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心归何处心情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心归何处心情散文,希望您能喜欢!

篇1:心归何处心情散文
心归何处心情散文
问苍苍世界,何为归宿。
这曾经是我最为烦恼的思想。因为现实的很多无奈,很多不得以的条件,不得不放弃很多爱好,而甘愿混躺在一片没有方向的沼泽里。
有幸的是,在我彷徨的时候我选择了网络,而这一选既然又开辟了一条新的明路。
一直处于飘摇的我,有了去处,有了心的依托。从陌生中摸索着寻求快乐,而在这茫茫的网野中,无数的与我一样的心灵在这里徘徊。尽管有些许的无奈,有些许的寂寞,有些许的失落。但毕竟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完全随自己的意向去开发.
是的,与白茫茫的天空相比,这里没有颜色,没有云彩,却可以挥笔造就。造就一个美丽的,梦幻的天堂。
转眼,陌生已不再陌路。虽不能完全的拿网络为生的归宿,但有时心却留在了这里,让这虚无的空间存储着。
人都是有感情的,现实的竞争蒙蔽了人的心灵。一个个掩饰着自己的软弱,硬生生的把不属于自己的性格塞在自己的心间。原本快乐的'心却多了一层阴影。
人说快乐是属于简单的人,而简单是由心去分配。为什么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隐藏自己。让简单变的如此复杂。
网络没有这些必要,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地盘,它不会给你的现实构成危害。
在这里完全的放松自己,发现自己。什么苦,什么累,什么顾忌都统统甩掉。现实穿的那层厚厚的防弹衣,在这里让它像柳絮一样随风飘飞,去一个完全属于她的世界。
所有的生灵得以解放,所有的压力得以纷飞,还自己一个纯净的心空。那便是网络的一大优裕。
我就是这样走过的,在压力充满心间的时候找到了这个释放点。一步一步的从忧郁中走出。曾经多少快乐,多少追逐在这里徘徊。现在我找回了自己,正是网络给了我洗涤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从现实的郁闷中解脱,又让我带一片清新回去。
很高兴在周而复始的寻觅中找到自己。
现实是属于人类的,网络曾说是属于人类的灵魂的,而事实它却就是人类现实的本身。
我说它是个过滤器,它可以把你的浑浊思想给以加工处理。它也可以把你复杂的心灵程序给以单向化。
我既然那么赞赏网络,是不是因为它的承救功德。我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已经迷恋上它。
网络里有我的一片心,我曾想过收回。但网络既然有那么大的魔力,无法让我完全的退出。
我的心已经回家了,已经躺在幸福的怀抱里了。但常常趁我夜正之时,溜到了这个留恋的网络……
篇2:心皈何处-心情散文
心皈何处-心情散文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不停地往前跑。
身边的人总是奇怪地打量着这个奔跑着的身影,“嘿!朋友,这么匆忙要到哪儿去?”我笑而不语,没有人能明白我,我也不明白我自己,我是多么的莫名其妙。
只是不知道,在内心深处,存在那么一个地方,就在那小路的尽头,我能找到我的终点站,在那,有一片美丽的绿野,绿野上会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小树,我就在树下躺下疲惫的身子,阳光从树叶间照进来,让我睁不开眼,旁边小溪流水潺潺,树下蝴蝶蹁跹起舞,树上小鸟婉转莺歌,相交响应,奏起一段催眠小曲,我,就这样睡去了。
然而,每一次正当我满怀希望地跑到那以后,却发现,没有一处是我落足的地方,我还是要继续跑下去,永无休止地从不知哪才是自己的归处。
