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八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篇1: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酹酒,极望天西。 【注释】 ①夜何其: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其,语助词。

②霏霏:雨露很盛的样子。

③津鼓:渡口报时的更鼓。

④树杪参旗:树梢上好像飘扬着画有星辰的旗帜。

⑤花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⑥兔葵燕麦:形容蔓草丛生,一派荒凉。

⑦班草:铺草而坐。

⑧酹:以酒浇地。【译文】河桥送别,夜天弥漫着凉意。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青铜的烛盘里已流尽了蜡泪,征人的衣裳湿淋淋沾了冰凉的露水。离宴将散互相携手难舍难离,顺风探听,前方津渡传来鼓声,遥望见树梢上挂着参旗九星。花 马仿佛领会我的'伤别意,即使扬鞭催促,它还是慢慢前行。前路迢迢,在青旷的原野上弯弯曲曲,行人的话语渐渐归于靛,空虚地带着忧愁归去。谁料想得经前日送别之地,她遗落地钿钗首饰不见踪迹,偏斜的小径也是昏暗迷离。兔葵、燕麦,向着低照的斜阳,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在往日相聚相坐之处,如今只能伤感饮酒,望向天边。【赏析】本词抒写送别情人的伤感。下片写独自归来的空虚惆怅。层次井然而意致绵密,词采清丽,意味醇厚。上片叙述分别时的情景。“河桥”为送别之地,当是设在渡口处的旅舍,为乘早船的游客准备的住宿之处。“凉夜”、“斜月”点出离别之时。月收余辉,则天将明矣。暗示出这对情人彻夜未眠。“探风前津鼓”一句描写珍惜时光,尽量多留一会儿的心理,细微生动,亦为人之常情。“骢马”两句以马衬人的依恋之情,宛转而更富感染力。下片写送别返回时的情景,人愁见景皆愁。“何意重经前地”与结尾的“欷[酹酒,极望天西”是理解全词意脉的关键。欷[酹酒,极望天西。这句话的意思是斟酒泼地,伤心抽泣,极目远望着西边的天宇。它是理解全词意脉的关键。据此二句可知上片所为昨夜之景色,天明后即可送别,或许送一程,故黄昏尚未归去,最后以酹酒而祝行人,情意何其深厚。全词用倒叙笔法,起笔逆入,将昨夜与情人聚首,通宵不寐及清晨送其登船的情景,写得苍凉空旷,境界阔大。

篇2:夜飞鹊,夜飞鹊蒋冽,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夜飞鹊,夜飞鹊蒋冽,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

篇3:夜飞鹊,夜飞鹊吴文英,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夜飞鹊,夜飞鹊吴文英,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

清雪冷沁花薰。

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

西风骤惊散,

念梭悬愁结,O[1]剪离痕。

中郎旧恨,寄横竹,吹裂哀云。

空剩露华烟彩,

人影断幽坊,深闭千门。

浑似飞仙入梦,

袜罗微步,流水青O。

轻冰润□[2],怅今朝、不共清尊。

怕云槎来晚,流红信杳,萦断秋魂。

篇4:夜飞鹊慢,夜飞鹊慢卢祖皋,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慢赏析

夜飞鹊慢,夜飞鹊慢卢祖皋,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慢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慢

篇5: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诗词原文及赏析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注释】

①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②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③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④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⑤ 班草:布草而坐。

⑥ 欷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参考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夜飞鹊,夜飞鹊周邦彦,夜飞鹊的意思,夜飞鹊赏析【参考译文二】

在河桥送人的地方,夜晚月白风清。斜月远远地落下余辉。铜盘的蜡烛已经燃尽,霏霏凉露打湿了衣衫。饯行的酒宴将要散去,细听随风传来的渡口更鼓,看树梢上参旗星一闪一闪。花骢马好像通晓人意,纵使我猛扬鞭也走得很慢。

清冷的郊野小路弯弯,行人渐渐稀少不闻人语,我空自回去满怀愁怨。没想到又路过前次分别之地,一点也寻不到她的.遗踪,斜曲的小路让人迷乱。野草野麦郁郁青青,在斜阳下高簇和人比肩。我只得在草地徘徊,以酒浇地欷歔感叹,极目远望西天。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因回忆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别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其创作时间未详。

【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

“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篇6:周邦彦——《夜飞鹊》

【年代】:宋

【作者】:周邦彦——《夜飞鹊》

【内容】: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嘘酹酒,极望天涯。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注释】:

夜何其:夜到什么时分了。

语出《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相将:行将、将要。

津鼓:渡口报时的更鼓。

参旗:星名。

班草:铺草面坐,班,铺开。

欷嘘:抽泣。

酹:以酒洒地。

【赏析】:

黄蓼园曰:“一首送别词耳。自将行至远送,又自去后写怀望之情,层次井井而意致绵密,词采浓深,时出雄厚之句,而人咀嚼。(《蓼园词选》)

篇7:周邦彦:夜飞鹊

《夜飞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坠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

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

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

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

斜径都迷。

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

欷[酹酒,极望天西。

赏析:

此为忆别怀人词。上片先追忆当日送别场景,渲染氛围;再写别筵散场,匆匆分手,怏怏而归。“津鼓”催发行船,“扬鞭”自跨归骑。“花骢”二句为神来之笔,马犹如此,何况人呢!省却万言千语。下片写送客归来的思念。起首三句,述当日送别归途离思、旷野落寞,而由“空带愁归”顿住。“何意”以下转入当今。如今重经当年送别旧地,时过境迁,触目荒凉,路径难辨。怀想之极,不忍离去,收拍以“徘徊”、“班草”、“欷[”、“酹酒”、“极望”等一系列密集动作意象写出离愁凝重、怀旧情深。全词写的是惜别、怀旧之情,情不直接流露,只于写景、写事、托物上见之,写得细腻沉着。

篇8: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张炎,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

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张炎,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夜飞鹊慢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夜飞鹊慢

篇9: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张艾,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

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张艾,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夜飞鹊慢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夜飞鹊慢

篇10: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赵以夫,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

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赵以夫,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夜飞鹊慢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夜飞鹊慢

篇11: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胡翼龙,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

夜飞鹊/夜飞鹊慢,夜飞鹊/夜飞鹊慢胡翼龙,夜飞鹊/夜飞鹊慢的意思,夜飞鹊/夜飞鹊慢赏析 -诗词大全

夜飞鹊/夜飞鹊慢

篇12: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原文及赏析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原文及赏析

原文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翻译

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注释

①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②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③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④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⑤班草:布草而坐。

⑥欷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赏析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诗。小雅。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

“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