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原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诸子百家”思想的高档白酒发展观之墨家茅台,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档白酒发展观之墨家茅台,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诸子百家”思想的高档白酒发展观之墨家茅台

时下,高档白酒的涨价被业界传至沸沸扬扬;从表面上看,高档白酒的涨价是几个名酒厂为行业品牌格局所必须的行为,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名酒行业地位所使用价格策略;这种表面上的观点或许是众多行业中人的认识,也就是说,名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定位是由其价格来决定的,价格的标杆是名酒发展品牌的重要战略,我不禁要问:难道这些名酒在纷纷涨价之后,只是为了用价格来标杆格局吗?如果这种格局没有市场来做支撑,其格局且不是“空中楼阁”?我认为名酒涨价“名为格局,实为扩张”!
中国名酒的市场发展史和格局的形成,使我联想到了先秦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排名前几位的名酒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相关部门来评定的,正是由于这种权威的认定,在中国白酒市场形成各“名酒诸侯”。战国时期的各国,不也是周朝时期文王封的各诸侯形成的吗?计划经济时期,各“名酒诸侯”都在发展自己的产量,在国家统一管理下,普通百姓自由消费,消费者、经销商、厂家都相安无事,俨然一片自然和谐状态。后期经市场经济以来,各“名酒诸侯”势力逐渐突显,区域“地主势力”也渐成气候,于是就出现各“名酒诸侯”征讨全国市场,“地主势力”形成区域化品牌隔局,并且这种现象一至持续到今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白酒市场的发展只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自然销售,一个市场经济的群雄争霸时代。就像我们曾经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中国历史皇朝只经历两个朝代:一个是周朝的“以民为主”和谐时代,一个就是后期的“家天下”争霸皇权时代。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十分活跃,为中国哲学之基础,丰富了中国独特的思想文化观。每一家思想其实在当时都是某一个诸候国管理子民的手段和政策,在人类社会经历商纣暴掠、文王的和谐之后,思想家们都在为国家的统治谋求新的管理办法,
这如同中国名酒行业,名酒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封王”、市场经济的“扩张”,到如今形成“名酒格局”。这期间又何尝不是“诸子百家”思想的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呢?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又将走向何处?高档白酒涨价后又将会形成怎样的一种“诸子思想”营销观呢?
茅台的“墨家思想”发展观
茅台在我国白酒行业应该属于历史时间很长、品牌影响度很深的白酒品牌了,同样与五粮液等名酒走过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风雨兼程路。一路走来,茅台曾经彷徨过、辉煌过,如今茅台可谓是踌躇满志的,其主观上的“涨价”与“限量”销售模式,使其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市场处态,实乃茅台人一直津津乐道之事。但从营销的角度和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茅台的防守并不能成为企业长久发展之计。茅台从过去到现在,其发展思想和营销思想应该属于诸子百家思想内的“墨家”思想。具体表现为墨家的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君主的权威性与生俱来;二是讲究实事求是的理论态度,不做虚张声势、粉饰太平之事;三是扩张意识薄弱,防守意识强;四是“兼爱”思想。
一、“国酒”是客观存在的,无需消费者主观认知
墨家认为:国君是顺应民意而产生的,其权威性也是与生俱来的,无需老百姓认可与不认可之事。这一点就十分类似于茅台在得到 的认可之后,一直以其“国酒”身份鼎立白酒行业的高端,然其“国酒”的身份一直未能通过营销手段去让消费者主观认知。即“国酒”的核心定位,在其品牌行为表现上并没有去寻找有力的更多支撑点去实施,让消费者真正去感受“国酒”的地位和荣誉。
“国酒”荣誉至高无上,但是也需要消费者不断的认可去巩固。曾经,五粮液断言过“国酒”不是喊出来的,要让国人去评断。五粮液的“白酒大王”无疑更是让消费者感受到其无所不在的气势和荣誉。墨家的“君主专制”理念是墨子本人武士道精神的一种体现,其在**时期及民众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较为有效。如同茅台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国酒”荣誉去营销自己一样,是十分有效的,但这种营销手段并非是让消费者自己去认识,而要更多的去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如今,“名酒诸侯”混战之际,“国酒”这种荣誉可以说仍然是茅台最佳的品牌主张。但不是原来的被动,而是化原来被动为现在的主动。
篇2:试论中国高档白酒战略发展路径
高端白酒的崛起 一、国窖1573
