来遍也就能继续了。听这么多遍有两个目的,一是重复的听对于单词的发音会有较深刻的记忆,另一个目的就是重复听但听不出来会让人有一种挫败感,找到原文一对比发现“原来是这个单词啊”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记住这个单词。听的时候准备一个小本,记录每次听到的单词、错误的原因、纠正后的读法以及单词所在的听力材料的位置等。

二、整句听写

一段时间以后(依据每个人自身条件的不同时间上会有所区别,比如听力基础很差但是其他方面还凑合的同学大概不到一个月就可以了),辨别句子中单词的能力就会提高很多(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原来认识单词的基础上,如果连单词都不认识,那么就别谈听力提高这种虚无缥缈的话题了吧,赶紧把红宝滚个20遍吧),这个时候就建议开始做整句的听写了(材料可以用VOA)。这时候锻炼的就是对听力材料中整句话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这一步的作用是锻炼记忆力和提高对英文材料的熟悉度。毕竟我们平常接触不到英文听力材料,对这些东西很陌生,我们的大脑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整句听写锻炼的多了,大脑对于英文听力材料的记忆力自然也就提升上去了(这个步骤也可以和辨音步骤同时进行,只需要比辨音开始的晚10天左右就好,但相应的每天付出的时间就得增长一些,有的同学距离考试时间比较紧张,可以参考一下)。

三、听写TPO/SSS

在第二个步骤进行完之后(也可以延后与上一步骤同时进行),就可以开始听写TPO或者SSS(科学六十秒)了,听这些材料并不需要逐句听写,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对于整个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毕竟托福听力,尤其是lecture,动不动就五六分钟,稍微一个走神重要的内容可能就随风飘走了。最后在做题时,每次一定要做两个section,锻炼注意力。

再来说一下笔记,个人觉得笔记虽然有用,但是不要太执着于记笔记而忽略了听文章,毕竟听才是最主要的,笔记是辅助的作用。有的部分,比如名词、数字、两个概念比较等我们必须记笔记,但是有的地方比如文章结构、教授开玩笑的用意我们完全可以在听的时候就理解了,在笔记上少写两笔达到提醒的目的就够了。

再说一下关于看电影、看美剧练习听力的方法。我个人不推荐这种练习听力的方法。原因是我们看到的那些靠看电影、看美剧就能提高听力的人大多是很早就开始看,花费的时间往往很多,而见效很慢。以这种方法为代表的各种偏门提高法往往耗时巨大,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个人认为不划算,不如听写来的直接、迅速。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影视作品里有时候口音并不纯正(详见TBBT里的阿三哥),听多了有时候反而会带我们走向弯路。

最后关于听力,老师想说的是,整个听力的提升过程相对比较痛苦,毕竟要推翻我们原有的语音体系,但是听力是一旦提高了之后再想降低水平就难了。所以只要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篇4: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基础知识科普介绍:音乐发展史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高频话题必备基础知识科普介绍:音乐发展史

托福口语讲座类背景知识补充:音乐发展史

音乐Music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掌管艺术的女神Muse。古希腊(约公元前12– 公元前400年):Lyre里拉琴是最早的string instrument弦乐器,里拉琴与日神阿波罗崇拜有关,也是后来harp竖琴的起源,抒情诗(lyric),源于民歌,最早是歌唱,用里拉伴奏;最早的wind instrument管乐器Avlos阿夫洛斯管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有关。那时候最著名的音乐著作也是文学著作是《荷马史诗》Homeric Epic,我们熟知的Troy特洛伊的故事出自Iliad《伊利亚特》这个部分,另一部分是Odyssey《奥德赛》主要内容是思索人生。

古罗马(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基本沿袭希腊音乐,但由于罗马人崇尚武艺,因此铜管乐器相当发达。常见的有大号(tuba)、角号(cornu)。

中世纪(约476-1300年) MedievalTime / Middle Ages:由于基du教的盛行,出现了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区分。为了规范各地区的音乐礼仪形式而编写的宗教歌曲集《格雷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是无乐器纯声乐男声演唱vocal music,被认为是高尚纯洁的,其中包括日课经文office/Daily office和弥撒mass。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也叫骑士音乐被称为中世纪音乐的一缕光芒,包括法国的游吟诗人,在南部叫做Troubadour北部叫做Trouvere和德国的恋诗歌手Minnesinger,这些人的音乐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乐器伴奏,如lute琉特琴,hurdy-gurdy手摇风琴,shawm肖姆管等等。

文艺复兴时期(约1300-1600)Renaissance: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主要音乐体裁是世俗歌谣曲,有意大利的牧歌(madrigae),法国的尚颂(Chanson)德国的里德(lied) 英国的康索尔特歌(Consort)。以及这个时期古钢琴的使用包括羽管键琴harpsicord和击弦键琴clavicord.

巴洛克时期Baroque(1600歌剧诞生-1750年):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从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以德国作曲家J·S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协奏曲(concerto)的音乐流派。

古典时期Classical也叫做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史中的涵义是指:1750-18间以维也纳为中心,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体现风俗、明快、严谨、均衡风格特征的音乐流派,以奏鸣曲sonata交响曲symphony为主。海顿:J.JosephHaydn(1732-1809)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交响乐之父”“室内乐之父”“近代管弦乐之父”;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人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器乐方面是海顿和贝多芬之间的桥梁“18世纪的奇迹”“神童”;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古典乐派最高成就的体现,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浪漫主义Romantic时期(1821-20世纪上半叶)分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舒曼,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门德尔松等;民族乐派Nationalism:代表人物波兰音乐家作曲家肖邦FryderykFranciszek Chopin,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FranzLiszt ;现代乐派Modernism代表人物法国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涉及到的音乐场景词汇如下:

choir 合唱队

chorus 合唱队

rhythm 节奏;韵律

symphony 交响乐

violin 小提琴

cello 大提琴

viola 中提琴

clarinet 单簧管

composer 作曲家

melody 旋律

chambermusic 室内音乐

musician音乐家

improvisational 即兴的

percussion instrument 打击乐器

string instrument 弦乐器

Broadway music 百老汇音乐

orchestra 管弦乐队

critic 评论家

formal 正式的

托福听力材料都来源于哪些地方

(1)《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1851年创刊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家大报纸之一。社址在纽约市中心的时报广场,为苏兹贝克(Sulzberger)家族所有。该报基本反映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动向。平日发行量为80万份,每份约60至100页,星期日刊增加两个副刊,发行量为140万份,每份达300页以上。读者主要是美国上层社会,包括资本家、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高级知识分子,也是托福听力的主要来源。

(2)《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1977年创刊于首都华盛顿,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家大报纸之一,属格雷厄姆(Graham)家族所有。政治上接近国会,支持民主党,颇受参议院重视。它向美国内外300多家报纸供稿,以刊载一些政府“内幕”而著称,平日发行量为50万份,星期日版为70万份。

(3)《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该报是美国西部最大的一家报纸,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大报纸之一。1881年创刊,以其倾向于共和党,代表西部利益集团的观点而引人注目。发行量为100万份。

(4)《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889年创刊,由美国主要财政金融新闻出版企业集团“道?琼斯”公司(Dow Jones)出版,是美国有影响的全国性财政金融专业性报纸。发行量为140万份。

(5)《纽约每日新闻》(Daily News):

19创刊,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托福听力原文材料-期刊(Periodicals):

(1)《时代》(Time):

周刊,1923年创刊于纽约,分国内版和国外版,国外版又分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版。该刊以报导及时和文字新颖取胜。辟有国外新闻、经济、宗教、科学、法律、人物、医药、影剧评论、体育等各类专题报导。发行量约300万份。

(2)《新闻周刊》(Newsweek):

创刊于1933年,是一种综合性杂志。除国内版外,还有大西洋版和太平洋版。是与《时代》同享盛名的美国两家全国性周刊,发行量约300万份。

(3)《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月刊,创刊于1922年,号称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以15种文字,39种版本出版,每期发行量达3000万册。内容广泛,以专摘各大报和著名杂志的文章为一特色,另一特色则是用刊头、刊尾到处补白、插警语、箴言、座右铭、小笑话等。政治上反映美国保守派的观点。

(4)《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1948年由《美国新闻》、《 世界报导》和《美国周刊》三刊合并而成。着重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报导与评论。代表洛克菲勒财团的利益,发行量达300万份。

托福听力常见的十大问题解决方案

托福听力错误1:慢热

分析:做题时精力不够集中,不够紧张,导致题目已经开始自己还没反应过来,丢分!

解决方法提示:

1。提前看题目,将要听的题目先看一下(所谓的热身),大脑里分析猜想一下。

2。练习听抄(听写),因为听抄可以加强你对题目的敏感度及印象,让你对题目做出迅速的反应。

托福听力错误2:连错(连续错4个以上才叫做连错)

分析:听到一题,突然没把握选答案,心里便开始琢磨,开始研究自己刚才到底听到了什么,不愿意放弃,怎么着也想把答案选出来!最后导致后面的题接连的听不到,接连猜答案的情况循环出现,丢分!

解决方法提示:

1。考试或者做练习时,要懂得放弃!这题没听明白就不要再去研究了,赶快将精力集中到下一题的准备中,你觉得丢一题好还是丢一堆题好呢?

2。在平时的练习中听完后一定要回过头来分析这个让你连错的题,是什么类型,属于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你对它的不直接反应。以后就要加强这类型题目或者原因的训练。

托福听力错误3:不知如何读题

解决方法提示:

1。一般来说,在PART A 中,最好抢读2个选项再听,因为这样有助于让你心里有底,有谱。(听的时候就可以放心主要听声音,不盯着题目看也行)PART B,C中最好将所有题目都扫一遍,分析出此段子大概将要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目的也是为了让你心里有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展开联想,到时候听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2。将这类型的题目全都集中到一起来听,来分析,自然就会有进步开窍了。

托福听力错误4:走神

分析:1。没睡好 2。没压力,懒散 3。心思不定,做练习时想的东西太多 4。对自己没自信,老觉得自己不行,题目太难

解决方法提示:通常情况下,走神都出现在A部分的21—30题,B的第二篇,C的第二,三篇,那么克服走神的方法除了克服上面说的几种情况外,还有就是加大训练强度!每次听够50分钟以上(认真的听,不是敷衍),持续的集中精力会让你觉得考试时的30分钟是小意思罢了。

托福听力错误5:音的影响

分析:由于存在自己脑袋里的单词发音本来就是错误的,那你怎么能要求自己能听出正确的发音呢?人家读一个正确的音,你还觉得是错的,或者压根听不懂,听不出来。

解决方法提示:跟读磁带(最好连速度都跟上),模仿磁带的发音,慢慢纠正自己的发音(或者就算你自己发不出标准的音,那你也要在自己脑袋里建立标准的听力形象,这样就能听出来那些单词了)

托福听力错误6:意思连不起来

分析:有时候就算能听懂每一个单词,但就是无法听懂整段内容,意思无法连接起来。

解决方法提示:

1。这是由于对句型不熟悉造成的。多背句型,分析在听力中遇到的各种句型,熟悉他们.

