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少女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佛学励志诗句精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佛学励志诗句精选,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佛学励志诗句精选
1. 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
2. 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3.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4. 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
5.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6.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7.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8.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
9. 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
10.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
11. 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
12. 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
13. 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14.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
15. 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
16. 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17.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8.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19. 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
20.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21.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22.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
23. 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
24.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
25.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篇2:佛学励志诗句精选
1. 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
2. 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
3. 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列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
4. 海门瘦月远无斜,潮退虚声吼白沙。短袖闲叉无事乎,荆山野寺看梅花。
5.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6. 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街花无处寻。
7. 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真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
8. 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
9. 卢陵米价播诸方,高唱轻酬力未当。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
10. 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
11. 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
12. 炉熏细细烧禅房,竹日晖晖映短墙。安得买邻珙岁晚,钵盂分饭共绳床。
13. 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
14. 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渔郎行人深林处,轻叩扉门问起居。
15.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16.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17.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18. 春看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19. 窗外芭蕉要半庵,心番一炷静中参。云霞幻灭寻常事,禅定莫如是钵悬。
20. 言从天竺诗,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21. 片云驻灵石,一鸟荅松篁。檐下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22.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来。
23. 负郭幽居一林清,残花寂寂水泠泠。夜深宴坐无灯火,卷土疏帘月满庭。
24. 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
25.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器,纵有欢肠已似冰。
26. 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
篇3:佛学励志名言
1.果断就获得信心。信心就产生力量。力量就是胜利之母。
2.望海知广。登山见高。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纯。
5.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6.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8.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9.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0.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篇4:佛学励志名言
1.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3.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5.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6.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7.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9.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0.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1.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2.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3.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4.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5.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6.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17.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
18.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19.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20.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21.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认识自已。改造自已。发挥自已和升华自已。
22.现代人最大的缺点。是对自已的职业缺乏爱心。
23.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24.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6.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27.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8.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29.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30.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31.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2.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3.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4.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5.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6.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37.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38.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39.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40. 禅师牵驴云游,突然驴滑向悬崖,禅师紧抓驴尾,可驴拼命挣扎,禅师只好放开:让你得胜吧!禅师叹:事事争胜好斗好吗?
篇5:关于佛学经典人生哲理励志语录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7、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8、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9、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篇6:佛学励志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1.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2.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3.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 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5.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6.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7.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8.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9.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10.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11. 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12.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13.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14.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15.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16.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17. 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18. 不住六尘生心。
19.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20. 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21.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22. 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相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
23.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24.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
25.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26. 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27. 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28. 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因为他立于这个空上,他便熄灭贪嗔痴三毒,灭除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因为他立于这个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29. 树干粗时,不怕没果实。
30. 海之所以能大,在于其处低,而能汇众流。
31. 解在行处,行在解处。
32. 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33. 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34. 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35. 自初下手至成佛为止,皆是不住于相。
36. 吾人事事依照佛说去行,心中却一无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37. 须知对待之见未忘,尚未能出世间。
