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f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苏州冬季游记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苏州冬季游记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苏州冬季游记散文
苏州冬季游记散文
苏州的晚上细雨飘飘,这里的雨很有特色,乎而雨起,乎而雨歇,就像苏州当地柔软温和的女子。在这柔软的天气里,我们依旧踏上旅途,赶往苏州的诚品书屋。
苏州诚品书屋于5月27日正式奠基开工。也是台湾诚品书屋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畔,毗邻洲际酒店。
还未进入书屋,就被身处工业园现代气息所折服。这里高楼耸立,气派辉煌,在璀璨灯光下,散发着醉人的光辉。这种时代感冲击着我们住处古街原始原味的古意。鲜明的对比让人如同穿越时空,在时差的对比中惊叹中华历史瑰宝和现代发展的急剧。
进入诚品书屋,第一印象铺面而来,大脑呈现出来的词喷涌而出:金碧辉煌,高尚大气,书香四溢……
漫步在宽大明亮的书屋里,这里人很多,但这里很安静。书籍整齐的摆放在古朴素雅的货架上,整齐而繁多,衬托着屋顶茶色通明的琉璃顶,让人误以为闯入金碧辉煌的宫廷,就差飞龙鸣凤了。
在西安也去书屋,但是如此精致绝仑的 ,却是没有的。如果对比,西安的书屋和图书馆如同住宅区的民居,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亲切感人。而诚品书屋就像进入某星级的酒店,总是让进入的我忽略读书的欲望,而急欲感受室内辉煌的气息。也许我的`想法如小家子气的,总觉这里需要穿着时尚典雅,说话斯文秀气,最好在一杯萦绕着甜香气息的咖啡的飘渺雾气里优雅的翻阅书籍。脸上要带着优雅淡然的微笑,只是托腮在那里沉思……
途径处书屋精致的墙面上一句话语让我感叹:“静静的坐着吧,我的心,不要扬起你的尘土,让世界自己寻路向你走来。”我品味这句话的含义,总觉得有很多意义无法解读,却陷入沉思。
清晨,吃过早饭,漫步于苏州的街道,我住处的街道建于水的两边,灰白的墙,古色古香的拱桥,在烟雨蒙蒙里,就像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于眼前。让我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唯美的诗句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这个富有江南气息的晨曦,让我感动,让我心动,让我想象那飘逸的长裙在寂寥的水墨街道间飘摇,让我想象一袭烩有藕色莲花的旗袍曼妙婀娜的渡过那座精致的拱桥,在寂静的晨里演绎一场美丽的传说!
去往苏州大学,大学里的建筑像过去的欧式建筑。这里的树木都很古老,古木苍翠。
苏州大学原名为东吴大学。苏大的校训:仰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我身边的同伴应该是刚工作不久的,她们的学生气息还未褪尽,所以她们对于景点历史的追究精神很是值得我的学习。
她们一直在寻找“东吴大学”的原始牌匾,终于在学校角落里找见正在修建的白色门楼。
听她们说,这里是“何以笙箫默”电视剧拍摄的地点。
她们很想找到那浪漫爱情经过的路径和食堂,感受大学时代的赵默笙,对C大法学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想在那条绿树成荫的浪漫路径里幻想那段美丽的爱情。于是我也只好随着她们一起感受那份美丽的爱情和邂逅。
大学的食堂设计的色彩鲜艳。食品品种倒不是很多。我们点了一些冒菜干锅,但是都感觉味道不是很香。我们总是以北方的口味来衡量苏州的味道。其实,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苏州的菜总是喜放糖,于是,吃到嘴里的青菜和肉就都甜腻腻的。连当地的黑鸭子,绝味鸭脖的鸭脖鸭翅都是甜而咸的,而这正是北方的我们所惧怕和抗拒的,所以就对当地饮食评价不高了。
在大学的校门外,无意看见一家小而温馨的书屋,颜色与橘色和红色等暖色为主。虽小而有些拥挤却显温馨安宁的气息。安静的味道让人安心。墙面上另类的风格让人赏心悦目。圆形的桌椅舒适随意。墙角落里一排排书架静静地安置着精美的书籍。温情的等待着爱护它们的人儿来临。