2。加强自己的知识面,对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点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听到时怯场。

3。加强泛听。泛听并不是开着随身听或电脑,自己做其他事情,而不“听”。想象一下你怎么泛听汉语的,你就知道怎么泛听英文了。

4。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托福听力错误7:听力习语障碍

分析:很多朋友可以很好的听懂PART A的每个单词,但在回答部分,一听到习语就不知所措。

解决方法提示:1。不必要去专门花很多时间去背一本习语书,因为毕竟习语出现的数目还是小的,而且有时候还经常考重复的习语,更何况不一定考的就是你背的那本书里的。所以建议大家将往年考过的习语都归类总结一下,熟悉往年考过的习语就足够了。

2。加强自己猜习语的能力。尽量要求自己能根据听到的内容将习语的意思

估计个大概出来,然后选答案。这就要注意听到的词,语气,和具体内容了。

托福听力错误8:觉得听懂但老错

分析:觉得自己明明似乎是听懂了这题,但一选出来答案就是错的,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解决方法提示:1。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集中在 imply 和 infer题。因为有时候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容易造成一些以为自己听懂但推不出来的现象。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揣摩这类型的题到底是从怎样的角度去imply和infer的,有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要分析真正的出题思路和外国人的思考方式。

托福听力错误9:一短就愣

分析:这类型问题出现在PART A极其严重!因为在PART A里很多时候答句就一句话搞定,这时候考生就愣了,还没反应过来刚才那句话,就开始问:What does the woman mean了。

解决方法提示:

1。立即就从这短答句里判断出到底是YES还是NO,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能帮助解题,特别是一些一般疑问句,有YES或NO的答案就差不多解题了。所以要第一时间反应出那短答句说的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2。结合语气,词汇来判断YES或者NO。

托福听力错误10:一长就晕

分析:这个问题就出要出现在PART B,C。因为是段子题,明显会比PART A长出来许多,这时候考生便出现走神,烦躁,精力无法集中漏题等现象。

解决方法提示:

1。听段子题的时候视线不要离开题目,这能帮助你集中精力。

2。听之前就开始看题,预测自己将要听到的段子大概是哪方面内容,这样听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的去注意,也不那么晕或者走神了。

篇5:托福听力讲座类LECTURE如何解答

托福听力讲座类LECTURE如何解答

1、主旨题找线索遵循首尾原则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讲座的行文方式都是由教授开门见山地讲述通篇的主旨,所以针对主旨题必须听明白的就是首段了。结尾方式则比较多样化,时而首尾呼应,时而深化主题,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和开始不一致或者相反的结论,这时主旨题的正确选项则应该从结尾处对应获得。

2、文章结构题按照顺序原则记重点

一般来讲,如果听到类似基数词“one, two, three”,或者序数词“first, second, third”,亦或像逻辑顺序词“to start off, to begin with, and, another, also, something else”。还有“yet another, last but not least, that’s when the concept of X comes into the picture”之类的信息,那么这篇讲座的结构一般就可以被轻松地定性为是“总分结构”,而且考生应该了解,所有上述的提示词之后必定会出现一个分论点,必须做记录,因为对应会考查细节题。

3、推断题必须把握好定义原则

一旦文章当中出现了针对某个词或者某个概念的定义性解释,那么这个被解释的词或者概念一定我们笔记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个词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往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而且对这个词的理解程度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因为文章的其它部分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概念而展开的。很多推断题就是基于某个定义而考查的。

4、细节题请重视举例原则

平时生活中我们举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去解释抽象的概念,在托福听力中也不例外。那么大家除了要听到“for instance, let’s take X as an example”这类短语,还要留意诸如“say, it can, one typical” 这类词,而且一定要知道这些实际的例子到底是为了解释哪个抽象的概念才存在的,也就是说,一定要找出分论点和细节之间的对应关系,切勿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题目方面可以设置成:在题干中给出分论点,要求选出对应细节的细节题;也可以设置成,在题干中给出细节,要求选出对应分论点的组织结构题。

托福听力:精听与泛听的结合

材料的选择

精听的选材很重要,比如托福听力历年的真题,SSS等,就是很好的精听素材。而且精听的练习要选择比较集中的时间,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答题,答完题之后进行详细精听。泛听与精听所不同的是,泛听可以广泛灵活的选择听力素材。每天可以抽出半个小时,新概念英语、托福听力练习,BBC、CNN等都可以拿来听。

练习步骤

精听是指一边听一边看着原文,手上拿着笔,划出自己不认识或似曾相识但反应不过来的词,一边放录音,并且嘴上跟读,反复几遍,一直听到可以不看原文彻底听懂为止。泛听不用像精听那样每个细节都得突破,只需要把握住整体的语流,听懂说话人的大概意思就可以。而高质量的泛听,指的是必须全神贯注的听。

精听泛听相结合

在准备托福听力的时候可以采用“粗细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托福听力的语音问题。所谓的“ 精细相结合“指的是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指在进行大量泛听的同时,选定某些段子进行精听。通过精听可以掌握单词的弱读、连读、爆破和省略等语音规则;而泛听帮助我们处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之中,练习自己发音的语调和语感。

注意事项

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的练习都要避免以下这七种误区。第一只做题。不可否认的,无论什么样的方法,托福听力水平提高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会放在“听”本身上,只有足够的题量用来把耳朵叫醒,才能在考试的时候事半功倍。第二,无解析。只有有了准确精辟的听力材料解析,才能使考生们明白,何处对,和出错,该如何改进才能提高托福听力的实力。第三,贪图量。高质量的听才是提高托福听力能力的唯一标准。第四,没分类。通过对听力进行分类练习帮助同学们对听力的整体有更好的把握。第五,只一遍,对于听力不进行反复的听,只听一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第六,缺精选。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托福的经典的话题进行,只有对这些熟悉了,对托福听力才有帮助。第七,看不懂。看不懂听力原文要想办法让自己把这些内容都弄懂。

托福听力:怎样备考词汇内容

一、培养语音意识

培养语音意识对于学习听力词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掌握了一定的语音知识,考生就可以利用发音规律来记单词,从而扩大词汇量,提高单词的记忆效率。其次,掌握了一定的语音知识,熟悉了单词的发音,就可以提高对单词的反应速度。

培养语音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掌握正确的发音;(2)加强拼读练习。首先,要想掌握正确的发音,考生有必要系统地学习一下语音知识,了解音节、音素以及重音、连读等各种语音现象。其次,考生还要加强对音标和单词的拼读和拼写练习,养成以音形结合的方式来记忆单词的习惯。

二、分类记忆

事实证明,同时记忆具有语境联系的几个词要比单独记忆一个词速度要快。所以,我们在学习听力词汇的时候可以将单词按照不同的主题、场景、领域等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可以把表示温度的词放在一起:freezing,cold,chilly,cool,warm,hot;同样地,把表示风的词放在一起:breeze,wind,gale,hurricane,tornado,typhoon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语境来记单词,也就是把单词放在句子或段落中学。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不认识的单词挑出来形成一组新词,进行学习和记忆。文章的背景会赋予单词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记起来会比较轻松,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三、把阅读词汇向听力词汇转化

一个单词考生能读懂,但不一定能听懂。这是长期以来我们重阅读、轻听说导致的后果。事实上,听觉和视觉是听力和阅读的主要感知方式,在训练不同的英语技能时应该有所侧重。我们在学习听力词汇时,应该尽力缩小阅读词汇和听力词汇之间的差距,重点抓“听”词的能力。对于已经掌握的阅读词汇,要增加“听”的机会。可以采取“先听后看,听读结合”的方法,将“音”和“形”结合起来。

四、具体学习方法

第一步,选词。可以从学过的阅读文章里挑选生词,把自己读不准的词做好标记。

第二步,借助电子词典,掌握每个单词准确的发音。

第三步,利用电脑或手机等工具对单词进行录音,录音内容包括单词的发音、拼写和词义。

第四步,通过反复听的方式,建立音和义的联系。

第五步,对书面材料进行复习,通过阅读的方式对已听熟的词汇再复习一遍。

托福

篇6:听懂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知识

听懂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必备知识分享 这7种主要叙述结构你知道吗?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平行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逻辑最简单、信号最明显、入门最快速的一类。一般来说,教授会在引出主旨之后,通过并列的几个方面来描述某种现象、解释某种原理或者描述某种事物。当然,每一个方面会有具体深入的解释和举例说明。这里注意的是,也许每一块的内容具有共同点,但是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开头,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11 Lecture 4,教授引出主旨”The ‘Four Ms’: Market, Media, Money, Message. All are important areas to focus on when creating your advertising plan. We will look at them one by one.”通过最后这句话可以预判文章的结构,在主体段分别讲解了这四个M的原则。在听主体段的过程中要注意first, second, and then, finally或者提问之类的话题转变的信号词。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假设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说是平行结构的一种衍生体。主要的特点就是教授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解决方案或者产生原因提出了猜想和假设,可能是深入剖析一种假设,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22 Lecture 1中对于state形成原因是environmental approach的分析;也可能是同时提出了几种假设,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22 Lecture 2中young sun paradox的几种solution猜想。

基本上,提出的假设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确定性,所以要特别注意描述、解释内容之后的转折点和教授的评论。比如出现了”but not everyone agrees with the theory. It definitely has some weaknesses.”或者教授评论如”so, there’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we will get an answer to that piece of puzzle one day.”那么要注意可能会对教授的态度出题。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时间顺序

这种结构是按照时间的变化顺序层层递进来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听的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点对应发生的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对应的细节可能会考到排序题。一般,这种结构在Art和History学科中考得较为频繁,但也有可能穿插在Astronomy等学科中。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对比结构

对比的lecture结构也比较清晰,一般教授会在开头引出两个或三个概念,在主体段进行逐一介绍。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比列举的信号,以及对比的结果(包括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列举的点可能会比较零散,所以要利用好笔记,记下甚至minor detail,因为比较容易出表格题。

虽然由于细节冗繁文章较长,但只要把握了对比的考点,还是能够迎刃而解。这类结构在不同学科中都有可能涉及,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13 Lecture3对比了法国香颂诗和浪漫主义诗歌,托福官方模考套题1 Lecture 4对比两种土拨鼠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变化等。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描述结构

这类结构教授一般会客观描述一些艺术人物、事件、动植物等等。文章开头老师引出要描述的对象,主体段描述对象的一系列不同特征。听的过程要特别注意描述的细节以及专有名词的解释。

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24 Lecture 1中,教授开头引出 “for today, let’s look at a reptile, a predator that hasn’t evolved much in the last seventy million years.”那么接下来教授就对这种爬行动物的特征进行一一描述和介绍。托福官方模考套题21 Lecture 4中,教授直接说明了描述对象 “so today we are moving on to Alice Neel”然后主题段分别描述了该人物的生平、绘画风格、作品等。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理论阐述

这类lecture和描述的比较类似,注重于教授对某种学科理论的解释。屏幕上的小黑板会出现专有名词的拼写。听的过程中,不用特意去记名词所有解释。以听懂理解为主,如果有特别明显的特征,可以辅助笔记,有时候理论的解释只是为了后面考点的理解做一些铺垫。其实这类考点的特征并不是很明显,因此要多注意分段、话题转变的点。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理论演变

这类讲座侧重的是理论演变的过程,结构上不大容易识别,且细节跳跃穿插进行,难度较大。比如托福官方模考套题21 Lecture 3关于毒蛇的祖先问题,教授结合了传统理论引出了最新的研究(based on DNA)并比较了两种理论的优缺点。

以上就是托福听力讲座类的7种常见叙述结构汇总盘点,大家如果能够全部掌握这些结构的概念,面对信息量较大的讲座类听力素材时相信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关键信息了。

托福听力考前一周复习冲刺应该做什么

还有一周就要上托福考场的宝宝们,心里都有些紧张,虽然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是还希望临阵磨枪,在考场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考试之前应该如何应对压力找到最佳状态呢?最近经常有同学问这个问题,所以诞生了这篇考前一周该干什么的攻略。

首先,托福模考这件事是建议不管任何分数段的同学都去做一下,因为听力需要精神集中,而在我们听力水平没有达到母语的情况下,做听力当然会很耗费精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考场上做到加试最后一套题的时候比较难以集中精神。所以考前一定要找一天时间做9篇文章,以免在考场上不适应。

对于平时托福听力分数大概在14-21区间内的同学,建议快速复习之前的盲点。

这个分数区间的大部分同学平时做的内容应该都是精听,不管用什么方式记录,一定留存了很多精听笔记,包括你平时不认识的单词和表达,听不出来的单词和表达,连读弱读等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平时这些也都有复习,那么考试前两天就是快速过一遍。尽量对照精听笔记,把听不出来的位置重听一次。

对于平时托福听力分数分数大概在21+以上的同学,需要接触尽量多的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有很多问题在于见的题目比较少,如果你平时听力底子还不错,只是积累量不够,或者你是打算裸考,很多背景知识缺失,比如理工科的同学说到Renaissance的时候不知道在讲文艺复兴,这种情况尽量在考前多见一些tpo,尽量多泛听,多见不同的题材。

但是如果你不是裸考,已经准备过很久了,之前也复习过很多,那么可能是你听得慢,所以考前突击听力重点要放在曾经听过的那些旧题上,尽量把之前听过的文章都拿出来快速过一遍,按照自己情况配合影子跟读加快反应速度。

不管怎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考前抱佛脚只是最后的策略,平时一定要复习听过的素材,千万不要一味做新题。

托福冲百必备的听力复习方法

听懂文本

在这个分数阶段,学生的基础理解是没有大问题的,基础词汇量广度是足够的,但是在反应速度上是有所欠缺的——不能即时理解消化文本内容,听到信息的时候还需要反应过程。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单词。

刚才说,学生的基础词汇量广度是足够的,但是学科词汇会有薄弱,这就会增加自己的理解成本。同时词汇的听力熟练度是不够的,单词见到才理解是不达标的,必须要在听到这个词,亦或是在词组中听到时,便能立即理解,才算是合格。

这种熟练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比方说背诵单词的时候,要调动听说读写四个行为。我们很多的单词书的封面上都有二维码,扫码就可以获取音频,背单词的时候先听到这个单词的发音,找到重音和节奏,先背诵正确的发音,跟读出来,每个音节的单词组合基本规律就已经出来了,然后再落笔写几次这个单词,边写边说出来字母组合。

