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美乐蒂”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古风·代马不思越》翻译赏析,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古风·代马不思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篇1:《古风·代马不思越》翻译赏析
《古风·代马不思越》翻译赏析
《古风·代马不思越》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前言】
《古风·代马不思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写戍边将士远离家乡,戍守疆埸,备历艰辛,屡建战功,不获褒奖。“苦战功不赏”是全诗主旨,为戍边将士鸣不平。
【注释】
⑴燕、代,泛指古代北方边地。
⑵雁门关:即雁门山,在山西省代县。其山双关陡绝,雁欲过,必经此地,故名。一名雁门塞,倚山立关,谓之雁门关。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
⑶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
⑷旌旃:旗帜的泛称。
⑸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名将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李飞将。按,李广屡建战功而终未封侯,后有微过,自刭,为后人所不平。
【翻译】
北方的马儿不愿意到南方生活,南方越国的禽类也不恋眷北方的燕京栖息。这些都是遗传习性所决定,长期的生活所习惯。你看边疆的战士们,以前只是在雁门关一带,如今却深入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埋葬祖先的远远的北方腹地。那里是狂风飞雪,漫天黄沙,遮月闭日,条件恶劣。跳蚤臭虫满身,心思被飘扬的战旗带回了家乡。艰苦奋战,有功也难以得到奖赏,忠诚又有谁看见?看看汉朝的`飞将军李广,满头白发苍苍死在边疆,到死也没有得到封候的奖赏。
【赏析】
此诗为《古风五十九首》组诗的第六首,大约作于天宝年间唐玄宗大肆发动战争,劳民伤财的时候,反对战争的情绪是很明显的。诗分两段。前四句是一段比兴文字。盖言故土之恋,物犹如此,离家远戍,人何以堪。其余为第二段。是主文部分。写尽苦战功不赏。这一段又分为两层。“惜别”六句写苦战。前二句言调遣频繁。中二句言环境恶劣。后二句谓苦战不已,赤心不改。末四句谓立功不赏,忠心无以宣示。“谁怜”二句用形象概括“苦战功不赏”。
篇2:《古风·越客采明珠》翻译赏析
《古风·越客采明珠》翻译赏析
《古风·越客采明珠》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清辉照海月,美价望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前言】
《古风·越客采明珠》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共八句四十字,以明珠喻高才,写怀才不遇知己的'感伤。
【注释】
⑴越:即南越,今之广东,海中产珠。
⑵“献君”句:谓以宝物无故投路人,路人即感莫名惊诧,或以为欺诈。《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无故而至前也。
⑶烦纡:烦闷杂乱的心情。
【翻译】
越国有人在海中采到一颗夜明珠,携带出来献宝。只见明珠的光辉如海上明月,一时间在皇都竟标出倾城之价。可是当他想把明珠献给皇上的时候,皇上却非常愤怒,甚至想拔剑问罪。献宝人只得对空长叹。更加可恶的是,有人拿死鱼的眼睛作为明珠来贡献,还嘲笑这个越国人。怎么不叫他心烦意乱。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十六首。此诗伤怀才不遇知己,应作于赐金还山很久以后,此时李白心情从愤怒已经恢复到了相对平静,但是每每想起在长安的情景依然隐隐心痛,故有此作。此诗诗意分两层。前四句赞明珠之美,后四句叹逢知遇之难。“怀宝空长吁”为全诗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