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眼界经典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眼界经典散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眼界经典散文
眼界经典散文
小时候,当我每次取得了好成绩,兴奋地回家向父母报喜时,他们总是会举一些例子,一些更加优秀的人,这使我感到十分沮丧。其实,他们的目的我也完全理解,为的是打磨我初露锋芒的锐气,让我不要盲目自大,让我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取得的成果。其实,这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心性,健全我们的人格。
人们总说,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的是怎么去培养一个人。一些表面上的事物,总是比较容易去改变,但关于深层人伦道德品质之类的东西,却只能靠每天的培养和影响,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地转变。同时,一个人的心智品质的养成,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关系紧密的。有时候,我们长期被禁锢在一个模式之中去思考问题,总是存在着太多的不足与死角。我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与他的眼界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若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正确的方向。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以封闭的面貌去面向近代化的世界,脱离了世界进步文化发展的潮流,与西方列强的差距逐渐拉大,经济军事实力不断落后。最终,大清帝国的大门被炮火轰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史。汉唐时期,我国仍是世界的大国,国力强盛,引得诸多外邦朝拜。而正是因为我们的狂妄自大,眼界只局限在所统治的地区,安于现状而拒绝与国外进行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流,直接导致了清朝晚期的屈辱,导致民国时期被肆意欺凌。所,以我们将眼界局限在自己所得到的,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导致种种的破灭。
眼界并不是单指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它是广义的。鼠目寸光,一直以来被人用来讽刺目光短浅,见识薄弱。它告诉我们的,便是要让我们的目光放长远一些,考虑问题时应该更加周密周全。新中国成立后,也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判断,只顾着眼前的短暂利益而丢失长远的打算。因此,现在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众多新式概念,这是对以往的错误进行的一种弥补,是一种创新。
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所能涉及的范围就只有那么大,达到其顶峰之后,思维就被局限了,从而无法得到动力,也无法得到新的突破。付出同样努力却收效微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同样没有差距,没有促使我们奋发的动力。一个封闭的区间中,所能获得各方面的知识与条件都是有限的.,而我们若想要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其中眼界的扩大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拉长我们的思维,给予我们一个更大的平台,让我们去发挥。不同地域成长的人们,他们从小了解的范围界面都是不同的,这势必是会造成他们思维的差异性,对他们是否有远见,是否灵活变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了解的层次范围不同,对他以后生活处事方式,也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眼界便是一个窗口,一个让我们与更广阔的外界沟通的窗口。让我们有一个广泛的视野,思考的起点更高。对同一个问题,我们所拥有的选择更多,它对我们生活与思维的影响也就愈加深远。
篇2:眼界散文
眼界散文
女儿年前放假回来的时候,因为走的匆忙,误了托运行李的时间,眼见着上不了飞机,带着哭腔给我打电话求助。
我当时怒火冲冠的感觉自不必说。做事怎么这么没有预见性呢?咋就不能早走一会呢!一大堆的埋怨充斥在心口,大冬天的却不能把孩子撂在机场不管。
赶快查询改签,没有了,这是所在航空公司当天最后一班飞机了。赶快查看别的航空公司,头等仓还有票,一咬牙退了50块钱的机场建设费回来,重新买票,而且买的是头等舱。
于是,女儿被动的享受了头等舱的服务。
回来以后居然渣渣舌头,说到:“老妈,你们有机会也尝试着坐一把头等舱哈,那服务,确实让人舒服。”
首先,VIP候机室,舒服的真皮沙发,安静舒爽的环境,精致可口的小点心、新鲜的水果,电脑网线,一应具全,所有的配备都能让顾客感受到贵宾级的享受。
等待航班的两个小时惬意而舒服,时间过得飞快,让人没有丝毫的烦躁和疲惫。等到可以登记了,专用VIP通道任你大摇大摆优先登机,而且有单独的摆渡车将你直接送上飞机,完全免除了排队、挤车的尴尬和麻烦。
上了飞机,空姐笑容满面,殷勤的帮你摆放好行李,弯腰下蹲小心翼翼的为你换上拖鞋,以防旅途不适。干净的靠背、毛毯整齐的放在一边,随时供你使用,宽敞安静的环境将经济仓的拥挤和吵杂彻底隔绝在了身后。机上餐饮也绝不是甩给你一包硬邦邦的饼干就打发了,精美点心喜欢的话请随便吃。一切都迎合了顾客的心理,为你提供最人性的服务。
有一句现在很流行的话叫做“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如果不能够亲自经历,你完全想象不出有钱人都在享受什么样的生活。你永远都会在你的那个层次过着自以为逍遥的日子。
所以,如果可以,请涉足一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领域,让自己踮起脚尖来看一下世界。越过挡住你视线的那个小小的山包,眼前一定会有一片你不曾见过的全新景色。
同样都是坐高铁,你知道一等座比二等座多出19项好处吗?
