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7131736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啬园导游词介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啬园导游词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啬园导游词介绍
啬园建于1924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末状元、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1853-1926)长眠于此。这里环境雅静、景色宜人。园内古木参天,有珙桐、台湾杉等珍稀树种200多种,总数万余株,为江苏南通规模最大的植物观赏园,是空气质量最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生态园林,素有“城市氧吧”之称。
园内张謇墓、张謇纪念馆、鱼乐廊、映山楼、松鹤轩、花溪等游览景点及野外烧烤、环溪观鱼、勇者之路、磨坊、百花园、CS真人野战等参与性游览项目,把自然与历史、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游人在此可体验到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态环境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形成了“名人、鸟语、花香、鱼游、绿色休闲”的旅游特色。
张謇1926年8月24日病逝于濠南别业,终年74岁,同年11月1日安置于此,张謇墓在中遭到破坏,铜像被砸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5年重新塑的,高1米98,张謇之所以把此地所为墓地,是因为他的墓正对剑山,剑山顶上的文殊院犹如一只供奉的大香炉,剑山左右两侧的军山上的气象台、狼山的上支云塔犹如一对蜡烛台高插云端,喻意长年香火不断,张謇的随葬品很简节,一根晚年用的拐杖,一副眼镜,一个满是缺口的茶杯,一个胎发球。
张公子名为张孝若,他和张学良,孙科,袁克定为民国四公子,可惜38岁在上海被人误杀,留下6个后代,现只有3人还在,大女儿张非武,在台湾,二女儿张柔武,在南通,小儿子张绪武,在北京,原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全国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憩厅,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共两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7.37㎡,建于1956年,是由张謇先生的孙女张柔武出资所建。落成时,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为此题写“张季直先生纪念馆”的匾额,可惜此匾额在期间佚落。如今,我们将此厅辟为张謇史料陈列馆,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扼要地展示张謇先生的生平和其逝世时出殡的场景。
张氏飨堂。张謇(公元1853-1926年),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6月“张謇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飨堂”是张謇后人祭祀的场所,建于1927年,位于张謇墓的东南侧,四合式房舍,后毗连一八角亭,砖木结构,歇山顶屋面,内棚天花,青砖粉墙,瓦垅围墙,开月洞门进出。建筑面积260.92平方米。现辟为陈列馆,内布展张謇各个时期照片、与社会各界名人及家人合影、别墅、家书等照片;陈列有张謇先生六十大寿时日本友人赠送的镶贝壳红木座椅及先生遗留的部分家具,供游人参观。
环溪观鱼。这里荟萃了包括金鱼、热带鱼、锦鲤三大类80余种、万余尾观赏鱼。廊内鱼缸中放养着红绿灯、七星刀、银龙、地图、燕子神仙等珍贵品种的热带鱼和金鱼;廊前清澈的池塘里,数万尾的锦鲤、红鲫鱼在水中欢快地畅游,您或倚栏俯观,或以食逗鱼,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在其中。
名木古树。啬园是南通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珍贵天然植物园,园内各类树木59科140余种,万余株,其中许多珍稀树种是墓园建造时由张謇的国外朋友和亲友所赠,如日本柳杉、璎珞柏、台湾杉、大龙柏、赤松、枸骨等。墓道两旁枝干遒劲的大龙柏与南京中山陵的龙柏为同一时期栽种的树种。据环保部门测试,啬园是南通市空气质量最好、含负离子最高的生态园林,有“天然氧吧”的美誉。
