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nk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数学角与直角练习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学角与直角练习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数学角与直角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
二、动手做一做,比一比。
(1)找一张纸,形状大小不限。
(2)用这张纸任意的折出一个角。
(3)跟你的小伙伴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些(谁折出的角小些)。
三、判断。
(1)老师的三角形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形板上的直角大。( )
(2)一个正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 )
(3)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
篇2:数学角与直角练习题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
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D.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补
2.若三角形三边长之比为1∶∶2,则这个三角形中的最大角的度数是()
A.60°B.90° C.120°D.150°
3.在△ABC中,若∠A∶∠B∶∠C=3∶1∶2,则其各角所对边长之比等于()
A.∶1∶2B.1∶2∶C.1∶∶2D.2∶1∶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或互余
5.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可以判定它们全等的是()
A.一边和这边上的高对应相等B.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C.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D.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对应相等
篇3:《角与直角》说课稿
《角与直角》说课稿
《角和直角》是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内容,教材分5个小题呈现这一内容。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能用纸折出直角,并能用已知的直角去验证直角。
3、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4、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基础教育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开发教学的育人资源。因此,我分4个层次来落实这几个目标。
第一层次猜图形。首先我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情况,他们对平面图形角是没有概念的,他们认识的所谓的角,就是生活中物体突出的部分,这与平面图形中的角差异是很大的。如何将生活中的角与平面图形角建构起来,形成角的概念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利用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三角形、五角星、长方形、圆形。通过它们露在外面的角猜出这几个图形,从而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角。把图形中露在外面的'角描下来,然后通过寻找共同点进一步掌握角的特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最后用一组判断又一次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第三层次是认识直角和直角符号。采用猜图形中圆形,从一开始一致认为圆形身上找不到角,到让学生动手在圆形上面折出角,老师引导学生对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角的观察(也就是和三角尺的直角一样的角),这样来认识直角的。而后指导学生如何标直角符号和普通角的符号,以及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并会用这个直角进行验证。验证直角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接着找一找小朋友身边是否有直角,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是有趣而且有成就感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感知体验,学生利用三角尺进行判断、检验,发现生活中的直角,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篇4:二年级数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一、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二、动手做一做,比一比。
(1)找一张纸,形状大小不限。
(2)用这张纸任意的折出一个角。
(3)跟你的小伙伴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些(谁折出的角小些)。
三、判断。
(1)老师的三角形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形板上的直角大。()
(2)一个正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3)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篇5: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的练习题
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的练习题
一、经过下面的点(o),画一个角,角的大小不限。
二、判断,下面图形中,请你在是角的图形下面画“√”
三、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2)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3)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
四、动手做一做,比一比。
(1)找一张纸,形状大小不限。
(2)用这张纸任意的折出一个角。
(3)跟你的小伙伴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些(谁折出的角小些)。
五、判断。
(1)老师的三角形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形板上的直角大。( )
(2)一个正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面的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
(3)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
六、过规定的点(o)画出一个直角。
七、按要求填序号。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角。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角。上面的图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直角。
篇6: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新基础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本着这一点,我在这节课尽量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去体悟。从表面上看,《角与直角》是几何课很容易让学生操作,学习的气氛比较活跃,比较热闹,可以让学生到教室里到处找找角和直角,很好上。而从“新基础教育”的理解来看,这是选了一节比较“难啃的骨头”——概念课,很难上,尤其是在低年级上概念课是难上加难。在小学数学中大部分的概念课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呈现、记忆、辨析、运用。我的这节课也是这样的:从生活中引进,角有哪些?从生活当中的这些个角,抽象到图形的角。再让学生进行辨析,然后再运用。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从实物到角的概念的出现,由老师帮助学生马上抽象出角的概念。抽象的过程是我代替学生完成的,而不是学生自己主动完成的,学生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学生的认识就会有偏差,接着就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呈现概念——记忆概念——辨析概念——运用概念”,这是大部分概念课所遵循的概念的演绎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建构概念,因此这是在设计过程中表现的第一个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关于概念的区分。定义区分,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我们所说的“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学生指的是一个点,而老师指的是一个部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实物引进的时候并没有强调角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这些都是在低年级的课上尤其要注意的。这里还存在老师对学生的状态不敏感。课上出现了“学生生病老师吃药”的现象,这就反映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差异的回避。能够正确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他们就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发生的错误并形成正确的.理解。二、资源捕捉。“新基础教育”强调:“动态生成”这种课堂教学形态,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既是由教学活动所固有的全部生动性和丰富性所决定,又是在教师的教学艺术作用下教学活动进入高层次的结果。这节课上有两次开放的地方,一次是生活中的角,非常开放,学生的回答也非常好,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的回应,应该让学生辨析一下,给学生归类,让学生区别一下,你们所举的例子,这些角有什么差异。还有一个开放的地方是在折的时候,学生折的情况有几种:第一种情况,学生折了一下,第二种情况,学生对折再对折,一个直角就出来了,第三种情况学生把对折了四次,这样就出现了四条边。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起来。折了一次没有成功,为什么?如何在折的过程中有所起步。把几种情况拿来交流一下,环节设计了就要让学生充分的思考。有些地方要停留让学生有所反思,让学生体悟、体验、提升。总之,要上好一节“新基础教育”的课需要教师具备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需要长期的磨练。通过这样的一次经历能给我很大的启示,对我以后的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