同样都是吃饭,你知道米其林3星厨师作出的饭菜味道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喝酒,你知道世界五大酒庄的葡萄酒口感是什么样的吗?
同样都是穿衣,你知道香奈儿的衣服上身之后能让你的气质瞬间提升的高度吗?
同样都是上大学,你知道清华和你所在的三流学校有什么区别吗?
现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视体验经济的发展,如果相同的实力之下,体验经济做的好,就会让你在同行业之中脱颖而出,让你拥有更多的受众,让你拥有更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当你还在享受功能性经济,为填饱肚子而吃饭时,很多的白领阶层已经开始把金钱投入到瑜伽、健身、参加各种学习班之中,开始体验金钱带来的感受。当你有模学样跟风过来的时候,有人却开始享受他最爱的`红酒和法国空运过来的生蚝,个性化经济使定制服务蓬勃而生。当你还在吭哧吭哧打工赚为生计发愁的 时候,你怎么可能想到,一个互联网大V的月收入都是你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所有这些,你不抓紧时间参与怎么能行。
所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往更高于自己层次的平台里挤,挤进去了你的眼界就跟着不一样了。
眼界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一直倡导“要么读万卷书,要么行万里路”,身体和精神一定要有一样在路上。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不合群?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是:层次高的人也合群,只是你不在那个群里。
所以,你想象不出马云、马化腾、俞敏洪他们那些人聚会的时候都讲些什么;你想象不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牛根生一声呼吁,几亿资金立马聚拢来挽救蒙牛的场景。
邓文迪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有机会认识世界顶级人士,最初的策略就是想尽办法让女儿接触到高层次的人物,比如坐头等舱,参加精英聚会,即使她们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她们的意识却远远的超越了物质条件的限制。这是邓文迪能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家女一跃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时尚人物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的心还不老,你有什么理由不给自己机会,全方位认识世界的机会呢?
所以,你一定要努力,但是请不要着急,一切都可以慢慢来,这样比较快。
篇3:眼界
两眼能望千百里,
平地不可越屋脊。
登山远朓亦有限,
难使目光无终止。
篇4:眼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每个物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看到的东西都不同,正如于丹说,云比天大,因为云可以遮蔽天空;风比云大,因为风可以使云消散;眼界最大,目光所及皆在眼中,而心比眼大,眼所未及,皆在心中。所以说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者”,多是心胸广阔者。
眼界同样是胸襟,是容人之量,是从自我升越到兼济他人的桥梁。踩在脚底下的昆虫,我们是否想过它也在怨恨世界的不公?还有一些人,何尝又为了一点蝇头微利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刚柔毕济,能屈能伸,开阔自身的眼界,不必纠结在一时的尔虞我诈,放下那些包袱吧,为了更长远的未来拼搏努力。
“天下之美尽在于己”,没错,我们是最美的、是最棒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觉得困惑、彷徨,又或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请想想,天下还有多少人不如我?爱因斯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谁能将它儿时与他未来的成就联系到一起?爱因斯坦小时候爱因斯坦小时候说话困难,而且好不容易开口了,也说的非常非常慢,事实上爱因斯坦把所有的句子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学校里的教师也对他摇头表示绝望,叫他笨蛋,认为没法教育。可是后来,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而他的一生,一直在追寻着快乐的生活。与爱因斯坦对比一下,我们在儿时比他的条件多了多少,难道连他一个说话都困难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人类的奇迹,我们难道就不行么!