另外在单词自检中,一定要增加听力方面的检查,如果做不到听到秒理解,那就说明不够熟练,要周期性的反复复习。单词这个大关解决,很多细节题目就都可以根据听到的内容找到题目选项中的对应,稳拿分数。

记忆重点考点

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听完文章后对于文章内容基本清楚,但是不能即时把文章逻辑结构串联起来,没有文章整理逻辑的概念,同时对于说话人特定的话语功能及对应题目的把握是不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TPO听力行文的常规架构。

比如说生活对话中经常会遵循目的—原因—解决方案123的逻辑展开,这三点也是对话中的常考考点。再比如说,讲座常规的两类结构是线性和并列,其中并列结构经常的逻辑展开形式是问题—解决理论1234,或者问题—解决方案1234,那么每个解决理论都会必考错误的原因等。当然并列和线性还有其他的展开形式,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但是学生先从宏观和角度培养大局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本逻辑架构的理解。平时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可以用脑图总结文章的逻辑结构,梳理文章脉络,通过结构的梳理预判题目可能出现的位置,增加对考试的熟练度,形成题感。

同时,听力的题目除了主旨题和重听题以及多选题之外,其他的

单选基本都是按照行文顺序出题的,比如说第三题单选找答案的位置基本都在文章的2-3分钟之间,所以梳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立即定位到正确答案的位置,排除掉因为定位错误的干扰选项。另外培养整理结构的总结和分析,还可以帮助考生正确总结内容主旨,抓取开头目的主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除了上面讲到的,在听的过程中就掌握到出题人考点,是突破24分的一个方向,但是有的时候记忆并不是十分准确。我们在听力过程中只能记住5-9个组块内容,听到的信息越多,遗忘的越快,通常听完全篇之后,我们对于最后呈现的内容遗忘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内容,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

为了避免听懂了却因为遗忘而选不出来答案的问题,我认为笔记还是要记的,但是笔记绝对不是听力的机械重复。笔记一定是我们在听懂的基础上对于内容的精细加工,也就是对于上面讨论的逻辑结构和考点的理解和记忆。归根究底,还是要先听懂,才知道该记什么。盲目的机械记忆,既没有意义,也会对听力的理解过程产生干扰。

排除题目

上面讲的两个问题都是在处理听懂的部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会有疑问,明明听懂了,但是题目还是选不出来。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听力的题目有八种,即内容主旨,目的主旨,细节,说话人态度,话语功能,结构,连接上下文和推断题目。

如果上面两个层面的问题解决的话,那么目的主旨,内容主旨,细节,结构这类题目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较难把握的就是态度题,功能题和推断题。态度和功能是需要注意特定提示词的,比如说话人提到自己的观点,或者一个人物的想法,都必考态度。

还有如果在行文过程中,老师举例,类比或者举证,这三类题目就必考功能。最难的其实就是推断题目,一般来说,推断题听懂原文是不够的,因为答案一般都跟原文长得不像。这种题目需要我们能排除掉其他三个错误选项。错误选项一般有没提及,细节错,位置错的特征,熟练掌握结构,梳理好文章脉络,基本上可以把错误的选项排除。

总结一下,想要突破24分的瓶颈,顺利突破百分大关。要注意的方面有三项:

加强单词学科词汇和基础词汇的听力熟练度,减少理解的成本;

每听完一个文本必做逻辑结构脑图,梳理结构,主旨和话语功能,并且有意识的精简笔记,不要机械记忆;

仔细分析错误选项,正确归因,结合题目考察题型分析出题人的考察意图。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每天规划这三项的加强,持之以恒!

托福和雅思听力的区别是什么 哪个更难?

托福和雅思的差别是什么?同样都考察听力,托福和雅思有什么不同?哪个考试更难呢?北京新东方韩冰老师在此为大家详细分析托福和雅思听力的差别,以及到底哪个考试的听力更难。

托福听力考试最大的特点是语速要快出雅思考试一截。很多一开始准备托福听力的朋友会被托福的语速吓坏,听上十几秒就有眩晕感。不过两个考试的不同命题方式很好的平衡了语速上的差异。托福考察细节的题目较少,主要考察结构、语段功能,所以并不需要完全听懂每句话,每个词。而雅思对于细节的考察较多,比如念的电话号码、所描述的地理位置等,所以语速不能过快,要给应试者足够的时间进行信息处理。

同时托福听力的话题和内容更加专注在校园场景,而雅思的听力内容涉及会更为广泛。比如剑桥雅思14第四套题目第一个对话,一个人要去定一个酒店房间开生日派对,第二个独白是一位酒店管理人员向宾客介绍酒店的设施,这类social needs类话题场景在托福中是绝对不会出现。而该套题目的第三个对话是教师和学生讨论课程,以及第四个独白是一个关于marine archaeology的讲座,这个托福的话题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还有一点,雅思听力因为填空题很多,所以非常注重单词拼写。如果说阅读中的填空题可以从原文拷贝,那么雅思听力就真的是硬碰硬的单词拼写功力了。

篇7:托福听力讲座热点话题基础知识补充

托福听力讲座热点话题基础知识补充 生物学里这些常识要了解

托福听力生物学常考话题拓展:进化论

进化类文章难度较高,很可能涉及进化理论的对比,可能考到理论的主要观点或者对比的焦点。同时学生应该注意教授的总结内容。

托福听力生物学常考话题拓展:动植物灭绝和保护

和人有关,会涉及人类干预、森林破坏、狩猎、引入新物种、生态系统重建等等话题。常见的比如:一开始教授交代什么原因导致了动植物的破坏,然后人类又怎样拯救生态环境,会考到保护政策的利弊,教授对应政策的态度,他方(政府、生物学家等)的观点等等。

托福听力生物学常考话题拓展:动植物适应环境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结构或者行为发生了变化,在听力过程中需要注意捕捉对比信息。

托福听力生物学常考话题拓展:动植物特点

以动物为主,常考海洋生物、极端环境生物等,这类讲座常见总分(总)或者直线型结构,第一类是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种特点,然后用first,second,third这样的提示词或者其他较为明显的提示词给出几点说明,其中可能会穿插教授与学生的互动,这类行文结构层次清晰。直线型结构先给出学术概念,之后可能互动多,但是结构没那么清晰。

托福听力生物学常考话题拓展:动物行为学

常考动物迁徙,物种选择,冬眠,觅食,交配等,一般采用直线型的行文结构,首先教授给出某种行为的介绍,然后以特定的动物为例展开介绍,经常会考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以上这五类生物学拓展话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小编建议缺乏这方面基本知识积累的同学可以对照本文的推展话题来做一些课外阅读补充一下背景知识,为托福听力考试做好万全准备。

托福听力:地质类讲座中的奇闻趣事

比如说,在death valley(死亡谷)有一群会自己乱走的大石头们。

Death valley is this desert plane, a dry lake bed in California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on the desert floor these huge rocks, some of them hundreds of pounds. And they move. They leave long trails behind them, tracks you might say as they move from one point to another.

(死亡谷是一片沙漠平原,是一个坐落于加州,周围环绕着群山的干枯了的河床,在这片沙漠上有一群石头,有的石头重达几百磅。并且它们会动。它们身后有一条长长的痕迹,可以说是他们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轨迹)

所以这群大家伙们是怎么动的呢?地质学家们就展开了各种思(nao)考(dong)

假设一也许是被风吹的

但是实验发现哪怕是地球上最强力的也吹不动。。

假设二没准是因为沙漠昼夜温差大降雨到了晚上会结冰冰表面很滑风一吹石头们就能动啦

这个结论也被推翻了TUT。如果困在冰面上的石头和冰一起被风吹的话石头和冰应该移动的方向一致。但是地质学家发现石头的行动轨迹和冰是不一致的。

所以到底为什么这群石头能够动现在还没有定论。而且由于死亡谷严格受政府管制很多观测和实验也是受限的。

(没准是成精了呢)

再比如说在美国的西部有一个大洞穴叫做Lechuguilla Cave

这个洞穴不仅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而且它形成的方式也很特殊。

Yes, so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imestone caves.In about 90 percent of them, you have water from the surface, streams, waterfall or whatever - moving water that flows through cracks found in limestone. It’s the moving water itself that wears away at the rock and makes passageways. Also, in surface water, there is a weak acid, carbonic acid, not sulfuric acid but carbonic acid that helps dissolve the rock.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this carbonic acid, moving water forms most of the world’s limestone caves.

(一共有两种石灰岩洞穴。在90%的石灰岩洞穴中,会有地表水,小河或者瀑布,流动的水在石灰岩的裂缝中流动。流动的水本身消耗了石头并且造出通道。同时,在地表水中有一种弱酸,碳酸,不是硫酸而是碳酸帮助了岩石的腐化。在碳酸的小小帮助下,流动水形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石灰岩洞穴)

但是不走寻常路的Lechuguilla Cave却是由硫酸形成的哟

what happens is you have deep underground oil deposits and there are bacteria. part of the limestone rock layer is permeated by water from below. Those curly lines are supposed to be cracks in the rock. Below the water table and rock is oil. Bacteria feed on this oil and release hydrogen sulfide gas. This gas is hydrogen sulfide, rises up and mixes with oxygen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that sits in the cracks and fissures in the limestone. And when hydrogen sulfide reacts with the oxygen in the water, the result of that is sulfuric acid, Ok? Sulfuric acid eats away at limestone very aggressively. So you get bigger cracks and then passageway is being formed along the openings in the rock and it’s all underground.

(事情是这样婶儿的,在地下储蓄着石油和细菌。部分的石灰岩被下方的水固定。这些曲线代表了石头上的缝隙。在水位和岩石的下方是石油。细菌靠这些石油为生并释放出硫化氢气体。这个硫化氢气体上升,和地下水的氧气结合,钻进石灰岩的缝隙中。当硫化氢和水中的氧气反应时,产生了硫酸。硫酸剧烈的侵蚀了石灰岩。于是裂缝变大,并且沿着石头的裂缝形成了通道,这些反应全部都在地下完成)

正是因为Lechuguilla Cave是由硫酸形成的,所以才可以看到洞穴里这么多的Gypsum(钟乳石)呢

顺便说一下,由硫酸形成的洞穴,里面的气味都不太好闻。。

And when cave researchers go to explore them, they see and smell, the sulfuric acid and gases of...er...phew...now, something else, think of rotten eggs.

(当研究人员去开发洞穴的时候,他们闻到了。。额。。类似臭鸡蛋的味道)

估计当时研发人员们的心态都是:

以上,希望同学们看过以后可以被激发出一些对地质学的爱~

备考托福听力如何提高反应速度

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无论是做托福听力还是到美国后,一般总需要1—3个月的适应时间。但如果从美国人的眼中看托福听力,他们很有可能觉得这东西弱爆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令人崩溃的现象,就是我们总是慢半拍,也就是当对方说完一句话之后,我们发现自己是懂的,但是问题是,我们总是慢半拍才懂。这半拍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在真正与人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人家会觉得你怪怪的。这就好像是你跟一个人求婚的时候,如果对方立即就同意的话,你就会很高兴。但是,如果对方思考2分钟再答应,你就会丢失所有的热情,效果就是这样的。当然,你做托福听力的时候,走神跟这个是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归结的点就是在于你的听力反映速度。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生以来,首次遇到的,当然其实我们出生的时候也遇到过一次,只是那个时候我们没意识而已。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直接听更快的材料么?这个解决方法是对的,但是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本身就托福考试来说,我们最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是要双管齐下的,第一是要听更快的材料,适应更快的语速;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熟悉说话的内容,当然,这应该是听更快的资料之后,顺带的。

这里很多考友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总是选用难度过低的材料,要么是选用delta,要么是选用老托福的材料,在这里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这些材料已经完全不适应新托福考试的节奏,相比于新托福考试这只飞快的兔子来说,他们就都是缓慢的乌龟,乌龟战胜兔子,只是存在于童话之中,在现实之中,乌龟就只有一种结果,就是被兔子秒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考友做了很久的老托福听写,但是在真正的新托福考试里,总是束手无策的原因。

当然,在我们准备托福考试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其实应该是拾阶而上,而不是直接就用很快的材料,应该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

经常有考生反馈说,为什么我已经听力这么长时间的听力还不见效。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可能是你不理解。但是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是你还没准备好去听写。因为,提升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好比是从山涧的一端,跳到另一端,我们一开始只能跳过半米宽的山涧,但是如果我们上来就跳2米宽的山涧的话,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不断地向游戏机里面投币,让我们自己重新复活。但是如果我们量力而行,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虽然你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很迷茫,但是只要前进的方向是明确的,效果就好很多。