篇2:苏州游记散文
苏州游记散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现代人都听俗了的话,不过苏杭的美景还是对我充满了诱惑,所以刚结完婚,我就和妻子踏上了南去的列车。关于苏杭的诗句不断的在脑子里跳动,一路上我高兴的说,看看人间天堂是个什么样子?仿佛那是另外的一个空间。
中学时读《红楼梦》,开篇就说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所以我们先去了苏州,这是一个名气比面积还大的地方。城是小城,街道是小而窄,幸好人也似乎不多。导游说来苏州不游园林是没有来过苏州,于是我们在古代士大夫的私人别墅里穿行。你可以想像丫环们捧着茶盘在游廊里走动;小姐在后花园里伤春;小厮在浇花或是在扫地;嬷嬷们躲在假山石后说些家庭的琐事和轶闻。
听着苏州吴侬软语的评弹,你就能感觉到古代苏州人的精巧和细致,这里是没有粗犷和刚强的。给我的感觉,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就是习武,也只会练成好看的花拳绣腿。不可否认的是苏州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传说。
苏州的丝绸是非常有名的,手感光滑,而且轻的很,穿在身上,微风一吹,真是飘飘欲仙,难怪许多女士见了就走不动路了,但是价格也不是很便宜。
唐朝诗人杜荀鹤曾在诗中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
可是如今的苏州却是让我感觉不到诗中的浪漫和美景,浮躁的商业操作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才子佳人小说中常常提到的苏州。苏州在我的感觉中,应该是美的、柔的、多情的。仅记载苏州的香脂粉黛类的书籍就成篇累箱,有多少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有多少才子学士和名妓佳人生活在这里。虎丘往往成了古典爱情的发源地,在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往往在虎丘踏青中一见钟情,同时也留下了华丽的诗篇。到了唐伯虎算是集所有爱情传说于一身。不但《三笑》成就姻缘点秋香,而且《八美图》、《九美图》的享尽人间艳福。苏州人甚至连出家人也不放过,其中《玉蜻蜓》《桃花庵》等弹词,居然把尼僧也拉到了艳情的舞台上。我去的时候,正值虎丘五月花会,一张门票居然能要到70元整,恐怕唐解元到此,也是望门兴叹。
如果你游罢园林,正好走到后门,导游会让你坐上小船,体会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味。几个人一上船,穿着三十年代花蓝布的渔娘便哼起了听不太懂的苏州小调,大致是“月子弯弯照九州”之类罢。这时一个四川人大声叫起来:“你们苏州的河真臭哇,导游怎么不下来闻闻?”果然随着太阳光的蒸发,在泛着垃圾和水草的浓绿的水面上,臭气一阵阵的扑鼻而来。渔娘听了笑的唱不下去,船在水面上划了一圈就回头了。导游在岸上说:“委屈大家了,水是臭了点,现在是污染太严重,市委市政府正在下大决心改变这个面貌,希望大家下次再来时,水会变清的。”这时一个青年问道:“我看你们苏州怎么没有一个漂亮一点的导游?”导游笑道:“你是说为什么派我这么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太婆来当你们的'导游吧。我跟你说,那漂亮点的小姐都是带老外的,能赚外块,像我们这种内地的团,都是由我们来带,没有什么油水的。”听的一群人哈哈大笑。
上了车,我们又前往寒山寺,寒山寺就是因一首《枫桥夜泊》而出名的那个寺庙,据说还住过唐朝的两个诗僧寒山和拾得,寒山寺就是因寒山在此当过主持而得名。不过寒山寺自张继题诗之后,有不少名家高手纷纷来此题诗,在游廊上刻有范成大、陆游、高启、张祜、唐寅等人的诗作。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首诗是宋未诗僧释英的《重到枫桥》,现抄录如下:
晚泊枫桥市,冥搜忆旧游。
月明天不夜,江冷水先秋。
岸曲依渔艇,林低出戌楼,
堪嗟名与利!白了几人头?
