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乡间小路款款行网络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乡间小路款款行网络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乡间小路款款行网络散文
乡间小路款款行网络散文
春节到乡下拜年,我特意避开熙熙攘攘的大道,以步代车,独自走了一段乡间的小路。
那是一个薄阴的天气,刚下过小雨,地面湿漉漉的。远远地望去,田间的小路有些朦胧的绿意;近看才发现脚下枯黄的草丛间,刚冒出几株嫩绿的草芽,羞答答的。恰似韩愈《早春》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路旁,绿油油的油菜生机勃勃,叶片上沾满了细小的水珠,虽然叶片没有荷叶的硕大无比,但多少有点荷塘雨色的韵味。那嫩绿的麦苗,尖尖的,细细的,青葱一片,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田畦。
不远处,有几口池塘。池水清粼粼的,几只鸭子在水中“嘎、嘎”的叫着,扑扇着翅膀,自由的嬉戏,划出了一道道波纹,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让人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妙句。
再远处,是一片农田。田间留下的禾茬依稀可见。田里有水,迷蒙蒙的,被一层乳白色的薄雾笼罩着,空气里到处氤氲着早春的气息。偶尔,还可以看到一群群雀鸟,呼啦啦的从头顶掠过,一会儿落到田间这头,一会儿落到田间那头,好不惬意,真是人闲鸟闹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自然想起耳熟能详的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虽然没有夕阳,没有老牛,没有短笛,但也能唤起我的'记忆。
在这片田地里,曾留下了我父亲一生的足迹,洒满了我父亲辛劳的汗水,穷尽了我父亲毕生的心血。父亲是庄稼汉,风里来雨里去,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记得1994年“五四”青年节放假,我急着回家帮忙,因为农村每年“五一”是农忙季节。当年,父亲身体不好,有哮喘病,受不得累。恰好那年“五四”全镇举行篮球赛,我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很晚才回家。当我赶回家时,已是傍晚时分,劳作的父亲还没回来,我往田间走去,远远地听到自家的老牛“哞哞’的叫着,有一种不祥之兆袭上心头。原来父亲累倒在田埂上,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的眼泪簌簌地往下落,怨恨这片土地折磨着我的父亲,把曾经高大结实的父亲,累弯了腰,累出了病,我甚至憎恨这片土地。如今,我的父亲早已告别了这片土地,不用劳作了,静静地躺在这片土地上,无声无息。还怨恨什么呢,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感激。如果没有这片土地,那就不会有我魂牵梦绕的根须,不会有我思亲怀乡的情愫,不会有我刻骨铭心的记忆。
今天,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感到格外的亲切,如同与阔别多年的亲人团聚。我一路走去,缓缓地前行,禁不住四处眺望。这,就是我的家乡,是我生命的摇篮,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多少次跌跌撞撞,多少次起起伏伏,多少次来来往往,我怎么会遗忘?
是的,我满载父老乡亲的希翼,走出了这片土地,从这条乡间的小路走上了宽阔的大道。虽然那些路,给我带来了幸运与财富,但却不能给我带来亲情乡情的温馨和幸福。今后,无论漂泊多远,走过多少平坦的大道,我都不会忘记这条乡间的小路。因为这片土地,永远装在了我的心里。
篇2: 乡间小路散文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路更通畅了。一座座新苑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马路贯穿城市南北,一座座高架桥横跨城市东西。城市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舒适,我们生活在其中当然就心旷神怡了。然,每当我骑车夹杂在上班族中,在宽敞的马路中穿行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怀恋起我家乡的乡间小路。