野外烧烤。邀上您的朋友、家人,相聚啬园,这里为您准备了炊具、餐具等烧烤器具,柴灶、煤气灶、烤炉随你挑,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助餐”,真是别有情趣,同时也给独生子女一个展露身手的锻炼机会,野外聚餐,烧烤等您来享受。
勇者之路。“勇者之路”是啬园在茂盛的树林内新增设的娱乐参与项目,设施全部采用生态材料制作,主要有滑索、田园吊床、乡村秋千、跑得快、更上一层楼、迷你翘、钻山洞等二十种少年儿童喜欢参与的游乐项目。
农家乐。农家小院内,古朴的回廊,大小不一的石磨、石臼、石轳,农用独轮车、耕犁,玉米棒、高粱、南瓜等农作物,构成了一幅农家田园劳作、丰收的喜庆画面,在此,游客可以感受一下农家生活的辛苦和快乐。
花溪水车。远古的生产农具-----水车在啬园再现。你可以体验“车水”的乐趣,清清的河水在车轮转动中流淌到鹅卵石铺设的曲溪中,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你的劳动号子,真是其乐无穷。憩厅修缮、张謇墓园核心区的石驳改造、张謇墓园核心区的园路改建、鱼乐廊前荷塘的石驳改造、茅亭修复、啬园入园主干道的维修和改造、茅亭周边园路、二道河桥北及鱼廊前河岸景石的制作、茅亭顶部的重修及零星的维修工程。
篇2:啬园导游词介绍
初春时节,我和同学们来到南通城外的啬园游玩。啬园位于南通的东南方,因这儿安葬着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而取名啬园。
下了汽车,我们跑着、跳着,有说有笑,像出笼的小鸟一样飞进了啬园,好不快活。园内道路两旁,花儿张开了笑脸,好像在冲着我们欢笑;小草伸出了脑袋,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枝繁叶茂的柳树,微风轻轻吹过,柳枝翩翩起舞,像舒着绿色宽袖的舞女,迎接我们的光临。
我们首先来到了肃穆庄严的张謇墓前,我满怀深情地望着那巍然高矗的铜像,内心不断设想着这位传奇般的老人将给我的来年带来好运。
接着,我们踏过如茵的草坪,来到了“鸟语林”。“鸟语林”
里鸟儿的种类很多,有爱管闲事的八哥,歌声婉转的黄莺,美丽多姿的孔雀……最有意思的是几只“珍珠锦鸡”,只见它们的头很小,下巴上却有两个肉瘤,粗壮的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外衣,身上还有几颗斑点,就像几粒珍珠,怪不得人们叫它“珍珠锦鸡”呢!珍珠锦鸡在笼子里煞有介事地走来走去,好像在说:“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啬园游玩。”
穿过林间小道,我们来到了波光粼粼的鱼池边。鱼池里的鲤鱼五彩缤纷,有红的、有黄的、有黑的……瞧,这儿还有一条我从未见过的紫色鲤鱼,它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一块面包屑,它张开大嘴,一口把面包屑吞了下去,引得我们发出一陈惊呼!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排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啬园。
啬园是美丽的,啬园是生机勃勃的,啬园是充满快乐的。
导游词范文介绍
篇3:啬园导游词介绍
转眼间,冬爷爷和我们挥手告别了,春姑娘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春姑娘来到美丽的啬园。
走进啬园,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花丛里的迎春花,牡丹,樱花争奇斗艳,绚丽多彩;俏皮的桃花、杏花、梨花早已把啬园打扮得花枝招展;草地上,仿佛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小草冲破了泥土探出了脑袋,好奇地东张西望,随风翩翩起舞。
闭上眼,深深地呼吸一口,春天的气息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阳光洒满小湖,鱼儿们在湖里欢快的追逐嬉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看!湖边的杨柳用绿色的蝴蝶结装扮了她的长发,在风中尽情展现她那婀娜的身姿、优美的舞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似下凡的仙女。一阵微风吹过,吹皱了湖水,惊动了鱼儿,它们在合奏着一首赞美春天的歌!
最令我期待的放风筝终于可以开始了!来到空旷的草地,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举起风筝,在草地上飞奔起来,只听见“嗖”的一声,风筝就迎着风儿摇摇摆摆的上了天,我娴熟地收放着手中的线,风筝越飞越高,像一只活泼机灵的小鸟在自由翱翔。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春深似海,风月无边。春天的啬园到处充满着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有春的耕耘,才有秋的收获。我爱春天,更爱春天的啬园!
