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z7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欢迎阅读借鉴。

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篇1: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卜式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①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②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③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注:①输:捐献 ②见:表被动 ③浑邪:人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使使问式   使者以闻

B.臣生与人亡所争  河曲智叟亡以应

C.会浑邪等降   会天大雨,道不通

D.愿陛下勿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居,人皆从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C.而弟尽破其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乃召拜为中郎    凡三往,乃见

8.下列对文意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封他为中郎官。

D.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9. 文言翻译。(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译文:

(2)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卜式》)

译文:

参考答案:

6-8 ACD

9.(6分)(1)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2)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关键字“入”“则”“出”“拂”“以为”“死节”“宜”“而”各0.5分,句意各1分)

篇2: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11.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参考答案:

8、(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 9、A

10、(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11、(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卜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题目设计与答案

文言文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篇3: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举例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举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B.其孰能讥之乎?及其所之既倦C.然力不足者何为其然也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侣鱼虾而友麋鹿小题3: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3分)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志”“力”、“物”。

“志”是前提,“力”是实现 “志”的主观条件,“物”是实现 “志”的客观条件

小题1: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选取的缘故(原因)。

小题1:B.景象

小题2:A.连词,表并列,译为:并且。B.难道,表反问/代词,他们。C.转折连词,但是/代词,这样。D.转折连词,却/连词,表并列。

小题3:达到目的的三个必要条件:“志”“物”“力”。三者之间是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

小题4: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谨慎取舍;判断句式(各一分)

篇4:初三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练习题与答案

初三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练习题与答案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7、本文作者 是我国 代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谪守巴陵郡 ( ) ②百废具兴 ( )

③朝晖夕阴 ( ) ④去国怀乡 ( )

2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30、请在文章第三、四段中任选一段,就其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31、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27、范仲淹 宋(北宋)

28、(1)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被贬) (2)同“俱” (3)日光 (4)离开

29、(共2分)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或为写法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30、(“内容和写法”写一方面即可,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要求面面俱到。)

第三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阴雨连绵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感伤之情。

第三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与下段文字形成对比。(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第四段内容提示:写迁客骚人在春和景明之时登楼览物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第四段写法提示: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语言简洁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借代);与上段文字形成对比。(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31、《岳阳楼记》道出了许多任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篇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的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1)说__________

(2)愠__________

(3)罔__________

(4)殆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1)通“悦”,愉快

(2)怨恨

(3)迷惑

(4)有害

3.(1)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2)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3)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意对即可)

篇6:文言文对比阅读《三峡》与《醉翁亭记》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三峡》与《醉翁亭记》题目及答案

阅读《三峡》与《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2—14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三 峡(节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晦明变化 晦

(2)沿溯阻绝 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14.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个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语句。(2分)

答:

参考答案:

12.(1)阴暗 (2)逆流而上

(共2分。每个词语1分)

13.(1)野花开放,发出清幽的香味。

(2)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

(共4分。每句2分)

14.(而)乐亦无穷(也) 良多趣味

(共2分。每个语句1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