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英(暮)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xian)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举鞭向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专业1篇)

释义用法

晋山简镇守襄阳时,嗜酒游乐,每饮辄醉,倒戴着头巾,倒载而归。后指醉酒豪放,不拘礼仪或饮宴风流。

用典形式

【习池】唐·杜甫:“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宋·苏辙:“岘首重寻碑坠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山公回】唐·岑参:“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山公醉】唐·李白:“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宋·苏轼:“应成庾信吟枯柳,谁记山公醉夕阳。”

【山翁醉】宋·张炎:“山翁翻笑如泥醉,笑生平,无此狂逸。”

【山简马】唐·杜甫:“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山简兴】唐·李益:“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山简醉】宋·苏轼:“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习家池】唐·陈子昂:“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唐·李白:“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宋·张元干:“老去尚堪苏子印,兴来须到习家池。”

【习池饮】金·高宪:“着人何处在?倦客若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白接】唐·杜甫:“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宋·陆游:“红尘冠盖真堪怕,还我平生白接”

【呼葛强】清·王士禛:“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倒接】唐·岑参:“细管杂清丝,千杯倒接。”唐·白居易:“山简醉高阳,唯闻倒接。”

【高阳兴】唐·白居易:“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高阳池】北周·庾信:“不如饮酒高阳池,日暮归时倒接。”唐·李白:“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高阳侣】唐·刘禹锡:“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明·李攀龙:“浊醪谁是高阳侣,遥夜穷愁白发生。”

【接斜】北周·庚信:“非是高阳路,莫畏接斜。”

【葛强池】清·朱彝尊:“凿井便为王粲宅,行歌随处葛强池。”

【醉习园】宋·苏轼:“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山公倒载】唐·白居易:“山公倒载无妨学,范蠡扁舟未要追。”宋·苏轼:“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金·元好问:“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山公高致】清·樊增祥:“凝伫,把山公高致,写入淡烟轻素。”

【山公酩酊】唐·李白:“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阳倒载】南朝梁·沈君攸:“山阳倒载非难得,宜城醇酝促须斟。”

【山翁倒载】宋·陈师道:“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简骑马】唐·张祜:“每逢山简能骑马,长羡王弘不卖鱼。”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浣花杜陵锦宫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载酒习池】清·黄景仁:“借问襄阳旧风俗,可容载酒习池过。”

【倒著接】宋·苏轼:“山头落日侧金盘,倒著接搔白首。”

【留醉山翁】唐·王维:“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高阳俦侣】宋·周邦彦:“旗亭换酒,付与高阳俦侣。”

【高阳倒载】宋·宋祁:“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接倒著】宋·苏辙:“醉归不用怕山公,马上接先倒著。”金·元好问:“接倒著容山简,老屋高眠称陆云。”

【接颠倒】宋·范成大:“忘却下楼扶我谁,接颠倒酒沾衣。”

【葛强亲近】唐·杜甫:“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醉倒山翁】宋·周邦彦:“凭高眺远,正玉液新,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并州一葛强】宋·苏轼:“举鞭拍手笑山简,只有并州一葛强。”

【欢于到习家】唐·李商隐:“兴欲倾燕馆,欢于到习家。”

【樽前着葛强】宋·陈师道:“风流一代今山简,有底樽前着葛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