有一日,我疲倦地跑到一棵白兰树下,那是一棵多么伶仃的树啊!周遭都是一片荒凉的田地,没有小溪,没有河流,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热闹的鸟虫,有的只是丛生的杂草和头顶上灰蒙蒙的天空,怜爱之心让我停住了脚步,除掉了所有杂草,我用锄头把地里的泥土翻了一遍,种上了各种各样花的种子,我挖了一个小坑,再在坑边挖了条小沟,一直延伸至远处的河边,于是河水慢慢地流进来,汇聚到小坑里,成了一个水池,我用竹子做了个围栏,把这一属于自己的领地圈了起来,当我完成这一切后,头顶上的云雾开始消散,温暖的太阳也走了出来,我播下的种子已经开了五颜六色的一片,各种鸟虫也在这儿安了家,我在树下躺下操劳不知时日的身子,耀眼的阳光让我满足地闭上了双眼,织结起遥远而甜蜜的梦。突然醒觉,我猛然睁开眼,花?花呢?我四处张望,却不从发现,哪怕一片凋零的白兰花瓣,我掩面叹息,我做了那么多的美丽,为什么你还是铁石心肠地不能为我开一朵花?我失望地离去,一棵不会开花的树让我痛彻心扉,重拾悲伤,我得继续跑下去,向着未知的前路。
我跑到过海边,落日余晖染红了宁静的海,粼粼浪花折射出血钻般闪耀,“望着海一片,满怀眷,无泪也无言”。看见了吗?月,那不就是你梦寐的海?我激动得大声呼喊,可海的另一头传来的总是寂寥的回声,柔柔的海风轻轻地吹过,凉透了多少流浪者的心。( 文章阅读网: )
我跑到过一个叫花市的城市,我在这城市中不断地迷路,那里遍布高楼大厦,让我怎样也看不到,哪才是我该走的路,整座城市,我根本无法看到它的尽头,尽头?你能告诉我哪里才是尽头?在道路上的我,觉得自己很好,一切都很好,穿着白色的衬衣,确实是我最帅气的时刻,然而正当我打算跑下去的时候,却怎样也提不起脚步,怎么了?我发誓,并不是所看到的让我停下了脚步,让我停下的是我看不到的东西,我所看不到的,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街道,除了尽头,什么都有。
我跑到过村庄,宁静的村子背靠着一岭岭的小山岗,岗上是一片金灿灿的一望无垠的麦田,孩子们在杆堆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在辛勤地收割丰收的喜悦,老人则躺在藏着知了的树下,盖上草帽,回忆起往时的风花雪月,每一个人都在为着属于自己的事忙碌,我最终也会一样,有过儿时的无忧无虑,为着幸福的苦苦追求后,找一能靠背的'小树,回忆着过去的人和事,而现在,我必须,在映印着蓝天白云的麦田上,赶着风,向着麦穗弯腰的方向,一路狂奔。
多少年过去了,那棵白兰早已被我抛得远远,我已忘记了她的方向,忘记了她开花的季节,忘记了她躯干上的枝丫,月,我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日子,或许我们早已经完了,而我却浑然不知地在时间的荒野里游荡得没完没了,做着我早不该做的事,跑着我早不该跑的路。我黑黑地停了一会儿,又黑黑地跑开,再没人理会我,说话声也听不见了,脚步声也闻不来了,我的四周寂静下来,此时此刻,只有我一个人在苍苍莽莽的大地上跑来跑去,没有谁为我敲响收工的晚钟,告诉我:天黑了,你该歇歇了,更没有谁暗示,那个叫月的女子,你不必想念了,她的音容笑貌,她的青春,连同所有的岁月,一切一切,早在那一个冬季,被寒风吹彻了……
篇3:心之归处何处归心伤感散文
心之归处何处归心伤感散文
人生在世,历经沧桑。聚散分离,凡此种种,算不算是心间至苦。为什么中总是无限凄楚,无尽忧伤。
不想吃,不想睡,不想说话,甚至不想呼吸。
我知道,如果两个人想好好的在一起,一定要时刻记住包容。
我想要让你开开心心的。即使再难过,当想起有个人在默默的陪伴你,一直在等着你。
即使是我不能马上来到你身边,不能帮你解决。也会好受很多。
多想,我能填补你心灵深处的空虚,给你被疼爱的温暖。
只要我们开开心心的。哪怕是路边摊也可以吃的满足。
手牵手,快快乐乐的走过大街小巷,依偎在一起。
我想要,在你难过的时候,
我能对你说一句亲爱的,别难过,你还有我。
那样,你心里的难过就会好很多很多,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算什么。
让你知道,有个人在你的身后,默默的陪伴你。
我想要,在你孤单的时候。
能在你身边默默的陪伴着,即便只是沉默。
让你感觉到有我在身边,就什么都不会再害怕。
让你知道,有个人,一直在默默的守护着你。
我想要,每天给你一声叮嘱,一声关爱,一句问候。
吃饭了么?饿了么?累了么?