换句话说,听完VOA慢速,觉得托福考试很难,这很正常,听完VOA标速,在听新托福考试听力的时候,经常会走神,这也很正常。而当你搞定NPR之后,你可能就可以在托福考试之中找到你想有的感觉!也就是听什么都感觉特别清楚,特别明白,做题的时候,绝大多数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题不选这个选项,就保证是题目出错了的,那种感觉。

盘点托福听力中的同音词汇总

eight - number between 7 and 9, 8

ate - past tense of eat, 吃的过去式

bear - a big, hairy animal

bear - to be able to withstand something

bare - exposed

bred - past tense of breed 繁殖的过去式

bread - a type of food 面包

be - is 主动词 be

bee - an insect 蜜蜂

caught - past tense of catch 抓的过去式

cot - a portable bed that folds for storage 轻便小床

fan - a device for moving air 风扇

fan - short for fanatic 狂热,爱好者

groan - noise made in misery 呻吟

grown - fully mature 长大的

hart- 雄鹿

heart - energetic or enthusiastic 心脏

herd - a group of animals 牧群

heard - past tense of hear 听的过去式

I - me, myself 我

eye - body part we see with 眼睛

made - past tense of make 做的过去式

maid - a lady that cleans home or hotels for a living 女佣

no - opposite of yes 不

know - be aware of something 知道

roes - plural of roe = an argument 雌鹿的过去式

rows - plural of row = a row (line, queue) of vegetables planted in a farmer's field, a row of seats in a theatre 行,排

rows - present tense of row, as in rowing a boat (propelling a boat through the water with a paddle) 划船的现在式

rose - a beautiful flower that grows on a thorny stem 玫瑰

wring - twist 绞,扭

ring - noise a bell makes 敲钟,打电话

scent - smell 气味

sent - past tense of send 邮寄的过去式

see - to view something

sea - large body of salt water

threw - past tense of throw

through - finished or completed, also, to give direction (Go through the tunnel)

tail - cats and dogs have them 尾巴

tale - a story 故事

there they're their

week - 7 days

weak - not strong

worn - well used 用旧的,疲倦的

warn - to give notice of potential danger 警告

wood - what we get from trees

would - past tense of will

wore - past tense of wear 穿的过去式

war - what we call it when two countries' armies are fighting

one - a single unit

won - past tense of win

you'll

Yule- 圣诞季节

篇8: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细节题如何应对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细节题如何应对?高效答题实用思路分析

托福听力细节题题型介绍

细节题是托福听力中最平民化的一种题型,它考查的是professor在讲解知识时谈到的知识要点。细节题的表述方式往往非常简单清晰,最常见的就是According to the lecture, what is true about X.X.X? 而正确答案往往都是文本中的原话。

托福听力细节题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中最大的设置障碍主要表现在降低选项之间的区分度,比如题目问What does the professor say about A? 那么所有的选项都跟A紧密相关,但只有一个选项完全符合文本中professor的表述,因此考生一定要知道原文中提到过A,而且具体对于A是如何描述的。

托福听力讲座两大类细节信息分析

基于来自ETS官方的权威资料分析,常考细节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1. 关键词解释,定义和实例。

2.科学(历史)事实,原因背景和表现影响。

1. 关键词考点

很多lecture全文就是围绕一个关键词而展开讨论,比如生物学问段题中经常出现的camouflage等生物现象或者fern等植物类别。

关键词还包括在讲解主体是提到的别的东西,比如OG上有篇文章探讨小行星带的发现,提到了Bode’s Law,题目就问到了它的定义。关键词定义和解释常考句型包括This is what we call “…”或者That is “…”

考生们不用纠结关键词本身根本不认识,因为后面总会给出直白的解释。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屏幕上打出关键词,马上要注意紧跟在后面的那几句话,这中间往往包含了相应的解释和定义。

如果发现后面开始说不相关的内容,那么马上回想提到关键词之前讲述的内容。英文当中的后置定语从句或是被动语态允许professor在表意的时候,先讲解释和内容,再告诉学生对应的术语或关键词是什么。

除此之外,概念后面的例子也是必考细节,尤其要注意如下信号词: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et’s say,

let’s put it this way,

just like,

just as,

as we all know.

2. 科学事实,原因背景,表现影响

具体指的就是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比如考试中lecture讲到海啸现象,那么professor就必须说明什么是海啸,成因是什么, 发生时是什么样的现象,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如果是在人文社科学科当中,情况也是如此。比如讲到美国历史事件,这些文章首先要说明的是历史事实,也就是说什么时间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要分析,就可以探讨发生的原因和带来的结果。

这些细节也包括在lecture中提到的优点和缺点,常见于科技产品信息的段子。值得注意的是,细节题目一般会出现我们所谓的多选题,考到具体的作用、表现形式、逻辑关系等,比如考到具体的绘画的三种作用,四种排水系统等,或者是修正主义对于早期农业的消极影响的三个方面表达等。

考生多多留意also/too/as well as/in addition/one ...the other /not only A but also等并列或递进逻辑关系词,尤其是大于等于二小于五的列举项。

需要指出的是,不一定每篇lecture都会把知识点的三个方面都说到,但同学们还是要养成习惯,听文章不能满足于听懂基本事实,还要看看后面有没有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这两个方面相应的分析。

综上所述,细节题作为lecture的必考内容,可选的考点复杂多样。但ETS官方毕竟只需要通过这种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所涵盖的知识点最粗浅的认识,因此答题信息往往出现在简单的文字表述当中,所以要学会边听边把握细节信息。

托福听力讲座高频话题地质学学科必备常识汇总介绍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背景知识介绍

地质学(geology)是托福听力考试中的常见话题,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本身的学科。需要与之区分的是地理学(geography),是一门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地理学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的区域类型。

相信广大考生应该还记得中学时学过,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一个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seismic/earthquake wave)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从地球的外部结构来看,则可以分成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岩石圈(lithosphere),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分别是亚洲(Asia),欧洲(Europe),北美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South America),非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和南极洲(Antarctica);太平洋(Pacific Ocean),大西洋(Atlantic Ocean),印度洋(Indian Ocean),北冰洋(Arctic Ocean)和南冰洋(Antarctic Ocean)。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大陆漂移学说(Continental Drift)

大陆漂移学说是有关于地球大陆之间关系的一种假说(hypothesis)。早在15,亚伯拉罕·奥特柳思(Abraham Ortelius)首次提出了这个观点,而对于这个观点我们比较熟悉的则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他于19相对完整地提出了这套假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世界地图,我们会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似乎能像拼图一样吻合在一起,早期的科学家们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最终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提出在中生代(Mesozoic)地球表面存在一个泛大陆(Pangea),这个超级大陆经过了分裂和两亿多年的漂移形成了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除了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的“锯齿状吻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能支持大陆漂移这个观点。魏格纳在研究古代气候的时候发现,各个大陆上存在某一个地质时期形成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例如,在南极洲地区出现古珊瑚礁(coral reef)和热带植物(tropical plants)化石(fossil);在赤道(equator)地区发现有古代冰层。魏格纳还认为,大陆漂移对现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陆上动物和植物的显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释。例如中龙(mesosaurus)这种淡水爬行类动物(reptile),在南美和非洲都能找到;存在于南极洲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他大陆同样存在。

托福听力常见话题地质学热点主题:板块构造学(Plate Tectonics)

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为基础,主要描述了地球岩石圈(lithosphere)的大范围运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海底扩张学说(Seafloor Spreading)发展起来了,大陆漂移学说也因此变得更为可信。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和麦肯锡、摩根等人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作为一种新的大陆漂移学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延伸。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了地壳和软流层(asthenosphere)以上的地幔顶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论大洋壳(oceanic crust)还是大陆壳(continental crust)都曾发生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般移动着。

1968年勒皮雄将地球的板块分为太平洋板块(Pacific Ocean tectonic plate)、亚欧板块(Eurasian tectonic plate)、非洲板块(African tectonic plate)、美洲板块(American tectonic plate)、印度洋板块(Indian Ocean tectonic plate)(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Antarctica tectonic plate)这六大板块,以及一些其他的小板块。这些板块在运动中相互影响,板块交界的地方即板块边界(plate boundaries)可以根据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整体性分为三种类型:离散型(divergent boundaries)、聚敛型(convergent/collisional boundaries)和剪切型(conservative transform boundaries)。板块边界是地壳上极不稳定的地带,几乎所有的地震(earthquake)都分布在此,火山(volcano)也大多数在边界附近,山脉的形成(mountain building)和海沟(oceanic trench)的出现也都沿着边界进行。

托福听力:听力怎么练习听写和跟读?

听力,不管是托福听力还是任何听力,你听人说话,一定是以意为先,也就是说你不会把重心放在说话人的每一个单词,每个字发音是什么,不信吗?你试试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每一个单词或者生字,管保你听下来累死还不知道原文到底说了什么。 为什么?你听散了啦!听力至少是按照完整的语块或者意群来做听力输入,而非孤立的单词或者语音,这就好比一张照片没有焦点是无法成像的。

做听写一定要建立在大致听懂的基础上,即可以用中文大致复述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 有的考生可能有些错愕,我都听懂了我听哪门子写!听写不就是为听不懂的考生用来打基础的。 对啊!听写跟读千般好万般厉害,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要可以大致听懂全文语意的情况下再进行。 否则全部散掉了,拿来就开始任意停顿,逐词播放,请问你是做单词听写么?这就完全违背了需要听写跟读的意图和初衷。 总的来说就是:严禁听散!单词信息零散化, 脑海里没有完整的意思就孤立而被动的写出或者跟读出你听到的发音,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更是用来备考托福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以说了那么多到底要这么做呢?

1 听写之前一定要完整不停顿的听原文数遍,啥叫数遍?每人基础程度不一,不好固定遍数,但是有评价标准。 即什么时候你可以用母语复述出原文的大致意思和每层结构的核心内容, 什么时候那就可以动笔听写了。一般考生平均三到五遍可以做到,如果超过十遍意识还是听不懂,说明你选的语料不合适,要降低难度,否则还是没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要从听写跟读老托93篇练起,有的可以直接听写TPO真题了。

2 了解文章的大致语意之后, 开始着手听写---严禁任意停顿,随机任性听, 要逐句听写,如果句子太长,至少也应该是按照意群停顿来听写。什么是意群?--一句话里最小的完整的语义单位。比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这句话就有两个意群:there is a book 和on the desk. 也就是说如果初期你嫌句子太长听不下来,可以切分成数个意群听写。不能再切了,否则全部碎掉零散化,听写变成了听单词。 如果有的单词或者语句反复听不出来,放在那里,听写不是让你每个单词和发音都要写出来,重点也不在于独立的某个单词或者发音。时刻要记住,以意为先。

3 听写完之后对照文本改正,一定不要忽略这个过程,带着脑子反思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个地方你写不出来,也就是分析错误原因然后对症下药;(1)是能认不能听?--先学好发音规律!比如连读,失爆, 重读,弱读,缩读什么的。 就算不会像母语人士那般自由使用发音规则,至少人家这么说的时候你要听的出来啊。(2)这词就没见过---没什么好说的,果断扩充词汇量。 建议把生词放到原来的语句里面一起搭配记忆,而非孤立的记这个单词,否则记了也白搭,你转过头就会忘。 结合语境搭配记忆才最有效。你想想你听到某首歌就会想起他/她,为啥?因为有语境啊!

