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tim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
《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练习题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有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案卷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
篇2: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少部分和绝大部分二词准确说明PM2.5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工业活动等产生的,而非主要由自然界产生。因此人类自身活动才是污染的根源。
篇3:《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阅读答案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 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⑥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13.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4.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15.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6.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3、点明了说明对象;点出PM2.5的特点;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3分)
14、C(3分)
15、列数字、分类别,任选一种结合文意分析即可。(3分)
示例: ①列数字(1分)。准确地(1分)写出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不同危害。(1分)
②分类别(1分)。条理清楚地(1分)将颗粒物按照直径大小分类阐明它们与人体的关系。(1分)
16、本文的语言既准确、周密又生动形象。“更容易”从程度上说明PM2.5对老人和孩子的危害,语言准确、周密;“发威”“凶手”使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它的危害。(3分)
篇4: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隐形“杀手”无处不在》,完成7-8题,共5分。
①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③PM2.5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小粒子,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总数目越多,总的表面积越大,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影响呼吸系统,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才更加要命。 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空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首先,受害人最多。除非生活在过滤器里,所有人都会受害。其次,几乎无法防护。我们担心水污染时,可以加装一个有害物过滤器;担心食物安全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全的食物或洗干净后再食用。对付空气就没有办法了,因为空气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最多就是在办公室和家里装上空气过滤器,但效果有限。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体对直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
B.细颗粒物上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有类具有致命危害。
C.工业等人类活动是空气中产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主要原因。
D.案卷空气过滤器对会PM2.5效果有限。
8.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明白,请以画线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答案
(一)(共5分)
7.B(2分。“各种化学物质”错,应为“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
8.应该重点扣住“少部分”“绝大部分”“不完全”“自然形成”“化石燃料”“有机碳”等短语(或其中的两三个)展开分析:“少部分”“绝大部分”“不完全”三个短语看似模糊,但符合实际。如果硬要用具体的数据(确数)加以说明,反而违背科学精神,成为不准确的说明了。“自然”“化石”“有机”限定清晰,不会留下理解的疑惑。(共3分。按照关键词的选择、分析的准确度、语言的清晰度判分。如果只结合“自然形成”“化石燃料”“有机碳”分析,最多2分)
篇5:《氡隐形的杀手》阅读练习题答案
《氡隐形的杀手》阅读练习题答案
①现在,癌症已是导致城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作为主要癌种,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经过长期大量的统计分析和对动物的实验研究,现已认识到肺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中国,一项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因氡导致肺癌的在5万例以上。氡已成为我国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在美国,卫生局长也警告:氡是肺癌的第二诱因,估计每年导致14000人死亡。医学研究已经证实,氡气不仅可致肺癌,而且还可能引起白血病,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和遗传变异等后果。
②科学家告诉我们,氡是由放射性核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惟一的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它无色无味。氡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形成放射气溶胶(附有这些物质的灰尘)而造成空气污染。人们吸入的氡极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积累。氡气可衰变成多种放射性核素并不断释放出甲种、乙种等射线。这些射线不停地轰击肺细胞,使肺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肺癌和其他疾病。
③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层深处含有铀、镭的土壤、岩石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氡,建筑物建在上面,氡就会沿着地的裂缝扩散到室内。二是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1982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主要来源。如花岗石、大理石、瓷砖、红砖、青砖、陶瓷卫生洁具、水泥等都含有氡和放射性物质,特别是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三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氡。在室外的空气中,氡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对人体不构成威胁。可是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四是在水和天然气中氡的含量较高时,从供水供气系统也可以释放出氡。
④对氡的危害有大致了解以后,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消除氡。事实上,由于氡的危害是无阈值的,它又是天然的,无处不在,所地理论上完全消除它的.危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减小它的危害。降低氡的危害实际上是降低氡的浓度。室外的氡浓度已被大气稀释到很低,不会对人造成可察觉的危害。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1996年我国发布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规定,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如果室内氡农度在国家控制标准以内,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医学意义上的损害。
⑤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氡的来源入手。在思想上,强化降低氡污染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行动上,建房前选地基时,有条件的可以先请有关部门作氡的测试,然后采取降氡措施。在选择建筑材料和居室装修时,要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所有裂缝,特别是地下室和一楼以及氡含量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氡度的有效方法。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
2、氡的特点是什么?
3、降低室内氡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做好通风换气”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采取的措施。
4、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文中“新建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每立方米空气中100贝克”中的“每立方米”为什么不能去掉?
6、防止氡的侵害除了上述所采取的措施外,你还有什么措施?请举一种。
参考答案:
1.氡的来源、氡的危害以及防御的措施。(少一点扣1分)
2.天然的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
3.从消除氡的来源入手氡进入室内后,如果通风不畅,就会在室内积聚
4.举例子、列数字为了说明“如果室内氡浓度能降到很低,它的危害也就微不足道了。”
5.因为去掉“每立方米”的意思就变成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低于100贝克即可达到标准,这与事实不符,语言既不准确又不科学。(意思对即可)
6.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