我知道,你会嫌每天这样的话语真?嗦、麻烦。
可我怕,有天你再也等不到这些,又会难过。
我想要,在你无助的时候。一句我们在一起,什么困难我都陪你去面对。
这样,在你那冰凉如雪的内心就会荡漾出最幸福的涟漪,会让你觉得暖暖的。
可我要的,我要的。
只是一个紧紧的'无声拥抱。
只是你一个怜爱的眼神,几句疼惜的责备。
只是要一只能牢牢牵住我的,不会随便丢掉的小手。
我不要你每一分钟都陪我。
你也有你的生活,我不想束缚你太多。
只想你不要忽略了我的存在。就好
多想我们能够相濡以沫,心无杂念的牵手走下去。
希望你会明白,为你而受的伤害是我心甘情愿,不是理所当然。
很多感触,很多感动。
我都放在了心里慢慢回味。
一条关怀的短信,一次任性的耍赖,一次无理的争吵。
温暖着我的心底,充满着幸福的滋味。
我想要的,仅此而已。
未来的未来,未知未觉。
迷茫的彷徨,期待的不可预知。
亦如爱情。你来,我相信你不会走,可你走了,我却无法当作你没来过。
其实,人生最难懂的就是情爱之事,纵然阅尽沧桑,又有几人能懂情爱真谛。
曾以为,我很幸福,
我可以向全世界宣告,说我很幸福,
却发现,原来我只是沉溺在自己幸福的梦幻中
回头审视所有一切,走过的点点滴滴,痛到不能呼吸。
或许,别人眼中,我的幸福。是一种不值的被同情怜惜的痴傻,那是多么赤裸的伤。
可是,在我内心深处,那些都是无可替代的。
我知道,我所自以为的幸福,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天真的坚强。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活,活着为什么。
相爱的人走到一起就幸福了么。
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我要给你幸福,我要让你幸福。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所有的所有,我都愿意给。
放心不下你,别谈我和其他人。我不相信他
爱无罪,续无错,终无过。人生不过几十载,只要真诚,就是美好。
纵是难求天长地久,至少曾经拥有。
人生只有一次,因为难得,所以珍贵。
爱情,不是束缚。只要所爱之人是开心的,怎样结局都是无言默许。
我便不怕为你,放下那所谓尊严。无谓你是否爱我。
做一次爱的傀儡,挥之去,唤之来,只要你觉得好,就是最好。
天涯海角,只要你幸福安好,就不要念我相思,顾我忧伤。
我要把最好的笑颜,映入你回眸的最后那一眼,让它在你的心间,温润你此后。
纵是落泪两行,也是笑言相随。
亲爱的,原谅我的自私。原谅我的死皮赖脸赶不走。
在没有人能真的给你幸福之前别让我离开你。
好吗?
晚安了猪,盖好被子。好好休息。我知道你也很苦,给自己一个好梦。
因为,梦比现实美
篇4:高三散文-行于此地心归何处
高三散文-行于此地心归何处
漫步云端,我想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乘飞机的感受。
当我背着包,穿过长长的通道,坐在座位时,我的心是不平静的。
飞机驶到出发点,一开始像汽车一样行进,颠簸着加速;接着像火车,呼啸着快速奔跑;陡然离地,升空,不断的爬升,攀高,有短暂的失重、耳鸣,但不会持续太久,这时飞机有轻微的晃动,还在攀升中。
透过窗口,向外眺望,楼房,汽车,道路,整个城市越来越小,接着只会看到连绵的山脉,飘带似地河流,整齐的梯田,一汪汪的池塘,就像巨人留下的脚印。飞机越飞越高,最后向下看到的是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亮点,以及漂浮在身边的棉絮般的白云。
飞机穿过云层,飞到最高点。它漫步于云端,我的目光漫游在云峰。
那一堆堆白云,就像一座座雪峰,安静的矗立;一朵朵白云,就像雪莲花,柔美的绽放;一缕缕白云,就像柳絮,被风无限的延伸,延伸的还有,我惊喜赞叹的目光,无限想象的思绪。湛蓝的天空,凝固的波纹,是海洋,还是天空?白色的流云,是航行中的白帆吗?
