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w52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苏轼描写洞庭湖的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苏轼描写洞庭湖的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苏轼描写洞庭湖的诗
苏轼描写洞庭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于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于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于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于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于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作者陪着客人于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于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作者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于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作者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作者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作者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作者的着眼点所于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于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于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于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作者“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作者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作者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篇2:苏轼描写月亮的诗
苏轼描写月亮的诗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永遇乐
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篇3: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3.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6.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7.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8.惟怜万里外,离别洞庭头。——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先曾谪居此州》
9.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
10.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1.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王昌龄《太湖秋夕》
12.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经七里滩》
13.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韩愈《答张彻》
14.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15.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16.烟波洞庭路,愧彼扁舟人。——刘禹锡《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17.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李端《古别离二首》
18.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
19.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李白《远别离》
20.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篇4: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
1.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李商隐《荆门西下》
2.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刘长卿《送李侍御贬郴州》
3.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陈与义《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4.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王昌龄《西江寄越弟》
5.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韩愈《送惠师》
6.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7.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8.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元稹《洞庭湖》
9.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10.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杜甫《寄薛三郎中(据)》
11.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白居易《宿湖中》
12.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王昌龄《巴陵别刘处士》
13.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14.吴山秀处洞庭边。不夜星垂初遍。——李之仪《西江月·昨夜十分霜重》
15.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归》
16.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李白《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17.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18.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
19.来簪御府笔,故泊洞庭船。——杜甫《奉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20.洞庭瀰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元稹《遭风二十韵》
篇5: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
1.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李白《郢门秋怀》
2.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白居易《拣贡橘书情》
3.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
4.洞庭秋水阔,南望过衡峰。——刘长卿《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5.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6.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韩愈《送区弘南归》
7.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8.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9.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李商隐《洞庭鱼》
10.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孟浩然《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11.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陈子昂《送客》
12.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刘长卿《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13.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14.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1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16.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杜甫《赠韦七赞善》
17.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温庭筠《赠少年》
18.夜到洞庭月,秋经云梦天。——皎然《答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
19.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张俞《楚中作》
20.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白居易《宿湖中》
篇6: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1、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2、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方干《早发洞庭》
3、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4、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6、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杜甫《舟泛洞庭》
7、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9、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齐己《怀洞庭》
10、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李商隐《洞庭鱼》
1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14、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5、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16、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17、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李端《宿洞庭》
18、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19、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句峰。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曹松《洞庭湖》
20、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韩《洞庭玩月》
篇7: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2、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3、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5、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7、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8、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
9、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韩愈《送区弘南归》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