篇4:傣族园导游词介绍
可能很多朋友只知道有傣族泼水节这个节日,却不知道其来历。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就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就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一盆盆傣家人的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对傣族文化的深刻体验。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亲身体验这项特有的活动,就请到服装出租处去租一套泼水的服装。在这里,你喜欢泼谁就泼谁,抛却杂念,尽情感受这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关于傣族园的景点信息我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现在大家就是不就是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尽情去观赏当地的歌舞表演,然后参与到泼水节的狂欢中吧。
篇5:傣族园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来到着名的傣族聚居区,橄榄坝,我就是大家今天行程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着名旅游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希望我能让大家满意。
傣族园并不就是一个人造的景区,而就是在原来的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噶5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的基础上,兴建的人与自然文景区。景区面积339公顷,南临澜沧江,北依龙得湖。这5个村寨现有居民326户1536人,他们世世代代都就是以农耕为业,创造和传承了灿烂的本民族优秀文化。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可以体验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观赏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也可以尽情去参与到欢乐的泼水节中。
曼将寨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就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大家看这些原滋原味的傣家竹楼就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就是住人的。从前这儿还就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并且可以防潮防震。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楼上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客厅和厨房就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就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柱子加工成多面体,就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就是卧室,这就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就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就是供年轻人出入的。卧室里面就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只就是以颜色来区分: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卧室里有根大柱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各位现在看到这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锦叫“傣锦”,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名锦之一,史称“五彩娑罗布”。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代时傣族先民就用攀枝花纺纱织布。傣家的女孩长到12岁时就开始学习织布绣花,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和花草树木图案,造型抽象、夸张、变形,十分神秘,尤其象征吉祥和睦的图案更加美妙。如织五颜六色的筒裙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织成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织成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曼春满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就是花沁园,曼春满就就是花沁园寨。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铓锣和其他乐器。
好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佛寺就就是曼春满佛寺,它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1400多年来,佛寺经过了很多次修复、重建。这里就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每逢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复都就是靠村民和虔诚的信徒捐钱捐物来完成。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金塔就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就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就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寺庙内的高大塑像就是佛教里有重要意义,在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就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佛像左边的画廊就是曼春满佛寺着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就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就是乳白色的,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贝叶经就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傣文字就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傣族的文字都就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就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就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就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傣文字就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路边这一片奇形怪状的树林就就是有名的铁力木林。