国窖1573的名字一映入脑海,就给了人们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浓重并且深谋远虑的定位,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股份有限系列酒形象产品之一,其公司拥有我国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川酒和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 5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行业唯一拥有“双国宝”的企业。这一连串震撼人心的、具有厚重积淀的业绩,是泸州老窖人引以为豪的精神支柱并传承着希望与未来,激励泸州老窖人用时代的精心打造这一品鉴赏级白酒品牌,也助其历久弥新打造出一把利剑,成为抢占高端白酒品牌这一战略制高点的擎天利器。
国窖1573在2000年3月糖酒会上推出,同年6月首批国窖1573在泸州隆重上市,半年销量达到800万(仅泸州),8月全国上市。
二、水井坊
水井坊旨在成功打造中国白酒业“奇迹”。自2000年8月在广州首次公开上市以来,势如破竹,迅速拓展了华南市场,并成功导入了北京、上海、山东等重量级市场,进一步扩展了海南、湖南、广西、云南、河南等区域市场,还成功登陆港澳台、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其拓展之势令人振奋,也引起了酒类尤其是高端酒类销售相关人士的无限思考。究其原委,是其成功的运用了深厚的白酒文化的内涵来打造品牌。
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悠久,酿酒的历史就有多久。酒本身就是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在没有可乐、洋酒的古代,它是诚邀宾朋、馈赠亲友的佳品,蕴含了对于亲情、友情的祝福,而源远流长。
水井坊在高档品牌打造方面可谓是准备充分,做足了文章,给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感,水井坊的品牌文化核心点主要是:
1、川酒文化。 四川自古就是中国的酒都,名酒层出不穷,它位于西南大酒杯的瓶口,历史的积累形成了川酒霸气的文化内涵,水井坊坐落于酒都的中心地带成都,无疑先天有优势。
2、窖址文化 。“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由于她填补了我国酒坊遗址专题考古的空白,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就具备了这种优势的文化根源。
3、原产地域文化。 “水井坊”是中国白酒第一坊,是中国第一个浓香型白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品质和文化。并且通过浓香和酱香产品异化宣传,使之成功避开茅台的原产地域文化的影响,发掘了自身的酒区域文化。
三、剑南春
多年以来,剑南春一直位列白酒行业三巨头“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之列;作为中国白酒第一阵营的一员,剑南春集团一直以“稳健”著称。并且无论是在经销商还是在消费者当中,剑南春都拥有素以养成的良好口碑;这种口碑来自于其一贯稳健的营销政策和物超所值的价格定位。
同样,剑南春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是距今历史最为久远的有据可考的皇室御酒,“剑南烧春”的名声早在盛世唐朝就已经誉播华夏。
不可否认,剑南春以往的脚步是稳健的,但也稍显审慎;是前进的,但也略微保守。但今时不同往日,集团已经提出了品牌拓展战略的构想,期待着更上一层楼!
四、郎酒
2001年3月10日,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宝光集团一手导演了中国名酒改制第一案,成为扭转郎酒败局的战略转折点。改制后,郎酒由国有变为民营,机制的灵活性为郎酒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长达两年时间的市场摸索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郎酒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调整和产品结构梳理,并在品牌和营销方面大胆创新,提出了以“中国郎”概念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和整合营销新主题,并凭借与其它名酒相比拥有的明显机制优势,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市场推进策略,以最终将郎酒打造成行业领袖品牌。
五、舍得
在水井坊、国窖推向市场之后,四川沱牌集团也在2001年推出了舍得这个文化酒品牌,在东北、西北、华北一些城市都能与五粮液、水井坊、国窖等品牌抢夺市场份额。
舍得酒市场营销定位:一是中国白酒的高端市场;二是放弃一般白酒的区域市场策略,在全国梯度开发重点白酒城市,做到开发一个重点城市,赢得大片成功市场。其目标消费群体锁定在:35―55岁的中青年男性白领、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其核心经营策略是:以沱牌集团成熟的经营实力和优质的酿酒技术,支撑高端白酒品质;同时以舍得丰厚(厚重)的文化、智慧为品牌个性推动品牌建设,构建舍得酒有别于五粮液、茅台酒的高档形象。
从上述五种品牌崛起来看,中国白酒走向高端的时间段应该是在2000-2002年,这是一个集中爆发期。这跟当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低价位酒,尤其是低价位酒采取高强度挤压不无关系。有实力的中低价位酒经营者开始市场突围,开辟高端白酒市场。从而真正吹响了向高端品牌进军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