我的家乡在冀中南的平原上。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乡间小路空气是温暖的,和煦的,她演绎着四季的轮回,自然的变换腾挪,多姿多彩。
春暖花开的时候漫步乡间小路,暖融融的阳光,蓝蓝的天空,油绿的草木,弯弯的乡间小路,让我的心豁然开朗。万物都在复苏,万物都在生长,广阔的大地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可以聆听鸟的歌唱,可以亲睹蝶花恋。乡间小路不经意间冒出红花绿草,叶子上沾着晶莹的露珠,比天上的星星还要闪亮。麦子成熟的时节,漫步于乡间小路,可以一睹金色的麦浪,闻一闻新麦的清香。数不清的蜻蜓在乡间路上飞舞,时而和彩蝶争着在路边的野草间逗留,“拂花香满衣”的惬意拂面而来。
两排高大的杨树营造出密密相连的浓荫,将乡间小路映衬得生动而可爱,远远望去,乡间小路和杨树便延伸成了一条绿色的长龙。夏日的晚间,漫步于乡间小路,可以抓一把凉风,感觉一下夏的温馨。请你慢些,不要惊醒了蟋蟀蝈蝈弹奏的交响乐,这里的交响乐是天然的,它是美的协奏曲。可以在小路上侧耳倾听庄稼生长的声音,那是生命之歌。夜空繁星密布,天地融为一体。村庄和星座遥相呼应,乡间小路犹如跳跃的音符链接着村落与村落。
秋天的田园充满丰收的喜悦。彳亍于乡间小路可以透过浓浓的玉米秸窥到长势饱满的玉米。极目四望,可以看到金色的谷穗向你招手。顺着乡间小路,走入枣林,可以看到串串珍珠似的枣儿,令人垂涎欲滴。伸手摘上一颗嚼在嘴里,一股甜流顺着嗓子眼儿流进心里……
冬天的乡间小路,枯萎的树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今年盖上雪被子,来年枕着馒头睡。”漫天遍野白雪皑皑。轻飘飘的雪花从天而降,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素裹。
世上的道路有许多种,然我独爱家乡的乡间小路。心里浮躁的时候,我会回到家乡,漫步在乡间小路,梳理一下思绪,它的淳朴,它的自然,它的温馨让我的心慢慢的归于平静,让我的心里充满新生的快乐。乡间小路,错落无序,她的存在是为人们生活而存在,是以村庄的存在而存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乡间小路充满了亲情,犹如人体的血管,浓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她是亲情与亲情之间的联姻,亲情因乡间小路的流动而变得深切。
篇3: 乡间小路散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一首歌道尽了乡间小路的美。乡间小路,除了暮归的老牛,还有荷锄的老农、背着背篓的村姑,路边朝你点头的小草。哦,还有我的一份情意呢!
乡间小路有几条?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山野里、田埂间、小河边,人们脚步能及的地方就有小路,人们心中有路,脚下就有路。如果实在想要弄个明白,那就请你数一数身上的血管有多少条。
乡间小路有多长?实难说得清楚。小路连着山顶,连着河谷,通向山野深处,通向外面世界。俗话说,小路再长长不过人们的脚板,但小路并不服输,与人们的脚板较着劲,于是,很多的脚板被走酸了,磨破了,扭崴了,湮灭了,很多的魂灵就安放在小路的近旁。
乡间小路有多少弯?依然说不清楚。乡下人家亲连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亲情有多绕,小路就有多少弯。又一首歌唱得好:“山不转呐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路也转。”山有山形,水有水势,云有云踪,风有风径,可路呢?山水云风都转不过她,顺着她的脉络,她会带着你的思路直到天涯,留给你谜团,留给你畅想。
乡间小路有多少结?还是说不清楚。乡下有多少故事,小路就有多少结,愉快和不愉快的都有。只要与乡下人的传统理念不符合,人们心里就会产生一个不愉快的结。愉快的结是因为你对人家的好人家会一直惦记着,直到有一天他还了你的情,心里的结才会坦然。因为乡下人的质朴,这些结就显得些小而简单,很容易理顺,一个微笑,一个问候,或一个小小的礼品就能化解所有恩怨。
篇4: 乡间小路散文
阿超不喜欢务农,他迷恋上了做生意,每到赶集日他就挑着一副担子守在小路交汇处,把一些农民的物品如水果、蔬菜低价收过来,再挑到集镇上高价卖出。这生意没有多大的赚头,他便在称上做文章,尤其是在卖出时在称盘下粘一块磁铁,利润就翻了倍。但久而久之就被人发现了端倪,有不怕事的人便会厉声指出来,但乡下人都憨厚,一边说阿超不厚道,一边又说另一人太计较:人家一个生意人,不搞两个还图个啥?“老实”在这里就成了一位大度的母亲,任由“狡猾”这个顽童调皮着。几年下来,阿超居然挣下了一座新房。远远近近的人们议论阿超,嘴里挂着的都是阿超的“聪明”。