篇5:眼界
现在我看我书架上的书已经满满当当的了。或许已经到了另外一个时间阶段,我开始定期的去清理那些不喜欢的书,觉得已经没有收藏价值的书了,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自己喜欢的那些书都买了实体版的,然后带回家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来收藏着,我知道其实收藏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很美的感觉,也是一种很享受的样子,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以前喜欢的东西并不代表以后还会喜欢,因为年龄增长了,见识也会变的广阔,兴趣爱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就好像在我中学时代,我非常讨厌粉色这种小姑娘的颜色,也非常喜欢那种黑色灰色雾霾蓝色那种很深沉的颜色,可是后来渐渐地我发现我的喜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我渐渐的觉得粉色也挺好看的。
也许对于我们这人生一路上的经历来说,很多风景都会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意义,但是每个人接受过来信息之后主观反映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可能会喜欢他可能会非常的真爱,也可能会觉得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都不愿意去搭理。我也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就好像是你上一堂课,无论是中级微观课还是装机宏观课,总有人会喜欢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下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因为他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然同时也有人非常不喜欢这些课程和内容,或许是从根本上就讨厌这些知识和架构。也非常讨厌老师讲课的方式,或者更讨厌这种上课的形式。
就好像那些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每个人都知道在主观的世界里很多东西都有着千差万别的影响,很多人看书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所以才会产生了那么多精彩的书评和影评。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是要接受这些差异化的东西,不断地求同存异才能够有更好更精彩的发展,这个世界才能够更加循序渐进地走向更好的未来。
这些都是我的看法。
篇6:眼界
群居的动物
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ci)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mi)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这些大象生活在一起,活动有一定的范围,有一定的路线,不乱跑乱走;出去找食,一般是在早、晚时间。它们活动的时候,为了保护幼象,排成长长的大队:成年的雄象走在前头,幼象走在中间,成年的母象走在队伍的后头。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大象分两种,一种叫亚洲大象,一种叫非洲大象。亚洲大象很大,一头足足有一台“解放牌”汽车重呢。但是,它在陆地上还不是最大的动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大象。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卜,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
大象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处
大象的故乡在非洲和印度,这两个地方的气候都非常炎热。大象和人不一样,热了不能靠出汀降温,只能靠洗澡或者用鼻子在身体上洒水来降温。在无法洗澡的时候,大象就只能靠白己的两个大耳朵来降温了。闪为大象的耳朵上有许多血管,血管里流着热血,当两个大耳朵扇动的时候,产生的气流就可以给血液降温了。这样,即使没有水,大象也不会因高温而发烧了。
大象怕老鼠吗
其实大象一点儿也不怕老鼠。大象偶尔遇见老鼠也满不在乎,老鼠可不敢惹人象。老鼠即使钻进了大象鼻孔,也没关系,根本不会堵住鼻孔而阻止大象的呼吸。大象只要使劲呼气,就可以把老鼠吹出去好远。
最长寿的大象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刚养的最长寿的大象。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开幕。这时一大群象走到场中,向参加盛会的观众表示欢迎。大象群中既有出生不久的小象,也有老象。象群过后,100多名男女穿着鲜艳的服装,婆娑起舞。舞蹈队后面是一个巨型火箭,人们用舞蹈表演把火箭射上天空,祈求天空降雨,五谷丰登。
篇7:眼界
我曾读过孟子的一篇名为<秋水>的文章,文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而当他看到大海,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看到的只是沧海一粟。由此可见,眼界的高低取决于个人乃至于一个整体对自身的要求。
就拿上海这个大都市为例,我个人认为,上海就像是一个过渡的城市――连接外国和外地的桥梁。外地人,都认为上海遍地是黄金,简是就是天堂,把到上海来打工作为人生的目标,于是乎就出现了“春运高峰”等新生名词;而上海人的眼界又相对高了些,有点钱的人都想把子女往国外送,认为出国镀层金才是上选,于是乎就引发了“出国热”。他们这些人际遇不同,地域不同,学历也不同,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参差不齐,眼界的高低也就明显不同。
再者,上海的中产阶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安逸于现状,这类人又有别于以上两种人;至于上海的低产阶级就更不用说了,只要能混口饭吃就行了,可见眼界高低的差异。
或许,每个人心目中对眼界衡量的尺度都不一致,都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最好的。这让我想到杜燮的一句诗句:“根植于地球,而植根于云汉”,这句话蕴含着一种永不怠懈的精神,也提醒那些井底之蛙:往上看一看吧!