铁力木俗称“黑心树”,就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两年,傣家人将树枝砍下做柴薪,这些树来年还会在发芽、抽枝。傣族种植柴薪林就是值得称赞的,有了柴薪林,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曼乍寨
我们的下一站就是曼乍寨,即厨师寨,因为这个寨子过去就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村口的四棵古老的菩提树,就就是傣家人的神树,树下草坪就是深受欢迎的绿色舞台,五个寨子的村民在农闲时分,都要在此聚一聚,自得其乐地表演民族艺术,既就是演员,又就是观众。
大家请注意听,这就是赞哈为你们献歌。傣语“赞哈”就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为固定,歌词即兴编成。傣家人贺新房和举办婚礼时,都要请赞哈唱歌。她现在唱的大意就是:欢迎远方的贵客来到傣族园,你们的光临,就是我们傣家的荣幸,希望各位朋友在这里玩得开心愉快,祝各位朋友旅途平安。
大家看这位波涛吹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就是竹笛。“必”这种乐器村村寨寨都有,男女老少皆知。它就是赞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没有“必”,赞哈开不了口。老人们说:“歌声离开了必,就像菜里面没有盐巴。”再看那边两个傣族男子握着拳头,蹬着腿,莫不就是在表演武术?原来这就是他们在表演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就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民间艺人还给大家表演葫芦丝演奏、纹身舞、象脚鼓等节目。
曼听寨
傣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等一会到了歌舞剧场,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现在请大家坐上电瓶车前往曼听寨参观。
曼听译成汉语就是宫廷花园寨的意思,全寨有88户,426人。曼听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富丽堂皇的诵经阁为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那就就是公主井。据说,兴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南波罕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观察,并挖掘了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过于短暂,白塔刚建造完毕,她也悄悄地告别了人世。村民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儿圆时,村民们都走近公主井,传说从水里可以看见公主洗脸、梳头、照镜子。
公主井旁边有一处奇观,那就就是塔包树。这棵菩提树与静静流淌的澜沧江紧紧相望,它与塔相融相依,形成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其实这种景观属于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它就是先有塔,后有树。据说有一位泰国老佛爷曾在曼听讲经,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圆寂后,傣家村民为了纪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数年以后,塔的中间长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视为神树的菩提树。据傣家老人说,这种景观就是一只小鸟惹的祸,因为它吃了菩提树的果子后,没有经过消化,把粪便排到了塔顶上,于就是就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自然景观。菩提树就是一种榕树,它的根系比较发达,现在正由内向外曼延,如果数年以后,大家还有机会再来的话,说不定看到的就就是树包塔了。
勐巴拉纳西剧场与泼水广场
看完园内风物,请大家随我到勐巴拉纳西剧场,这就是云南省旅游景区最大的露天剧场。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边休息,一边观赏大型的傣家歌舞表演。丰富的傣族民间舞蹈孔雀舞、蜡条舞、长甲舞、鱼舞、刀舞、棍舞、拳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着名的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就就是从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展翅高飞的金孔雀。
看完表演,我们在下午的时候可以在傣族园亲身体验东方狂欢节——泼水节。泼水广场就是景区主要活动区,中心雕像的名称叫做《王子出征》,讲述的就是傣家王子为了傣族人民的和平,骑着大象出征,虔诚的和尚、傣家人民为他祈祷祝福,小卜哨们泼洒清水为他祈求平安,期盼他早日归来。
傣族就是一个爱水的民族,泼水节就就是东方的狂欢节,它就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通常要过三天。第一天相当于除夕,一般举行赛龙舟、放高升、丢包;第二天主要开展堆沙、斗鸡;第三天也就就是最隆重的“浴佛”,以及大家相互泼水祝福。每年四月中旬,这里都就是傣族人民举行傣历新年的泼水狂欢场地之一。在傣族园我们还可以不受季节时间的限制,随时都能感受“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每天都有一百多名傣家哨哆哩与游客们共享泼水狂欢的喜庆,接受傣家小卜哨的美好祝福。
篇6:傣族园导游词介绍
