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
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煎药方法学问大
先煎药 在同一帖药中,必须首先煎熬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质地坚硬,如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矿石类药物,先煎半小时或更久;有些含有毒性的药物,如蛇六谷、生附子、生川草乌等须先煎两小时,以减低其毒性,然后将同一帖的其他药加入同煎。
包煎药 就是用纱布袋包着煎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有的带有绒毛,煎药时药汁中的绒毛不易除去,服后会刺激咽喉,如旋复花、枇杷叶之类;有的粘性成分多,有的遇水即糊,煎药时会第一文库网糊锅,如车前子、葶苈子、丸、散、丹、曲、粉、霜之类。
后下药 就是当其他药煎熬到将要取汁时,再下药入锅,用筷搅拌后盖紧,再煎二三分钟即可。这类药的特性是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较多,如砂仁、豆蔻、薄荷、肉桂、沉香、大黄之类,久煎会使药的有效成分耗尽,影响疗效。
烊冲药 就是不必与其他药同煎,为另行烊化冲服的药。这类药物主要是动物的皮、骨、甲、角,经加工制成的凝固胶剂。如驴皮胶、龟板胶、鹿角胶之类。烊冲是为了防止药的'有效成分被药渣吸去。方法是将胶剂放入碗中,加开水30~50毫升,放在锅中隔水炖烊,将烊化的胶汁与煎好的汤液和匀后服。
服药 又称泡服药,这类药的特点是质轻、量少、含挥发油较多,如藏红花、肉桂等。方法是:用半杯开水或煎熬好的一部分药汁趁热浸泡药物,加盖,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待温后即可内服。
篇2: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金匮要略》服药方法护理的探讨
《金匮要略》一书是汉代张仲景所著,时经余年,历代医家勤耕细读,著述达数十百家,但对护理方面研究文章尚不多见,今仅将其服药方法护理作一阐述。
1 服药温度《金匮要略》对服药方法十分讲究,因病证不同,则用药亦异,故而服药的温度亦有不同,在《金匮要略》中,服药温度大致可分为温服、小冷服、和适寒温服三种情况
2 服药时间与次数①顿服②昼日服③昼夜服④二次服(未定时)
⑤三次服(未定时)
⑥再服⑦先食服(饭后服)
⑧食前服⑨常服
3 讨论《金匮要略》对辨证施护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仅此服药护理足可说明一斑。整篇著作中在辨证施治施治的基础上、对服药方法辨证施护,随处可见。在临床上不仅熟练运用方药,也要熟练掌握服药方法。所谓但只知其方药而不知其服法者亦非善治也。所以服药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疗效。《医学源流论》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现在服用汤剂治病多为一剂分为二次,或三次服,多为温服。病情紧急者,一次顿服,有时可一日数服,有的可煎汤代茶饮,有的可一日连服两剂。治疗热病可寒药冷服,治疗寒症可以热药热服。这样才可以辅助药力。病情严重,相互格拒,可出现服药后呕吐,则需要寒药热服,热药冷服。服药呕吐者,可采用冷服,少量频服的方法,毒性药物,注意剂量,先小量,逐渐增加,慎勿过量。
篇3: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
1.2 药液制备与液量
药液是根据医嘱。100例病人方药主要是银花、地丁、天癸、蒲公英、甘草煎成水剂,经纱布滤过备用,一次灌入液量以100~200ml为宜。
1.3 具体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灌入方法。其中50例按照传统法进行保留灌肠,另外50例按照改进法进行保留灌肠。传统法是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1]两组患者在接受保留灌肠的同时常规服用甲氰咪呱。
1.3.1 做好灌肠前病人心理护理
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1.3.2 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
(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2)中药煎剂100~200ml,药温为39~41℃。将药液倒入无菌输液瓶内,加1%奴夫卡因20ml;
(3)用一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4)治疗安排在病人晚间睡前进行,嘱病人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
(5)按常规灌肠操作法,肛管插入深度为25~35cm,点滴法灌肠,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即休息。