又如,大中型企业和小公司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又将眼界衍生到一个整体上来。像小公司没什么名气,且资金短缺,它们的眼光仅限于能赚到钱接到生意就好;而大中型企业,他们声誉好资金充裕,又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他们想的就是如何打开国际市场,如何创高利润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这其中的落差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阶段制订一个计划,如在几年之内当上XX长,目标达到之后再制订一个更高的,当眼界上升到某个层面时,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眼界也就越来越宽,就像河伯一样,看见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井底之蛙们也不要囿于在狭小的空间……
篇8:眼界
有道是“眼界,心之境也,”这世间比海大的莫过于天,甚于天者,莫不如人之心境。而这两者之间的牵绊又好似相生的并蒂莲,缺一不可。
眼界之广由境界铸成。概括的说,境界就如同一个培养皿,在其中孕育了与众不同的眼界。在一般人眼中,沙漠与荒凉和孤寂是同类,但在女作家三毛的眼中,“沙漠是创作的乐土”,是她与荷西追求、挑战的见证。沙漠被赋于了丰富的情感,何止是沙漠,在三毛所踏过的每一寸土地,她高尚而深邃的境界为她所看见的每一个风景增添了生机。
这般境界与眼界的完美演绎纵观古今,恐怕也只有《论语》中那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中的颜回能相提并论了。
而境界有眼界所生。这倒是大多数的高雅之士所走过的路。
没有到过青海、西藏的“采风”经历,何来王洛宾别具一格的《半个月亮爬上来》、《牧羊曲》?
若不是有从军的感悟,岑参又如何能完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绝唱?
假使鲁迅当年没有前往日本求学,何来之后的弃医从文的大教育家?
要说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那些“馒头神们”,作为清华大学学校食堂的普通厨师,却以六百三十分的高分通过许多大学生都不可期望的托福考试。这并不是巧合,也没有奇迹发生,只是在他们工作的每一天都能看到全国的天之骄子是如何去学,眼界所及之处,境界自然就高了,促使他们一同进步。
可见眼界也可以作为境界的催化剂了,反之亦然。
常言道:“站得高,看得远。”正因为看得远,所以会想看得更远、更深这样的看是用“心”在看,用“境界”在看这个世界。当然,也是由于想看的更高、更深,人们就会选择去站得更高,看更多的事物,眼界自然就广阔了。
这也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时间老人给予我们一生,让我们从眼界为起点,去探寻、达到那份别样的心境,然后又让我们凭借这一份境界,去发现更高、更远的世界。
篇9: 眼界
今天,我们这些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市看守所武警支队参观。
到了武警支队,武警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时,分队长为我们致辞,并为我们安排了今天参观的内容。
开始参观他们的宿舍了。我们排队走进去,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床,洁白的床单上叠放着军绿色的被子。那被子叠得太整齐了,每一个边角叠得就像用尺子画出的线段一样笔直,我们都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演练场,参观了武警叔叔的列队表演。他们个个威武的站立着,就像一棵棵挺拔的松树。班长响亮的口令一出,就看到列队一条线似的向前移动。正步走时,那整齐踏步的脚步声,震耳欲聋的口号声,真是惊天动地。他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们不断地为他们鼓掌喝彩,拍得我手都疼了。擒拿、匍匐射击表演,都让我们大开眼界。看到他们生龙活虎,拼命厮杀的场面,我们又不由自主的大叫着为他们喝彩。
半天的参观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武警叔叔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