38. 出世法必须离开分别心,在绝对上作观。
39. 转凡夫观念,至绝对境界,即是证性。
40. 证性须要无念。念者分别心也。有分别心,即落于对待;落于对待,即时时刻刻去分别,而为意识所笼罩,必观至无念方可。
41. 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42. 修行须依经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43. 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44. 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45. 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
46. 我见不除,便生分别心,而起念即着相矣。
47. 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48.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虚心是我师。
49.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50. 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51. 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52. 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53. 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54. 身心以自性为见。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55. 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
56. 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57. 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8. 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别一切,无事不知。
59.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60. 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61.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62.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63.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64. 法性本来空寂,不为生死所绊。
65. 烦恼即是菩提。
66.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67.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68.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广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灭,求之不得,弃之不离。
69. 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70. 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71. 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
72.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73. 语默不失玄微,动静岂离法界。
74. 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着,莫摄莫收,是非两忘,能所双绝,斯绝亦绝,般若现前。
75.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76. 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77. 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认真,无一尘而非佛国。
78. 言穷虑绝,何果何因;体本寂寥,孰同孰异。唯忘怀虚朗,消息冲融。
79. 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80. 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81. 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82.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83. 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84. 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身心尽故,泯齐万境。万境无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无不寂。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85. 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86. 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87. 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88. 莫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
89.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90.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91.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92. 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93.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顿止诸缘,妄想永息。
94. 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
95. 是非生灭,一由自心,若能无心,于法即无碍、无缚、无解,自体无缚名为解脱。
96. 内视不己见,返听不我闻,乃知一切诸法灭,非智缘灭。
97. 如风无形,动则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
98. 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业非忄与(烦恼),非邪非恶,即断三障,即成三学。
99. 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100. 无相行者,即是安乐行。
101. 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畏之妨修正法。
102. 当以观观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103.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无以显道,佛法不在学也,非学无以明法。
104.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105.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纵有能人,不历执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综智能。
106. 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107. 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盘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108. 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109.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
110.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111.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112.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113.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114.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115.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116.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117.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118. 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119.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120. 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121. 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122. 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123.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124.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125. 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126.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127. 百丈禅师:「夫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
《佛学励志语录 佛语经典语录》
篇7:佛学人生励志格言经典语录
佛学人生励志格言经典语录
1、善恶一念之间。
2、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5、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
6、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7、稻穗成熟,头自然低下。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9、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11、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1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1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5、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16、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7、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8、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19、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20、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21、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22、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3、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4、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2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26、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7、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28、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9、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31、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2、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3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4、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5、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36、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37、所谓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38、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9、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40、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1、佛法是什么?佛法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
4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3、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4、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5、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6、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47、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48、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9、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0、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1、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疑。
5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篇8:佛学经典语录
