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骗江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褶皱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褶皱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褶皱散文

篇1:褶皱散文

褶皱散文

时光过往,恍如隔世!类似于海水淹没掉了沙滩的层层堆积,退却之后,了无痕迹。亦如抚无了你看不见的褶皱!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每每这一习熟悉的旋律温习过耳畔,总感觉像是唱湿了心般的辛酸。我的辛酸不在于岁月狠狠磨光滑了我那尖锐的菱角,因为我知道这是时光给予每个人成长里必有的雕刻。可是......,可是我总是不忍心将这一切关联到我亲爱的父母。我喜欢油画,喜欢它把事物临摹的淋漓尽致的真实。可是如今的我很害怕曾经很欣赏的《父亲》。印象中印有罗立中那幅《父亲》的油画是在高中的书本前序的插画里,那时我还很喜欢这幅作品,也很自豪似乎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这样一副辛苦了一辈子的样子,觉得父母不那么苍老都能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这种感觉真好,然后······真害怕。你可以看那位父亲,铜黄色的皮肤就像褶皱了的泛黄纸页,一条条皱纹的“沟壑”里沉甸甸的装着岁月的故事,可是看久了就像是时间长了、故事多了、粗薄的皮肤越发的承受不了了,于是越来越褶皱。在那些年的课堂上,我会时常的偷偷看上一会,然后暗自欣喜着......

时光依旧如我离开时的洁净,我没有叹息,也顾不上叹息,自顾的往前走着。

可是,如今长大的我在外读书、就业,时隔半载的才看得上父母一次,我总期待那一时刻,却又心伤于那一刻。他们已是饱经风霜的样子我不敢与自己诉说,他们渐现得斑白的双鬓我不想劝说自己接受。我在想那些年轻的容颜是不是都因岁月落荒而逃了吧!岁月可真心是会开玩笑,将“沟壑“里的故事续说到了我父母的脸庞上,我相信这些故事里面的主角肯定是少不了我了。记得余秋雨说过:拿起黄铜镜照颜,便容易想起无数个去年。那些年里我总爱在父母那里撒娇。我喜欢我很小他们很大的感觉,很安全很温暖!也觉得他们是我的整片天空,他们就是我的世界和所有!现在我愧于自己的.现实,父母在我的世界里逐渐的退缩,现在就仿佛是一颗菩提树和一张石板椅,总是扮演着守候与期盼的角色,我是“导演”,他们的角色是我安排的。这些话语甚是讽刺,却也是申张着我无声的痛楚。

现在细想开来,我曾经渴望的是多么的渺小,拥有的却是如此的浩瀚。是时间夺去了我广阔的拥有。而我......,除了拼命的去抱怨,感叹,似乎对于这些赤裸裸的流逝也是无可奈何的。当看着叶子脱离了树枝,我想我不能再去感伤它的凋落了,而是惊叹并恐慌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感忐忑中,这又是多么不可一世的残忍。我的确恐惧于此,只能收起内心欲发的啜泣,我想好好珍待我现在还可以拥有的“一切”、我那两位珍贵的人物,我一生中最伟大的人物。如今,只任岁月沧桑了他们的容颜,我既无法挽回这一切,便应当狠狠地去珍惜才是吧!

我爱好些年前的阴天,我爱前年走过马路的左边,我爱去年初秋的下雨天,我本也应该不舍得的去爱父母亲变老的容颜······褶皱里的旧时光总会泛黄也总会泛光。我曾幻想过这样一个诙谐的场面:父母变成了可爱的小朋友,而我变成了类似天空的父母,他们每天在清新的早晨醒来,我伺候他们洗脸刷牙,吃我早早起床做的早餐,用最温柔的目光送走他们上学的背影。若是在学校调皮和同学打架了,我也会在家里不顾三七二十一的爆粗口说上那孩子父母亲一顿。不停心疼地问他们哪里有没有疼,然后猛地将他们拥进怀里,就像是最宝贝的东西被别人碰过一般,心理百般的温柔在荡漾......

我想,父母也该这样被我们好好的爱一次,在这接下来的这辈子!

