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推敲》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推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
“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
“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
“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篇2:《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推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两幅图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 敲
贾岛 韩愈
斟 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 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 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著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 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 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3: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管道教学设计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环境的营造,我们五年级共有30名学生,是伴随着这轮课改的脚步一路走过来的,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是一批被课改新思想熏陶着的新一代农村孩子。
教学目标:
1、教导学生不能安于现状,要善于思考,积极为将来谋划。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难点――快速阅读文本,能复述下来。
教学准备: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什么管道吗?说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叫《管道》(板书课题),能说说管道在本课的意思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对于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你们的质疑能力很强。对课文的内容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说说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但是这篇课文较长,怎么样能快速读完它呢?你有什么办法?
看看“金钥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1)读金钥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对于这篇文章,你想怎么读?
4、那就按照我们从金钥匙当中学到的方法,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生字词想办法解决它。
(1)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2)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说说这样快速地读课文的感受?
汇报速读的体会。
4、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找到重点部分进行理解,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5、在小组内说说你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组长进行归纳总结,选定发言人。
(1)小组内交流、总结。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2)全班交流。
“明天的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这样说?你有什么感受?
(二)快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1)、对比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你得到什么启示?
(2)、我们把这篇课文分成了五部分,你能给它们加上小标题吗?
三、总结
说说你本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管道
布鲁诺 柏波罗
安于现状 不气馁 勇气 毅力
淘汰 成功
习题设计
1、组词
顾( ) 誓( )
雇( ) 势( )
2、我会近义词
放弃――( ) 姿势――( ) 繁荣――( )
3、我会反义词
放弃――( ) 繁荣――( )
教学反思:
《管道》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语文天地中的阅读课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将被历史淘汰。同时也告诉人们:明日梦想的实现,不但要有不气馁的精神,而且要有牺牲今天利益的勇气。本文故事由始至终对比的写法贯穿全文。既有横向的两个人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情况、不同表现的对比;又有纵向的不同时期每个人不同状态的对比。领悟这种表达方法,不但可以了解人物的`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上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课文虽篇幅长,但学生读懂并不难。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按课文自然形成的五个部分分别再读一读,并进行批注。接着利用以往学习的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可按不同的学习目的合作,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质疑、解疑的机会。对于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可多激励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写一写。最后,引导学生分别给五个部分加上小标题,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感知。当然,小标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强求一致。
篇4: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管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管道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29 名学生,其中男生17 人,女生 12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偏差。
3.教学内容分析
《管道》记叙好朋友柏波罗和布鲁诺在能提水挣钱后,布鲁诺安于现状,并享受生活,而柏波罗宁可少挣钱,也要实现铺管道的梦想。管道铺成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柏波罗带来了金钱和荣誉。而柏波罗又因更宏大的计划找到布鲁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将被历史淘汰。同时也告诉人们:明日梦想的实现,不但要有不气馁的精神,而且要有牺牲今天利益的勇气。
4、教学目标
1、教导学生不能安于现状,要善于思考,积极为将来谋划。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
5、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明白着眼未来、善于在劳动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二)快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由速读,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速读的体会。
3、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1)对比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你得到什么启示?
(2)给文章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8.课堂练习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的?
9.作业安排
写一篇作文:主题为“为明天而努力”
篇5:五年级语文推敲
一、我读得准,写得规范。
jiǎojiézhēnzhuóbìràng
()()
tuǒtiēlǐmiàomáolǘ
()()()
二、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即时访问拜访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1.贝多芬()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一点儿不果断。
三、黄金搭档。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用““画出来。
月光(洁白皎洁)月夜(宁静平静)发现(问题题目)
反映(意见建议)印象(深刻深厚)著名(诗人朋友)

篇6: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篇7: 《推敲》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真是“一字一方块儿,一句一道川,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字、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那么“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推敲”一词什么意思?(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岛)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课文第一段)
3、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推敲”的来历?(2――7节)
三、感悟贾岛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
1、投影第一幅图:贾岛月夜敲门。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配乐朗读,感受景色之幽静、迷人。
(投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自由阅读第二节。
思考: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说出理由。(由“拜访”、“山路”、“好久”、“摸”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
3、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才华横溢)
师:月夜访友,虽未相遇,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板书:题诗)――(投影:《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走近贾岛
1、学习第三节“斟酌”的部分。
投影第二幅图:贾岛骑驴进城。
a、贾岛骑驴进城,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b、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
c、生交流:贾岛反复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儿。(板书:斟酌)
d、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e、请生表演,让学生感受贾岛的如醉如痴,忘我投入。
f、谈谈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贾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2、学习4――6节,“撞驾”部分。
a、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贾岛的痴迷呢?生读第四节。(板书:撞驾)
b、生谈感悟。(比较行人与贾岛的行为)
c、分角色朗读韩愈与贾岛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韩愈责问,贾岛诚恳。)
3、学习第7节,“解疑”部分。
师: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诗句当然很感兴趣,他还会继续责怪贾岛吗?自读第七节,同桌互演二人的谈话交流。
a、生读,自由表演二人对话。
b、指名读,评,再读。
c、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d、出示韩愈的话,归纳理由。(板书:解疑)
(投影:“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e、由韩愈的解释总结出“推敲”用词的方法。
f、出示《题李凝幽居》,配乐朗诵。
五、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投影:生平简介。贾岛(779――843)字阆(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曾因家境贫困,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所以还俗。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其诗以苦吟著名,被称为“苦吟诗人”。)
师:谈到贾岛的“苦吟”,我们就不得不读读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生谈你又对贾岛有了怎样进一步的认识?(板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练习:春风吹绿了树荫,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杏树的花苞。
