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迟到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4、依依惜别的深情,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4、依依惜别的深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4、依依惜别的深情
4、依依惜别的深情
四、依依惜别的深情
魏 巍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选择典型的材料表现中心思想,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2.学习多角度多侧面的叙事,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材料的精心选择和精心安排。
2.难点: 笔锋的转换,段落层次的衔接。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词语补释:
*跋山涉水:形容走长路的辛苦。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
*悠悠冉冉:悠:闲适,自由自在;冉:慢慢地。
*错错落落:横七竖八,长短不齐的样子。
情透纸背: 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股肱: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股:大腿;肱:胳膊上从肩到肘 的部分,也泛指胳膊。P48注①
背景简介:
1950年夏,美帝国主义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苦战三年,终于打退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 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满腔热情,投入帮助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胜利回国。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历史镜头。
本文是一篇杰出的通讯。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在凯歌声中,离情牵动着中朝军民的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写志愿军战士在离别前的活动。
1.写志愿军战士美化营地,为人民军战友留赠礼品。(3─5 自然段)
2.写志愿军战士多方寻思,为当地父老们尽力。(6─7自然段)
第三部分(8─12自然段)写朝鲜父老对志愿军的深情依恋。
1.写朝鲜老妈妈为志愿写战士饯别。(8─9自然段)
2.写送行诗和东阳里人民的蔡定琪烈士迁葬。(10─12自然段)
第四部分(13─20自然段)写离别时的动人场面。
1.写离别的日子来临时的情景。(13─14自然段)
2.写妇女们强忍泪水为战士们分赠礼物、喊口号的情景。(15 ─16自然段)
3.写志愿军战士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的情景,并借泪水抒情以结束全文。(17─20自然段)
小结艺术特点:
一、构思独具匠心,选材典型。
作者在选材上,首先注意双方的相对平衡,一方是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国土,“结下生死之谊的人民”,一方是舍不得这具有“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的军队离去。而侧重点放在朝鲜父老一边。
典型材料:
志愿军美化营地、留赠礼品──是对人民军战友的依恋;
修桥铺路、挖水井、盖房子──是对朝鲜父老的依恋;
万花筒留给孩子,龙头拐杖留给老人。
有些材料在对比中显出其典型意义:
战士们亲手绣手的绣花手绢;瞎眼老妈妈把二十几个战士,“从头到脚都摸了一遍。”
二、以时间为顺序,合举分承。
从时间上看,第一部分写金秋时节,“我”又来到朝鲜时的见闻,这是故事的序幕;第二部分写志愿军撤离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第三部分分写志愿军的行期一天天迫近时朝鲜父老的活动,这两部分是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写依依惜别的场面,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从内容的联系上看,第一部分总写中朝军民的相互依恋,是合举;第二、三部分分写中朝军民双方的活动,分承相互依恋之情;最后,依依惜别的场面,是两情相汇的奔流,是文章结构上的总合。
先写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恋,为写朝鲜父老对志愿军的依恋作了铺垫;写双方相互依恋,又为最后写双方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作了总的铺垫,有分有合,层层推进,作者用一支妙笔,曲尽了双方无限深情。
