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成考高起点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成考高起点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成考高起点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

篇1:成考高起点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wù)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chū)h(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lóu)。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像“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那就是东面的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又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我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高宗)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模糊或缺失了。至于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篇2:高起点语文文言文翻译怎么复习

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于其自身意思比较晦涩,语法现象的生僻,以及背靠的古代文化经济等较为繁杂,使人阅读理解起来障碍重重。不过就像庄子在养生主《庖丁解牛》里面写得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个事物的“道”,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你在应用他时,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那么竟就什么是学习文言文的道呢,或者更精准一点的说,什么是文言文翻译的道呢?

要学好顾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言文翻译的而关键在于:多背记古文,建立语感。

每种语言,就其学习者而言,都对该种语言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对语言规律的一种熟知,掌握。语感无法名状,不可告知,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感觉能帮助你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就其结果而言有惊人的正确性。

建立语感的关键在于,多读,多背记文言文。其实文言文背记的过程,也是理解它的意思,掌握其中各种语法现象的过程。

2、多总结各种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现象。

总结归纳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关节,如果少了这个环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会受到影响。在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意对一类语法现象,例如词性的变化(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通假;对句法,如省略,倒装,前置等知识点的归纳,对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做到深度理解,精准掌握,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模棱两可,是是而非。

3、精做练习。

练习不是目的,练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因此反对题海战术,不过不带着目的,或者研究性心理来做题,就是做再多的题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因为题的形式是变化的,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恒一的。

4、增加文言文课外知识。

在上文中提到了,文言文之所以难,是以为文言文不但有语法现象的阻挠,而且有文化知识的阻挠。

比如古代的礼仪制度,仕官制度,如果不知道这些制度,对有些古文的理解上就有难度。因此建议可以读一些简明的文言文书籍,如《三国演义》《三言两拍》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本人的流派和主张。有些翻译,按照字面简单的翻译,出来的结果是与其主旨不相符合的。

例如史记鸿门宴里的一句:“大王来何操?”照字面的翻译,大概会是:大王您来的时候拿着什么东西。如果这样翻译,肯定得不了高分,因为这是不符合作者的意思的。对于此,如果分析下,这个故事的背景――刘邦到项羽那里去请罪,在最后献上了白玉等。那就很容易推理出,这句话的意思,即:大王您来的时候带着什么礼物?这样翻译就对了。

篇3:高起点语文文言文翻译怎么复习

了解专业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行为。同学们都忙于复习文化课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我们能否获得迈入高校大门的准人证,缺少了这个证件,我们就没有上大学的资格。与准备文化课知识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清楚我们上了大学后走哪条路,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就是我们选择什么专业。

选择专业之前先要了解专业,主要是了解都有哪些专业大类,各个专业大类之中有哪些专业等。同学们已经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了一次选择,这就是文理分科。文科类专业与理科类专业有很大的区别,这从专业大类的划分上就可见一斑。理科类专业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几个大类,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中的部分专业也向理科学生敞开大门。文科类专业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几个大类。

篇4: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速记

成考高起点语文古诗词速记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篇5:成考高起点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于其自身意思比较晦涩,语法现象的生僻,以及背靠的古代文化经济等较为繁杂,使人阅读理解起来障碍重重。不过就像庄子在养生主《庖丁解牛》里面写得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个事物的“道”,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你在应用他时,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那么竟就什么是学习文言文的道呢,或者更精准一点的说,什么是文言文翻译的道呢?

成人高考语文 要学好顾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言文翻译的而关键在于:多背记古文,建立语感。

每种语言,就其学习者而言,都对该种语言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对语言规律的一种熟知,掌握。语感无法名状,不可告知,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感觉能帮助你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就其结果而言有惊人的正确性。

建立语感的关键在于,多读,多背记文言文。其实文言文背记的过程,也是理解它的意思,掌握其中各种语法现象的过程。

2、多总结各种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现象。

总结归纳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关节,如果少了这个环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会受到影响。在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意对一类语法现象,例如词性的变化(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通假;对句法,如省略,倒装,前置等知识点的归纳,对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做到深度理解,精准掌握,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模棱两可,是是而非。

3、精做练习。

练习不是目的,练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因此反对题海战术,不过不带着目的,或者研究性心理来做题,就是做再多的题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因为题的形式是变化的,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恒一的。

4、增加文言文课外知识。

在上文中提到了,文言文之所以难,是以为文言文不但有语法现象的阻挠,而且有文化知识的阻挠。

比如古代的礼仪制度,仕官制度,如果不知道这些制度,对有些古文的理解上就有难度。因此建议可以读一些简明的文言文书籍,如《三国演义》《三言两拍》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本人的流派和主张。有些翻译,按照字面简单的翻译,出来的结果是与其主旨不相符合的。

例如史记鸿门宴里的一句:“大王来何操?”照字面的翻译,大概会是:大王您来的时候拿着什么东西。如果这样翻译,肯定得不了高分,因为这是不符合作者的意思的。对于此,如果分析下,这个故事的背景――刘邦到项羽那里去请罪,在最后献上了白玉等。那就很容易推理出,这句话的意思,即:大王您来的时候带着什么礼物?这样翻译就对了。

5、翻译坚持“信”和“达”这两个根本,注意通读译文,纠正错误。

对于中学的文言文翻译而言,只要做到“信”和“达”就行了,暂不必要求“雅”,因为“雅”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另外,在翻译完后,要注意要对译文进行一个回顾,如果发现句首和句尾有矛盾的,段头和段尾有问题的,就要及时纠正,以确保译文的“信”和“达”。

