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122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美国高考:没户籍限制内地暂不能报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美国高考:没户籍限制内地暂不能报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美国高考:没户籍限制内地暂不能报考
美国高考:没户籍限制内地暂不能报考
美国高考与我国的高考制度完全不同
中国学生应该如何报考美国高考,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教育部考试中心从明年起将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ACT)引入国内。日前,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指出,此报道严重失实。
该声明指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从未与任何机构就在中国内地举办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一事进行过接触或商谈,也从未与任何机构就举办此项考试签署过合作协议。
尽管ACT尚未被教育部批准正式进入内地,但美国作为留学的热门国家,向来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样其高考形式也受到大家的关注,和中国相比,美国高考具有哪些特点?中国学生应该如何报考美国高考?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州新东方国外考试部主任刘浩炜,就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据介绍,美国高考与我国的高考制度完全不同,国内高考是以大学为本位,学生在几千所大学之间一次性选择;而美国高考则没有户籍限制,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家大学,待收到多家大学录取通知书,结合奖学金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选择。美国高考有两种形式,分别是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和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两者都可以一年考多次,学生可以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申报大学。
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通常都要求申请者向学校提供其SAT或ACT考试成绩。据了解,SAT和ACT考试,分别由教育测量服务中心和美国大学测验社组织。两类考试都是一种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性格取向和适应性测验的配置性考试。
全美有3500余所大学接受SAT成绩,有3300余所大学接受ACT成绩。名校普遍只承认SAT,ACT被承认的范围只是大多数普通高校。通常来说,SAT在美国东部高校中认同度较高,ACT则在西部高校获得较多认同。
另外,申请美国名校一般要求SAT和托福的考试成绩都具备。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部分美国大学,国际学生如果SAT的VERBAL部分能够拿到650分以上,就可以免除托福成绩。
SAT与ACT比较
在美国,各大学都会建议申请者参加SAT或ACT考试。SAT和ACT都主要适合想到美国就读大学的高中生。
一般来讲,SAT考试注重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测试,成绩更能够体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和SAT不同,ACT考试与中学教学的关联程度稍高一些,更像一种学科考试,更强调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虑到了对考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测试。
从难度上看,ACT比SAT更容易一些,尤其对中国考生来说,选择ACT考试可能更容易在短期内获得相对满意的成绩。
有关人士透露,SAT每年有7次考试,分别是1月、5月初、6月初、7月初、10月初、11月初和12月初举行。以多项选择题为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ACT考试每年举行5次,具体时间分别是2月中、4月中、6月初、10月底和12月初。
SATI、II考试共包括10部分:三部分阅读、三部分数学、三部分写作和一部分测试题;测试题部分打分方式和其他部分一样。ACT考试包括4部分:英语、数学、阅读和科学推理。
在考试内容方面,SAT的数学包括基础的几何和代数;ACT包括三角法。阅读方面,SAT的阅读包括短句填写、一短一长两篇评论文章和阅读理解;ACT阅读则包括四篇。在英语水平测试方面,SAT的写作主要包括一篇作文和问题回答。ACT主要是语法测试。
在SAT考试中,如果学生随意填写答案,要被倒扣分,ACT则不会。并且考试中心会把学生参加的所有SAT的成绩寄送到大学,而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只将参加ACT的最好成绩寄给学校。
中国内地暂不能报考
据了解,大多数中国学生熟悉的美国“高考”也是SAT。美国绝大多数认可ACT成绩的高校几乎都允许用SAT成绩来替代。
据介绍,SAT和ACT在中国内地均有考点,其中ACT有7个,SAT则有十几个,在广州就设有SAT的考点。
但要在内地参加考试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只有入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才能报考ACT;SAT只允许持国外护照的学生报考。如果学生不具备上述条件,就可以到SAT和ACT在香港设立的考点参加考试。
而此前,有媒体称中国学生也可以在本土报名并参加美国高考ACT考试,并可像托福考试一样进行社会报名。
对此,ACT中国总部学术专员孙莹女士表示,他们正在同中国相关部门协商之中,不能确定说明年学生就可在本土报名参加ACT考试。
GPA成绩的转换
在美国,大学普遍看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即GPA成绩。