1、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2、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3、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链,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4、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5、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6、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7、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9、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10、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1、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12、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3、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4、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5、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16、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7、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18、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9、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0、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21、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2、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3、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24、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25、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6、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27、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8、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30、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篇9:佛学禅语
1、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2、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3、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4、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5、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6、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7、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9、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0、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篇10:佛学禅语
1、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3、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4、凡夫志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5、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6、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7、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8、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篇11:佛学禅语
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真心是菩萨净土。
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0、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篇12:佛学禅语
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2、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3、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5、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6、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7、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8、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9、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0、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篇13:佛学禅语
1、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4、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5、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6、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8、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9、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2、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4、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5、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6、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篇14:佛学经典语录
1. 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2. 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3. 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4.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5. 一沙一世界,一尘一劫,仿佛我们每一次重逢和离别,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过,铭刻着你我的生死契。
6. 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你会很痛苦。
7. 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8. 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9.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0. 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11.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2. 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13.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 人不全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人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而已。
16.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7.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8.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19.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0.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21.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2.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这样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3. 古人说:「圣人无梦」,是形容圣人并不把梦当一回事,精神不执着于梦境,不理会梦中事,每天睡醒之后就面对现实的生活。
24.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5. 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26. 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27.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28.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9.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30. 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31.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2.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33.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4.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5.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篇15:佛学经典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4、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7、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8、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2、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14、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16、一切皆为虚幻。
1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2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22、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3、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4、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2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2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2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28、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9、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1、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3、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4、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5、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36、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37、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8、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9、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40、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41、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42、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43、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4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45、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46、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47、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9、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0、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净空法师