篇2:那些年落在时光的褶皱里的散文

那些年,紫荆花开了又落,木棉絮飘了又停,湖水涨了又退,你的青春,随着流光悄悄逝去,你的心事,静静地落在时光的褶皱里。

结束了高中那段苦逼的岁月,满怀期待着大学会给你打开大大的门,给你多多的惊喜。譬如会经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那种风花雪月的爱情:遇见一位高大帅气的他,你们在校道里散步,在树荫下读书,在月光下诉衷肠……

但是,结果是这样的。

就读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师范大学。所以,班上的男生才14人(总共44人)。而且,有几个已经名花有主,有几个虽然是单身,但人家是城里人,和你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剩下几个是更是个性鲜明的另类:一个身材苗条,女性气质特别明显,说话细声细气,不会任何球类运动,走起路来都有点袅娜之姿;一个独来独往,几乎不出现在班集体里;一个专业人才,脑子里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理论,生活里除了理论还是理论……

他们不适合你,你更加不适合他们。因为你太安静了:在人群里几乎不发表任何意见。慢慢地,你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了。你明显感觉到了,可是你还是固执地认为安静的你会在某个团队或者某个人的影响下变成活泼开朗的你。你还可以不要爱情,但需要友情。

于是,有了这样的发展。

你也尝试着改变自己。参加了“家”工作营,认识了一群朋友,你们也经常聚在一起。那时候,大家都想共同建设好这个工作营,在商讨怎么发展的时候,你只是静静地在旁边听,你听进去了,你只是愿意参加这种公益工作,没想到要怎么改变,所以你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你的小伙伴问你为什么不怎么说话。你笑笑答道:“我听你们说啊,我没有意见。”于是他们又继续。而你,慢慢地,在集会的时候就变成了个会议记录员,工作的`时候就负责后勤。当然这一群朋友还是很给你面子的,比如赞叹你的厨艺好(其实只是把饭菜煮熟了),对你的认真工作态度予以肯定,说你善良……

你心里清楚,这些品质都是众人皆有的。这时你知道自己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话。所以在空闲的日子,你又决定去寻找新的朋友,知心的朋友。于是你交到了不可以开口和你说话的朋友——图书馆里的一本本书。

结交这个朋友时,你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什么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什么被称为“相见恨晚”……

以前,一个人在落满紫荆花的校道上走着,广播里放着孙燕姿的《遇见》——“你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你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你只能苦笑一声走开。现在你听到只是淡淡地笑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人在你心里,而且一直在木棉树后等你,

以前,一个人去饭堂吃饭,发现对面坐着一对情侣。女孩夹着饭菜往男孩盘子里放,男孩帮女孩背书包……你只能加快吃饭速度,尽早离开。现在你可以安安心心,慢条斯理地吃完饭,因为你清楚你的他在书包里,安慰你别急。

以前,你看到某个社团在校道搞宣传活动,你总是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份子。现在你不再盲目,凭一时冲动而去报名。因为你明白他就可以充当一个社团里的好朋友。

篇3:褶皱有哪些形态分类?

褶皱有哪些形态分类?

(1) 按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

①直立褶皱 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②倾斜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相等。轴面与褶皱平缓翼倾向相同。

③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同,倾角相等或不相等,一翼岩层层序正常,另一翼层序倒转,

④平卧褶皱 轴面水平,两翼岩层近于水平重叠,一翼层序正常,另一翼倒转。

⑵根据纵剖面上枢纽产状分类

①水平褶皱 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大致平行并对称分布。

②倾伏褶皱 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对于背斜,合围的尖端指向倾伏方向;对于向斜,合围的开口指向枢纽的倾伏方向。

篇4:褶皱有哪些基本类型?

⑴背斜

它在外形上是岩层向上拱的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时代依次渐新。

⑵向斜

是岩层向下拗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而两侧岩层依次渐老。

篇5:阿尔卑斯山脉是褶皱山脉吗

什么是褶皱山脉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褶皱。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它们是由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篇6:教你如何抚平衣服的褶皱

教你如何抚平衣服的褶皱

湿毛巾

洗完澡才发现自己忘记利用浴室蒸气这个妙方吗?没关系,先把皱衣服挂起来,将两条毛巾沾湿后夹住衣服正面及背面,轻轻地在衣服上按压,也是个使衣服去皱的好方法喔。

浴室蒸气

大家都知道要敷面膜的时候可以顺便擦指甲油,懂得利用时间才是变美的王道!那么洗澡也不能浪费时间!将皱皱的衣服拿进浴室,吊挂在不易被水泼到的地方,一边洗澡、一边利用热水淋浴的蒸气拉直皱褶,一举两得!