因为没有参照物,似乎一切都是静止的,只有时而耀眼,时而暗淡的阳光,提醒我们在云端漫步,徜徉———愿为一颗水滴。
我们行走在台湾的东海岸线上,我们追随着太平洋汹涌的波涛,太平洋尾随着我们匆忙的脚步。
它时而愤怒,波浪滔天。当我害怕的远远地站在岸边,它就满怀激情的冲上来,拥抱我,大幅度的撩拨着我的头发,弄湿我的外衣,冲撞着我脆弱的心灵。我因此而恐惧,躲避着它。它就怒吼着,拍打着礁岩,飞溅的浪花几乎要将我吞噬。它汹涌着冲击着海岸,一浪高过一浪,它深邃的情感,直接震撼着我空虚的灵魂。
它时而温柔,缓缓的向我走来,轻轻的浸湿我的脚趾,脚面,脚踝,轻抚着我,它又依依的离去,含着泪,挂着笑,远远的退去。它深沉的情感,柔柔的,温暖着我孤独的世界。
它在宁静的夜空下,为我弹奏一首首浪漫的小夜曲,它轻轻的絮语,像玫瑰花瓣一样洒落我的心房。我,含着泪,挂着笑。
活着,我愿是太平洋里一颗灵动的水滴;死了,我愿是漫步于云端的一粒尘埃,生命虽然那样渺小,但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心花绽放
日月潭是我的神往之地。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描写日月潭的课文,她让幼时的我有了无尽的想象,崇拜的仰望。所以,到日月潭我很激动。
我步伐轻快,几乎是跑跳着登上游艇,我要追逐她迷离的神光,寻找我梦想中她神圣的身影。
水多清啊,就那么一汪汪通透的碧绿,没有水草招摇的身影,没有浮萍不定的点缀,她有的是此起彼伏的浪花,有的是四周绮丽多变的风光,游船就像摇篮一样晃动,我们就在湖面上荡漾。我的心啊,就要融化在纯碧的水里。
船在水上行进,导游介绍,船左边的岛屿,形状就像一个“日”,右边的岛屿就像一个“月”。我们站起来眺望,湛蓝的天空下,葱绿的岛屿,成群的飞鸟,时而展翅,时而停歇。与之呼应的,是湖面闪烁跳跃的波光,我的心啊,随着这湖面上的风,在这水光山色中自由的飞翔。
踏上日月潭中心的小岛,我感觉是触摸着日月潭跳动的心脏,没有不安的躁动,没有喧嚣的欢腾,有的是宁静,是安详。浅绿,碧绿,深绿,绿色就这样有层次的铺开,无限的蔓延,其间也有红的黄的白的花儿点缀,但一点儿也不显得突兀,就那样顺其自然,随性的生长。曲折蜿蜒的小径,横的竖的',随遇而安,我的心似乎与小径会意,已随它们延伸的密林的深处。
我的心花,绽放在日月潭上!
一叶一世界
初中语文课本上的《阿里山纪行》中,“神木是阿里山的灵魂”,所以到台湾一定要看看神木。只可惜此神木非彼神木,这株神木位于溪头风景区,阿里山风景区因为前面小火车倾覆事故,以及台风破坏了道路,所以不能开放游览了。虽有点遗憾,但并没有影响我们游览的兴致。
进入风景区,满眼都是笔直的云杉,高高的都争着向上,似乎要插入云天,形成巨大的树伞,遮天蔽日。清新的空气浸入心脾,皮肤也能感受到阵阵的凉意,我们仿佛一下子被洗去了闷热焦躁,身心变得轻快起来。游人如织,打破了这个静谧洁净的世界,随着人流,我们要去瞻仰神木。
沿途两边茂密的树木下,都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宽宽的,窄窄的,长长的叶片,找着空隙就钻出来,好奇的打量着涌动的人群,你要仔细观察它们,就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真是一叶一世界啊。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依附在树干上。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有香气,16个人张开双臂才可以环抱住,是罕见的庞然大物。我想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这株神木也遭遇焦雷,我感觉它已圆寂了,它身上所有的树枝树叶,可能都是其它树种依附于它而落叶生根的,它的灵魂已经圆满升天了。
神木,它曾经是多么威风八面的活着啊!
这就是自然力,人类有时无法想象预见的自然界,它让生命诞生,成长,繁衍,也能让它归于沉寂。
行走在宝岛,感受着点滴,有时会怅惘,它还在漂泊,心该归于何处呢?