不过大多诗作还是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不少诗人一定是到此望诗兴叹了。现在的寒山寺可不同与往日,繁华的了不得。据导游介绍,年三十那天门票要1000元,要上金塔还得加倍。金塔据说是主持和尚用五吨重的黄金做的顶,用白银镶的塔檐,用铜包的柱子,至于什么珍珠、玛瑙之类,绕的塔上像一棵挂灯的圣诞树。寒山寺的钟是一口古钟,由于传说太多,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摸一下是要掏钱的,撞一下更贵的离谱,平时连看都不让看。在新年来临时,寒山寺的钟声响彻云霄,要敲一百零八下,听钟的人多的像是开演唱会。
据说不少海外华人也不远千里,来祈求钟声的保佑,我只是听导游神吹,并未曾经历实况。在休息时我看到寺里专门有个财务室,几个小和尚正笑嘻嘻的用算盘对帐,看来收入颇丰。
寒山寺的西门口,就是枫桥,桥是一个弓形,上面长满了爬山虎、青苔什么的,下面的水是早已成了死水,有几条小鱼在无奈的游来游去。也许这种无奈是苏州的无奈,我想再也不会有什么爱情故事在书中流传了。唐伯虎们也许正在寻找出国的机会,秋香们也许正在哪个酒店坐台,我在苏州也没有找到一点诗的灵感,浪漫的苏州在现实中不知所措。
·东湖小记
武汉的东湖,是早有耳闻的,今年夏天,受友人之邀,前去消夏。武汉今年夏天气温并不高,不时下几场雨。住在东湖边上,看对面青山碧水,象徐徐展开的一轴画,心情就清爽了许多。
南方的雨季,是婉约派的小词,缠绵如歌,我却坐不住,打着一把小花伞就下了楼,那雨声密密麻麻,像是在诉说什么,沿着垂柳岸堤,踏着青石板路,东湖就在身边了,烟雨迷朦,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
不远处,有一个穿雨衣的人坐在水边,我感到奇怪,难道是受了什么委屈?弯过几棵树,只见一竿横于湖面,原来是个独钓东湖的人,虽是满脸雨水,却一动不动,象老僧入定,那样的认真痴迷,真是到了钭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我想他钓的不仅仅是鱼吧!一会儿,雨就悄悄的走了,再看东湖,水平如镜,碧似青玉,那远山,也像是放在湖中的大青螺,似乎正缓缓移动。这边一带浮桥在水里相映成双,堤下一丛丛的青草野花,蜻蜓在上面飞来飞去,颇有一些江南水乡的味道。走过几个凉亭,忽见有一池浅水,荷叶高下错落的铺了一片,水滴在荷叶上晶莹成一颗颗珍珠,闪着耀眼的光芒。一枝红特异然独立,张开了二三瓣,傲然的直着身子。远处有几只黄白杂色的鸭子浮在水面,不时抒情的引颈嘎嘎唱上几句,虽是不太好听,却也不失自然本色,时而一头扎到水里,双脚朝天乱划一阵,等露出头来,欢快的拍着双翅,嘴里夹着一条扭动的小鱼。有些好逸恶劳的便想来抢食吃,于是几只鸭子在水上展开了一场争鱼游戏,玩的甚是热闹。这边东湖里不时有鱼从水里跃出来,一闪就进去了,倒是有意引人注意,水里居然生有这么大的鱼,隔一会就有鱼跳出水面,也许正在为跳龙门做准备吧。
那边亭子里有几个小学生在下围棋,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正在指点棋法,我站在一边看了一会,自觉对围棋颇有心得,这时不由手痒,见空有一座,便要和对面的一个小姑娘下一盘,不想输了十几个子,还以为是手生,再下一局,又输,便笑道:“上盘不算,这回我来真的”。小姑娘把手一扬,做了个请的姿势,我毫不客气的执黑先行,没想不到半局,逼得我只好投子认输,心想输给一个十岁左右的黄毛丫头很不甘心,我就说道:“这回我不让你了”。小姑娘一笑,露出刚脱门牙的嘴说:“最好不要让,这回输了看你怎么讲”。不想一开局我便处处被动,输的竟比第一次还多。我笑道:“这小丫头挺好玩的,你老师是几段?”小姑娘说:“专业五段”我说:“那就对了,我原先就没学过,能下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小姑娘不满道:“你骗人,你说你不会,你怎么会打劫做眼呢?”