七、总结
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在学习着诗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
篇8: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学会书写 11个生字。
2, 粗知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诗句,导入课题。
1出示图画,讲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在池边树上栖息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出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问: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介绍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中。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和这个故事有关的人物还有一个韩愈。简介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两个人物有关的`典故——推敲(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范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字拼上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同桌互读。(我读一段给你听,你读一段给我听。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叙述:昨天已经要求同学们预习《推敲》这篇课文了,你还有哪些疑问呢?(课件展示预习题:1.会读下列词语:贾岛、韩愈、簇拥、斟酌、宽恕、莽撞 2.会写下列字:敲 尚 睡 驴 妥 街 闯 貌 3.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收集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的资料,大概了解这两个人物。5.查词典或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皎洁”、“妥帖”、“簇拥”、“避让”、“斟酌”、“莽撞”、“推敲”、“宽恕”)
2、课件展示:贾岛、韩愈、簇拥、斟酌、宽恕、莽撞
(1)问:你们还有哪些字不认识?指名说。
(2)指名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强调“簇”的读音是平舌音“cù”,“斟、酌、恕”都是翘舌音。读准后齐读一遍。
3、课件展示:推qiāo( )沉shuì( ) 毛lǘ( )和shɑng( ) tuǒ( )帖 大jiē( ) chuǎng( )进 礼mào( )
二、自学生疑,探究释疑
(4)联系全文,说说“推敲”的意思。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借助拼音,小组合作记生字词。
(2)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书上批注自己不懂得地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生字词。(自读、指明读,齐读)教师相机进行读音指导。
(2) 指一行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了解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读正确、流利
三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提出默读要求: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引导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引导用词语概括。
4、相机板书。
篇9:推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篇10:推敲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
1、生字词
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
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
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
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
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什么是吟哦?那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2)让我们学着贾岛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3)看到贾岛这个样子,大街上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4)用一个词形容此时的贾岛你会用什么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浑然忘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严肃认真)
(5)指名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斟酌一个字眼如痴如醉的贾岛。
2、韩愈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也来斟酌一下这两个字。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给人的感觉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敲”:给人的感觉是:
生分别发表意见,小结:是啊!还是用敲字更巧妙。
师:谁来当一当韩愈,说给贾岛听一听。指名回读韩愈的话
3、释疑:韩愈为什么不怪罪贾岛,反而帮忙斟酌呢?
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引导抓住“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弄明白原因是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对斟词酌句很有兴趣。
4、出示:贾岛、韩愈斟词酌句的资料
韩愈:韩愈也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写的诗文在当时影响很大。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
贾岛:著名的苦吟诗人。苦苦地思索吟诗的诗人。为诗艺洒尽心血,几至忘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也因此锤炼出许多诗歌精品。后代诗人中甚至有人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侍之如神。
5、总结:通过这段资料你发现他们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斟酌词句。
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正是因为这一段佳话,后来,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
6、启示: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
――学习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能虚心受教。板书:严肃认真
――我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五、拓展提高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春风又绿江南岸
六、作业:
搜集其他推敲文字的故事,用简要的文字把故事的梗概记下来。
篇11: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篇12:《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11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推敲》教学设计]
篇13:《推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
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新课:
讲述《郭沫若改字》的故事。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为此,学识渊博的郭沫若还特意地写下一篇短文附在剧本后面。
引出话题“推敲”。
学习课文新词语:
出示下列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抽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学生练习书空生字。
学生练习默写词语。
学生纠正刚才默写错误的词语。默写词语正确的学生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检查课文中的有关词语的意思:
醒悟:觉醒明白
妥帖:十分合适,恰当
皎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斟酌: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簇拥: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避让:躲避;让开
宽恕:宽容饶恕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体意思。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大体意思的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语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
幽居:指隐居处。
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
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
各自尝试说诗句的大体意思。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段情况,教师总结:
课文分为三段:
一(1)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
二(2--7)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
三(8)写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语。
教学检测:
默写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推敲》教学设计]
篇14:《推敲》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交流
3、朗读:(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4、师: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2)、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3、表演:
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行为。
(生自读自演)(指名上台表演)评议后再演
4、说话: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读、评
3、根据课文中的转述改成直述: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4、表演刚才的经过
(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书)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2、讨论“绿”字的妙处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4、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七、布置作业
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附板书设计:
9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推敲》教学设计]
篇15:推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他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此,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揣摩“推敲”。
教学目标:
1、能简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导入:
古人炼字不遗力,留得佳话传古今。斟酌字词、锤炼语言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许多诗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几至忘我的境界。这则诗话讲述的推敲典故,将带你进入唐代诗人贾岛的炼字境界。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
二、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这是从部分又回归整体。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至此,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学习《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而从课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这个设计可见教者的精心和细心。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醒、皱)
引导学生在以后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这就是推敲!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