可是阿超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村里新来了一个小媳妇叫素英,长得最为水灵,阿超挣了两个钱,见自己的媳妇与素英相比天上地下,心里就有了些想法。见素英路过,他便故意把扁担横在路上,让素英从扁担上跨过去。素英不知阿超心里的鬼主意,听从了阿超的话,阿超却突然踩住扁担一头,扁担另一头翘起来击打在素英的裆部,素英差点被绊倒,忍住疼痛恨恨地瞪了阿超一眼。阿超嘿嘿嬉笑不停。
阿超见一切风平浪静,胆子更大了起来,有一日他居然以水果相赠为条件,要素英陪他睡觉,素英受了侮辱,哭着回去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丈夫还是个愣头青,找到阿超,把他的称杆掰断了,用他的扁担把他的水果全砸烂了,扬起扁担问阿超要不要命?阿超被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对素英无礼。村里人知道这事后,都对阿超嗤之以鼻,阿超的生意从此清淡下来,被迫转移到其他地方谋生去了。
乡村人可以原谅你的小聪明,但绝不会原谅你的胡作非为!
篇5: 乡间小路散文
乡间的小路通向远方,多少人梦寐以求,望眼欲穿想立刻从小路走出去,看看多彩的外面世界;又有多少人急匆匆踏上乡间小路时常归故里,小路牵着村庄,载着乡愁。
通往我的故乡的小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过去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父辈就走在这路上。小路的东西周围是碧绿的庄稼,宽阔平坦突显关中道的独特风情。路的北面连着绵绵的群山,名曰乔山,乔山的三个山头,称中观山、西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封神演义》中三霄(三姐妹)兵败周原后在三个山头坐化成仙。小路再延伸,乔山后是野河山槐花林景区和贵妃故里旅游区。小路的南面,一望无际,近处是著名的世界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宝塔,极目远眺,若天气晴好,华夏父亲山秦岭山脉清晰可见。
记忆中乡间小路,连着村庄,父辈牵着骡、马,赶着猪、狗,跑着牛、羊,飞着鸡、鸭,猫撵兔,鸟惊鸽。麦苗青、玉米黄、辣椒红、高粱笑弯了腰,小溪旁的洗衣妇,大树下的'老人乐,吹烟袅袅的农舍,男女老少的欢笑就是一幅田园风景画。
小路寄托着农家人幸福,承载着新的希望。多少人磨面、砍材,多少人婚丧嫁娶,多少人走亲串友,多少人就医上学,走过这条路,谁也说不清。
小路的变化,记忆着村庄的喜乐和忧伤,载着我的人生,反映时代的变迁。小路曾记得为拉运电线杆车翻人亡,全村笼罩的悲伤;小路也曾记得国家帮扶打出村里第一口深机井抽出的甘泉,滋润在乡亲心间,喜悦在老少脸上。
带着幻想和梦想,许多农家孩子与我一样,想法设法踏着乡间小路,离开故乡,跳跃农门,寻找小路那头的不一样的生活。
猛然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熟睡的村庄。乡间的小路变了样,土路成了水泥路,铺了街道,建了水塔,自来水进了农家大院;数字电视、网络、电话进了农家门;太阳能、冰箱、彩电、洗衣机、电磁灶、液化灶等成寻常农家用具。农机具、汽车进了农家,小路再也看不到“牛驾辕马拉车”的景象,“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真的实现了,小路见证的乡村与城里没有两样。
我们不需要再“走西口”、“闯关东”,城市、乡村随便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一年四季,城里人多么享受乡间的小路,换环境养颜、吸新鲜空气润肺,陶冶情操变心情。冬看雪、夏观水,秋天品味果实飘香,春游踏青赏花,春醉野菜香,最美乡村、农家风情游热了农家乐。
曾有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生动描绘了那个土路、土庄、土院,牛耕马拉的农家田园风情,如今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是小路前消失的村庄和增加的空心村,每当我一次次踏上乡间小路,偶尔也有瞬间的酸楚,年少时我们逃离乡间小路,走遍了城里的街道广场,现在又一次次回来,总是在寻找什么,也许有人说,你有乡下的爹娘也许有人讲你还有老院,其实有谁知道还有那条魂牵梦绕的乡间小路?