我说:“这说明我悟性好,进步快”。这时那个老师要学生都过去集中讲解,我也趁机走出来到别处游玩,走着便想起唐诗有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当夕阳在湖水里洗澡的时候,泛舟湖上,竟是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忽生感叹,不禁吟起:“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之类的句子。东湖的美景,须细品才能知道,可惜次日我便在大雨中离开了武汉。
篇3:苏州游记散文
初遇苏州,是在古龙小说里。那碧波荡漾,画舫畅游,总是勾起自己的向往:画船之上,吴侬乡音的女子,身着青衫红衣,抚琴轻唱的忧伤,仿佛淡妆素容,纤手细握玉萧,低声诉说离情。仿佛月上栏杆,枫叶荻花,卓卓目光的羞涩,抱着琵琶,不愿轻易视君的低眸与温柔。
如果那时化身香帅,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会是怎样的自豪与惬意。别去江湖的争斗,别去仕途的坎坷,独自前往,沉身于此,安然恬静的过活。
我说,这可以是梦,如果不去顾及其他。我说,这也可以是现实,当车已在去苏州的路上。
我不知道,三月是否是樱花最美的季节,我只是看见车窗外那片片的花海,开在路径,开在画桥深处。洁净的白,不似孤傲的梅,俏凝霜雪,也不是银妆素裹,处处留有自然的雕琢。它只是开在枝头,让我们驻足,欣赏,赞美。细看之下,那舒展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竟让我找到与桃花的相似--洁然不染纤尘。
探身向前,沿岸绕行,那伸出来的树枝仿佛相连,一弯一弯的遮拦,我眺望的目光。如果花瓣,簌簌的飘落,是否会让你想起日本漫画里那唯美又伤感的画面,男孩与女孩最后分别的拥抱。只是花开盛时,又岂会轻易飘落。
路到尽头,渡河而去,近处的木船,布帆紧收,古朴的打造,仿佛还闪烁着熤熠的光泽,让人感到古时征战的雄壮,可是这样的小憩,却不会让游人登攀。
终于,我们的轮渡起航了,看见渡头慢慢的从视野里消失,连同那湖岸蔓延的樱花景。凭栏远眺,忽然就想起那些个口号:扬帆,嗨嗨哟,排桨,嗨嗨哟。不是粗鲁的叫嚷,而是豪迈的呼喊,是如临战事的紧张和勇敢。
此刻,湖水汤汤,雾气茫茫,远处湖心停泊的战舰,船帆招展,可惜没有阳光,去照射,哪怕是一丝的波光粼粼,去反衬古朴的美,和伤痕累累。
即岸,却不会迅速跳下船来,因为绕岛一圈也极为耗时。若是溶于山水,最适不过拍照,与湖光,与山色相合,纪念这少有的良辰美景。
站在岸边,看着不断流动的湖水,忽然就想起了赤壁赋里的词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是怎样美丽的畅叹,诗人抚桨,诵唱,寂静于色的感怀。
怀带着欣喜去感悟,就仿佛春暖花开,即便此刻细雨骤降,小风料峭,也可以洒脱地去接受,宠辱不惊。站在船上,去想象那些青舟,竹筏,摇橹,撑竿,击水的声响,以及月下伊人含情的双眸,都显现在美好的故事里,情节生动。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太湖之上,不去触及其它,不是单纯的追寻白落梅的足迹,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场红尘里的'邂逅。不去孤守青灯,不伴香烛,不敲木鱼,不诵经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擦肩而过的,前世的缘。捻花问佛,渡与不渡,是否都会到达彼岸,那莲开,那菩提,那参不透问不明的禅,是否都长伴于我?
我想我是太眷恋红尘,书里的香客,施主,都不曾打动自己,佛理万变,抱残守缺,又当如何?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所云,是否想让我珍惜时间去结一场姻缘?