4 全部听完改正完可以到跟读环节了。跟听写一样,逐句播放,如果句子太长,也可以切分成意群跟读。但---是---我需要你最后达到的是脱稿跟读的程度哦!你之前几遍跟读(谁说跟读只跟一遍?你听写也不是一遍过吧?)可以对照你修改后的听写稿子边跟读边看稿,但是最后要达到把稿子扔掉盲跟录音的程度,你的跟读才算做到位。 为什么,因为如果你只是盲目看着稿子跟读的话,你真的可以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机械的像鹦鹉学舌一样只跟着发音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听也听了,跟也跟了,最后还是一问三不知。 而脱稿跟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只是模仿发音,不去思考语意的问题。因为这句话如果你不理解的话,是很难脱稿跟读下来的!最后记得录音跟原文对照。

以上就是听写和跟读的正确打开方式,所有的意图就是在保证你可以大致听懂,基本了解原文语意的情况下再去微观精听和跟读。先从宏观完整听辨把握,再深入到每个意群仔细捕捉。

托福听力分阶段备考规划

托福听力对于刚接触的部分同学可能感觉有挑战,对于托福听力语速和词汇不熟悉的人来说,托福听力中出现的很多内容无法抓住重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托福听力备考如何分阶段进行。

托福听力准备阶段

1. 基础词汇和场景词汇的积累

在刚开始备考托福听力的时候,可以先从《大学六级词汇》记忆,然后再去记忆托福红宝书。同时可以建议背诵《词以类记》补充场景词汇。

托福听力备考阶段

2.1听写训练

这个方法适用于时间充足的新手。在听写的材料上一般可以选择老托福,TPO以及SSS。难度是从左往右依次升级的,但在推荐程度上却是从左往右依次降级的。

具体步骤:

step 1. 总体听一遍材料,大概了解一下

step 2. 将文章第一句句子听一遍,写下来,直到把它完全写出来,3~5遍

step 3. 根据自己的文本再听一遍,适当做一定的笔记,掌握整体脉络。

一篇老托福PARTC需要一个小时,TPO全篇听的话需要甚至2个小时。所以建议在听写的时候精选长一些的句子。

2.2精听训练

这个方法是进阶版,适合于大部分文章脉络可以听懂,但是在听长难句的时候依然会有部分句子漏听或者反应不过来

具体的步骤:

Step1.掌握文章大意,记住没有听懂的,听3~5遍

Step2.一句一句的听,不停顿,记住没有听懂的

Step3.以单词为单位的听

Step4.听的时候看文本,然后总结听不出来听不懂的单词,句子,搭配

这个方法短而有效,而且对于听力段子的整体结构,从大意到句子再到单词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

2.3 结构法

当我们能大致理解文章大意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采取结构听力法掌握出题点。教授讲课的内容都有层次的。lecture只需要掌握结构。在听lecture时,首先要学会抓教授在什么地方分点。在 lecture 中,在转折、强调的词和句子处寻找结构划分点。再利用结构笔记,。建议学生每次做完题目,去分析讲座的结构,每一个学科文章的共通性。

2.4 背景知识法

这个方法适合一些学生在备考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字面意思上明白,学术层面上不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备考者们去补充背景知识。

推荐的材料有:TED,国际地理杂志

2.5加速练习法

这个针对平时基础已近有23分以上的学生。在练习中可以将速度调制1.2,适应语速以后可以开始记笔记,一开始正确率可能会因语速所影响。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到1.0速度,保证正确率要高于加速听的正确率,练习几天以后当正确率慢慢开始提高可提速到1.5来练习。

篇9: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信息量太大记不过来

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信息量太大记不过来?了解叙述结构安心抓重点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定义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lecture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文章开头,教授在给出主旨之后,分几个方面去描述某种现象、解释某种原理或者描述某种事物。每个方面就是一段,每一段就是一个大细节。可能每一段中会有一些例子去深入的阐明。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段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有比较,就是我们的第二种结构。下面我们来用TPO17-L4来看一下这种结构:

Professor

Ok, now I want to talk about an animal that has a fascinating set of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at’s the octopus, one of the unusual creatures that live in the sea.

The octopus is prey to many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so how does it escape its predators?

Well, let me back up here a second. Anyone ever heard of Proteous? Proteus was a God in Greek mythology who could change form. He could make himself look like a lion or a stone or a tree, anything you wanted, and he could go through a whole series of changes very quickly.

Well, the octopus is the real world version of Proteus. Just like Proteus, the octopus can go through all kinds of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s. And it does this in three ways: by changing color, by changing its texture, and by changing its size and shape.

从上段我们可以看出教授在文章开头给出主题(章鱼的能力)以后要开始从三个方面(改变颜色,改变身体的材质,改变形状和大小)来描述,那么每个方面就是一段,每个方面之间是独立的。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比较结构

在文章开头,教授会给出2个概念,比如A和B这两个概念。然后就开始对A和B进行一个全文的对比,说完A的某个方面就开始说B在这个方面是怎么样的,这种对比会贯穿全文。在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比列举的信号词,记下重要的信息。TPO5-L4就是全文对比的结构,比较的是folktale和fairytale这2个概念,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来看对比结构。

托福听力讲座类叙述结构:问题解答型结构

在文章开头教授会介绍一下背景并给出一个问题,比如先介绍一下恐龙灭绝的背景知识,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接下来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始阐述一些理论或解决方法。每个理论和解决方法就是一个段落

具体的例子同学们可以参考TPO33-L1,这篇文章是讲金字塔的建造的,首先文章开头介绍了一下金字塔,然后给出了一个问题:how the pyramid was built? 然后就开始阐述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几种理论。

以上3种结构就是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中最常见的3种叙述结构,大家如果能在平时练习听力时注意把握住素材的叙述结构并举一反三,相信大家都能更为顺利地攻克托福听力拿到高分。

托福听力练习:运输货物的丝绸之路传播疾病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hat's called the Silk Road was a group of land and sea trade routes that connected the Far East with South Asia,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ern Europe. Of course, when humans travel they carry their pathogens with them. So 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have wondered if the Silk Road was a transmission route not just for goods, but for infectious disease.

Now we have the first hard evidence of ancient Silk Road travelers spreading their infections. The find comes from a 2,000-year-old latrine that had first been excavated in 1992. The report is in th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So the site is a relay station on the Silk Road in northwest China. It's just to the eastern end of the Tarim Basin, which is a large arid area just to the east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 and not far from the Gobi Desert. So this is a dry part of China.”

Piers Mitchell, paleopat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one of the study's authors, along with his student Ivy Yeh and colleagues in China.

In the latrine, archaeologists found used hygiene sticks wrapped with cloth. These were used for what you think they were used for.

“This excavation was great because the cloth was still preserved and the feces was still adherent to the cloth on some of the sticks. So the archaeologist kept these sticks in the museum. And so my Ph.D. student, Ivy Yeh, who's first author on the paper, she went out to China took some scrapings from the feces adherent to the cloth. So we were then able to analyze that down the microscope when she brought it back to Cambridge.”

Where they found eggs from parasites—including one from a liver fluke.

“And that's the exciting one because that's only found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China and in Korea, where they have marshy areas that have the right snails and the right fish.”

The fluke needs snails and fish for its lifecycle, but there were no such snails or fish in this dry region of China. So the unlucky traveler who harbored the parasite had to have transported the disease to that spot.

“Well firstly it tells us that people were doing very long journeys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you might think that's obvious. But no one really knew how long people were traveling. Some people may have been trading, only going short distances selling their goods on to the next person. And so the goods might have gone all the way along the Silk Road, but people might not. But we know that some people were doing huge distances...”

“Secondly it shows that this was, would be a viable route for the spread of those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like Bubonic plague and leprosy and anthrax that people had previously suggested might have been spread between East Asia and Europe along the Silk Road. Because modern genetic analyses have shown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trains of one end and the other.”

Mitchell says there's much more work to be d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read of diseases around the world. Perhaps from analyzing skeletons—or various other kinds of remains—to be found along the Silk Road.

Thanks for the minute for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Science. I'm Cynthia Graber.

数千年来,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将远东、南亚、非洲、中东和南欧连接起来。当然,人类在旅行时也携带着病原体。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怀疑,丝绸之路运输的不仅仅是货物,还有传染性疾病。

现在,我们掌握了第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古代丝绸之路的游客传播了自身的疾病。这项结果源自1992年发掘的一个有历史的茅厕。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考古科学:报告》杂志上。

“这里是中国西北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中转站。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塔里木盆地这块广阔干旱的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距离戈壁沙漠不远。这里是中国的一个干旱地带。”

皮尔斯·米切尔是剑桥大学的古生物病理学家,同时也是该报告的作者之一,他和他的学生艾薇·叶以及来自中国的同事们一同进行了该项研究。

考古学家在发掘的茅厕里发现了用过的卫生棍,这些卫生棍用布裹着。这些东西的用途和你认为的一样。

“这次发掘意义很大,因为这些布仍然保存完整,而且排泄物还附着在一些棍子裹着的布上。考古学家把这些卫生棍保存在博物馆。我的博士学生艾薇·叶,同时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去中国刮取了布上的一些排泄物。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显微镜下分析她带回剑桥的样本。”

他们发现了寄生虫的卵,还有肝吸虫的卵。

“这项发现让我们兴奋不已,因为这些只存在于中国东部和南部以及韩国,那里的沼泽地有含有这些病原体的蜗牛和鱼类。”

肝吸虫需要依靠蜗牛和鱼类进行生命循环,但是中国干旱地区没有这些病原体所需要的蜗牛和鱼类。所以,携带着寄生虫的倒霉游客将疾病带到了该地区。

“首先,这告诉我们,人们沿着丝绸之路长途跋涉,你可能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们到底走了多远。有些人可能一直在进行贸易活动,他们只走了很短的距离,将自己的货物转卖给他人。所以,货物可能要一直沿着丝绸之路运输,但是人就不一定了。不过我们知道有些人的确走了很远的距离。”

“其次,这项发现表明,这可能也是黑死病、麻风病和炭疽等传染疾病的传播路线,此前人们认为这些疾病沿着丝绸之路在东亚和欧洲之间传播。因为,现代基因分析表明,菌株一端和另一端存在相似性。”

米切尔表示,为了更好的了解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也许可以分析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骨骼或是其他类型的遗留物。

重点讲解:

1. come from 来自;始于;

例句:The news comes from a reliable source.

这消息来自可靠的来源。

2. along with 与…一起;

例句:She came to dinner along with her boyfriend.

她和她的男朋友一道来用餐。

3. be adherent to 黏附;附着;

例句:The brass plate must be adherent to the steel.

黄铜片必须和钢粘结。

sell on 转卖;倒卖;

例句:Mr Farrier bought cars at auctions and sold them on.

法里尔先生拍得汽车后再将其转手

2020托福听力练习:气味大师环尾狐猴

Ring-tailed lemurs are a chatty lot.

They vocalize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they also communicate via a veritable smorgasbord of stinky secretions they use to mark their territory and advertise their romantic availability.

But male lemurs, which have more scent glands than do females, are really masters of musk—because they sometimes mix their smelly secretions to produce a veritable bouquet of stank.

And now researchers have a better idea why.

Male lemurs sometimes use the scent glands on their wrists to mark tree branches and saplings.

Other times, they double down, rubbing their wrists against glands on their chests to create a foul and funky fusion.

This special blend can then be smeared over objects or wiped onto their tails, which the males wave at their rivals in a display that scientists refer to as a “stink fight.”

But why create such a custom combination?

Perhaps adding the oily exudate from the chest alters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the wrist.

Or maybe it acts as a kind of preservative that makes the wrist signal longer lasting.

To find out, researchers gathered secretions from a dozen ring-tailed lemurs at the Duke Lemur Center in North Carolina.

They then presented male lemurs with wooden dowels that were doused with either the wrist fragrance, the chest scent, or a mixture of the two.

And they found that males spent more time sniffing the stick with the mix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ragrant combination does contain mor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than the solo scents alone.

But the lemurs were even more interested in the odiferous amalgamation when it was left out to evaporate for 12 hours, licking the sticks to better access the dried volatile compounds.

That observation supports the theory that mixing secretions actually boosts their staying power.

The results are in the journal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So while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the perfume of the ring-tailed lemur is a complex concoction, the subtle meaning of which lies in the nose of the beholder.

环尾狐猴真的很健谈。

它们发声的目的是交流信息。

而且它们也会通过名副其实散发恶臭分泌物的混合物进行交流,而它们一般将这些分泌物用作标记领地及向异性求爱。

但气味腺比雌性狐猴多的雄性狐猴才是真正的气味大师—它们有时候会将那些臭味分泌物混合然后弄出一些散发恶臭的混合气。

环尾狐猴或是气味大师.jpg

而现在研究人员们已经对环尾狐猴这样做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雄狐猴有时候会用手腕的腺体气味分泌物在树枝及嫩枝上做标记。

其余时间它们就一直躺着,摩擦自己手腕上的腺体分泌物到胸部并制造出一种散发强烈臭味的混合物。

这种特殊混合物随后就被涂在一些物体或者附着在它们的尾巴上,而雄性狐猴向它们的情敌宣战摆动尾巴时就会起到交流作用,而科学家们将此称为“臭气的较量”。

但为什么要特别弄出这种臭味的混合物呢?

研究人员分析了环尾狐猴的气味变化.jpg

或许加入从胸部分泌出的油状物可以改变手腕部臭气所代表的信息。

又或者它起到的是一种防腐剂的作用,让手腕的信号更持久。

为了一探究竟,研究人员们从北卡莱罗纳州的杜克狐猴中心收集到了12只环尾狐猴的分泌物。

然后他们分别将附着腕部气味,胸部气味及两者混合气味的木钉放到雄性狐猴面前。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雄性狐猴会在混合气体前驻足,这表明相比单独气味,混合气体确实含有更多更有趣的信息。

但在随后静置12小时待气体蒸发后,狐猴对混合气味更感兴趣,它们会舔这些木棍以便更好的接触到这种干燥挥发性的混合气体化合物。

这项观察实验证明了混合分泌物确实会促进狐猴驻足停留的理论。

这项研究已在《皇家社会公开科学》杂志上发表。

因此虽然一支玫瑰就是一支玫瑰而且只会散发出玫瑰的气味时,但环尾狐猴的香水可是极为复杂的混合物,而其中所蕴含的微妙含义只能交由当事者的鼻子品评。

1.wipe onto 擦上

例句:Wipe the lotion onto your face.

