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罢问君三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赋得李,赋得李李世民,赋得李的意思,赋得李赏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赋得李,赋得李李世民,赋得李的意思,赋得李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赋得李,赋得李李世民,赋得李的意思,赋得李赏析
赋得李,赋得李李世民,赋得李的意思,赋得李赏析 -诗词大全
赋得李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篇2:赋得无题
深居高阳帚北辰,行途渐远渐撩心。
雄心一发负隅勇,枯肠三寸带影身。
天若道能平沟壑,人敢笑尽看寒温。
如何不问云尚在,充耳绊却停回音。
篇3:赋得鸡

唐代 李商隐
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译文
稻粱已足够养活你那些小鸡,你还在斗鸡场妒敌自鸣得意。
可要五更司晨唱晓叫人早起,不辞风雪为召唤朝阳而喔啼。
注释
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鸡:指斗鸡。此喻唐时藩镇割据势力相互争斗。
⑵稻粱:指鸡饲料。雏(chú):小鸡。
⑶妒敌专场:指斗鸡彼此敌视,都想斗倒对方,独占全场。
⑷可要:岂要,岂愿。晓梦:指清晨时的美梦。
⑸辞:避开。阳乌:传说太阳中有三足鸟,比喻君王。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八月,唐朝廷下令诸道进讨刘稹。在讨叛诸军中,有些人本身就是割据者或半割据者。他们之间矛盾重重,相互猜忌,对朝廷的命令消极应付,行动迟缓。如魏博镇何弘敬曾为刘稹辩解奏雪,且久不出师。此篇即是作者目睹如此种种针对上述现象而发。
赏析
《战国策·秦策》说:“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不能俱止于栖亦明矣。”用缚在一起的鸡喻互相牵制不能一致的诸侯割据势力。此篇取这一比喻加以生发,借以揭露当时的藩镇。诗的头两句说:鸡的稻梁食料已足以养活其幼雏,但它们却互不相容,以独霸全场为乐。比喻藩镇虽割据世袭,或已高宫厚禄,荫及子孙,但仍为各自私利而彼此敌视,相互火并。“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旧乌?”这两句是说:鸡的本心岂愿在五更时惊扰自己的酣梦,不辞风雪报晓,以迎接太阳的升起呢?比喻藩镇虽有时在表面上秉承朝命,但本心并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这首诗借鸡为喻,揭露藩镇跋扈利己、贪婪好斗的本质。结合唐武宗会昌年问讨伐刘稹时的`情况看,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诗中抓住鸡的特性,联系藩镇的种种表现,或直接讽刺,或进行反挑,虽不免有比附的痕迹,但由于诗人对讽刺对象的本质发掘较深,却能以犀利辛辣取胜。这首诗充分表示出对藩镇割据势力的愤懑,体现了诗人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迫切要求。
篇4:赋得垣衣,赋得垣衣李益,赋得垣衣的意思,赋得垣衣赏析
赋得垣衣,赋得垣衣李益,赋得垣衣的意思,赋得垣衣赏析 -诗词大全
赋得垣衣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篇5:赋得江边草,赋得江边草李中,赋得江边草的意思,赋得江边草赏析
赋得江边草,赋得江边草李中,赋得江边草的意思,赋得江边草赏析 -诗词大全
赋得江边草静宜幽鹭立,远称碧波连。送别王孙处,萋萋南浦边。
篇6: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简析】:
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
篇7: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
【词语解释】
楚江:指长江。
建业:指今江苏省南京市。
重:景象深刻。
冥冥:高远,深远。
海门:长江入海处。
滋:润泽。
【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篇8: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解】
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⑧浦:近岸的水面。水边。
⑨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韵译】
楚江笼罩在霏霏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翻译】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船帆沾湿后沉沉显重,慢慢行走,归鸟迷中缓缓低飞。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评析】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远处天色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末联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恰到好处。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