水壶或热水袋

DIY做一个熨斗吧!将热水壶或热水袋装满热水,一个熨斗替代品就完成了!把皱衣服放在平坦处,顺着衣服的线条往同一方向缓缓熨平即可。不过千万要小心,别烫伤了自己啊!

干毛巾和烘衣机

烘衣机绝不只是将衣服烘干而已,当你好不容易洗完、烘完衣服,但衣服却皱得跟咸菜一样,这时候就再丢进一条干毛巾一起烘约15分钟,就会发现衣服变得平整多了。

离子夹

既然吹干头发的吹风机可以吹平皱衣服,懂得举一反三的妞妞们应该也想到离子夹了吧!它不只能将头发弄直,也能以其热度烫平衣服,这下家电就能少买一样啦!

吹风机

衣服皱褶处稍微喷湿或沾湿,先运用湿气重量让衣服渐渐被拉直,接着拿出平时只吹头发的吹风机吹干,就能达到除皱效果。

褶皱散文(精选12篇)不过说到底,弄平衣服皱褶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好的方法是刚洗完衣服将整件衣服甩一甩,然后立刻吊挂起来晾干,接着再依衣服材质吊挂或卷起,才不会总是在出门前才发现衣服皱巴巴的,穿出去上班或约会都有点羞羞脸啊!

篇7:褶皱与断层的模拟实验

近年来,地理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在地理教学中凸显了重要作用,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了地理素养。但经过调查发现,高中地理教师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地理实验的开展情况很不乐观,大多都是在优质课中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常态化。网上和课程标准上也有很多的实验设计,但是否具有操作性,操作效果如何则是个未知数。笔者通过学习和探索,开发了褶皱与断层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其拿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对于褶皱和断层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多半是通过板图、板画的形式来加以描述的。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但运用二维空间的图形来表现三维空间的事物,其直观性显然不是很强,以致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模型作为地理教学中的一种立体教具,通过视觉、触觉传递信息,更容易促进学生形成地理表象概念。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褶皱与断层模型,并由自己向他人演示,描述,那么学生不仅会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够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褶皱与断层,都是内营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地貌,讲解的过程当中,自然要突出岩层的`层理性。笔者要描述的这两个模型,就是要通过突出地表现岩石的层理性,来生动地再现在内营力的作用下,岩石的弯曲变形和拉伸断裂。

工具准备:一块长×宽×高为80cm×60 cm×4cm、软硬和厚度适当的海绵;一块长×宽为80cm×20cm×15cm、硬质海绵;三种颜色的水粉画颜料和毛笔(或喷漆);切刀1个;厚的双面胶一卷。

模型制作:

1、褶皱模型的制作

用切刀将60 cm宽的海绵延长轴方向平均切成三条,叠在一起代表三个水平岩层。将三个岩层沿长轴的横切面涂上不同的颜色,最上和最下的水平面也涂上与该层切面一致的颜色,之后用双面胶将三个岩层固定。在其顶端适当位置沿短轴方向切出一个平行切口。

2、断层模型的制作

将硬质海绵沿长轴的横切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在此基础上,在海绵块顶端沿短轴方向,向下切出四个斜面,将海绵块分开。

篇8:PS快速制作褶皱效果

原图

最终效果图

1.首先,在Photoshop中打开要加工的图像,另存为Rumpled.psd,在这里,我选择了一张纸钞的图像(这张钞票是蒙古发行的,从这张钞票上就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对后世的影响了)。(图01a)

图01a

注:如果你是在多层的图像中处理,那么要确保处理的对象处于单独的一层中。

揉皱的纸张不再有规则的边缘,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要为边缘的变形留出一些空间。在使用画布大小命令之前,先将背景层转换为普通图层,方法是用图层>新建>图层背景,或直接在背景层上双击,在弹出的新图层对话框中保持默认设置,这样背景层就转换为了图层0。

打开图像>画布大小命令,保持原有的画布格局,根据你的图像大小,适当的将画布的宽度和高度都增加一些,大致在25~50像素之间,不用太大,图像周围有一定空余就可以了。如图01b。

