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哟切克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希望能帮助大家!

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

篇1:-学年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

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

-鲁科版必修1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本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共同点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都能透过半透膜

C. 都是分散系 D. 颜色都呈红褐色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里加盐卤做豆腐

B. 盐碱地里土壤保肥能力差

C. 一束平行光照到蛋白质溶液里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束

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二氧化碳碳酸钠 B. 硫酸钠乙醇

C. 氧化铝硫 D. 蔗糖氢氧化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 氢氧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氢氧化钠是电解质

C. 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D. 硫酸、纯碱、小苏打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

A. 熔融氢氧化钠 B. 石墨棒 C. 盐酸溶液 D. 固态氯化钾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Al2(SO4)3 == 2Al+3 + 3SO4-2 B. Na2CO3==Na2+ + CO32-

C. NaOH == Na+ + OH- D. NaHCO3 ==Na+ + H+ + CO32-

下列中和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能以“H+ + OH-==H2O”表示的是( )

A. 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C.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D. 澄清石灰水和硝酸反应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 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Na+ +2OH-+H2↑

D. 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2OH-+CO2=CO32-+H2O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离子组是

A. K+ Na+ NO3- CO32- B. Mg2+ Na+ Cl- SO42-

C. K+ Na十 Cl- Cu2+ D. Na十 Ba2+ OH- SO42-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H2SO4、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该试剂是

A. BaCl2溶液 B. FeCl2溶液 C. FeCl3溶液 D. Fe(NO3)3溶液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

A. Cu2+ Fe2+ B. Fe2+ Fe3+ C. Fe3+ Cu2+ D. 只有Fe2+

在反应3Cl2+6KOH(浓)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5:1 B. 4:1 C. 1:5 D. 1:4

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O+H2O=Ca(OH)2

B. 2FeCl3+Cu=2FeCl2 +CuCl2

C. Cl2+H2O=HCl+HClO

D. 2FeCl2+Cl2=2FeCl3

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化合价降低为零价 D.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 PCl3→PCl5 B. MnO4- →Mn2+ C. SO2→SO32- D. Cl2→HClO

下列反应中,盐酸既作还原剂,又表现出酸的性质的是

A.

B.

C.

D.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提示:NH3与HCl气体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二、填空题

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Ba(OH)2溶液与CuSO4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实验室购进一批化学药品(见一栏),请你根据所给的物质分类标准(见二栏),对它们进行分类,将分类标准及药品的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栏中。

一栏(药品名称):①钠 ②二氧化锰 ③氯化铁 ④硫酸 ⑤碳酸钙 ⑥生石灰 ⑦氢氧化钠 ⑧硝酸钾 ⑨盐酸 ⑩硫粉

二栏(分类标准):Ⅰ.单质 Ⅱ.氧化物 Ⅲ.酸 Ⅳ.碱 Ⅴ.盐

分类标准

药品名称

①⑩

④⑨

③⑤⑧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

(1)在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数目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还原剂是 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Cl2)、烧碱和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电解食盐水的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铁粉、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 、Fe3+的氧化性、还原性,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应用。

(1)根据氧化还原的有关原理,兴趣小组对Fe2+、Fe3+ 的氧化性、还原性提出了如下2种假设:

假设一: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假设二:Fe3+具有氧化性;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_____。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探究Fe2+具有还原性

探究Fe3+具有氧化性

(3)该兴趣小组为说明“Fe2+具有氧化性”,提出了一个反应事实:FeCl2+Zn=ZnCl2+Fe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根据Fe3+的性质,该兴趣小组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四、填空题

ClO2(其中氧元素为-2价)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

(2)当收集到标况下气体22.4L时,求参加反应的H2C2O4质量和物质的量__________。

篇2: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化学选修4《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标分析