51、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52、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53、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4、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5、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5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57、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58、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59、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60、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61、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62、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63、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64、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65、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66、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67、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68、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69、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70、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71、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72、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3、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74、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不可说者,指佛家实相也,实相一相,所谓无相,故不可说也。因一说即为相也。
75、佛教信仰的目标是涅槃,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76、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7、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7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79、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80、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8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8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83、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8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6、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87、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8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90、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91、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92、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93、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94、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95、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96、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97、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9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99、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10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篇16:佛学经典语录精选
1、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3、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4、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5、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8、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0、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11、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2、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3、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4、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5、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6、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19、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1、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3、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4、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5、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6、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7、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2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9、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1、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2、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3、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3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5、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6、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7、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8、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3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0、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4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有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9、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50、智者改过,必知迁善;4愚者耻过,必知向上。
篇17:佛学三字经全文
佛学三字经全文
【法界】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法界性,即法身,因不觉,号无明。空色现,情器分,三世间,从此生。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释迦佛生】证者谁,释迦尊,大悲愿,示诞生。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间,习寂定。从定起,出山来,坐树下,心镜开。天龙喜,魔胆落,睹明星,成正觉。启大教,说华严,尘刹海,现宝莲。悯凡愚,不能听,隐尊特,显劣应。说阿含,第二时,四谛法,接小机。证四果,出生灭,演方等,破法执。第四时,谈般若,二乘转,教菩萨。开显圆,法华会,学无学,得授记。涅pan2经,最后说,显真常,扶戒律。(般+木)五时教,如是说,亦融通,亦分别。化道圆,归真际,双树间,吉祥逝。荼毗后,分舍利,阿育王,变古制。碎宝末,造浮图,役鬼神,遍阎浮。优填王,始造像,令后人,修供养。
【集结三藏】大迦叶,命阿难,集结经,石窟间。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正法隆,外道丧。藏分三,部十二,遇有缘,作佛事。
【大法东来】汉明帝,梦金人,求圣教,遣蔡yin1。(忄+音)腾兰来,经像至,初译经,四十二。道教徒,兴恶念,请焚经,为试验。道经毁,佛经全,光炽盛,耀人天。善男女,皆生信,求出家,期现证。建十寺,安僧尼,三宝备,始于兹。
【十宗】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分大小。
〖成实宗〗成实宗,六代盛,高僧传,可为证。
〖俱舍宗〗俱舍宗,陈至唐,五代后,渐微茫。此二宗,是小乘,律小大,七大乘。
〖禅宗〗传心印,为禅宗,佛拈花,迦叶通。授阿难,为二祖,次第承,皆可数。第十二,号马鸣,造起信,大乘兴。十四祖,名龙树,入龙宫,华严遇。传世间,法雨树,造诸论,施甘露。廿八祖,达摩尊,来东土,示性真。离文字,要亲证,有慧可,得心印。传僧璨,为三祖,信心铭,超今古。第四祖,名道信,知无缚,解脱竟。五祖忍,居黄梅,东山上,道场恢。第六祖,名慧能,传衣钵,道大行。六祖下,二禅师,南岳让,青原思。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分五家,派各别,临济宗,行棒喝。玄要分,宾主别,人与境,夺不夺。沩仰宗,示圆相,暗机投,义海畅。曹洞宗,传宝镜,定君臣,行正令。云门宗,顾鉴咦,一字关,透者希。法眼宗,明六相,禅与教,无两样。
〖律宗〗既明宗,须知律,持五戒,本乃立。为沙弥,持十戒,比丘僧,具足戒。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梵网戒,制菩萨,重有十,轻四八。律门祖,优波离,承佛印,肃清规。先束身,次摄心,得圆通,证道深。唐道宣,精毗尼,大小乘,咸总持。宋元照,继其后,著述多,善分别。既明律,须研教,辨权实,判大小。
〖天台宗〗北齐朝,有慧文,读中论,得其精。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传弟子,南岳思,止观法,万世师。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观,判高下。藏与通,别与圆,此四教,至今传。谈性具,善恶兼,百界如,有三千。此一派,号天台,宗法华,佛慧开。
〖贤首宗〗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杜顺师,是文殊,阐华严,盘走珠。第一传,得智俨,作搜玄,记十卷。第二传,是贤首,探玄记,世稀有。清凉疏,释新经,并作钞,博而精。小与始,终与顿,至于圆,五教振。四法界,十玄门,暨六相,义最纯。因该果,果彻因,摄万法,归一真。圭蜂密,疏圆觉,大钞祥,小钞略。此一派,贤首宗,亦行布,亦圆通。
〖慈恩宗〗唐玄奘,游西域,学瑜伽,祖弥勒。依戒贤,大论师,亲传授,历年时。归长安,传窥基,通因明,善三支。成唯识,作述记,破邪宗,伸正义。有现量,有比量,究竟依,圣教量。偏计执,依他性,二者离,园成证。此一宗,号慈恩,先谈相,后显真。
〖三论宗〗三论宗,传最古,秦罗什,来兹土。真空义,为第一,群弟子,竞传习。曰中论,曰百论,十二门,为三论。唐吉藏,施大功,三论疏,传海东。法藏释,十二门,宗致记,至今存。
〖密宗〗善无畏,至长安,唐一行,受真传。作疏释,大日经,真言教,始得明。金刚智,及不空,接踵来,广流通。灌顶法,不轻授,非法器,转获咎。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
〖净土宗〗晋慧远,住匡庐,结莲社,德不孤。魏昙鸾,修妙观,生品高,瑞相现。唐道绰,暨善导,唱专修,为妙道。此法门,三经说,大经该,小经切。观经语,最惊人,许五逆,得往生。三藏教,所不摄,佛愿力,诚难测。一称名,众罪灭,临终时,佛来接。下中上,根不齐,一句佛,同生西。既生西,皆不退,亲见佛,得授记。净土宗,真简要,协时机,妙中妙。
〖忏法〗上十宗,已说完,忏悔法,更须探。慈悲忏,何人集,志公等,高僧十。梁武帝,心至诚,度故妻,脱蟒形。唐悟达,有夙业,人面疮,生于膝。遇神僧,为洗冤,三昧水,浇即痊。作水忏,后世传,如法行,利无边。
【诸法】为学者,须知法,染与净,善分别。
〖五蕴〗色受想,并行识,此五蕴,本空寂。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应须记。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尘,亦须识。
〖十二处〗前六根,与六尘,十二处,常相亲。
〖十八界〗根尘接,有六识,十八界,从此立。
〖转八识成四智〗末那识,为第七,阿赖耶,第八识。八种识,为心王,转成智,性发光。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此四智,一心圆,八识转,体用全。
〖三身〗曰法身,曰报身,曰应身,是三身,自受用,他受用,一报身,说二用。胎生身,变化身,此二种,皆应身。约为三,开为五,相无定,随机睹。
〖五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并佛眼,名五眼,见所见,皆无限。
〖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圣与凡,各不同。
〖四谛〗曰苦集,曰灭道,四谛法,须寻讨。
〖十二因缘〗自无明,至老死,十二因,为缘起。顺流转,逆还灭,当处空,无分别。
〖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自他苦,从此度。
〖四无量心〗慈与悲,喜与舍,四无量,称圣者。
〖涅槃四德〗曰常乐,曰我净,此四德,涅槃证。
〖器世间〗既论身,须论土,土为依,身为主。四大洲,共铁围,七金山,绕须弥。为大地,风力持,水火金,不相离。水轮含,十方界,性流动,如何载?业力持,得自在,风金摩,火形现。庵摩果,比阎浮,果体圆,圆如球。彼上下,与四周,人与物,如何留?楞严经,秘密说,善会通,不可执。日与月,绕虚空,不堕落,谁之功?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三世改。南与北,西与东,并四维,上下通,观十方,人在中,人居地,地居空。数此地,至大千,凡圣居,各有缘。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分四土,自台教,前二粗,后二妙。法性土,净化土,染化土,分三土。贤首教,如是说,从本源,生枝节。娑婆界,极乐界,华藏界,及余界,界非界,非界界,重重涉,各无碍。
【劝学】学佛者,首在信,信而解,解而行,由解行,至于证,识次第,辨邪正。宗说通,理事融,破我执,第一功。四句离,百非遣,妄念消,真性显。
【叙述古德】古之人,行履笃,言不诳,心不曲。守清素,如慧开,竭尽施,不积财。自洁者,如道林,入深山,远女人。尊师者,如道安,服苦役,心自甘。孝亲者,如道丕,为养母,自忍饥;父捐躯,为报国,丕苦求,骨跃出。高尚者,如道恒,避荣命,入山深。感应者,如道生,石点头,听讲经。求通经,如灵辨,骨肉穿,妙义显。冲举者,尼净检,凌霄去,身冉冉。神解者,李通玄,华严论,千古传。机捷者,灵照女,老庞公,徒延伫。举十德,励初学,依此修,成正觉。
【余韵】三字偈,随分说,如风过,万籁歇。非有言,非无言,会此意,是真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