据介绍,美国的GPA满分是4分,即A=4,B=3,C=2,D=1。GPA的精确度往往达到小数点后1到2位,如:3.0,3.45。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学时,加起来以后除以总的学时,得出平均分。中国学校的分数设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一般来讲,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视为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 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4分,4分为3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中国许多大学的成绩单上没有学时,因此,GPA只能估算,可将所有课程的成绩加起来后除以课程数。一般美国大学对于奖学金申请者的GPA要求是3.0以上,名校更是要求达到3.8以上。
因此,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应按照自己原先学校采用的GPA制提供成绩,同时注明采用了哪一种的GPA制。不过,对我国学生很不利的是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评分都相当严,很多实际成绩优秀的学生把分数换算成GPA后却还不够3.0,有些大学,班/级前5名学生的总平均成绩都可能会在82分以下。在申请美国大学时,这样的成绩转化为GPA成绩时,都要变成3.0或更低。
为了消除中国学生的不利因素,可采用两种方法:首先,在成绩单或是推荐信以及读书计划中说明现在GPA成绩低,实际是由于评分标准十分严格而导致;其次,提供成绩单的时候,列明这样的成绩在全班,或全系所排的名次及百分比。
篇2:山东率先放开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率先放开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新闻网2月29日讯(记者 宋燕茹)今天上午,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在济南召开。记者会上获悉,-高考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从起,夏季高考采用“3+综合”的模式,取消文理分科;从20起,外语考试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此外,从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
《实施意见》还提出,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山东高考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总分
据介绍,2012-20高考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计入电子档案。2012和年由学校根据省制定的统一测试办法及测试项目和计分标准,进行集中测试,测试成绩分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档记入考生电子档案但不计入总分,供高校在录取时作为重要参考。体育测试的项目设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由考生在其中任选两项。有关高校的特定专业在录取时可以对考生的.体育测试成绩提出要求。全省统一安排在当年的4月下旬进行测试,补测工作在测试后15日内完成。2014年,不再由学校统一组织体育测试,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将以考生在高中学习期间的体育成绩取代。
2014年起山东高考采用“3 + 综合”模式 考试时间缩至两天
我省决定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 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考试时间有两天半缩短到两天。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从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2014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不再考英语听力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篇3:色弱不能报考的专业 有什么限制
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态学、侦察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考古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林产化工、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园林、蚕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各专业。
篇4: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如改革高招制度
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如改革高招制度
高考的户籍制度该不该取消?这在全国“两会”上成为热门话题,很多教育界全国人大代表认为,高考户籍限制放开后,将出现大量“高考移民”,这将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广东省台盟副主任孔令人代表认为,非户籍考生可以在外地参加高考,需要从国家层面改革高招制度,至少应该对各省招生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3月4日《羊城晚报》)
外来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的孩子甚至在求学地与户籍地都无法参加高考。对此,不少人把矛头指向刻板的户籍制度,批评高考户籍限制剥夺了孩子的高考权利。户口藩篱确实应该拆除,但是我认为,在这件事上,户籍限制并非问题的根本。有报道说,十几个省市已经或正在取消城乡户籍差别,这无疑值得期待。但这主要说的是城乡二元制的差别,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附加值并没有根本改变。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来工子女在求学地高考,就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
问题该如何求解呢?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有关教育公平的话题。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相对公平还是有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外地户籍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对当地学生不公平。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招生体制公平合理了,孩子到哪里参加高考都一样了,哪个孩子刻意去办高考移民,哪个地方又会拒绝孩子参加高考呢?
