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肉丝没有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支持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强势对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支持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强势对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支持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强势对质
只有真正没有问题或者问题较少的企业,才敢于应对外界的质疑与批评,
支持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强势对质
。也只有媒体监督越深入,企业回应越高调,是否真有问题才能暴露得越彻底,产品质量才能最大程度在内外因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得到有效改善与提升,公众才能最大程度受益。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PK愈演愈烈,5月6日,农夫山泉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意图澄清质疑。农夫山泉认为自身产品没有问题,甚至多项指标优于地方与国家标准,是目前国内执行最高饮用水标准的企业之一。并指责《京华时报》的持续报道是蓄谋已久,开辟了一家媒体批评一个企业的新闻纪录。而《京华时报》坚持称所有关于农夫山泉在产品标准执行上的报道是正常的舆论监督,强调每一篇报道都经得起推敲。并称农夫山泉在全国数百家传统媒体还有网媒购买广告的行为则属于谩骂和不理性。
整个发布会,双方仍然各执一词,丝毫未见缓解迹象,甚至更为激化。据现场报道,农夫山泉工作人员与到场的《京华时报》记者还发生冲突,甚至要求记者“滚出去”。如此一触即发,可见双方矛盾之深这一事件的发展也许让人大跌眼镜:一家企业和一家媒体竟然如此干上了。
5月6日,农夫山泉还在官微发布消息称,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向《京华时报》索赔6000万元。事态发展既然已经走到了法律层面,大家也就没有必要先去假定谁对谁错,耐心等待法院的最终调查和公正宣判即可。而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双方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或许更值得关注。
没有孰是孰非
作为媒体,在行使正常的新闻报道权利时被企业威胁或干扰时,理所当然会对该企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与报道,这无可厚非。虽然按照农夫山泉的统计,从4月10号到5月6号的连续27天,《京华时报》用了67个版反复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5月7日,《京华时报》再用7个版(包括头版)狠批农夫山泉。这一次,许多人认为《京华时报》的舆论监督比正常有些过头了。就连《财经》杂志的执行主编何刚也在其微博上表示:过犹不及!农夫山泉恐怕没有坏到需要一家媒体如此大张旗鼓痛批吧?媒体资源具有公共性,不应被随意滥用。
在这一事件中,很多人指责农夫山泉的公关手段不力,甚至很多地方出现失误。但是,如果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在媒体步步紧逼,威胁到生存权的情况下,如果确实认为自身没有问题,那么便没有退路,只有正面回击。当然,在没有确凿证据时就宣布是竞争对手陷害的做法的确不可取。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的“标准之战”没有孰是孰非,也不是非黑即白,双方都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辩白,都是在捍卫自己的阵地和话语权:农夫山泉在捍卫作为企业的市场生存与发展权利,京华时报在捍卫作为媒体的报道与舆论监督的权利。两者都在捍卫自己认为知道的真实事实权利。双方站的角度不一样,自然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也不一样。双方都绝不肯退让半步,认为退就意味着败。但问题是,争执了这么久,公众却愈发糊涂:都说自己对,但究意谁对?
不过,相较于《京华时报》的持续关注与报道,其他媒体的热情并没有这么高。那么,究意是农夫山泉公关了这些媒体?还是京华时报被架上了报道农夫山泉的马车,无法停下?