西双版纳傣族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属国家4A级景区。傣族园并不完全是一个人造景区,而是在原来5个保存较好的傣族村寨,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的基础上建成的。景区面积336公顷,南傍澜沧江,北依龙得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也可以体验傣家的生活习俗,还可以观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歌舞等文化艺术。各位朋友,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在傣语中,曼是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来搬石头的,曼将即“篾套寨”。
傣族的传统民居就是傣家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堆放杂物、停放车辆和关牲口,上层用来居住,这儿以前常有野兽出入,住在楼上不但可以防止野兽侵犯,还可以防潮防震。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傣家做客,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竹楼的楼梯级数越多代表房东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大家请注意,进屋之前要拖鞋,傣家的楼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阳台、客厅和卧室。阳台上放着装水的器皿,专供家人洗澡用;客厅里这根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卧室是不准外人进入的,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内,如果外人进了卧室,就会惊动了灵魂。
傣家人向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纺车和织机就是傣族妇女用来织锦的,织出的就叫“傣锦”,在历史上中国名锦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家人世代用纺车纺成线,织成布,她们织出来的图案可分为几何图形、花草树木图案和象征吉祥如意的飞禽走兽图案,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五颜六色的筒裙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
一般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是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春满的意思是花蕊园,曼春满就是花蕊园寨。
我们在曼春满重点参观的是曼春满佛寺,它距今已有千年,曼春满佛寺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重大的佛教活动日,坝子里的信徒和各个佛寺里的和尚都要来此朝拜。
佛寺大门里面的两座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教的恩德。金塔是佛寺的标志,金塔对面的阁楼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不准出入。寺内高大塑像是佛主释迦牟尼,在佛像后面有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里意义重大,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佛像左边的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讲述“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靠右的一幅讲述“勐罕来历”,勐,指“地方”,罕,指“卷起”,即卷起来的坝子。传说,佛主释迦牟尼到这个地方来传教时,当地的让人们用白布铺地迎接,因为路太长而白布不够用,人们就将白布铺了又卷,卷了又铺直到曼春满,释迦牟尼感动至极,赐名勐罕。佛寺内还悬挂着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下面我们参观一下傣家的贝叶经。贝叶经是傣族园内七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在贝叶经上的,用贝叶来记载傣族的诗经、传说等。
贝叶经可保存上千年,时间越长,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我们就进入曼乍,意为“厨师寨”,这个寨子因为过去是专门为土司衙门培养做饭菜的人而得名。傣家人农闲时分,常常自得其乐的表演民族舞蹈,大家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请听,现在正是赞哈为大家献歌,赞哈在傣语里是歌手的意思,赞哈调较稳定,歌词是即兴的,她现在唱的大意是:欢迎远方的客人来的傣族园,希望各位朋友玩的开心,旅途平安。现在奏的管乐叫做“必”,也就是竹笛,是赞哈演唱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
各位请看,那边表演的是傣族民间舞蹈,拳舞。傣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起伏,身体和手臂的三道弯造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这里,你还可以欣赏到葫芦丝表演和纹身舞等节目。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坐上电瓶车前往第四个村寨,曼听。曼听的意思是种花人居住的寨子,另一种说法“听”是停留的意思。曼听大白塔建于唐朝,它的造型像一个串起来的葫芦。寺内释迦牟尼佛像为橄榄坝之最,院内的诵经阁是一位泰国华侨捐资修建的。离白塔不远处有一口井,这就是公主井。相传,修建白塔时,曾得到老挝公主的资助,公主亲自到曼听视察,很快挖掘了这口水井,可惜公主的生命太短暂,大白塔刚建好,她就离开了人世。公主井旁有一奇观,就是塔包树,这其实就是一棵菩提树长在塔里面,是一种植物寄生现象,先有塔,后有树,傣族的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
旁边这棵古树叫“将军树”,在树上栓一根红线,可保佑您一生平安。
各位朋友,游览完曼听后,我给大家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各位自由参观,你们可以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看傣族园内的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去孟巴拉纳西剧场观看精彩的歌舞表演,还可以去泼水广场参加泼水节。今天和大家的相伴非常开心,在讲解中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家接下来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篇7:傣族园导游词介绍
今天是个艳阳天,妈妈的鼻子都被晒红了——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线真是厉害啊!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美丽的傣族园。