篇6: 乡间小路散文
每次返回故乡,走在那些小路上,我就有一种亲切感,熟悉的山石,熟悉的树木,熟悉的花草,它们都在向我含笑点头,我回忆着这里曾是我撒过尿的地方,那里曾是我歇息过的地方;这里曾是我割草之处,那里曾是我砍柴之所;这里曾有人给过我美食,那里曾有人给过我压岁钱,乡间小路处处都有我的足迹。
原以为乡村有多悠久,小路就有多悠久,但时间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才过了几十年,故乡的水泥公路已经通到了家家户户,现今我们返回老家,汽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我的脚步再难走在乡间小路上;即使是当地的村民们,他们也不再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下地干活的时候少了,赶集或外出都是沿着水泥公路行进,乡间小路上长满了杂草,被踩踏过的印迹也一日日模糊起来,在岁月的更替中,她正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望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的心里总不免有些惆怅:曾经,乡下人没有谁能离开小路,乡村小路是乡村生命之路,每条路都代表着一条生命轨迹。乡间小路的逐步消失是说明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退化呢?乡间小路虽然存有一些不足,但里面藏着那么多亲情友情,而今再没有人去捡拾那些情意,难怪世间人情在越来越淡漠呢!
总以为有生命的山水才是最美丽的风光!
总以为有情意的地方都值得人留恋珍藏!
篇7: 乡间小路散文
乡下人之间的关系只要一捋就能成为亲戚,走到哪里就是满满的热情。小路总是从一些屋檐下经过,狗总会串出来汪汪叫个不停,有时甚至冷不丁地吓人一大跳。路过谁的屋檐下,主人家就会提前把自己家的狗给赶开,如果那狗很难缠,主人家还会“吭吃吭吃”地陪你走一程,这些动作里都能让你感到一份热情。更有一些好客的人们,见你累了,便会邀请你坐下,泡上一杯茶,递上一根烟卷,一聊就是大半个时辰,女主人还会煮上一碗荷包蛋来,把你的肚子填得半饱,乡下人说:“一个太少,两个似睾,三个正好”,所以那荷包蛋的个数至少是三个,只要你吃,锅里还给你预备着;待你告辞,他们还会挽留你用过正餐,用最好的饭菜招待你,那份热情劲绝不是装得出来的。大家礼尚往来,因此在乡下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是一团热情包围着你,感染着你。
赶集好比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的小路汇集到主路上来,向集镇涌去,那场面如同百流归海。山岩上,大树下,一声招呼,三三两两的笑脸就凑到了一起,家长里短地聊上几句,像开新闻发布会似的,乡下各家各户的事情就尽人皆知了。纸烟卷递来递去,手上擎着,嘴里衔着,耳朵上夹着;旱烟袋你吧唧几口,黑黑的手摸摸吸嘴,递给他又吧唧几口,这样的分享让你会感到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乡下的买卖在不经意间轻松达成,在价格上你推我让,四舍五也不入,物物交换中夹杂的都是情意,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呢?