图01b

注意:转换图层和增加画布大小这两个命令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使用了画布大小,新增加的画布会被当前的背景色填充,这样我们在下面的步骤中就不容易取得图层的不透明度选区。先转换图层的话,增加的画布就会是透明的。

2.现在我们开始制作置换图。在图层0上新建一层,命名为texture 。复位色板,用渲染>云彩滤镜填充图层,如图02a;

图02a

接下来,执行渲染>分层云彩,多执行几次,直到图像较为均匀为止。这里,我用了6次分层云彩滤镜(图02b)。你可以用快捷键Ctrl F,连续执行同一设置的滤镜。分层云彩滤镜在很多时候都会被用于创建类似于大理石纹理的图案。使用的次数越多,纹理就越明显。

图02b

3.现在我们来为图像添加一些立体效果。打开风格化>浮雕效果滤镜,将角度设为-45度,高度为1像素就够了,数量设到500%。这样简单的滤镜效果会使图像呈现出逼真的纸纹效果。(图03a)

图03a

复制图层texture,这个副本层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置换图。在图层texture副本层中,我们要用高斯模糊滤镜模糊图像。为什么?请不要忘记,我们现在是在制作置换图,太过鲜明的纹理图像会使置换后的图像扭曲的很夸张。在打开的高斯模糊滤镜对话框中,将模糊半径设为4.0像素。(图03b)

图03b

这样,用于扭曲的置换图就完成了,先保存文件,再将它另存存为名为texture的.psd格式文件,下面,我们就要开始扭曲图像了。

4.在图像Rumpled中,你的图层面板中应该有三个图层,从下往上分别为图层0,图层texture和图层texture副本层。现在,暂时关闭图层texture和图层texture副本层,并确定当前的目标层为图层0。

打开扭曲>置换滤镜,在置换对话框中,设置水平比例为10%,垂直比例为10%,在置换图栏目中选择“伸展以适合”,未定义区域设为“重复边缘像素”(图04a)。点击确定后,从打开的选择置换图窗口选择刚才文件的保存路径,选择文件“texture”,点击打开确定置换扭曲。你可以看到,图层0出现了轻微的扭曲。(图04b)(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在最下面加了一个图层,填充了白色)

图04a

图04b

关于置换滤镜的原理,简单的来说,就是以置换图中的像素灰度值来决定目标图像扭曲程度,置换图必须是.psd格式的文件。像素置换的最大值为128像素,置换图的灰度值为128不产生置换,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像素就会发生扭曲。这里,我们只简单的介绍这些最简单的知识,关于置换滤镜的更多详细知识,我们会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绍。

5.在做过上一步的置换之后,效果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图像的扭曲程度非常轻微,不用着急。按住Ctrl,点击图层0,载入图层0的不透明度区域,反选,显示并选择图层texture,删除后取消选择。现在,图层texture和图层0的形状完全相同。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texture移动到图层0之下。选择图层0,将其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再来看看你的图像,褶皱的效果已经很明显了。(图05a)

图05a

根据常识,我们知道,褶皱到如此程度的纸张颜色都会有些灰旧,而我们现在的图像颜色显然太光鲜了。所以,我们在图层texture上用图层>新调整图层命令增加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勾选着色,将色相、饱和度、明度分别设为34、4、-12,模拟脏污破损的纸张颜色。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在图层texture上用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进行调节。(图05b)

图05b

6.最后,我们用简单的投影样式为图层0添加投影效果。你可以保持图层样式的默认设置,仅将不透明度降低。(图Rumpled)

想要强化褶皱效果的话,可以显示图层texture副本,将其图层混合模式设为叠加即可。

想要更快速的制作,也可以用图像本身作为置换图,也就是在第三步的高斯模糊之后,保存图像,隐藏两个灰度图层,在置换文件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本身。不过这样会破坏置换图,所以不推荐使用这个方法。

图06

篇9:PS合成褶皱效果照片

FEVTE编注:更多PS图片合成教程交流讨论及图片合成作品提交请进入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1&filter=typeid&typeid=69

教程讨论及提交作业: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8

篇10:《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地的形成――褶皱。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承接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山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指出山地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地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对中外名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大陆漂移学说”的知识铺垫,对山地的形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内容是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更强调原理和本质的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短时间内难以亲眼目睹其变化过程,需要学生结合经验,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能力上,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延伸课堂教学,起到点拨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