傣族园其实是三个傣族人的村寨连在一起,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树都非常高大,上面挂满热带水果。有波罗蜜啊、椰子啊、柚子啊……但是今天实在是太热了,我们才进园没多久,每个人脸上就都挂满了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地流下来。幸亏我们几个小朋友都买了扇子,边走边扇扇子,还好玩的。
参观傣族园,然后在泼水广场附近吃了有名的傣族特色午餐。这里的菜都有很多新鲜的香料,比如薄荷啊九层塔啊什么的,带着酸辣,我吃不惯,不过炒饭很香。
吃完午饭,总算到了最有趣的泼水环节啦!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泼水广场,换上当地的民族服装,拿着水盆,跟着工作人员来到水里,随着一声:“泼水开始!水水水!”大家都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泼对方水啦!据说被泼水那代表祝福呢!
我正想偷袭豆总的时候,她却刚好装了满满一盆水使劲朝我泼了过来。“哎呀!好呛!我喝到了!”我大叫。然后赶紧又装了一盆水,用九牛二虎之力朝她泼去,开始了我的反击。她没有防备,所以也被泼到啦!哈哈哈……不过她只是咳了几声,马上不甘示弱地又向我攻击,我赶紧用盆子当盾牌,挡住了我的脸才没有被泼到呢!其他人也是你泼我,我泼你,衣服头发都湿淋淋的,但是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淋漓痛快。
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泼水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也要离开傣族园,出发去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了。住在植物园的酒店里,有泳池可以接着玩水。晚饭后,大人们又带着我们去植物园的深处,寻找萤火虫。
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多的萤火虫和星星!我和乐乐、小詹、小泷、豆总,都追着萤火虫在院子里奔跑,它们就像打着小灯笼在给我们带路。有时候它们也会停下来,如果把手掌打开伸过去,它们就停在我们的手掌上一动不动。不过我们都不敢抓住它们,因为我们想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植物园里。
明天就要参观植物园了,真兴奋。
篇8:定园导游词介绍
定园自称(无依据)原为明代刘伯温的私宅,现今的定园是在遗址上重建的,不是古迹。在五月的细雨蒙蒙中,此园又多了一分水乡情调,富含着江南韵味。走进了园内,茶花、柳树、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定园内有一条很有特色的长廊,长廊中每个牌匾上都是一幅节日的彩画,从一年伊始的春节开始到一年结尾的腊八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全部都是传统的中国节日。长廊中的节日介绍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个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一个是花朝节,一个是八仙之一吕洞宾下凡的日子。花朝节是这里的花神的诞辰日,每年到花朝节的时候,许多游人纷纷来这里祭拜花神,为自己和家人朋友祈福;另一个吕洞宾下凡的日子,每到这一天的时候,这里的居民和游人都来到大街上游玩,人越多越好,熙熙攘攘比肩接踵,据说这一天吕洞宾会化身为凡人来到凡间,与平民百姓挤挤,谁要是挤到了吕洞宾,来年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
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塔影湖”的流水相伴,颇具灵性。雨天的塔影湖一改往日的宁静,微风徐徐,碧波荡漾,令游人泛舟湖中的兴致油然而生。于是笔者随同游人一起钻进了渔舟,驾舟的船夫披上雨衣,带上草帽,划起木桨,船客坐在舟上享受着苏州的时令船点小吃,口感润滑,松柔甜美,真是有滋有味。
在小舟的荡漾中看岸上的亭廊也是别具特色,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划过身边:采用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建筑的“观花亭”,一展江南风味;眼看只有一半结构的“半亭”和形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伞亭”风格奇特,引人注目。想了解水文化自然不能忘了仔细打量那一座座蕴藏着姑苏特色的桥梁,石桥、木桥、竹桥;拱桥、平桥、弯桥,造型各异,姿态万千。
从塔影湖登岸就直接来到了江南地区民居中典型的农家小屋,门窗与屋内摆设都是清代旧物,据说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屋前的晒场上还饲养了孔雀和白鸽,俨然一幅农家小院的的气息。
随后来到“蔚为大观”展厅,这里展示的江南民风可谓原汁原味。一曲锡剧“双推磨”被一对木偶演绎得绘声绘色;“十里红妆”展示的是清代江南人家的婚嫁用品和闺房用品,一位来自广州的游人感叹:“这里的民俗风味十足,很像古时候的江南人家”;“婚庆堂”内的仿明式婚庆表演令游客重温了一次古代婚礼的情形,江南民风一览无遗。
篇9:定园导游词介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出了苏州的风景秀丽,其中之一就是苏州古老的园林了。“园林山水甲天下”,在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园林游览。
我们参观的地方是定园,园林历史悠久,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刚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花香,那是桂花的香味,开得成串,香得迷人,闻了沁人心脾。
往里走一点,就能看见一片小湖,湖里可以划船。湖的中央立着一个巨型茶壶,四五个大人还抱不回来呢,壶口中喷出了清澈的泉水,湖身上还刻着“天下第一壶”的标志。
继续往里走,风景更加秀丽了。看,那梧桐树,有着像手掌般大的叶子,有着像弹力球般大的梧桐果,再加上和房子一样高的枝干,显得格外壮观。路旁流淌着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每隔几米都有小木桥,小桥的两旁长满了柳树,微风一吹,柳枝轻轻摇摆,像一个个少女正在梳洗自己的光滑的秀发。
参观了风景,我们来到了古房。导游说,这里是刘伯温的宅院,有三百多平米,宅院呈四合院型,其中的一个古房里摆着各色各样的根雕艺术品,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双龙戏珠,有的像老鹰展翅……都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一幅根雕艺术品叫“中国地图”,听导游说,这鸡型状是自然长成的,连象征海南台湾的两点都有。我想:连树根都能长成中国地图的形状,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
“欲把园林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园林真美啊!