篇5:何处是家山或天涯心情散文
何处是家山或天涯心情散文
突然间想起小说《完美世界》中的一句话,“天下青山一样,何处不为家”。没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体会不到这句话中的悲凉萧索。而我每当想起时总是涌起一股莫名的心痛。
人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野。曾经的我就像是一只蚂蚁,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城市之间,不知疲倦不知忧愁。没人认得我,我也不认得任何人。我是傲的,却不知道为什么傲。白天会用虚伪的笑去迎合所有的人,夜里总会站在楼顶的天台上去看这城市绚烂。我就像是一个身在局中的局外人,冷眼去看着这局由世人操纵的棋局。总是会去嘲笑脚下走过的世人,虚伪而又卑微的活着,过着奢靡贫穷的日子。总是会自作潇洒的感觉孤独,认为这就是自由,这就是游戏人间,笑看红尘。却忘记了自己也是这所有棋子中的一个,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后来患上抑郁症,我便逃离我曾拼搏过的城市,隐藏于一座又一座山里。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逃或许只是想逃,逃过一年又一年。
山里的天是蓝的,蓝的彻底,蓝的深邃。没有喧嚣,没有纷争,没有尔虞我诈。只有鲜花青草,虫鸣鸟叫,最最纯净的自然。我发现我爱上了这里,什么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野。都是虚的。我不知道那时的我该用什么形容,是年少轻狂?还是愚蠢自以为是的呆子?就这样我在山里待了一年又一年。我的人生也从此停滞,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走过了一座又一座山。
现在我依旧在山里,我早已不再逃,而是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或许是我不知道我离开了山里我究竟还能去哪,停滞的人生是继续停滞亦或许从新开始。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爬到最高的山巅,静静地凝望着远方山下的城市,从天明看到黄昏,再到夜幕降临。从一盏盏整齐的路灯,到璀璨的霓虹,直至整个城市被灯火点亮。我不知道我究竟在看什么,在等什么,也不知道眼角为什么总会流下泪来。或许是山风太大有些伤人吧。
曾经的我就站在那片绚烂的灯火中。在糜烂的夜里笑着、醉着、厌恶着。身在其中却总是觉得那么遥远。如今的我。望着那片未曾改变的绚烂哭着、笑着、追忆着。颤抖着伸出双手,它是那么触手可及,我甚至能感觉到我指尖传来的温度。那么真实又那么虚幻。
我在夜里迎着风紧紧拥抱着,我不知道我拥抱的是什么?是孤独?是寂寞?还是仅仅只是因为寒冷?我不知道。我发现我什么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曾经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不知道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逃。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好像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曾经意气风发以为世界真小,如今才发现渺小的是我。我不过就是茫茫荒漠中一粒尘埃,沧海浪花翻腾时,溅起的一滴水,寒冬里被大树遗弃的落叶罢了。渺小,微不足道,我也只是跟随风足迹在漫无目地的漂泊罢了,寻不到前路,找不到归途,不知道家在哪,哪又是家。就同这眼前的万家灯火,我却不知道那一盏是为我点亮。
篇6:心归何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扩写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雪凄凄,储满愁丝的心任由一片冷酷的雪色迷茫归途,抬头,问天地,我该何去何从?得到的回答,只有凄风苦雨中来自延绵不尽的雪山深处深沉的低吟。
远方天边的稀薄日光黯淡了下来,点点忧愁般的雪丝化开了诗人心中的焦急,那是深切渴望着的归宿啊!纷纷扬扬飘零的雪花不见停,漫无边际的暮霭拨乱了心弦,刺骨的寒凉焦灼着诗人全身的困倦。打乱了步章,如何是好,千嶂万壑尽在眼前,却早已没有一席之地供我瞻仰。苍凉清静,只留风雪呼啸之声。
恍惚间,遥望见一处昏黄烛光。
天依旧凛冽着,仿佛棱角一般尖细,针也似地穿过肌肤,寒风咆哮,迫使艰难的步伐更加蹒跚,含霜履雪,每一步都日益笨重。渐渐的,那一处灯光倒是更加明了了,但近看,呈现在眼前的茅屋竟如此的衰颓败落,萧瑟清零,漫天大雪,更衬得这茅屋贫苦破败。但无时不刻萦绕在诗人身边砭人肌骨的严凉还在侵蚀着全身,无限辛酸涌上心头,眼前的一切又怎抵得过这颗悲酸的心呢?这破落茅屋总算是被我看到了,可这世界又怎能看到,这颗屡不得志的心是怎样历经艰辛,怎样在天凝地闭中绝望而缓慢的前行。这一切,竟不比汤风冒雪来得更亲切。
迷漫风雪中总算歇下了,却不见了主人,那条蜷缩在柴门边的狗骨瘦如柴,半眯的双眼落寞着,等待着,粘满飘渺无可奈何失了生气,任由这岁月榨干它的活力,漫漫命途,只得与主相依。
夜深,横卧在床榻一边。心却不能平静,屋外如泣如诉的寒凉钻入这一方清寂,仿佛哪里,都逃不掉这宿命的清冷凄凉,泪眼又能与谁相看?低头,是自己满是龟裂,日益苍老的手,耳鬓数不清的斑白,便是叹息,都已无力。