如果梦回前朝,化身乞丐,蓬头垢面,破衣烂珊,而不是身着袈裟,手摇破扇,是否会有人把自己看做禅师。
还是跌落太湖,去轻听,数千年前,西施对范蠡说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深爱,让如此才俊,舍弃荣华,又是怎样的厌倦世俗,才让这样的伊人归隐田园?还道是君子博爱,放船千里凌波去,却念伊蒿旧隐。
车在路上行驶,暮色渐浓,窗外即景,看不清却,高屋楼房,闪烁弥虹,都不能触及心中最平实的眷恋。行至渡口,便见到苏州河,曾经紧连京杭运河的前身,让它多了历史的积淀,那一江向东的豪迈,穿达各县的广博,让当下的我不禁慨然而叹。只是坐上游船,却又多了几分惋惜。为何不是画舫,为何没有雕廊画壁,机器的轰鸣声和船后排桨的流水声,增添了太多的喧哗。船在湖面穿行,通透的灯光让两岸的建筑看得分明。古朴与现代的对比,让我想到古时苏州的繁华,在夜晚,也如同卞京,如同钱塘,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远眺之外,空旷的画幅,让我幻想古时的人们是否也渡船于此,去听一场夜戏,那会是岳父传,会是杨家将,会是三国争斗,无论什么,都会显得多姿多彩。在这样的夜色,月光皎洁,星辰明亮,舞袖笑唱。。。
想起社戏,月下平桥,一群孩童,划白篷的航船,远去赵庄,去看一场水上的幕剧,会是怎样的欣喜与开心。
而我已回不到年少无邪,天真烂漫。
逝去的,如梦。仿佛昨夜,仿佛今宵,仿佛明朝,无论身处何处,我都要以灿烂的微笑去迎接不断变化的世界。
篇4:苏州狮子林游记随笔散文
狮子林别具一格,它荟簇了苏州诸园林的风格。它那精巧、古老的建筑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我终于来到了这个历史久远的园林游览。
走过狮子林门前的小路便走进了园门,园内小草一尘不染,全是的。嫩柳的长发摇摇欲坠一伸手就摸得到。
狮子林的假山真奇妙。你看!这座假山,小巧玲珑,耸立在圆形花坛中心的水池里,都是用砂礓垒成。从远处看,四座五米高的山峰试比高低,虽然比不上黄山四绝——温泉、云海、奇石、怪松中的奇石,但也算的上是挺拔俊绣,别有一番情趣。奇石旁边是一棵青松,象一把伞。荷花在水中争着开放。真有一点
树红花的感觉。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前面有座亭子,叫真趣亭。听导游阿姨讲,这个真趣亭是乾隆皇帝亲手题上去的,为什么呢?这里边就有一个故事了!皇帝来到狮子林游玩。主人想:“如果我自己招待,招待不好就将会惹来杀头之罪。哎!我可以叫隔壁的状元来帮我招待啊!”他马上请来了状元。皇上来了,状元便带者皇上游览了起来。状元果然把皇上逗地乐哈哈。状元带着皇上来到了石头迷宫,皇上一看边产生了兴趣,一咕噜就钻了进去。整整绕了两个时辰才绕出来。出来时说了三个字:真有趣。所以皇上把亭子提名为真趣亭,并把“有”赐给了状元。
狮子林你太好玩了下次我来苏州还要来玩!
篇5:苏州狮子林游记随笔散文
寒假里,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到苏州旅行。
听爸爸说,苏州有中国最美丽的园林,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我们也学过一首描写苏州沧浪亭的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绿水遥山皆有情。”也使我对苏州园林美景充满了向往之情。
一到苏州,爸爸就带我来到狮子林。进入园林,听导游说,狮子林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心想,“600多年那么久远,不知道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有没有出生呢!”
狮子林园林里有很多古朴的房屋和亭子,每间房子都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有叫“立雪堂”、“听雨轩”、“卧云室”、“指柏轩”等等,听起来就觉得很美好的感觉。爸爸会把每个房屋的名字跟我解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听雨轩”,走过一个弯弯的走廊,就是听雨轩,这是一间四面开窗的房子,全是木头做的,每当下雨的时候,主人就带着客人到这件房子里,听外面下雨的声音,雨滴打在芭蕉叶上,雨滴打在竹叶上,是不是感觉很美呢?
走过了听雨轩,迎面看到了一大片假山石。听导游说,这里就是狮子林最有特色的假山迷宫,被誉为假山王国哦。一听说是迷宫,我就更兴奋了,导游还开玩笑说,“大家小心,千万别碰了头哦,这里的假山石是珍贵的文物,而你的头不是文物,是你要赔它的哦。”大家听了都笑了。我在这片假山石里钻来钻去,还时不时的在石头山上爬上爬下,十分好玩。
我们在假山石里转了很久,终于累了。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亭子,这个亭子是真趣亭,有皇帝题写的“真趣”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导游说,这个皇帝在苏州、杭州这一代有很多题字,所以这个字并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大字下面的几个屏风,这些屏风用防弹玻璃保护着,据说是千年的香檀木雕刻的,十分珍贵,光这几块屏风的价值,就可以抵得上三个狮子林呢!