三、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通篇文章,到处充溢着浓烈的情感。
记叙志愿军的活动时,有朝鲜父老的感慨;记叙朝鲜父老为志愿军饯行的种种活动时,更有战士们激动的誓言,而这其中,始终都有“我”的观感,“我”的由衷赞叹。作者的议论抒情,往往都在一段叙述的前边或后边。
文章第四部分,更是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统一的典型。
简明地记叙了志愿军撤离朝鲜的全过程: 待命──集合──出发──行进。而在记叙这个过程时,作者处处着眼于表现中朝军民尤其是朝鲜人民的感情。文章极细腻地写出朝鲜父老们情感流露的过程: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眼睛潮湿了”,“谁也忍着”,“仍然没有哭”──战士们一声“阿妈妮,再见! ”“不知道是那个忍不住”,“第一个哭出了声”──泪雨倾洒,“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事实已经够感人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情不自禁地用整整两段抒情议论,赞扬朝鲜人民的“刚强而又多情多义”,揭示这些眼泪的珍贵意义。
最后一段,作者先调转笔来,回叙战士们在“泪雨”中行进的情况,接着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不要哭了,替他们背背包啊!’”于是出现了“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行进的最动人的场面。最后,再次爆发出深情议论: “这是什么队伍啊! ……”这一抒情性的议论结尾,深刻地揭示了中朝友谊的伟大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思想和感情一起达到高峰。
文章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有些段落间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文章最后三段,进而采用第二人称呼告手法,更增强了文章浓烈的感情色彩。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第四题
4、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2:依依惜别的深情的经典散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的经典散文
突闻达川总你卸任要回你自己的祖国了,我心顿感怅然若失与不舍。原因有许多,首先就是我能来松井很大的原因得益于你的认同。那天来应考你拿着我试作的机件制品问了我许多专业的话,至今都记得;我更记得你最后说,“今天这么大的台风和暴雨你还能来,谢谢了。”至今想来犹感温暖、亲切。其实,该说谢谢的,应该是我,因为你的认可使我能够进入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松井公司,并得以认识这么多各有所长的优秀员工。一直以来埋在我心里的话,就是要当面向你说声谢谢。但由于脸皮薄不好意思,直到今天得知你要走了,只得在匆忙间说声:谢谢你——达川总。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情,缘自哪里?我一时都语塞,不知从何讲起。
就如一满瓶的.豆子,突然间要叫我倒出来,只能是卡在瓶口。脑子里突闪出来的就是“智慧、谦和、魅力”这几个词;是的,就是它了。我在下层你在管理上层,但丝毫不妨碍我们之间的沟通,确切地说你是用你的魅力在与我们沟通,引导着我们。你看问题一眼就能抓住核心,这一点,从第一天你对我的应聘问话就能看出。我唯一上过你的一堂课就是你看到有员工拿加热筒时抓着线圈,你为此专门组织一次全员学习。从行业讲到产业再讲到产品再讲到用途功能和结构,宏观微观娓娓道来驾轻就熟。你想使我们从短暂学习中能看了一点知晓一面明白一体。当时我听了你的讲解下了楼就说,你若是个老师必定桃李满天下。你走后,那会议室必将留下你智慧的芳香。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情,缘自哪里?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讲起。
但我的脑海里总能跳出你伟岸亲和的身影。刚来公司时,看到老员工对你的敬重,我还以为是,你是领导他们怕你。这也很正常,在其他公司普遍的很。但如今想来,我个人体会,他们是和我现在一样,由衷的钦佩和爱戴你。记得刚刚过去的腊月,我和公司另一个员工在钣金车间后面改装货架,外面很冷,但我们很专心地在那切割焊接,做着做着,好像后面有人,猛一回头,只见你站在我们后面,临着寒风,静静站立着,或许已久,见我们回头看你,你首先给我们的是认同赞许的微笑。至今只要想起,犹觉你那亲和、真情的微笑就如那春日里温和的阳光,那么的温暖。每一次你来到车间总是脚步轻轻,不愿打搅每位忙碌的人们,见了问题,也是简明扼要指出纠正。我国古圣人老子云管理“太上,不知有之”,我想可能就是说的这吧。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情缘自哪里?至此我不再语塞。