篇4: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中药足浴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中药足浴是用中药煎煮取汁泡脚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此法操作简单, 防病治病有效, 且对人体无不良作用, 颇为患者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治疗原理足与人体健康关系很大, 关于足部的养生研究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前就有《黄帝内经》记载: 阴脉集于足下, 而聚于足心, 谓经脉之行; 三经皆起于足。既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 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 多处穴位、67 个反射区, 是人体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 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 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 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 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 内病外治是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通过对足部的浸洗及按摩, 可起到治疗相应脏器疾病的目的, 从而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状态, 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
2.适应证应用不同的中药煎汁足浴, 具有广泛适应证: 头晕、头痛、失眠、耳鸣、颈椎综合征、神经衰弱; 慢性咽炎、鼻炎、感冒、咳嗽、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趾甲炎、湿疹足癣、足趾变形、下肢静脉曲张; 风湿关节痛、足跟痛、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肥胖症; 胃下垂、便泌等胃肠道疾病; 糖尿病、脑萎缩、老年痴呆症。还可用于美容、除斑。
4.护理要点泡足过程中若药液冷却, 应加热后再用。饭后不能立即进行足浴, 以免影响消化。因为足浴可加强胃肠蠕动, 为保证足浴的治疗时间, 足浴前应排尽大小便。足浴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调护, 详细解释足浴的作用及方法,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病室环境宜安静舒适, 室温适中, 不要直接吹风, 最好配以柔和的灯光和音乐, 让患者心旷神怡, 精神放松。水温保持温热, 太冷易引起感冒等不适, 太热会烫伤皮肤, 尤其糖尿病患者浸泡水温更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及足部外伤者不宜足浴。足部皮肤皲裂者水温不宜太高, 泡洗后擦干应涂上凡士林等。冬天应在膝盖上加盖大毛巾保暖,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 冬天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处理。
篇5:考试大特编中医护理学:艾滋病的中医护理
一、饮食护理中医十分注意病人的饮食,尤其艾滋病人体质虚弱,消化力弱,又往往兼挟其它系统的多种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病腹泻、卡氏肺囊虫肺炎、粘膜或皮下出血等等,在饮食方面应注重下述原则和方法:
(一)进食适宜
所谓适宜,一指食量要因人、因病制宜。过多则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过少则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艾滋病人应少食多餐;二指冷热适当,由于艾滋病人脾胃一般较弱,中医认为属脾胃虚寒者较多,所以大多数病例应给予温食热饮;三指不要偏嗜,正常人因地理环境习俗口味不同,有嗜烟酒、嗜酸辣、嗜甜腻、嗜海腥,但鉴于艾滋病人合并症多,体质虚弱,脾胃不强,免疫功能低下,尽可能避免烟酒,酸辣,如咳嗽痰多,尽量少吃甜腻食品,如皮肤疮疹,尽量不吃海腥发物(蟹、虾、带鱼这类),如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尽量不吃辛辣之食(辣椒、大蒜等);四指定时进餐,使病人消化系统有节律运动,艾滋病人以一日五、六餐为宜;五指选易消化之食品及流质(半流质),炸煎类食物尽量少吃(炸鸡、油饼之类),多吃易消化之蒸煮类菜肴食品(蒸鸡蛋、面条之类)。
(二)食物宜忌
中医从长期临床观察到各种食物的性质迥异,了解食物偏性是养生防病,甚至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环节,艾滋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变化多端,更为需要饮食的宜忌,这是中医饮食护理一大特色。中医对病证的认识分虚、实、寒、热,在讨论饮食如何适合病情,原则上,虚证用补,实证用消,寒证用温,热证用凉。
补益类:食物入口对人体都有一定补益作用,如猪肉、牛肉、蛋类、牛奶、黑鱼、豆类。如虚而偏寒,可用羊肉、狗肉、雀肉、鹿肉;如虚而偏热(中焦称阴虚内热),可用甲鱼、百合、鸭、淡菜。
消导类:主要指可帮助排除身体内不需要物质。如食积不化可用山楂制品以消食;外受风寒可用生姜煎汤服以发表;水肿可食冬瓜或鲤鱼以利尿。
温炒类:指身体感到寒冷,或外受风寒,可用生姜、葱煎汤饮,以祈发汗去寒,或内有虚寒,可食用生姜羊肉汤、当归炖鸡汤以温补机体。
清凉类:中医认为体内有热有火时适宜食用清热败火之食品,如绿豆、西瓜、黄瓜、苦瓜、菠菜、赤小豆。
二、证候护理中医诊治护理要针对不同临床表现而施,称为“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理)”,由于艾滋病人表现异常复杂,兹举例说明。
(一)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中医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