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一员,笔者不相信《京华时报》在报道农夫山泉在产品标准执行上的问题时,一开始就是蓄谋已久,或者像农夫山泉董事长钟所说“这个就是一个局”。而更相信这是出于一家知名媒体对于关系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新闻事件本身的本能反应。
不过,在此后双方的对质升级后,对媒体持续报道一家企业,虽然依旧认同它的监督权和为此所做的努力,也不免会去惴测其如此不罢休的劲头,是否全部出于新闻报道与舆论监督的职责公心,而没有在其间掺杂任何一丝丝“报复”的心态。况且,相较于企业,媒体拥有更大的面向公众的话语权,《京华时报》如此大张旗鼓,难免有滥用“舆论监督”之嫌。
在这其中,公众能感受到企业的浮躁,而媒体也似乎缺乏足够的理性与冷静。
篇2:农夫山泉的尴尬与梦想
从2000年到现在,农夫山泉几乎花了6年的时间来做天然水的概念,如今,农夫山泉的品牌美誉度是勿庸置疑的了,但是天然水的概念却并未走远,
农夫山泉的尴尬与梦想
。“一分钱公益行动” 曾经是农夫山泉以企业行为带动社会行为的一个可圈可点的经典案例。今年,农夫山泉推出的第四届一分钱公益行动以“饮水思源”为名,可谓“一箭双雕”,既做公益又打水源牌。从这一系列的广告和公关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农夫山泉现实尴尬,同样也看到了一家以健康为己任的民族企业的坚持和梦想。
农夫山泉的掌舵人钟一直是业界内公认的一个创意专家。不久前,他也曾在媒体面前坦言:“做广告策划要比做企业管理愉快。”2000年的水战,钟带领他的团队剑走偏锋,让许多人知晓了天然水这一概念。同时,掀起了一场关于健康饮用水的大讨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长期饮用纯净水将对人体带来健康隐患。
事情过去了6年,仍然有不少人对瓶装水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都笼统的说:“来一瓶矿泉水。”估计花大力气做科普的农夫人对此也难免有些尴尬。
在这6年间,一方面,作为天然水的领军品牌农夫山泉仍然坚持不懈的和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合作,继续做大量的动物实验来证实纯净水这种人造物有害人体健康,“我们会在必要时候公布这些数据的……国外早就不制造、饮用纯净水,因为水中矿物质含量高低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负相关,与钙镁离子的补充呈正相关。”钟说。而另一方面,纯净水厂家却仍旧活得有滋有味,娃哈哈由于渠道方面优于农夫山泉,所以,在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尤其是在二、三级市场。
作为瓶装饮用水,农夫山泉的高品质形象经过这些年的品牌建设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是,作为健康水知识的普及者,农夫山泉却遭遇尴尬。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农夫山泉今年推出了一个叫“饮水思源”的大型公益活动。
据了解,饮水思源公益活动是农夫山泉第四届一分钱公益行动。这个一分钱公益行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从“您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为申奥捐出了一分钱”到“您每买一瓶农夫山泉,就为孩子们的渴望捐出了一分钱”,这些都是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广告语。2001年,农夫山泉一分钱支持申奥还获选当年十大成功营销案例,营销专家对这种“以企业行为带动社会行为,以个体力量拉动整体力量,以商业性推动公益性”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今年,我们把目光转向为保护水源而做出牺牲的水源地人民。为了保护优质天然水的水源,水源地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当许多城镇乡村大举进行招商引资的时候,水源地为了保护环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了现代化进程,这直接导致水源地经济发展的严重滞缓。许多水源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城市里的孩子们有着天壤之别――翻山越岭徒步走3-4小时去上学;一罐梅干菜吃一个星期;两三个孩子挤在一张宽一米多的床上……”农夫山泉市场部胡总监告诉记者。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农夫山泉既想通过企业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又想发动更多人的力量,聚沙成塔。”商家投身公益事业、关注贫困群体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其中的隐性目的也无可厚非。农夫山泉的难能可贵在于他们这种把公益事业当成品牌来经营的心态。现在提到“一分钱”这三个字,相当多的人会下意识的把它和农夫山泉联系在一起。而这,其实就是农夫山泉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急功近利的去做一场慈善秀,事与愿违的结果则是不难想见的。
经过多年的积累,农夫山泉的品牌美誉度与日俱增。从这届的饮水思源活动来看,除了持续性外,将公益活动的主题和产品隐性诉求点相结合也是这一策划的点睛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