因此,我认为,考生的高考权利之所以游离在户籍制度之外,不能怪孩子家长移民,也不能把板子都打在户籍制度上,不公平的教育体制、招生体制才是问题的根源。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事实上,现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并不能体现公平。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进言献策,希望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制度。去年“两会”期间,洪可柱代表就疾呼实行名校招生名额分配听证制度。刘中慧代表提出“关于全国重点大学招生公平性的建议”。前年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虽然改革措施还存在瑕疵,但在招生体制不公平的大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热气并没有融化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还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参与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而公平的.受教育权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了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下去显得不合时宜,面对考生高考无门的尴尬,如何作出调整,使招生体制趋向公平合理,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高考户籍制度该不该取消”又成为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代表委员们再次把高校招生公平的问题摆上了桌面,体现了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代表了广泛的民意。无疑值得讨论。在我看来,只有相关招生政策作出调整,只有更多的大学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教育观,摆脱狭隘地域圈子的意识,才能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真正实践“大学之大”的大学精神。
篇5:开放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模式能否复制
开放高考户籍限制 山东模式能否复制
新华网济南3月6日专电(记者陈灏、魏圣曜)高考生源大省山东日前出台2014年高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一条就是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允许在山东接受完整三年高中教育的外省考生就地参加高考,并享受同等录取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舆论对于全面开放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声。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山东这一举措在推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大步,但是要推而广之却存在困难,象征意义大于操作价值。
录取分数高 缺乏吸引力
考生多、资源少、录取分数高,这是山东省高考的一大特点。有教育界人士认为,山东省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其实对外省考生缺乏吸引力,不会对山东考生造成太大影响,这也是山东敢于大胆开放高考户籍的一大原因。
周卫勇(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山东省这个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的示范性和推广性不是很突出。
长期以来,各个地区升学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很突出。山东作为一个考生量大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省份,升学的竞争压力很大。同样的分数,在某些省份可能能上北大了,但在山东可能就只能去专科学校了。所以很多年以来,都只听说山东考生跑到外省参加高考,很少听说有考生到山东参加高考的。
近几年,高考录取比例在增大,现在人们关心更多的不是能不能考上大学,而是能不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山东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比较于北京、上海等地,还是比较稀缺的,这对考生来讲,还是缺乏吸引力。
王与雄(湖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主任):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对流动人员来讲,确实是一个好政策。在哪读书,就在哪里参加高考,这才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让考生来选择,基础教育相对欠发达、知名大学录取指标比较多的省份,肯定是优先的选择。考生在山东、湖北等教育发达地区借读,再回到原籍参加高考的比比皆是。山东作为教育大省,基础教育质量高,考生基数大,而在山东省内能享受的政策优惠有限。相比较而言,外省考生选择在山东考试,被知名大学录取的机会肯定不如某些边远省份。所以,开放政策虽然给流动人员的子女提供了方便,但是能有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
山东“亮剑” 谁来“接招”
山东省宣布2014年开放高考户籍限制之后,舆论就将目光转向了北京、上海等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而考生数量较少的地区,要求这些地区开放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山东“亮剑”之后,北京、上海和广东谁来“接招”?
杨东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山东在全国率先突破户籍障碍,带了个好头,这对于打破异地高考的困局是有帮助的。现在破解异地高考难题最困难的是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也立马跟着山东开放,而是要等其他地区逐渐开放限制之后,再来突破最难的区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周卫勇:开放高考户籍限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会带来人口迁移、流动等问题。山东开放高考户籍限制,对山东本地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换作北京和上海就不一样了。北京现在就人满为患,如果也按照山东这种模式开放,必然会造成基础教育负担的加重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难以负担。短时间之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放户籍限制都不大现实。至于说其他省份,像陕西,优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同时高考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如果高考户籍政策放开,大量外地学生转过去,必然会影响本地人,会遇到很多阻力。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必然会谨慎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高等学校招生地方化非常明显,相当大比例的学生是本地人。招本地考生多,地方政府会更关注,投入也会更多,形成一个长期循环。高校的分布不平衡,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很难改变。知名大学所在地出于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占有欲,很难完全对外省生源开放。
户籍限制 如何打破
长期以来,高考户籍限制都深受质疑。高等教育资源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考生数量反而远低于山东、河南等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这直接导致了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也造就了“高考移民”等尴尬的社会群体。那么,高考户籍限制该如何打破?
杨东平:教育部已经对异地高考进行了研究,开放高考户籍是大势所趋。再加上这些年“生源危机”已经逐步显现,各地应当有前瞻意识,逐步开放高考的'户籍限制。
周卫勇:美国可以向全世界吸引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声誉与质量。有些国家,像芬兰,初中阶段就到我们这里招学生。而在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户籍的限制却愈发严格,这不能不反映我国教育深层次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是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地方负责办学的方式,这就造成很多教育资源没法全国共享。开放户籍限制,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只有开放了,才能促进合理的教育竞争。
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如果能推行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就将根本打破与计划录取制度相结合的高考户籍限制规定。高考的功能从选拔转为评价,考生在全国任何地区都可选择参加高考,可以凭高考成绩自由申请高校,高校结合考生的高考分数、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自主录取。在录取过程中,可以设立地区教育因素与家庭因素评价指标,这就既实现了高校自主招生,又推进了高考公平,一举两得。
现在部分国外大学已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如果一个在北京求学却没有北京户籍的考生,在事先声明不填报高考志愿、不参加北京高考录取的情况下,能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国外大学呢?这种不“侵占”北京本地高考资源,只是想对自己做一个评价的要求,政府教育不应当拒绝。实行“招考分离”,是解决当前一系列高考难题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