你在脸上搽些护肤液。

2.wave at 朝…挥手(致意)

例句:So why you just wave at her?

为什么你只是对她招招手?

3.find out 发现;使发作

例句:I need to find out who tried to frame me.

我得找出是谁企图诬陷我。

4.stick with 坚持

例句:If you're in a job that keeps you busy, stick with it.

如果你所做的工作能让你很忙,那要坚持下去。

篇10:托福听力讲座题(lecture)的四大注意事项

托福听力讲座题(lecture)的四大注意事项

讲座部分反映的是美国大学课堂的真实场景,其形式为教授独自进行学术知识讲解——独白,以及师生共同进行学术探讨——多角色讨论。由于讲座内容均为学术知识的讲解,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多种多样,因此,讲座部分中生词较多,相关背景知识也较为复杂。

面对篇幅较长、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部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要集中精力听准文章的开头部分。在每篇讲座开始之前都会对整篇讲座内容作简短的开篇介绍,一般为一句话:Listen to part of the lecture in X class, the professor is talking about Y. 这里的X——学科名称,以及Y——主要内容,相当于给讲座内容指出了一个大的方向。正式讲座开始后,先要注意听其主题,大多数的教授都会在课程开始时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例如:Today we will talk about…或者Today we will focus on…, on或者about后面的内容要重点把握,这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其次,在抓住主题后,对可能听到的内容进行积极预测。把握文章主题之后,要立刻集中精力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概念,迅速激活自己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对可能听到的内容进行合理预测。例如:如果讲座将介绍火山的相关知识,那么应该迅速预测接下来可能会听到火山的分类、不同类别火山的喷发时间、所在地点以及危害性等等。这样带有“主动性”的去听,会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帮助。当然,这种主动预测的能力是要建立在平时多听、多总结、多积累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抓住要点记笔记。记笔记是托福听力的必修课。讲座文章篇幅较长,也就是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而文章的后面又会考察我们一些细节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光凭大脑记忆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拥有边听边记笔记的能力才能应对后面的题目。在记笔记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一些细节信息点,例如:时间、名词、举例等等。对重要细节信息点要做到熟悉、敏感,并且可以迅速记录。完善的笔记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边听边记笔记的习惯,摸索笔记的规律,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缩写及笔记符号系统。

第四,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讲座的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并有一定的学术性,因此不可避免的会碰到生僻词汇。对于讲座中的生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切忌慌张烦躁。大多数的生僻词汇后面都跟有名词解释,即便听不懂这个词,只要听懂名词解释,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即便有个别生词没有名词解释,也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汇的意思。即使猜不出词汇意思也不要紧张,个别的词汇不会对理解构成障碍。对于讲座题材,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思想,切忌为了一个生词苦思冥想,而耽误了后面的听力内容。当然,词汇量是托福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对词汇进行合理猜测之外,大家还是要不断积累和扩充自身的词汇量,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听力实力。

短期内如何提高托福听力水平

对于听力不好的人所犯的最普遍的错误就是恨不得把每一个听到的单词都记下来。结果笔记记的满满的。但全是没用的。而且更严重的是记了上句,漏了下句。

对此,最正确的方法是听句子,听结构,听出题点,这也是在练习托福听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那么要怎样练就就“听句子,听结构,听出题点”的“听感”呢?很简单,两个字:总结。

理由:

1、ETS出题是有套路的,比如:很多时候你没听懂的例子他不会出题,出题点在例子的作用。部分地方没听懂不要慌,听到了出题点才最重要。只有多总结文章,你才能把这个出题套路找出来,知道出题点在哪里,你有时候甚至能听出题目来.

2、文章结构大纲非常重要,虽然从来没有结构题,但是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对于听力理解非常重要,试想,文章的整个结构你都没听懂,怎么可能做对题呢?一旦结构搞清楚了,你做题会有底气,会觉得,就算有些小地方我没听到,但是我知道professor在讲什么。这也是总结要总结的东西——文章结构。

简言之,总结的目的就是:找出题套路,找文章结构。

方法适用人群:

首先,你的听力不是太差。如果现在听lecture的时候,在完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光听还觉得完全不知道prof在搞什么的话,建议还是先多练习一下听写和听读。

如果你不做笔记能够听懂个大概(部分地方听得有些小混乱也算),但是做题却错很多的话,这个方法就比较适合你了。

如果你是大牛,从来不记笔记,题目也全对,请直接跳过下文。准备去考试。

资料:TPO,每天一套(TPO是王道中的王道,如果你现在还是做一套就扔一套,我想说,请不要暴殄天物。。。

总结的具体方法:听听力,做题,对答案

看着文本标出每道题的考点,总结考点的类型和特色还有助听词(就是考点附近常出现的词),总结整篇文章的结构、类型和考点。

如何标记文章:

标记内容:出题点,助听词,文章结构,听不懂的单词。

用四种不同颜色标记出来,大家参考一下,红色:出题点,蓝色:助听词,黄色:文章结构,紫色:听不懂的单词。'这样文章看上去非常清晰。

比如:文章类型:生物学现象解释型

文章考点:1)主旨题2)例子作用题 3)例子细节题 4)对比题 5)结尾出题 6)重听题

文章结构:开头给TOPIC,举例,重复,转折,对比,结尾处容易出题点。

有些用词是自己编的,反正给自己看,一般总结了几篇就知道这类型的文章一般怎么行文,听听力的时候就会有重点,而不是一顿瞎记了

托福听力中常涉及的话题

参加过托福考试的考生都知道托福听力考试涉及的内容比较广,题型也比较多样化,我们一起来看看主要都有什么题型:

主旨题

主旨题又名主题题,是以录音材料的主旨大意作为考查内容的一种题型。主旨题的考查频率非常高,几乎每篇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都会考一道主旨题,有的录音材料甚至会考两道。主旨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主旨题虽然考查频率高,但是相对来说解题难度并不大。大多数托福听力录音材料的主题都会出现在文章开头的1~2分钟内,有时主题的关键词或是关键词组在录音中还会被反复提及。考生只要抓住录音开头的内容,就能够解决大多数的托福听力主旨题。除此之外,解答某些主旨题必须将录音材料各段的主题加以归纳,才能够得出全文的主旨。这些题目只要考生听懂了每段话的开头几句话,一般解题难度也不会很大。

细节题

细节题顾名思义,就是考查录音材料中细节信息的题型。这是在托福听力所有题型中考查频率最高的一种题型,每篇录音材料平均都会考查3~4道题。这种题目考查的具体内容非常琐碎,时间、数字、答话的内容、列举的内容都可能作为细节题的考查对象。要想做好细节题,需要考生对说话人提到的时间、地点、物品名等多留意。细节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结构题

结构题是以录音材料的行文结构、展开顺序作为考查内容的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在实际考试中,结构题考的并不多,但是解答起来却令很多考生感觉头疼。因为任何一篇录音材料都不会主动讲出“本文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因此想从讲述人所说的内容中直接找到答案是很困难的。那么想解答这种题目,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复习时熟练掌握托福听力的录音材料有哪几种常见结构,每种结构有什么特征。只有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题。

态度题

态度题是考查说话人对某话题所持的态度的题型。这种题型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泛,有些题目考查说话人对某人的态度,有些则考查说话人对某事件的态度,还有些题目会考查说话人对某观点的态度。态度题常见的提问方式为:

在解态度题时,讲话人的语气和语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因素。在录音中,如果说话人突然出现声音变大、语调降低或者说话重复、结巴等现象,往往都从侧面表明了他对某一事物所持的态度。考生在听到这样的句子的时一定要加以辨识。

如何在正确的时间练习托福听力

托福听力是托福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除了有听力考试外,像阅读、写作、口语部分也涉及到了对听力的考察,如果听力不过关,那托福的整体分数一定不会高到哪儿去。对于托福听力,考试过程很多考生本来就很紧张,加上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不高,听力考试一开始,脑子就一片空白。对此,考生应每天抽出上午的一些时间进行练习和随时随地进行泛听。

为什么要选择上午的时间练习听力呢,理由是托福听力考试是托福考试的第一场考试,并且是从上午开始。在同一时间练习能让考生产生条件反射一样的反应速度。所以考生需要调整好做听力题的最佳状态——与考试的时间点同步。如果练习的时间不容易安排,至少是上午的时间。强烈不推荐晚上练习听力。

在托福听力练习时间长度上,不建议考生用太长时间但也不要太短,两个小时左右最佳。有的考生为了在听力成绩上取得更高的分数会连续做听力超过两个小时,但从实际的成绩来看,这种狂听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时间长,大脑也比较累,因此很容易破坏我们听题时的瞬间注意力。相反地,有的考生刚听了30或是40分钟就觉得是练习听力了。殊不知,这30-40分钟只是刚刚进入听力的状态,这时候嘎然而止就相当于前功尽弃,听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

至于随时随地进行泛听,就是大概地去听,不作笔记,不用重复,只求磨耳朵,尽量每句听清楚听懂,让自己的耳朵习惯英语语境。坚持每天一早上打开电脑听VOA,上学放学路上听巴朗,这样下去,无论何时,你一定都能随意自如地适应英语语言环境,从而取得听力高分。

托福听力讲座题(lecture)的四大注意事项

篇11: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常见热点话题主题一览

托福听力生物类话题常见主题一览

1. 动物:动物是什么,有什么习性、外形怎样、栖息地环境、是否濒危,人类对其的捕杀或保护,这部分多出现迁徙动物,群居动物以及爬行动物。

2. 植物:植物分类、植物特性、生长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等)、光合作用等。

3. 微生物:微生物特性(大小、数量)、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新的生物科技。

篇12: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常见热点话题主题一览

考古学部分主要是通过地址勘探人员挖掘出来的东西为准,讲述物体的历史价值以及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等。

托福听力地理与环境科学话题常见主题一览

在这部分涉及的话题主要包括能源、气象、地质变化和灾害、火山以及温室效应等。

1. 能源危机:化石燃料和新兴燃料之间的优劣势对比;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否产生污染,有没有发展潜力;

2. 气象:气候变化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影响,风能的使用价值和灾害;

3. 地球结构:内核、地壳、地幔、如何分界、各部分的成分和特征);

4.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

5. 温室效应:冰层融化、地球半暖。

如何提高托福听力基本实力

前言

作为听力老师,课上课下听到学生提问中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听力,因为听力这个单项既是托福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听力困扰了很多的学生。今天就科学系统性的分析如何提高听力。

做听力题的过程

要弄懂如何提高听力,首先要知道的是在做听力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环节和每个环节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要求,如下图所示,做听力题的过程分为下面的三个步骤。

在这三个步骤中,编码等于听的过程;存储等于记笔记的过程;最后提取是做题的过程。但是细分又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在这些环节中,听懂,记下来和识别笔记属于听力的基本实力;识别有用信息和怎么记笔记就是我们课堂会讲到的应试技巧。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同学们课下好好的提高听力基本实力,才会使你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最终取得托福高分。那么该如何提高听力的基本实力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影响听力基本实力的四个主要原因再一一分析对策。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家听力的主要因素是语速;词汇;口音和语音现象。其中语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在听听力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来不及记笔记,或者说是来不及一边听,一边记且一边理解后面的内容;词汇的问题又分为词汇量不够和单个单词熟形不熟音;口音最初是大家对美音不熟悉,有些美音中的特殊发音规则影响理解,但近两年的考试中还加入了其他口音如英音,又成为了新的难点;最后语音现象的问题如连读,特殊连读,失去爆破,弱读等使得很多简单的单词串在一起却怎么也听不懂。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解决方式

所有上述的问题都可以且只可以通过一个方式提高,精听。很多同学之前也尝试做过精听,但是方法不对会造成收效甚微,最科学的精听步骤如下。

Step 1 简写记实义词

要求同学们从头到尾听的原因是适应考试语速,因为考试中是没有暂停的,如果平时习惯了一句一句听,最终的结果是仍然跟不上语速,记不下笔记。在笔记形式上,要使用简写,每个单词只写前两到三个字母,这样练习下来,能记下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只记实义词,虚词如连词,介词,冠词,人称代词,情态动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不需要记。