因为如我不说,那树,那草,那土地,都想抢着说。还记得吗,你?去年某秋日的清晨,刚做完操,你检查工作时无意发现草坪上留有铁削,急招我们钣金车间全体员工查问。后来知道是外来收废品人所为,但你仍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保护好每一颗树,每一片草,没一块地,要留给子孙后代青山绿水。”你说这话的时候,天空四周正滚着周边工厂,我们的国企,排出来的浓浓的黑烟。我当时(请原谅我)认为你这是小题大做,几棵草,巴掌大的地,一点点碎屑,还谈不到什么子孙后代,你管得了这几棵草,这巴掌大的地,却管不了那,正在我们头顶滚滚着的浓浓黑烟。如今想来,我真是被那黑烟熏痴了,熏傻了,熏得和冒烟的主人一样近视无知了。如今春天来了,你却要走了。小草们为了能欢送你,正努力地冒着新芽,不信你去看看,你开过会的那块草坪,它们正努力用新绿期盼着你呢,达川总。爱可穿越时空穿越大海穿越国界,藤野先生的爱穿越了国界,鲁迅记住了,我们后人记住了;你的爱跨越了大海,我们也必将记住,受你关爱的那块地那片草也必将记住。
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情缘自哪里?缘自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胸膛里,缘自我们大家不舍的眼神里。我自知我脸皮薄又结巴,当面说不出什么话来,嗯嗯啊啊半天不知所云,还耽搁了你的行程,只好借助笔来表达,然而,肚里墨水榨干也就只两滴,但就是两滴,也要表达我对你,离别时,内心依依惜别的深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达川总,当你回到你的祖国,樱花正是浪漫时,别忘了那里也驻着我们张家港长城松井全体员工,对你依依惜别的深情呢!
最后,祝愿我们的松井也如这樱花一般灿烂美丽。愿我们的国家也都一样灿烂美丽,也如我们的员工一样,聚也依依别也依依。
篇3:依依惜别的深情散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散文
你来自南非。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干旱和半阴,不耐涝,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金枝玉叶。
爱人修剪你,常常把你多余的枝叶扔掉。每一次,都是我从垃圾堆里把你捡回。不管爱人如何阻难,我都要帮你繁殖后代。你也很知趣,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生根发芽,然后变得枝红叶绿,不负我的辛苦。
你是我养过的最喜欢阳光的多肉植物。光照不足,你的新梢就呈现一种病态的绿,叶片大而薄,叶片之间的距离也会拉长。潮湿、隐蔽、通风不良,会导致你根烂叶落。
冬季,长时间五度以下的低温,虽不至于把你冻死,但会使你叶片脱落,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不懂这点的人,会误以为你冻死了,把你抛弃,我常常因此替你惋惜。所以,每逢给你找到一个新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给你的新主人强调,只要你的根系没有腐烂,就算身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都脱落,没关系的.,来年春天,只要太阳公公照到你的身上,很快,你就会一如既往的枝壮叶茂。
常常,因为以上这几点,很多人喜欢你却在家里养不好你。
爱人常常把你做成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盆景。我给你的枝梢插上五颜六色的小干花,还在你的枝头系上火红的小灯笼,煞是好看。那些小干花,遇水闭合,见光就开,永不变色。只要不去碰撞,也永不凋谢。不喜欢养花的人看见了,也连连赞叹,站在你的面前,依依不舍。有人说,其实你开花的,可是我养了你十年,却从未见过你开花。即便是这样,也不影响我对你的偏爱。
前些日子,爱人给我谈了他的设想,让我明年无论如何不要再繁殖你。还要我尽快把你处理完。不过,宽限我可以挑几盆最爱的留作纪念,可以继续养。
我站在你面前,难取难舍,左右为难。其实,我知道,爱人比我更喜欢你,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放,才不得不舍弃你。
这个冬天,只要是在花棚,我心里就酸酸的。我是那样的喜欢你,我以为:我们可以永远互相照顾着走过这一生,怎么也想不到有天会中途把你放弃。喜光,是你的天性,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我的小花园容不下你,仅仅是因为你的这个特点。将要被送出花园,我不知你们离开我时是否坦然?我们曾经相处十年,我也能把你养好,现在,却不得不忍痛分离,我真的、真的不甘心。
每天早上进花棚,我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看看你。不知是因为花棚里湿度太大,还是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生命,以后将不再在这儿延续,叶子上面,总有一处是湿湿的,好像我看你时的泪眼。离别,也让你伤心吗?无奈的分手也叫你流泪吗?
