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song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

篇1: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

【识字加油站】

和蔼 慷慨 贤惠 悲戚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1、词语解释:

和蔼:和气。

慷慨:大方。

贤惠:贤淑、聪慧。

悲戚:悲痛、哀伤。

临危不惧 :面临危险不惧怕。

彬彬有礼 :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 :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焚,烧。形容非常着急。

2、分类

人物品质:

和蔼 慷慨 贤惠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光明磊落平易近人 持之以恒 诚实守信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人物心情:

悲戚 焦躁不安 心急如焚 欣喜若狂 心花怒放 心旷神怡

篇2: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

【词句段运用】

一、成语

囊萤夜读:(晋)车胤

悬梁刺股:(东汉) 孙敬 (战国)苏秦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

铁杵成针:(唐)李白

程门立雪 :(宋)杨时

手不释卷:(三国) 吕蒙

我还知道这些古人求学的故事:

孟母三迁 闻鸡起舞 负薪挂角 韦编三绝

【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

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来了。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来回穿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来回转圈,似乎在寻找什么。不久,它选择了一朵花在花上停了下来,尽情吸着花蜜。

小男孩打羽毛球

只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右臂向后一扬,向前猛一发力,球向这边飞来。

妈妈下班回到家

妈妈下班回到家,赶紧换上拖鞋,走到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日积月累】

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句子理解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宇宙天体不停运转、昼夜不息,君子也应该效法天地,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

不埋怨人,不责备人。尤,责怪、怨恨。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在忧患中能奋发图强,进而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中,则会逐渐走向灭亡。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篇3: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重点)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重点)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所教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尝试做读书笔记,熟读日积月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时,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请你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好习惯,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默读,然后思考并圈画。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抓住“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经常翻看”“写写感受”“注明出处”等来谈良好的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5、“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下面的句子,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2、学生交流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预设:“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3、出示书上3个例句,观察思考为什么用“得”。

(预设: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么样,他跑得怎么样,三句话都是描写具体的程度的,所以都用“得”。)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你也来试试看吧!

(出示习题)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学生交流。

(预设:妈妈累得直喘粗气。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6、今天,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7、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后面的`对象就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尾巴和头是一样的。)

8、(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学会了“得”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书写提示

1、又到了同学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出示书本上的八个范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都有撇捺笔画)

3、这些字的撇、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写得舒展一些)

4、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奏、煤、翅”三个字,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例如“奏”字)我们在书写“奏”字的时候,首先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以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5、请同学们在书本上书写这个“奏”字,然后对比,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

(学生书写后,教师挑选个别字进行点评)

6、请同学们自由书写其他字,注意撇、捺要写得舒展,使字更加优美。

7、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8、挑选个别同学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让学生点评后用红笔帮助修订。

9、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撇、捺结合的字时,要把撇、捺书写得要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

四、作业

1、尝试做一次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或背背精彩的内容。

2、寻找其他包含“撇、捺”的字进行笔画训练,把字写得更加优美。

篇4: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学目标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连续的动作描写应用于写作中,可以使习作更生动、具体。

篇5: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归结学习单元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收集写作素材,组织语言来介绍自己最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设计一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四、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五、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习作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再现 师:上一节课的口语交际中,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可敬可佩的人,有严寒酷暑中默默奉献的清洁工,有下岗再创业取得成功的阿姨,有身残志不残刻苦学习的同学,有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爸爸妈妈……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 1.谁说的人物令你肃然起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是怎么说的? 2.回忆自己在小组和班上交流时,受到别人赞扬的地方。 二、明确要求 同学们读一读书本上的习作部分,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1.指名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交流,老师打出字幕: (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选择素材 1.选择素材。从众多人物的素材中进行筛选,你选择写谁?提示: (1)你熟悉的,你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寻找。 (2)事例典型,能够突出人物特点,也觉得有话可写的。 (3)在脑子里进行搜索后,迅速确定要写的人。 2.组织交流。 (1)把所思考的内容简要的写出来。 (2)同学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介绍准备的过程与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第三课时 一、结合课文,启发引导 1.读一读:找出课文中写人的文章读一读,课文是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人物事例的? 2.想一想: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言,及“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起了什么作用。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明确: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 (2)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及由衷的歌颂与赞美把情感写真。 二、作文起草 1.提示激兴:要表现人物的品质,一般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活动等去观察、琢磨、进行描写,重点写好语言和行动,以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作衬托,在描写过程中穿插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拟定初稿。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步过渡到写“小心文”。四年级的学生还属于写“放胆文”的阶段,鼓励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手写我心”,不受形式的束缚,不受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三、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对照习作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 2.共同交流修改。 (1)让学生以自己的作文为例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方法,教师巡视点拨。 (2)和同桌一起交流修改,相互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拿出自己写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共同讨论,找到最佳修改作文的方案。 (4)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方法进行评价。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四、评议赏识 1.把自己写的作文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分享成果,感受快乐,或由学生自己选择欣赏某同学的作文来读。 2.好的习作予以肯定,有不足的习作在鼓励的前提下提出修改的建议。 3.各自再进行修改,评比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评议、推荐。 4.教室的文化栏里,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组织学生参观、阅读。   第 四 课 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成语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读说说词语意思 2.说说最容易写错的词语 栏杆 境界 厂徽 清澈见底 融为一体 听写:栏 境 徽 澈 融 3.作业本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 4.作业本第二题,换偏旁再组词。 5.作业本第四题,看意思写成语。 二、我的发现 1.做作业本第5题:自由读4个句子选择引号的作用。 2.校对答案:(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的理由。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三、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每组成语有哪些特点? 第一二组:写追求、或为目标而奋斗的成语 第三四组:写坚持的重要性的成语。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作业本第3题。指导写出表示认真做事的成语。 四、阅读 1.看图上的大鹏鸟,说说印象。 2.成语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大鹏鸟的大、气势。指名朗读。 3.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并练习用成语造句。 4.复述成语故事并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5.作业本第5题。

篇6: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七》紧扣成长的故事的主线,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展示台),主线+展示台这一灵动的结构模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展示台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展示台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去创造。

在这两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成长名言,激励学生成长

在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你会哪里些?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一说,书本中也给我们罗列了一些,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名言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举行过名人名言的毛笔书法比赛和制作书签比赛,并在班上的板报上专辟一角,实现每周一句名言,同时还教育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勉励自己。甚至把它放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展示台的教学是最值得我反思。在完善习作那一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进行抄写好。上课时,我先后点了6名学生出来展示,包含了成长故事、从《乌塔》想到的和信三方面的习作,小作者一边读,师生一边点评,同时,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在成长故事演一演这一块。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一些的亲身经历,为表演作好准备)并要求写好稿,对表演的内容进行整理,接着,我利用平时的语文活动课、班队课等进行排练,把最好的挑选出来,让他们在上课时进行表演。

在成长手抄报这一块。我先让学生找好相关的素材,然后与美术科任老师商量好,在布局上让美术科任老师给予指点,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来展示并说说自己这样做的想法。

此外,上课时,我讲一讲我们学校的自主管理当中的成长记录袋,回味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快乐。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