Step 2 重听补全

在这个步骤中,重新播放听力并把之前没听出的实义词尽量多的听出来并记下来,这个步骤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可听到2到5遍,直到基本能把信息补全为止。

Step 3 对照原文

这个步骤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同学做精听只有前两个步骤,然而没听懂的始终没听懂,听力没有质的提高,但是通过对照原文,既可以识别自己所记的笔记,又能发现听力中存在的问题,把听错的和没听出来的用红笔标注出来。

Step 4 摘抄生词

把不认识的词和听错的单词摘抄出来,标注音标和词义,建立自己的听力生词本,累积词汇。

Step 5 重听原文

把对照好的原文再听一遍看还能不能完全听懂,以及分析之前为什么没听懂。

Step 6 翻译原文

最后这个步骤是optional的,因为很多同学听力中的问题是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但就是不理解句子意思,有这样问题的同学可以最后试着翻译原文,看是否能充分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总结

基本听力实力的挺高是听力高分的基础,同学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加上课堂上老师教的解题技巧,培养好的做题习惯和题感最终才能取得高分。

听写真的对提高托福听力能力有用吗

听写真的对提高托福听力能力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没有听力理解基础的同学。

在托福中大多数同学最害怕的就是听力这个部分,不仅出题形式异于平日里学校里的练习形式(看到题目再听),而且先听后看题的环节往往听不出,自然题目就做不来;最可恶的是听力部分选择题蒙完了还不算,还得面对口语和写作中出现的听力部分,因为老师说了这俩部分要得分,就看你听力水平了,学生听不出来,口语和写作老师也很无奈。貌似经过这个过程听力还真得玩~真~的。

可是问题来了,学生来问:老师TPO题目我都刷两遍了,为何没有任何效果,上次20,这次18? 真滴是托福小黑哥不爱我吗?其实是你第一不了解你的小黑哥,第二没有用心。

那怎么用心呢? 首先托福测试我们的是听力听懂的能力,也即首先你得听的出,其次你能把信息之间进行组织,就比如:我爱你,你很漂漂。口语中表达出来,你可以听的出是两句话,但是真的听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吗?答案:因为你很漂漂,所以我爱你,你个外貌协会会长!!其次在清楚了听力考察目的前提下,那么我们就得解决同学们的练习方法如何做了,很多同学习惯听不懂内容后马上翻开文本看,这是不可取的,听不懂的原因有很多种:连读听不出、眼高耳低、生词过多、听出但不能理解等问题,那么以上到底哪个是你经常出现的问题呢?又该怎么去解决呢?光听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可以吗?不可以,至少你是短期内(2个月内)想解决自己听力问题(从个位数升级到20分)的同学,一定是不可以的,至少我身边有太多想考好的学生都是通过这个过程达到自己的理想成绩(80+),那么我们就得具体的针对这一类学生谈谈如何做练习尤其是听写啦。

丨第一步: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做题,即文章听一遍(有且仅有一遍,过程中不能够中途暂停或重播)后做题,听的同时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笔记,记完后的笔记要随同自己的做题答案一起记在笔记本上(不能随意把笔记丢掉)方便回忆和分析;做题时坚持“绝不反悔”的原则,即只有前一题做完后才能看到下一题,同时下道题目出现就已经没有机会对上道题目的答案进行任何修改,或者前一题不做,做完后面的题目后再完成上一题的答案,这样做都不可以;

丨第二步:做完题目后的文章此时可以校对答案,错误的答案请在原来的结果上划“”,然后旁边写上正确答案;

丨第三步:坚持每篇文章都要精听,不是泛听,是重听,此过程中哪里不懂的要停下来再听,尤其是那些特别不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要多听;

丨第四步:精听后对于出现错题的文章要做听抄,按照每句话为单位把听到的内容逐字写下,放一句话第一遍时主要是理解意思不写字,第二遍开始把句子里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此过程可重新多次,直到能整句写下来为止,实在不会的空在那里,离开这句话前从语法角度审查一下有没有问题,然后继续下句内容,依次类推,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听不出的问题都不能够打开文本参考,待到全篇做完后再和文本校对,并换不同颜色的笔矫正,同时有译文的可参考别人的翻译找出误差,并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询问老师;

丨第五步:最后将没听出或者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句子单独总结并首选查询工具书找寻答案。

丨第六步:打开音频尤其针对听抄中出现更改错误(非生词)的地方模仿跟读,跟着原文的发音方式去读,这样就达到了找出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目的。

所以说你没有听英语就像听中文一样的能力的时候,且不要说听写多么浪费你的时间,最起码,一篇对话在集中精力去完成的情况下听写一定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那么讲座虽然长了些,但是1.5个小时内一定是可以完成的,其他超出这个时间完成的真的得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如何攻克托福听力词汇

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托福听力能力,词汇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环节。而在托福听力的准备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听力词汇的准备往往也是有着一些误区:通常大家都会觉得,托福听力考试的题目大都以选择题为主,那么,也就不必将词汇背的非常仔细,只要认识就可以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托福的考试中,除了听力本身以外,口语和写作也需用到听力,而且有些内容比较学术,所以只会听和看,不会说和写还是无法完全达到要求。那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带来托福听力词汇积累的一些要素吧。

一、专一

市面上词汇书非常多,形式也比较多样。很多考生追求材料的全面,买了很多参考书却没有完成任何一本,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不管是以字母顺序排列的词汇还是根据学科语义分类的词汇,内容总是相差无几的,只要考生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行,不必跟风。能把一本书认真“消化”掉,应付考试绰绰有余了。就怕买了很多书却没有认真对待任何一本,还不如不买。

二、重视读音

托福考试和雅思考试不一样,以美式英语为主,相信经过平时美剧和电影的熏陶,考生会更容易接受。但也有一些读音比较少见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比如简单的wheel这个单词的发音,一般wh我们都发[w],但在美英中有发[hw]的情况。

所以简单的what、why、white单词的读音都会发生变化。但考生需要认识到的是对于读音来说光记住发音规则并没有用,关键要学会实践,我们往往会在看到单词的时候才能想到适用的是什么规则,但这对于做题为时已晚,所以必须习惯听各种发音习惯,而不是靠规则去套。

除了口音,单词本身的读音当然要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单词的理解,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写。建议考生背单词时应该尽量用听的形式熟悉词汇,形成听觉的敏感,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敏感,这样的话在听到单词时就不需要去反应单词的形状从而再从翻译的角度去理解,而是直接的理解了,这对于内容繁多的托福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忽视拼写

虽然托福听力考试对写单词并没有要求,但考生也不能因此忽视拼写。一方面写作需要拼写,另一方面听力考试需要做笔记,如果考生对单词都不熟悉,就无法快速写下有效信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单词上,或者写完后才发现自己很多都只写了单词的部分,想不起来究竟写了什么,这样的笔记就白做了。

另外,建议考生在记单词拼写的时候还是需要结合读音,根据音节记单词,把单词拆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这样不仅能使记忆深刻,牢固,还可以让考生了解字母不同组合的发音习惯。当考试时遇到生词就可以根据大致读音记下来,有了单词的基本形状,等题目出现的时候就能找到对应的信息了。

四、从实践中积累

单纯背词汇书并不能完全解决单词问题,因为单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会变化,读音也有强有若,有合有分。考生在做题,或者是听歌看电视电影时,都可以听听有没有遇到曾经学过背过的单词,仔细辨认一下,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另外有的单词不需要背,特别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专业词汇。一般这些词出现时都会有定义或者同义词近义词并列出现的形式来告诉大家含义,甚至有时也不影响整体的理解。考生在做题时可以关注一下是否有这种情况产生,积累解决生词含义的经验。

五、重视习语

托福听力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美国常见的习语、俚语来影响大家的理解,因此考生平时除了背基本的高频、学科词汇外还需增加习语的积累。这些词往往会影响考生的理解。

篇13: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摄影艺术

托福听力讲座类热门话题背景知识补充:摄影艺术

托福口语摄影艺术话题常用词汇解读

说到摄影,可以先来看看photography这个单词。很明显,这个单词可以分为photo和graphy两部分,它们来自于希腊语,分别表示“光”和“绘图”的意思。因此摄影也就是以光来绘图,非常形象。这两个词缀在英语单词中也很常见,如photosynthesis、photocopier、geography、autography等等。

照相机的基本组成有:机身(camera body)、镜头(lens)、胶片(film/negative)、观景器(view-finder)、对焦装置(focusing system)、快门(shutter)、光圈(aperture)等,当然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还少不了存储器(memory stick)。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术语:如焦点(focus)、光圈(aperture)、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白平衡(white balance)、ISO speed(ISO感光度,国际标准规定的胶片感光度)。光圈控制的是光进入镜头的量,对照片的景深和影像的凝结有影响。快门可以控制影像的清晰和流动,快门速度很快时,可以捕捉子弹运动的瞬间,速度很慢时则可拍出流动效果,如夜间的车流。白平衡主要在数码摄影中出现,简单来说就是调节色差,使影像真实反映其色彩。

当然,托福考试涉及到摄影话题并不会专业得介绍摄影器材或技术,主要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做一个整体的介绍。甚至可以说,艺术话题的考察总是离不开历史,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在准备背景知识时对各个话题的历史发展做一个了解。有关于摄影的发展,特别是胶片的发展,在巴朗第三套练习的Listening 3中讲得非常清楚,在下半年的考题中也考到了类似的话题。在此,小编带考生们简单回顾一下摄影的发展历史。

摄影艺术发展历史回顾

人们对摄影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哲学家墨翟通过对光学的研究,提出了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后人认为这为针孔摄像(pinhole camera)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到了18世纪,随着光学(optics)、化学(chemistry)的发展,人们发现一些银盐(silver salt)具有感光性,这便促使人们着手研究如何在涂有银的物体表面形成图像。早期的图像形成后并不能长久保存,在1826年法国发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家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他家的窗户看到屋外的景象。由于他拍摄的方式需要大约8小时的曝光时间(exposure time),因此并不实际。

Joseph死后,他的同事Louis Daguerre继续研究,在1837年发明了银板照相法(daguerreotype),并在1839年拍摄了第一张人物照片。在这之前,他研究了减少曝光时间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发现也颇为离奇。Daguerre在做实验时把一些曝光过的板(exposed plates)放在化学药剂橱(chemical cupboard)里。由于橱里的温度计(thermometer)破损,汞蒸气(mercury vapor)和银发生反应,在板上形成了一个隐约可见的(latent)图像。得到启发后,Daguerre完善了这个过程:首先,把铜板(copper plate)暴露在碘(iodine)中使之发生反应形成感光(light sensitive)的烟雾(fume)碘化银(silver iodide);把铜板捕捉到的图像曝光10-20分钟,然后将铜板置于加热到75摄氏度的汞(mercury)上,使汞和银(silver)结合(amalgamate);一开始Daguerre使用普通的盐溶液(salt solution)来修复图像,之后他使用了亚硫酸钠(sodium sulphite),最后用蒸馏水(distill water)冲洗(rinse)铜板之后,图像就永久(permanently)存在于铜板上了。

虽然这个过程存在不少缺陷,如无法复制(reproduce),影像颠倒(reversed),产生毒气等,但这为照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中期,随着光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使用溴化物(bromide)和碘来使底板感光,用氯(chlorine)来减少曝光时间;利用缩小镜头开口的方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得拍摄人物肖像(portrait)的曝光时间减少到了20秒左右;底片(negative film)的发明使得照片得以复制。

照片经历了从黑白(monochrome/black & white)到彩色(color),底片(negative film)到数码(digital)的发展,现在人们不必去暗房(dark room),在家也可使用打印机(printer)冲洗照片。世界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是一位名叫James Clerk Maxwell的物理学家拍摄的。早期摄影师一般需要利用三个装有不同颜色过滤器(filter)的照相机同时拍摄,再在暗房里合成。第一个成功投入商业市场的彩色底片(autochrome)是由大名鼎鼎的法国鲁米埃尔兄弟(Lumiere Brothers)发明的,他们对电影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贡献。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对静态图片的欣赏,于是电影慢慢发展起来了。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We’ll probably be late for the concert, won’t we?

我们大概听音乐会要迟到了吧?

2. I’d better not go to bed because I haven’t finished my chemistry assignment.

我最好不去睡觉,因为我还没有做完化学作业。

3. I always forget people’s names at parties.

我在参加晚会时总是忘记人们的名字。

4. You gave me the right address for Bill’s apartment, didn’t you?

你给我比尔的公寓的地址是对的吧?

5. Just down the street is a nice little gift shop.

就在这条街道的那头有一家小礼品店。

6. The snack bar has fresh fruit, right?

快餐店有新鲜水果,对吧?

