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哩年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

篇1:少数民族风俗作文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乔迁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1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磕头――是藏民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拜佛像、佛塔和见大**时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

馈赠――是藏族人民十分重视的事,凡有喜庆必然送礼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否则即为失礼。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另外,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1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篇2:少数民族风俗作文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节日,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布朗族―――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藏族――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篇3:少数民族风俗礼仪

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

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交友的基本礼仪。擅长制作的美食有乳扇、生皮、雕梅等。最盛大的民族节日是“三月街”。

尼族

广西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服饰以黑为美,各地区有差异。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名族,擅长各类乐器、舞蹈、民歌。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是“蘑菇房”,另外哈尼族非常善于利用梯田种植水稻,他们的精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千年不变的辛苦劳作,改造者大地山川的面貌,可以说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

傣族

很多学者常将傣族分为水傣、旱(汉)傣、花(腰)傣,其实这是错误的,傣族只有一个种族,只是因居住地不同,服饰和生活惯稍有差异而已。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为成年的男童都要到出家受沙弥戒,三、五年后可还俗,未出家者将会被视为未成年或者没教养。

傈僳(lisu)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一带,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还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拉祜(lahu)族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得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喜欢黑色,因此衣服大多以黑布为底,镶秀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民族美食有竹筒烧饭、烤肉。

佤(wa)族

佤族各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意为洞,“里”为出来,它是佤族对本民族古生活的回忆。

满族的风俗习惯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过去有20种称呼,1949年以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改称为壮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聚居地区多山,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

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龙蛇等。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壮族在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瑰丽的文化艺术。壮族的先民在广西左江两岸的陡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崖壁画。从战国时期开始,壮族人民就能铸造铜鼓,它既是乐器,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独具民族风格的壮锦久负盛名,远销国内外。

篇4:少数民族风俗作文600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篇5:少数民族风俗作文600字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55个。贵州就有49个少数民族。暑期我去贵州旅游,令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少数民族就是仡老族和苗族。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仡老族。仡老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老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民族语言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

我们在道真体验了他们的三幺台,所谓“三幺台”指三台席,即茶席、酒席和饭席。

第一台——茶席,主食为油茶,以喝油菜为主,并伴以果品糕点等佐食饮用。茶席的目的,一是给亲友或宾客接风洗尘;二是亲友和宾客们走累了,也饿了,饮油茶解解渴。

第二台——酒席,主要以酒为主食,喝的酒是自家酿造的咂酒和苞谷酒。以及当地自产的熬酒、夹坛酒等。

第三台——饭席,以米饭为主食,下饭茶十分丰富,有灰豆腐果、油豆腐、炒豆芽、笋子排骨汤、扣肉等“九碗十盘”大菜。

而另一个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苗族,苗族女人穿的衣服和脖子上都会配有银饰。我们汉族结婚都要穿红色的衣服,而苗族人结婚时穿的却是深蓝色的衣服。通常苗族的母亲们会在她们女儿出嫁前七八年就会开始准备出嫁时的嫁衣,全套衣服及头饰都是纯手工打造,价值十几万哦。

苗族另一个特色就是千人长桌宴。千人长桌宴是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历史了。通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户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

虽然各民族语言、服饰不同,但都有一颗火热的心,56个民族永远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篇6:少数民族风俗作文600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唱起这首歌,我都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对每一个民族都充满了好奇。

在众多少数民族中,我最喜欢的是傣族。

为了了解傣族,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傣族吧。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有人口12.5万人。

傣族的男生,服装都差不多,都穿无领对襟,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穿着长管裤,头上蒙白布、水红布,或用蓝布包头。女生的服饰颜色各种各样,外形都是一模一样的,上身穿着小短袖,露出一点肚脐眼,下身穿着长到脚踝的裤裙。男女一起翩翩起舞时最让人赞叹!女生跳得优雅多姿,每个动作既自然又标准。男女每次都配合得天衣无缝,十分默契,总让人看得入神,一场场地演出都结束了,而人们还陶醉其中。

傣族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

到泼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带着自家的塑料桶或大大小小的盆子来到空地上。人们先分为几个队,先举行“背新娘”比赛,谁先把“新娘”背到指定的地点谁就赢,或者用头顶着水桶,把桶里面的水能准确地倒到桥那边的桶里谁就获胜。这些“热身赛”过后就是重头戏“泼水”了。人们都举着泼水的用具,互相泼水。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祝福的水,被泼到水的人都认为自己沾了福气,那场面,真是人欢马叫,好不热闹!他们沉浸在笑声的海洋里,沉浸在幸福的时光中!

水花在人群中绽放,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朵朵晶莹的冰花,这些水花仿佛记忆着傣族人民的欢声笑语和这难忘的节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