2.会运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五、说教法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导入法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基本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3第二段,思考问题: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学生找出褶皱和褶曲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本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向斜。

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我会多媒体展示背斜、向斜的示意图,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翼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从上到下越来越老;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老。

第二步:多媒体播放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学生根据动画演示加深对背斜向斜形成过程的理解。并顺势引出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从形态和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断。教师板书讲解说出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第三步:我会在黑板上讲解动画演示,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3.构造地貌和地形倒置。

首先我会提问学生背斜和向斜分别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引导学生画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方向。根据实际经验回答问题。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但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相关知识。并讲解褶皱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和板书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褶皱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74活动题,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用五分钟的时间讨论,讨论期间我会适时点拨,最后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我会让学生尝试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内容,畅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以及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篇11:脑部特殊褶皱有助准确记忆

前脑一个被称为“副扣带沟(PCS)”的摺痕显然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记住事情是想像出的还是真实发生了,或记住真正说话的是哪个人,据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是人类出生前最后长出的几条结构性褶皱之一,而且每个人的大小迥异。研究人员说,有这种褶皱的人记忆力要比没有的人强许多。

据剑桥大学的新闻公报称,53名健康的、无认知困难史的成人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

研究报告发表在了《神经科学期刊》上。每个人测试前都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强。

参加者是根据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来挑选的。从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是否有PCS褶皱。随后,让他们看结对和半结对的词——如“Laurel和Hardy”和“Laurel和?”。在第二轮测试中,要求他们想像另一个词,随后要么是他们,要么由研究负责人真正大声说出这个词。

随后对他们进行记忆力测试。测试中,无论是他们真看到了第二个词,或只是想像出这个词,他们都要努力记住,并要记住是谁大声读出的那个词。有PCS褶皱的人记忆的准确性常常要大很多。

这项研究对一些精神障碍方面的疾病会产生影响,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他们而言,现实和想像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了解PCS在记忆和现实认知方面的作用可能会对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疾病产生某种影响。

篇12:PS置换滤镜制作褶皱特效

今天的教程向的朋友们介绍PS置换滤镜制作褶皱特效的方法,教程属于初级教程,学习制作难度不大,适合新手朋友学习,希望教程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下面是最终效果图FEVTE编注:更多PS滤镜教程讨论交流和作业提交请到论坛PS滤镜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7

下面是具体的制作步骤:

1、新建一个宽度为5.2厘米,高度为4.2厘米,分辨率为300dpi,RGB模式,底色为白色的文件,

2、确认工具箱中的前景色和背景色为默认的黑色和白色,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云彩“命令,画面效果如图01所示。

图01然后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分层云彩“命令,多执行几次分层云彩滤镜,使纹理更加明显,达到更好的褶皱效果,分层云彩效果如图02所示。

图023、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风格化“”浮雕效果“命令,在弹出的浮雕效果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03所示。

图03使纹理呈现立体效果,如图04所示。

图044、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设置模糊半径为4像素,单击好后,得到制作所需要的褶皱纹理,然后按”Ctrl Alt S“,将褶皱纹理存储为”标题1.PSD“,

5、按”Ctrl Z“键,返回到图像模糊处理前。打开一张准备皱褶的图片,如图05所示。

图056、选择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将图片复制粘贴到纹理图像中,生成图层1,如图06所示。

图067、选中图层1,选择菜单栏中的”滤镜-扭曲-置换“命令,在弹出的置换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07所示。

图07按”好“按钮确定,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开前面另存的褶皱纹理.PSD,完成后可以看到图层1的图像产生了褶皱后的扭曲效果,如图08所示。

图088、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1的混合模式改为”叠加“,让褶皱效果更加明显,效果如图09所示。

图099、选择背景层,按下”Ctrl L“打开色阶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10所示。

图10降低纹理的亮度,使褶皱更清晰,如图11所示。

图1110、在背景层上载入图层1的选区,按下”Ctrl J"键,对背景层选区中的图像进行复制,生成新图层2,然后把背景层填充为白色,双击图层1,打开图层样式面板,选择投影样式,设置大小为20,其余默认,最终效果如图12所示。FEVTE编注:更多PS滤镜教程讨论交流和作业提交请到论坛PS滤镜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display.php?fid=51&filter=type&typeid=87

图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