狮子林不算很大,但也走得我很累,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领会到了园林美景,还学到了一些园林知识。
篇6:苏州狮子林游记随笔散文
苏州园林除了拙政园,最有名的就是狮子林了。狮子林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里的假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假山都是用太湖石砌成的,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丑”、“漏”,别看太湖石那么丑,然而太湖石可是非常——珍贵的哦!据说当时流传着一句话:“进门看石头,出门看行头。”可见太湖石的弥足珍贵。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剑步如飞地跑到假山跟前,进入山洞,里面一片漆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我心惊胆战,紧紧地攥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得往前走,走在里面就像走迷宫一样,在爸爸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走出迷宫,又听导游说:“乾隆皇帝转了两个时辰,也没有走出去。”
里面最显眼的要算金碧辉煌的真趣亭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当年乾隆下江南,来到狮子林游玩,一时雅兴大发,挥笔写下“真有趣”三字。这时状元黄喜见一旁见了觉得不免俗气,便说:“叩请皇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奴才吧!”乾隆知道他的用心,便顺手推舟的把有字赏给了他,成了“真趣”二字。
最后,我们来到了立雪堂,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两人冒着大雪在门外候见堂内程颐老师,表明两人虚心好学,又叫程门立雪。这充分体现了园主宣扬尊师重教的思想。
篇7:苏州狮子林游记随笔散文
去年暑假,父母为了满足我一览苏州园林的愿望,便带我去了苏州十分有名的狮子林。
我们抵达苏州后,大概又坐了30分钟的车,便到了狮子林外。从外头看,整个狮子林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来到门前,我们发现院门的门槛十分高,若不是身材高大的人,是很难跨过去的。导游说,这狮子林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住宅,门槛修得很高,表示他们家的地位很高。还好,门旁专门设有台阶,否则我们真的难以跨过去呢!
一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堂,这是以前的主人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前种有几棵排列整齐的古树,配上周围的白墙黑瓦,让人感觉到很是庄严肃穆。穿过前堂旁的小门,便进入了后堂,而这就是从前的当家主妇招待女眷们的地方。
在后堂的前端,摆放着一块狮子林中最有名的石头——九狮峰。石头形态怪异,其中隐藏着九个狮子的头,据说“狮子林”这个园名就与这块石头有很大的关系。九狮峰后是一堵墙,上有四面小窗,若不仔细看,还真难以发现窗上雕刻着的是棋、琴、书、画图案。可为什么棋在前端呢?导游说,这是因为以前的主人酷爱下棋。接着我们穿过一道拱门,见有小巧玲珑的石笋、石峰,还种有红牡丹、白玉兰,石树交错,高低映衬,很是好看。
篇8:苏州狮子林游记随笔散文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离我们杭州大约才一百多公里,相距不远,我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今年春天,我和项芷涵终于如愿,两家人结伴去另一个“天堂”苏州游玩。
先说说狮子林吧,它不但有苏州古典园林的许多特点,更以湖山奇石闻名于世,享有“假山王国”的美称。那儿假山不仅多,而且奇峰怪石林立,好似一个个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狮子。有一座假山,据说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导游介绍说,谁要是能看得出有哪九头狮子,他一定不是平庸之辈。狮子林假山群曲曲折折,左右盘旋,好似迷宫。我和项芷涵走进假山,绕来绕去,眼看着就要到出口了,到了却发现原来是个死胡同。一点点的恐慌之时,幸好项芷涵的爸爸及时出现了,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终于顺利地绕出了大假山。
下午,我们去了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古朴美丽的画面,可惜园内游人如织,很多景点没法好好观赏,导游介绍的许多传说和故事,我还不了解,尤如听天书一样,糊里糊涂的。
第二天凌晨,沉静了几天的鞭炮声又剧烈地响了起来,把我从梦中惊醒。早晨出去吃饭时,听爸爸妈妈说,初五是财神爷生日,民间有迎财神习俗。传说财神喜欢勤劳的人,因此想迎财神得起个大早,把财神“抢”回家,新年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在城隍庙门前,偶然遇见一个装扮成财神模样的人,他手捧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大金元宝,带领着一支穿红戴绿的队伍,敲锣打鼓,飞舞着彩带,给一家家商户送金元宝,祝福商户们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商家们个个笑逐颜开。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同里古镇。