篇6:成考高起点《语文》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饮酒》是一首( )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古诗

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 )

A.《张中丞传后序》 B.《李将军列传》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

A.契柯夫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都德

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一般用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

A.《行路难》 B.《杜陵叟》 C.《蜀相》 D.《泊秦淮》

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马致远

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

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17.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18.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成考高起点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

20.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21.《论毅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23.《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2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25.《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27.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8.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30.拘于虚也。

虚:

31.然而不王者,未知有也。

王:

3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

宫:

33.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绝:

34.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无论:

35.冬雷震震,夏雨雪。

篇7: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务去”出自( )

A.《谏逐客书》

B.《种树郭橐鸵传》

C.《答李翊书》

D.《答司马谏议书》

2.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3.《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

A.契诃夫

B.莫泊桑

C.欧·亨利

D.托尔斯泰

4.《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

A.欧阳修

B.宋祁

C.司马光

D.王安石

5.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 )

A.初唐

B.晚唐

C.中唐

D.盛唐

6.“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7.“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人之于国也》

8.《行路难》的作者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9.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1.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牧

12.《北方》一诗选自艾青诗集( )

A.《大堰河》

B.《火把》

C.《北方》

D.《向太阳》

13.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A.小说

B.散文

C.散文诗

D.政论

14.柳永《八声甘州》的线索是( )

A.登高临远

B.睹物思人

C.雨洒江天

D.佳人颙望

15.《**》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孔子名丘,字________。

17.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________》。

18.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19.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20.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1.《陈情表》选自《__________》。

22.鲁迅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浙江_________人。

23.《箱子岩》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4.巴金的小说《家》、《春》、《秋》合称《__________》。

25.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___________家。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来:

27.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2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29.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壬:

30.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宇宙大化:

31.茫茫百千万劫。

劫:

32.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曷:

33.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兵燹:

34.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事:

35.请以遗之。

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3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案驼传》)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38.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马伶传》)

无虑数十辈:

39.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刘报一丈书》)

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

40.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试说明苏轼《前赤壁赋》的时代背景。

42.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43.说明司马迁通过李广这一形象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4.请解释《张中丞传后叙》中“后叙”的含义。

45.对于培根的“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这句话我们应如何理解?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门槛》开头这几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看见一座大楼。

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

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厦里面传出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

“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有什么在等待着你?”

“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

46.说明“一座大楼”、“门槛”、“一位姑娘”的象征意义?

47.说明《门槛》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其是否有边缘性?

(二)阅读《长亭送别》中三宫调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几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48.莺莺是怎样看待这次送张生进京赶考的?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情?

49.举例说明哪些地方是情景交融?

50.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镖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51.这段文字对沙子龙进行了什么样的艺术描写?

52.沙子龙为什么要在夜间关好了门,才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四)阅读《山居秋暝》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3.此诗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文意是什么?

54.本诗属不属于山水诗?显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55.本诗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中有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七、作文(50分)

56.《书》曰:“满招损,谦得益。”请以“有益的格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篇8:成考高起点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在南极,虽然连热气腾腾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压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从飞机上看下去,在罗斯岛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没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这就是干谷。实际上,干谷地区是由三个谷地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维克多利亚谷。

干谷地区有几个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中的汪尼达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内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层的,表层咸度最小,上面为3~4米厚的冰所覆盖。越往深处,咸度越大。例如,汪尼达湖附近年平均温度为零下20℃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温却高达25℃,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还有一个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时也不会结冰。水温的热能主要还是来自太阳。在夏天,大阳光线透过冰层,连续不断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这些热能吸收并储存起来。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湖水中,居然生长着海藻和某些类型的真菌。

科学家们对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也特别感兴趣。这里的原始土壤,在许多性质上,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极为相似。因此,从事火星探测的科学家们,专门到南极去进行实地考察,以得到某种感性认识。还有一项重要的发现是,科学家们利用右谷地区的岩石标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约在10亿多年以前,现在的南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据研究,大约在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同样也被冰雪所覆盖。实际上,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划出来的。那么,后来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而且,按理说,沿海地区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区的积雪都年复一年地积存下来,唯独干谷地区却能把降雪融化得千干净净,不留痕迹,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科学家们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类走到哪里,就会把污染带到哪里。由于进入干谷的人越来越多,给干谷地区所带来的污染也就愈来愈严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干谷的奥秘之前,那里独特的科学价值可能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7.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南极,即使冒着热气的火山也覆盖着冰雪

B.在南极,有一片没有冰雪的土地被称为干谷

C 干谷在罗斯岛以西,从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东西走向,是由三个谷地连接组成的

【答案】D

8 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谷地区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咸度越高

B.干谷地区的咸水湖温度是分层次的,越往深层温度越高

C 干谷地区的咸水湖不结冰,它们的热量来自阳光的照射

D.干谷地区的咸水湖的咸度虽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答案】C

9.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性质更为原始

B.干谷地区的岩石和土壤与火星和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颜色极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区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测是南极科学探索的一项重要发现

D.科学家通过研究干谷地区的岩石标本表明南极大陆原来离赤道不远

【答案】D

10.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5万年以前干谷地区气候变暖,冰雪才消失得无影无踪

B、科学家认为,干谷地区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动切割出来的

C、干谷地区的降雪比其他地区少,所以没留下冰雪的痕迹

D.本文对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干谷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答案】B

篇9:成考高起点《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1题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K相当于 )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 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 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 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19.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温度有10K B.噪声温度有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10K D.宇宙噪声有10K

20.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

――辐射遗迹。

答案:18.C 19.B 20.B 21.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