乡间小路存留着我的童年旧照。那时候同龄的孩子们很多,我们在一起放牛、打陀螺、下雷公棋、割草、打水漂,自由得像一朵朵云霞,或像一只只蝴蝶。放学的时候,我们一大路孩子走在一起,时常会和邻村一般大的孩子玩“打仗”,一方占住一个山包,另一方往上攻,像电影里一样,一玩就是天黑。等到我们返家时,月色朦胧,树影婆娑,我们都被乡下传说的鬼怪吓住了,连大声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有一次一条大蛇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都不敢前进了,眼看天色越来越暗,一个名叫琼珍的女孩子哭了起来。我们没有谁撇下她,一起朝那蛇扔石头,那蛇仓皇逃遁了。以后我们每次路过那里都心有余悸,生怕那蛇还会钻出来。
最见真情是谁家遇到大事或难事时,小路上人们迤逦而行,送来物品或礼金,送来安慰和祝福,难题只好乖乖地离开那家了。
年复一年,小路见证着过往,送别着岁月,留下了热烈的情意。
篇8: 乡间小路散文
学堂离家两三里路,雨雪后的小路泥泞不堪,贫穷的家庭连一双布鞋都难以找到,更别说水靴这样的“奢侈品”了,一到冬天,脚上都冻成了一个个冻疮,走在冰冷的小路上,脚板完全失去了知觉,摔跤是难以避免的了。每到这个时候,父亲就会放下一切事务,给自己和大一点的孩子脚上绑上几匝草绳防滑,背上背着小一些的孩子,几个人相互牵绊着上学去,走在曲折的小路上,像一条藤上的瓜果在风雨中挣扎。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弯曲的脊梁和浓浓的汗味。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到亲戚家串门了。串门不仅可以弄到好吃的,对于常年封闭在一个地方的孩子来讲,对不同世界的向往之心是极为热切的,所以父亲或母亲串门时决定带上哪个孩子,那个孩子的幸福一定是无与伦比的,而被留在家的孩子那份沮丧就不用说了。记得有次父亲带大哥去姑姑家串门,把我丢在了家里,我哭哭啼啼要去撵路,母亲劝说了几句我没有听从,屁股被她打了几巴掌,后来父亲还是决定带上我一起去。我高兴着去追赶大哥,不小心滚到了一块稻田里,全身都湿透了,在早春的天气里冷得直哆嗦。父亲立即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把我包裹住,为了怕我生病,他背起我走得很快,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父亲身上却汗水涔涔。到了姑姑家里,姑姑把表哥的新衣给我换上,表哥心疼他的新衣,哭闹着不干,还挨了姑姑一顿打。那一夜,大家围着火盆聊天,给我烤衣服,温情洋溢在四周,一直到后半夜话都说不完。
母亲回娘家的路很远,先是爬山经过一颗大黄葛树,再下山沿着一条狭长的山沟走很久,来到一条河边跨过河上的几道石墩,还要走过一座拦水坝才能到达娘家。每次母亲回娘家,外公外婆和年幼的舅舅都要走很远来迎接。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成了孤儿,后被大外婆主持过继给了另一家人。那家人对舅舅不是很好,为了协调关系,母亲和父亲为此在这条路上往返了无数次,每次脚板都走痛了,母亲的眼泪流成了小河。接回舅舅的那天正赶上河上发大水,母亲背着我脚下一滑,差点把我倒进河里,母亲受了惊吓的心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后来她回家对父亲说起这事,父亲说,娃儿要是掉进河里淹死了,你也不用回来了,我也来那河里陪你们。母亲一辈子都在庆幸那个悲剧没有发生。
大外婆很想到我家来看看,但年老走不了那么远的路,在母亲的吩咐下,父亲用凉椅绑了一个滑竿,请了一个力气很大的邻居帮忙,第一天父亲和那人扛着滑竿去往大外婆家,第二天从大清早到傍晚才把大外婆抬到我家。大外婆在我家住了一个多月,临走时她感动地说:“你们对我这么孝顺,就当我亲生闺女一样啊!”由于路途遥远,大外婆此生只到过我家一次,据她说,这是她此生离开家最远的一次。
高中毕业那年,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沿小路从很远的中学返家,到达村口时已是中午了。天气十分炎热,母亲却还在地里一边掰包谷一边等候我。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把喜讯告诉了她。母亲还没有调整过来情绪,看见地边有一个孤寡老太太也在收玉米,背动对于她很是吃力,便叫我替她先背回去,把那老人感动得连声祝福我“好心必得福报”。我再回到母亲身边时,她带着喜悦对我说:“来来来,还有这背篓包谷。”我和她一人背着一背篓玉米,汗水哗哗流着,一路上母亲都在叮嘱我这辈子不管干什么都要勤劳热情孝敬友善。
她的话牢牢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