请问:你这一生,你是否还能记得,在我的花园里,我四处堆放你,挤得别的花儿没法插足,爱人常常为此训斥我,委屈的我,常常暗自流泪哭泣。你走后,我将不再因你再受爱人的批评,也没有这样那样的麻烦,更会减少很多工作量。可是,我开心不起,我的心情竟是如此的沉重。阳光下,我们曾经一起享受过太阳的温暖;风雨中,我们也曾并肩接受过考验和锻炼。以后,没有你的日子,我将是多么的孤独。当回忆的温暖将我紧紧环绕时,我又会是多么的寂寞和空虚。
这个冬天看你们,我发现,你比任何时候都更精神美丽。临别时,我看不到你的悲观、消沉、泄气。是否,你只是想把自己最坚强的这一面让我留在记忆里?叫我以后想你时,多些快乐和幸福,切莫为你去偷偷的哭泣?
假如花儿都会开口说话,你应是属于最沉默的那个。一生只知道执着的去追求阳光,从不多苛求我,苛求这个世界给你很多。
未来的日子,我不知自己将心生多少想念与期盼,期盼自己生活的空间,多些阳光,多些空间,让你能重返我的花园。
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真情,全都浸在我不轻易掉下的热泪里。
滴滴热泪,洒在地上,都写着,不忍别离!
篇4:语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选材上的繁而不乱的特点。
2.理解文章所歌颂的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沉甸甸(diān) 髫(tiáo) 悠悠冉冉(rǎn)
2.内容主旨
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是无限地依恋。”)写在凯歌声中,离情牵动着中朝军民的心。
第二部分(从“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到“怎么会不深深地依恋!”)写志愿军战士在离别前的活动。这一部分有两个层次:第①层(从“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到“……中朝友谊比海深。”)写志愿军战士美化营地,为人民军战友留赠礼品;第②层(从“在这有限的时刻里”到“怎么会不深深地依恋!”)写志愿军战士们多方寻思,为当地父老们尽力。
第三部分(从“可是,志愿军的行期……”到“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美丽的彩虹。”)写朝鲜父老对志愿军的深情依恋。这一部分有两个层次:第①层(从“可是,志愿军的行期……”到“从头到脚都摸了一遍。”)写朝鲜老妈妈为志愿军战士饯别;第②层(从“在这惜别的时刻”到“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美丽的彩虹。”)写送行诗章和东阳里人民为蔡定琪烈士迁葬。
第四部分(从“离别的日子”到结尾。)写离别时的.动人场面。这部分有三个层次:第①层(从“离别的日子”到“站在寒气袭人的晓风中”。)写离别的日子来临时的情景;第②层(从“部队集合了”到“仍然没有哭。”)写妇女们强忍泪水为战士们送行;第③层(从“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到结尾)写朝鲜人民为战士们送行的情景,并借泪水抒情来结束全文。
文章以通讯形式,将报导的镜头对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军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歌颂两个民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共同抗击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战争中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极其具有的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语文教案-《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依依惜别的深情小学作文
依依惜别的深情小学作文
就快到了离别母校的时刻了,离别这个伴我走过六个春秋的母校的时刻。曾经向往的那些高校在此刻也比不上我的母校,曾经向往的名师在此刻也比不上我的启蒙老师。......
校园里的花坛旁还有我和伙伴的笑语;校园里的操场上还有我的足迹;校园里的那明亮的教室里还有我的温热;校园里的微机室里还有我敲打键盘的声音。.....但是,以后呢?我离别校园后还能再看看老师的面庞吗?或许会,或许。.....
我不敢再想下去,自从我走进这个要伴我六年的校园后,我就喜欢上了她。她的一草一木,她的老师,她的'一切一切我都印在了脑海里。
在这个校园里送出去多少个才子,多少个才女?我不知道他们还是否记得这个校园,但是,我会记住她,我的母校!
