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小憨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王维的思乡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的思乡诗,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王维思乡诗
王维思乡诗大全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3、《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5、《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6、《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7、《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8、《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
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
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
几往返兮极浦,尚裴回兮落晖。
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9、《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10、《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安史之乱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下狱。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终尚书右丞。
他才华早显,既是诗匠,又精禅理。生在一个虔诚佛教的家庭里,据其《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篇2:王维思乡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篇3:王维思乡的诗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和王维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王维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王维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王维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王维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篇4:王维的思乡诗
王维的思乡诗大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篇5:王维思乡诗句摘录
王维思乡诗句摘录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篇6:王维思乡诗句
王维思乡诗句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唐·王维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思念思乡诗句
[思念]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思念]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思念]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杜甫《日暮《
[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思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思念]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思念]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秋节]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
[中秋节]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中秋节]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节]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中秋节]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中秋节]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中秋节]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节]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节]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篇7:浅析王维与其诗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颗最璀璨、最耀眼的明珠,它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就象鲁迅所说的:“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凡诗歌,读起来都会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节奏美,能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心胸,更不用说唐诗了。唐诗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不仅在我们国内,在国外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听到外国中文课的同学们可以顺口背上几首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很惊喜,因为那很有一种‘根’的感动。”①从小就喜欢读唐诗,虽然大半是读不出诗中的韵味,但每次读,都会觉得在情感得到了升华,特别是读王维的诗歌。我不是很开朗的人,甚至有时会感到淡淡的哀愁和孤独,虽说唐诗有很多诗歌都能让人变得开明起来,如李白就是一个充满乐观主义的浪漫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是多么的开阔,多么的自信,但在这种自信中难掩自命不凡、恃才傲物、不可一世,这种性格,在当时的社会里,难免要遭殃的。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自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慈悲,但难免有点悲观,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少陵野老吞生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都体现了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但读着会让人有点压抑,因为我本身就是个不开朗的人,如果在我郁闷的时候再读杜甫的诗,眼前一堆堆的白骨,我想我心情会更加沉重的。所以和李白、杜甫等人相比,我更喜欢王维的那种内敛式的乐观,不轻狂、不自卑。
王维是盛唐诗歌的一个伟大诗人,按称号来称,他是“诗佛”,因为他的诗中包含很多禅宗思想,他的诗中多“空”字,包含许多出世入世的句子就其作品而言,是苏轼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曾被唐代宗称为天下文宗。可见,虽然王维在诗歌的成就没有李白、杜甫的大,但也是在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王维的诗歌涉及面很广。
一、真挚感人的送别诗
王维送别诗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惜别之情,而后被一唱三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因为饱含深情、对友谊真诚中肯,在送别的时候殷殷劝酒,依依惜别,几许悲壮,几许苍凉!酒是离别的曲,在离别之际,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只好借助“酒”来代替“我”的千叮万嘱。“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是知己。“无故人”既是说朋友走了,没有了“我”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惋惜自己得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离别,离别了,谁还能像我们理解彼此一样理解对方呢?所以学过这句诗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被它的魅力所感染。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送别》“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表现了“我”和友人的共同点:心胸坦荡,志趣高雅,胸怀开阔。“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送别诗都深入人心,无论是哪个阶层,哪个职位都会对这些感人的诗歌大加称赞的。
二、旷逸豪放的边塞诗
《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送别诗都写出了诗人的豪气。确实,诗人是一个旷逸豪放的诗人。透过这些诗歌也可以看到盛唐人胸怀宽广,充满自信,思想活跃的。
三、美如画卷的山水诗
最能代表王维风格的莫过于他的山水诗了,他的山水诗真的是文清似水,诗美如画,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扬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力。
和孟浩然的身心俱隐不同,王维是个亦官亦隐的隐士,是心隐,在仕隐间只一步之遥,他信奉佛教,内心平和,很多诗歌都充满了禅理,难怪被称为“诗佛”。隐士文化古来有之,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很多文人志士的追求。如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就是一个追求隐士生活的杰出代表。王维虽然没有身隐,但却真正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他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显著标志是在于自觉追求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和以形写神的创作方法。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诗写作者归嵩山之所见所闻,充满空明镜界和宁静之美,充分表现其归隐山林生涯的悠然,和不再与闻世事之悠然。整首诗的基调是昂扬情思、明朗基调,不纤弱,不低沉、不颓废的。这点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相似之处。一阵新雨后,山上变得更加清明几净,一切都显得是那么明亮,富有生命力。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照耀在松林间,泉水从石头处缓缓流出,那些浣女、渔夫工作了一天,得到满足后快乐地哼着歌。最后才点明诗人的意思——归隐。这首诗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真是一幅美如画卷的图画。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早年对功名也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对统治者、官场失望,才有意于禅宗,想借以摆脱俗世的烦扰,不过这也倒没有使他消沉、颓废,而是以一种冲淡的态度面对这一切。
王维还有很多山水诗,这里就不一一述说。
很多诗人描写山水诗。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是个身心俱隐的人,是真正的隐士,但有点消极避世的意味。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流露出儒家思想,但和王维冲淡不同的是,柳宗元“机心”未忘,并由此带来忧伤与悲愤,这是柳诗中常见的意境。
李白的山水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这是和王维的现实观点不同的。
好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胸襟。一个人感觉到空洞的时候,拿起诗歌读一读,会对我们的身心有莫大的好处,特别是王维的诗歌,诗渗禅意,流动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