1.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酸碱电离理论。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2. 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句的行为动词为“知道”“了解”,意为“学生能够描述出、说出、辨认出、区分出、比较出”就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内容以化学反应中可逆反应、化学平衡为基础,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原有认识能在这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水的电离教学把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来说,水的电离的原理是学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及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对测定溶液pH的方法的要求层级相对提高,对于pH的计算,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能够进行简单计算”,那么在这个要求下,结合高考考点要求,将pH计算分为4类进行计算。另外,通过课下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要让学生体验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材分析

第1课时主要解决3个问题: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

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H+]与[O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 。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 ,而是其中的[H+]> [OH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H+]< [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 -,而是[H+]= [OH -],最终引领学生理清溶液中H+浓度与OH -浓度的关系,明白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第2课时主要探讨pH的测定、应用及计算。教材上只是简单涉及pH计算公式以及一个典型例题展示溶液pH计算过程,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不同类型的溶液该如何进行计算。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总结规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一般实例一步步揭示pH计算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第二章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具备了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了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总结规律、提炼观点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基础。

2. 学习障碍点分析

(1)水的离子积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区别。

(2)酸、碱溶液中H+ 和OH -的来源。

(3)对pH的计算公式应用不灵活。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的研讨,学生能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

2. 通过对课本中提供的表格的一系列变型以及对一系列问题探究,学生能利用Kw计算溶液中[H+]或[OH-], 理清H+或OH-的来源,归纳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二)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学生能根据设计问题,计算常温下Kw;根据提供数据,归纳温度对水的电离的影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加酸、碱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并最终90%的学生顺利完成目标评价1。

目标2评价: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回答设计的问题,总结规律。并最终90%的学生顺利完成目标评价2。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因为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第1个教学目标中的内容,难度相对较小,可以通过设置与化学平衡类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方式自主学习。

第2个教学目标中的内容较抽象,特别是酸碱溶液中H+或OH-的来源,是本课时最大的教学难点。

这部分采用采用启发式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对课本上基础表格进行一系列变型,每一个变型表格跟进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实现思维上的碰撞,用具体数据解决抽象原理。

四、教学过程

详细请见附件

五、教学反思

1. 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演绎、认识方式的建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去认识水的电离平衡、让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注重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教学处理时注意概念的层次性。

水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物质, ①根据水是一种弱电解质的事实,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堂中采用层层递进教学法,形成知识规律。②溶液的酸碱性与pH,本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课堂上采用启发式和问题驱动教学法。

2.课堂生成:

问题一:室温下,稀的酸或者碱溶液,水的离子积是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乘积,还是指整个溶液体系中[H+]和[OH-]的乘积?

解析:水的离子积也适用于稀溶液,对于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指整个溶液体系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但最初推算离子积是从纯水出发的。

问题二:加入金属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什么不是升高温度正向移动或者生成NaOH而使其逆向移动?

解析:分析水与金属钠反应忽略,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Na消耗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促进作用。

3. 同伴点评:

①以问题驱动课堂,体现了深入研究新课标,问题设计合理,注意层次性,注重细节的处理。

②注重小组合作,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课堂容量适中,结构紧凑。重视落实,课堂练习针对性强。

③教师教态自然,板书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备课充分、详细。

④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热烈,有效。

⑤学习目标、对应的目标评价细化并分别呈现,使整堂课的思路更清晰。

4.思考感悟:

本节课中亮点有两个,一是问题设计有层次性,重视认知的构建过程,如溶液酸碱性的得出,举了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H+]、[OH -],让学生自己归纳溶液中酸碱性的判断。由于非常扎实的铺垫,学生很容易的得出[H+]、[OH -]与溶液中酸碱性的关系。二是习题定位准确,对教材的处理独具匠心,题目还能折射出对pH的一些细节方面的理解。比如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不仅说明了pH要与溶液的温度有关,同时还说明了[H+]、[OH -]与溶液中酸碱性的关系。

不足之处,本节课有三处利用小组讨论,学生参与意识强,讨论热烈,但是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要求不够明确,指导不够到位。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今后教学中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交流互动提供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化学学习思想,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