篇10:定园导游词介绍
定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明朝大臣刘伯温的家,刘伯温一心一意为朱元璋卖命,是开国功臣。朱元璋建了一个功臣楼,要把前来赴宴的功臣全部烧死,被机智过人的刘伯温看穿了,他逃离了功臣楼,并没有回家,而是住进了定园,他让家人伪造一个他已经死亡的`假象,瞒过了朱元璋派来的钦差,躲过了一大劫。
定园中有一个湖,湖面碧绿,波光粼粼,里面还有许多大鱼。一座白色的大桥横在水面上,就像遨游在宇宙中,银河上,无数颗小星星在奔走。
古时候最发达的交通工具就是船了,我们在定园坐了摇撸船。船一摇一摇,很快就到了对面。对于古人来说,就已经很发达了,不过要是走个远点的地方,还是要走上几个月的。
定园有一个长约100米的长廊,布置了12个民间传统节日,分别有春节、元宵、花朝……。花神庙前有十二花神像正月梅花神寿阳公主,二月杏花神杨玉环……,摸过自己农历生日时的花神,花神就会保佑你的。
定园里还有江南四大才子的雕像、唐伯虎的画。吴王夫差与西施等历史人物,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渊博文化,受益匪浅。
篇11:定园导游词介绍
苏州定园,又名苏州水乡风情民俗园,位于苏州虎丘南麓古茶花村内。
在导游姐姐带领下,我们走进定园的大门,在一座奇特的亭子前,她说:“这是紫云阁,你们看它像什么?”仔细一看,真像一张脸。转而我们又到了凤凰室,这里有众多蜡像,秋香在弹奏古筝,丫头为她扇扇子,旁边还有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和周文宾。当年他们在此吟诗作画,真是其乐融融。
我们随后来到 “蔚为大观”,陈列有很多树根雕刻的工艺品。其中一件工艺品颇有创意,正面像一幅中国地图,从背面看就是一棵梅花,非常精妙奇特。普济堂是清康熙帝为表彰名伶陈智明归乡而兴建的,并赐御匾“香岩普济”。陈智明是位大慈善家,我听了关于他救济鳏寡乡民的事迹,心里十分感动。前行不远,来到了刘伯温墓,相传,定园就是这位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的私宅。
我们还游览了十二节令长廊,观看了“天下第一壶”。定园不仅有各式亭台楼榭,而且树木叠翠、小河迂回,景色美轮美奂。我不由佩服它的主人,给历史名城苏州又添了一道别致的景观。
篇12:定园导游词介绍
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周末,我跟家人一起去苏州游玩。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尤其是那里的园林,非常引人注目。
我这次游览的是定园。它建于明代初期,属于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的私宅。
我一踏进定园,就看见正中央有把巨大的茶壶,上面刻着:天下第一壶。茶壶微微倾斜,茶嘴里不断地涌出了清澈的池水,落入池中。顽皮的小水珠向四周散开,变成了一朵朵“池水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长廊了。长廊中的每一个牌匾上都是一幅节日的彩画: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等传统节日。有一幅彩画上画着人群中有的举着木杆在兴高采烈地舞龙,有的在欢快地放鞭炮,还有的在自己家门前兴致勃勃地挂灯笼。这就是春节,红红火火,热闹极了!
经过这一次游览,定园那如画的美景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篇13: 白园介绍导游词
白园是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墓地为基础修建的公园。1982年兴建,1985年落成并正式开放。坐落于市南12公里的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占地44亩,分为青谷区、墓体区、诗廊区、管理区四部分。
青谷区丛竹夹道,悬瀑飞洒,乐天堂、听伊亭、松冈亭等仿唐建筑若隐若现。乐天堂内有白居易塑像及其后裔在洛阳的分布情况。墓体区有半球形墓冢、古碑、自然石卧碑、乌头门、登道、碑庐及翠柏、牡丹等各色花木,设计独特,肃穆典雅。卧碑上刻有白氏《醉吟先生传》,是中国最大的石书。墓区北侧是诗廊区,道时书屋、翠樾亭均在该区。
这里集中展出当代书法家、画家书丹的白氏诗作,刻石嵌于壁上,还陈列有白氏著作的各种版本及生平事迹。白园背山面水,景色秀丽,是洛阳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篇14: 白园介绍导游词
白园坐落在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墓园。白园依山而建,秀丽古雅,园内主要小景点有听伊亭、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
当你进入白园大门后,拾级而上,来到山腰处的“听伊”亭,这里是白居易晚年与其好友元稹、刘禹锡等下棋、喝酒、论诗的地方。之后就是“乐天堂”,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内。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诗人的原作“门前常流水,墙上多高树,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的内涵。
瞻仰大诗人的塑像后,沿着右边的石级可以到达琵琶峰顶,峰顶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块,其中1块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个字。墓地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园区内的诗廊,立有石碑38块,由中外名家书写,行、草、篆、隶等字体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大多是当代日本书法名家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