7. There are big sales going on in the department stores downtown this week according to Charlie.

据查理说,这个星期街里的百货商店进行大拍卖。

8. There’s not a single cloud in the sky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天空没有一丝云。

9. Not one student in my class has studied painting before.

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学生以前学过绘画。

10. Behind the lecture hall is a small parking lot.

在讲堂的后面是一个小停车场。

11. Lucy was offered a scholarship by the university that was her first choice.

路西被她首选的那所大学提供了一笔奖学金。

12. Roberts discovered she was ineligible for the song contest.

罗伯兹发现她不够参加歌咏比赛的条件。(ineligible:不合适的,无资格的。)

13. Ted once worked there but no longer does.

泰德以前在那儿干过,但现在不再干了。

14. She replaced the broken pane of glass.

她换掉了那块被打碎的玻璃。

15. I guessed the right answer.

我猜对了答案。

16. I’ve promised to take Cathy some of this delicious tea.

我答应带给凯茜一些这种香茶。

17. Mary Ann, that’s who makes the best soup.

马利安,她就是那个汤做得最好喝的人。

18. The last person I want to see is Jeff.

我最不想见的人就是杰夫。

19. Sara used to teach psychology, but now she’s a corporate statistician.

塞拉过去教心理学,而现在她是一个公司的统计员。

20. The bank granted her a loan to cover her school expenses.

银行给予她一笔贷款支付她的学费。

新托福听力备考:单句练习

1. He doesn’t teach in this department.

他不在这个系教书。

2. It seems as though we’ve know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instead of just two weeks.

似乎我们已经认识了很长时间而不是两个星期。

3. Dick’s parents made him spend his vacation at home.

迪克的父母让他在家里度过假期。

4. I found that poem hard to understand, didn’t you?

我发现那首诗歌很难懂,你呢?

5. He himself didn’t know what to do.

他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

6. This trip will be shorter on the subway than on the bus.

这次旅途坐地铁比坐公共汽车短。

7. Sue swims a mile every day to keep in shape.

苏每天游泳一个小时以保持身体健康。

8. The high winds resulted in heavy damage to trees and power lines.

劲风造成了树和动力线的严重破坏。(high:强烈的,猛烈的。)

9. I’m going to help Teresa with her math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我要帮助特丽萨学习数学。

10. Why don’t we move the chairs inside?

我们把椅子搬到里边吧。

11. Kate was really feeling down in the dumps about her latest chemistry assignment.

特真的对最新的化学作业感到愁眉不展。(down in the dumps:闷闷不乐,忧郁。)

12. His art was appreciated by the younger people at the exhibit.

他的艺术受到参观展览会的年轻人的欣赏。

13. Whoever wins this game gets to play against Marley in the finals.

无论谁赢得这次比赛都将与马垒决赛。

14. I bought this coat when I was abroad.

我在国外时买的这件外衣。

15. There ought to be more pencils than those left in the box.

盒子里的铅笔不够数。

16. After the speech came a brief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演讲之后是短短的问答。

17. We hardly studied at all last weekend.

上个周末我们根本没有学习。

18. She’s been through a lot lately.

她最近完成了很多。

19. This television program is not in the least boring.

这个电视节目一点也不无聊。

篇14: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结构特点分析精讲

这种结构是lecture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文章开头,教授在给出主旨之后,分几个方面去描述某种现象、解释某种原理或者描述某种事物。每个方面就是一段,每一段就是一个大细节。可能每一段中会有一些例子去深入的阐明。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段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有比较,就是我们的第二种结构。下面我们来用托福官方真题17-L4来看一下这种结构:

Professor

Ok, now I want to talk about an animal that has a fascinating set of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at’s the octopus, one of the unusual creatures that live in the sea.

The octopus is prey to many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so how does it escape its predators?

Well, let me back up here a second. Anyone ever heard of Proteous? Proteus was a God in Greek mythology who could change form. He could make himself look like a lion or a stone or a tree, anything you wanted, and he could go through a whole series of changes very quickly.

Well, the octopus is the real world version of Proteus. Just like Proteus, the octopus can go through all kinds of incredible transformations. And it does this in three ways: by changing color, by changing its texture, and by changing its size and shape.

从上段我们可以看出教授在文章开头给出主题(章鱼的能力)以后要开始从三个方面(改变颜色,改变身体的材质,改变形状和大小)来描述,那么每个方面就是一段,每个方面之间是独立的。

篇15:托福听力讲座Lecture结构特点分析精讲

在文章开头教授会介绍一下背景并给出一个问题,比如先介绍一下恐龙灭绝的背景知识,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接下来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始阐述一些理论或解决方法。每个理论和解决方法就是一个段落。具体的例子同学们可以参考托福官方真题33-L1,这篇文章是讲金字塔的建造的,首先文章开头介绍了一下金字塔,然后给出了一个问题:how the pyramid was built? 然后就开始阐述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几种理论。

以上就是对托福听力讲座的3种常见结构特征的具体分析,相信看过本文的同学会对讲座的结构更为了解,在做听力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行解答了。

托福听力:如何应对备考障碍

1、语音知识不扎实

扎实的语音知识是听写慢速英语录音的基础。准确地抓住了语音,即使是生词,也不难根据其发音从词典找到答案。反之,如果语音知识不够,即使是自己会的词也不一定能听懂,更不用说真正碰到生词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语音训练,虽然记住了数千个或上万单词和大量语法知识,可以顺利地阅读书面英语文章,但听不懂用词量只有1500余个的慢速英语广播。

语音知识不扎实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一些:

(1)读音不正确或根本不会读。不少人脑子里的英语音形脱节,记住的只是英语单词的字母拼写(形状),而没有正确的声音印象,不是不会读就是读得不对。看写在纸上的英语,能根据其拼写确定是不是认得,但是听到一个英语单词的正确发音,由于与自己脑子里不正确发音不一致,以为是生词。

重音正确与否对于听力的影响极大,例如有的人能听懂 resign,但听到resignation时由于重音的改变而听不懂。

某些词英美读音的区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schedule、missile等。

(2)虽然能正确地发音,但是没有熟练到能立即反应的地步,所以听到以后需要反复思考才能明白其含义,因而感到应接不暇而听不懂。

(3)不适应连读,尤其不适应外国人地地道道的连读。初学者在听写中常常听不懂录音带上外国人的原声,但若由中国人再重复说一遍,他就有可能听懂。我们提高英语听力的目的是为了听外国人讲英语,而不是为了听懂中国人说英语,所以一定要以能听懂录音带上的原声为准。

由于不适应连读,常常会把两个词误以为是一个词,例如把a part听成apart,把aspecial way听成especial way等等。

有时也会把一个词误听成几个词,因而听不懂。例如把un- derground一个词听成under the ground三个词,把especially一个词听成aspecial1y两个词等等。

(4)听不出介词、冠词、连词、助动词(a、an、the、of、in、at、or、is、was…)等。播讲人在读这些词时一般都是弱读,既轻又快,一带而过。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容易听得出的,这是起步阶段听写中的一个难点。笔者在批改初学者的听写记录时向他们指出某处有这类词没有听写出来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一般都是“有吗/。但是有了疑问后再去听,才感到好像是有一个词,反复听上几遍以后或许能听出来。真是“初听似没有,越听越有,超听赴像,起听越是”。没有亲身实践过的人不太相信这一点,认为这些简单的词应该是最容易听出来的。其实不然,实践证明,能否听出这些词是衡量英语听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这里的关键是听不出来,不是写不出来。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只能是多听,多练,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一旦到了能听出这些词时,别人间你是怎么样听出来的,你的回答可能是“我听着就是有”,不一定能说出什么要领来。到了这个境界,说明已经适应这些词的弱读了,听力大大地提高了。

(5)分辨不出各种前后缀。慢速英语中用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常用词汇基础上加前后缀派生出来的。如果不熟悉加前后缀的规律,听录音时会碰到很多的生词。例如知道marine的意思是 “海的”,way意思是“路”,但是不知道前缀sub的意思是“下面的”,听到submarine和subway以后不知道是“水下的,潜水艇” 和“地下铁路”。

2、基本语洁知识不扎实

(1)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不能在多次的“听”“写”反复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不能自我发现和纠正差错。实践表明,对英语水平不高的初学者来说,一段录音不是一次听写就能完成的,前几遍的听写记录一般会有不少空白(听不出来是什么)和差错(有的自以为正确地听写出来,其实却是错的)。这些空白和差错,需要经过不断的“听”“写”反复去发现和纠正。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往往 “听”“写,措了也发现不了。

由于语音知识不扎实,即使把一句话全部正确地听写出来,也搞不清楚文法关系,分不出主句和从句,因而搞不懂原意。例如有这样一段话:They hear voices that are not there。这句活的文法并不复杂。主句是they hear voices (他们听见声音),that are not there是一个定语从句,形容voices。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他们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有的初学者由于搞不清楚that are not there的文法作用,把整个句子理解为:“他们不在的时候听到声音”,理解完全不正确。

听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根据内容和语感进行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不能根据录音进行正确的分段、断句和加注标点符号,是英语水平的一个方面。一般水平比较低的人写出来的记录,往往不分句,不分段,严重影响对于内容的理解,也难以发现差错。也许有人会问,只有录音没有文本,怎么知道分的段、断的句和加的标点符号是对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自己分的段、断的句和加的标点符号不影响对于消息内容的理解,一般说来就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还没有把握,可以请英语水平高的人帮助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正确,如果不正确,就要很好的分析和总结。也可找一些自己没有学过的教学录音带来听,先不看文字记录,听写完毕以后再与记录对比,看看自己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的准确性如何。如果有条件进入Internet,可以从该网下载(download)相应的内容,然后与自己的听写记录对比。如果自己在分段、断句和加标点符号等大体上都是正确的,说明自己已经有了相当的英语水平了。

3、词汇量不够

(1)词写出来认得,而且也能正确地读出来,但由于对词义的理解大狭窄而听不懂。例如只知道free的意思是“自由的”,不知道还可以作“免费的”解,听到“The wind mill costs money of course,but the wind itself is free”时感到不好理解。“free”若作 “自由”解,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建造风车要花费金钱,但风本身是自由的”。这样的理解显然很不通顺,与上下文的意思不衔接。但若把“free”解释成“兔费”,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建造风车要花费金钱,但风本身是免费的”,也就很好理解了。Free这个词的还有别的释义,例如: “Dr. Koope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 year 2000。”有的初学者从上面关于风车的句子里知道了free除了作“自由”解以外,还可以作“免费”解,因此就把这句话理解为:“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自由抽烟的美国”或“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免费抽烟的美国。”这样理解显然和文章的主题格格不入。一查词典,free一词还可以作“无……的”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 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抽烟的美国”。

由此可见,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各种各样内容和风格的英语材料,加深对英语词义的理解。

(2)单个的词写出来认得,能正确地读出来,词义也明白,但不明白与其他词合在一起组成词组以后的意思是什么而听不懂。例如知道give、in、up的意思,但是不知道give in的意思是“屈服、让步”,give up的意思是“停止、抛弃”,听到以后搞不懂。

(3)对不规则变化动词和名词不熟悉,不能“脱口而出”,听到了不知道是从哪个词变来的,误以为是“生词”而听不懂。

(4)确有生词而听不懂。由于初学者英语水平不高,听写过程中不时会碰到一些生词,因而听不懂。

对于读完高中英语的人来说,在听写慢速英语的起步阶段碰到的“生词”中,由于前三个原因引起的约占 70%,真正是生词的只有30%。

如果所用的英汉词典收入的英语单词释义不全也会影响听写。

托福听力:复习策略

1.在快速浏览时获取信息。尽管听力考察的是你的听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你阅读能力的一种考验。对很多考生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你必须很快的读,因为每题中间的间隔只有12秒。所以,不要仔细读选项句子,而应该快速浏览,寻找并记住关键词。也就是说,要纵向的看选项而不是横向的看。而当你看的时候,注意下面的信息:

a)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名称。

b)注意各个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2.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及时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将有助于你提高正确率。

3.把握做题的节奏。做题的节奏在听力中比在其他部分中要重要的多,在你平时练习的时候,你可能会停下磁带等自己选出正确的答案,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你在真正考试的时候无法让磁带根据你自己的意愿停下来,所以在你平时练习的时候也不要这么做。练习的时候选一个较少受打扰的地方,并一次做完一套题(50题)。

4.反复的练习。托福考试和其他很多考试一样,需要知识和技巧。有些人有足够的知识,但是得了低分。这是他们的患得患失引起的焦虑。而另外一些人则需要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来提高他们的分数。知识和考试技巧都能够在反复的练习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反复的练习能够帮助你消除部分的焦虑。如果你对托福考试的规则有较多的了解,你会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加轻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