走进同里,你会发现,这儿的街道都是被河流包围着的,人们依水而居,有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红门是他们房屋建筑的基本风格。我们随着人流漫步在小巷里,欣赏着一家家有传统特色的商铺,如:美食糕点、丝绸纺织品、牛角梳、手工雕刻工艺品等等,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们路过一家家美食小铺,听着那一阵阵的吆喝声,迎面吹来一阵阵扑鼻的香味,我们忍不住掏钱买一点尝尝,袜底酥、青团子、绕绕糖等这些我没见过、没吃过的小吃,让我们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在游玩的时候,妈妈去找厕所,一位好心的大伯热情地为妈妈指路,非常耐心、详细地告诉她厕所在哪、该怎么走。在起程回家的路上,我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不知车该往哪儿开,正在这焦急万分的时刻,一位热心的阿姨主动地跑过来给我们指路,让我们感到欣喜不已,我们两家人不约而同地赞叹到:苏州的风景美,这里的人像这里的风景一样纯朴和美丽。
这次苏州之行,真是让我开心和难忘,同时它也让我明白,这个美丽的“天堂”是由勤劳、善良和智慧的苏州人民创造的。
篇9:苏州拙政园游记散文怎么写
到江苏苏州,游人的目光会自觉地投向拙政园,据说那里曾是富豪贵族的天堂。莲叶叠翠,莲花娇羞,绿树掩映的莲池慵懒地散发着江南的柔光。信步园中,楼亭深深深几许,又藏着几多的古意?这里不就是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么伍?
拙政园最初绽放着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第一个富贵梦,他把这里辟为住宅。岁月沧桑,宅主几番更替,宅子几兴几废,到1509年时,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用十六年心血,扩建成拙政园的雏形。王献臣去世后,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崇祯四年(1631年)此园归侍郎王心一所有。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园子辟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陈家再卖给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清康熙十八年,辟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为忠王府。光绪三年(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一度成为园子的主人。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千年名园如舞台,曾换几多富贵人家,悲欢离合,一个个富贵梦在这里消逝,几度兴衰话凄凉,历史物什的兴替的奥妙,让人深思。
王献臣当初退隐泉林,建园以寄托情怀,种莲以表心迹,他便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以取园名为“拙政”。拙政园的亭台楼榭高低错落,临莲池而建,或直出水中,与山岛、竹坞、松岗、曲水相映成趣;桥亭相连,曲岸湾头,若隐若现,回环精巧,引人入胜;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幅幽远宁静的三唯画面弱。
远香堂隔水池与东西两个山岛遥遥相望,林荫藤影,倒映池中;鸟鸣声声,如飞珠溅玉,伴花香飘浮。湖、池、涧等不同的景致,闲适、旷远、雅逸,藏着风景诗,藏着山水画。远香堂西面的倚玉轩与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连同北面的荷风四面亭三足鼎立,不管站在哪里,都可随势赏景。细看中,会发现倚玉轩有一曲水湾,恰到好处地深入南部居宅文。
走过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枇杷园,便来到西部的补园,也许,这里的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拙政园造园艺术的最得意之笔。恍惚间,从三十六鸳鸯馆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伍。
最为惊喜的是,我在水廊上看到了文征明八十岁时所作的蝇头小楷《千字文》,抚摸字迹,感受文征明笔势的空灵飞动,好象与文征明做了一次隔世的握手。拙政园滋育了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征明,当时是人们争相传播的一段佳话。园主王献臣与文征明交往甚密,王献臣买下拙政园后,着手扩建,立即聘请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建成。新园子建成后,王献臣经常邀文征明宴饮、赏游,常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也成了文征明的创作蓝本,他曾数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的《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堪称巨构杰作弱。
在园子里转来转去,欢快地追逐着园子的每一个细节。走累了,我便在与谁同坐轩里,一个人静静地坐一会儿,靠着栏柱眯着眼舒心地小睡一会儿。此时,树静花幽,整个园林仿佛浮于水面,我仿佛浮于水面,周围的一切似乎软绵绵的,思绪也有些缥渺,不久,竟不知不觉地徜徉于梦境,拙政园的春日繁花、夏天蕉廊、秋季芦塘、冬夜梅影及诸多关于园子的名人趣事,一一涌入梦中,当然我的梦里尽是悠闲梦。其实,大富大贵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人间美景,谁也独占不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