我不可能回到可爱的童年,印有母校香味的童年,我只能珍重,珍重这段短暂的时光......
在离别这个校园的时候我们除了依依惜别,只能献给母校一个个美好的祝愿.再见我的童年,我的母校!
篇6: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和大多数的追星族不同,徐志摩不仅用自己的名字来表达“志在摩诘”的崇敬,而且他更谙熟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这一点,可以从诗人的《再别康桥》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7月,重返英国再回康桥,诗人禁不住思绪飞扬1920年,他远渡重洋到英国研究文学,在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诗人深情地称康桥是“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而今重返母校,诗“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夕阳西下,落日把它的余晖幻成满天的彩霞,织着思恋,缀着梦幻,久别瞬聚的诗人带着无限的眷念幽思,带着深深的愁思,拖着沉重的双腿一步三回头地向母校告别。三个“轻轻地”写出了诗人蹑手蹑脚,不忍惊动,不愿惊动母校的心理。看似安静,实则沉重。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实感,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按照常理,作别的本应是人,却换作了云彩,孤独与失落隐含其中。这幅落日告别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眷眷学子对母校的无限深情。“举手长劳劳,我心更依依”。那“缦烂的云纹霞彩”,不正反映我的`思想情感,反映此时“撒向天空的眷意诗心”么。
青青的河畔,依依的杨柳,舒动着她那柔柔的纤臂,牵着诗人那多情的目光,更牵着诗人那不安的思绪。沐着夕阳的金辉,拢着霓虹的彩纱,那婀娜的金柳不正是那“不胜娇羞”的新娘么?那样地秀美端庄,那样地典雅高贵。透着无限的欢喜与眷恋,万分的美好与心爱。至此,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康河,积淀着我的爱恋与愁思,康河“通我血液,浃我心脏”。
清清的康河,柔柔的碧草,那般娴静安然,那般自由自在,因为它永远属于我的康河。朝朝暮暮,冬去春来。它都能令我艳羡地与康河厮守。所以诗人不禁脱口而出“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样既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又可以紧紧偎在康河的臂弯里,感受她那“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轻吻”。因为“我的眼是康桥叫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她给我胚胎的”。康河,你是我生命之河,养育着绿油油的青荇,也养育着我青荇般的梦。
那静静的榆阴之下,不是我朝思暮想的拜伦潭么,闪着细碎的鳞光,荡着绮丽的涟漪,仿佛那斑斓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翻泼一海纯金,荡漾一潭梦幻。而今梦虽破,而那彩虹般斑斓的碎片依旧那么绚丽多姿,依旧那样地如花美艳。梦沉淀在康河里,我的心也沉淀在康河里。
夜幕徐徐而下,星光点点如烛,独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月华。在青青的碧草间泛舟。寻遍我每一处的春阳艳照,夜雨阑珊;寻遍每一株鹅黄橘绿,木茂花鲜。那星辉的斑斓,不正是我那被揉碎的彩虹般的梦么?所以诗人不禁要放歌。可是万语千言又无从说起:“可爱的,我将怎样比拟你呢?我怎能比拟得出呢?”于是作者将这寄托给箫声。深沉舒缓的笙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梦已碎,心如昨,站在这梦的胚芽潜滋暗长的康河,诗人怎能不感慨良多“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就让那份美好,永远积淀在康河,永远尘封在记忆的画册。不要去惊扰,更无须去打破。哪怕是康河上漫烂的晚霞云朵。至此诗人再次放慢离别的脚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一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面对康河,诗人寂然凝虑,“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我甜蜜的忧愁”。就这样诗人满含着无限的眷恋与期待,轻轻挥手,悄悄而去,留下的是那情真意切的依依深情。
纵观全诗,情由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天成。诗人把无限的眷恋与淡淡的悲伤都注入了康桥的一草一木,星辉云彩。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一幅依依惜别图。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
这是心灵深处的欢畅。
这是情绪境界的壮旷。
凭天堂沉沦,
任地狱开放。
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
──《康河晚照即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