我的年少气盛,我满怀于胸的热血,我会当凌绝顶的傲气,终将随这冷漠的凄风,酸辛的时光流逝。泪水是流不尽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了,只得肚里泪下,下的,已是血泪。这一生,便这样落寞岑寂,无疾而终罢了。心乱如麻,索性抛开一切,闭上双眼,夜半时分,浓稠黑暗中的长眠,倒真是脱离了尘世一般的安宁。世间的愚钝污秽都与我无关,人世再黑,都已与黑夜混杂缠绵,分不清你我。
忽得,响亮的嗥叫在风雪中刺破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绵延峰群中荡漾起回声,倏地睁眼,耳边是愈近的脚步,沉重,疲惫,孤凄,却别样坚定。想必,是主人归来。
寂寥群山,还有人与我一般被世事煎熬,五更将近,这人竟还在为生活奔波。一时间物伤其类,折胶堕指的风雪归途,煎熬了多少人,多少心?与主人在寒夜中促膝长谈,那便是有苦无人诉中温暖的慰藉。冷漠的世道啊,让这颗渴望归途的心无所适从,归途何处?何处归途?只留旁人啼笑皆非。
此生年近知天命,那抹辛酸泪却被这肩上的千担万负逼了回去,所谓世道,就是用一张谄媚的小人脸阿谀奉承乡里小儿,就是抛弃刚烈,去这酱缸混一遭。为生计前途,踏入不归途,曾想过一朝成名平步青云,可一生努力到头来被几句诬言祸害,化作一江春水成空,为名为利,尝着抛妻别子的无奈,饮下无法举杯邀明月的酸楚,散了赤诚,别了快活自由。年华已逝,又能以何理由苟活于世?
世间千万苍生,如此风雪之夜,被乱世左右的奔波之人啊,为生奔走三千里,年华迟暮抱得一个虚名还乡,无泪更无言。此劫此难,怕是众生难逃了。
怪只怪,“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人生,太匆匆,匆匆到一回头,早已是万事成空。不能怪人世艰难,只能遥望空旷浩荡,雪月风花,怆然喟叹蹉跎了人生,这寒风凉雪中辛酸的归途。
风雪夜归人,人归了,心呢?
篇7:《心归何处》读后感
《心归何处》读后感
一.静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二.缓
有句训诫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而我认为,在某种情况和某种环境下,应该是,讷于言而缓于行。我已经尝过“缓于行”的甜头了。做事,你太快了,有时候,你刚做好,领导认为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热心,一种微妙的心理,他又会不那么舒服,以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走成功的捷径。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抢市场。关键是太能干的人,会成为嫉妒和防备的对象。
三.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戏。
四.让
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别人的意见办的,错误也就有所分担。
五.淡
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福。
六.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思想是存在于工作之外的。
如果一个人,能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在工作之中,那是有决定权力的领导。
有句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网络时髦语言:“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
”在事业单位,你的思想仅可以存在于你有权利作决定的范围内。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
但往往生存的时间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
有朋友说“对工作,要信奉唯物主义;对生活,要信奉唯心主义。”
因此,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篇8: 心归何处作文
心归何处作文
我身边曾有同学拿人生同数学题作比,借以尽述为人之困苦,我对此报以苦笑,且不论解题的变数远不及世务,也不讲题目的答案不及人生变幻,只说人生若走过岁月阅尽沧桑而只为最后诸如数学答案的结果,实在滑天下之大稽。
这恐怕也是库克等人所心系的问题;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若说一个人受功利思潮之影响而物化得不能自已,连价值观与同情心等心灵的归属都无处可寻,那是否还有活着的意义呢?显然没有。
而事实上,探求个人之归属于当代中国尤为突显。
中国走过五千余年的.历史,在血汗中,华夏子民把自己安放在森严的等级中,从小国寡民阡陌不闻到神州一统;从列阵猃狁北铸长城到天朝上国万邦恭敬,中国人的生产力在发展,皇权在加强,而思想则逐渐从百家争鸣渐至儒表法里。完了吗?没有。近代中国的屈辱每个人都历历在目,而在变革中,中国人脱嵌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归宿,结束了自:“我”左为兵戈右作禾穗的时光。
可随后呢?救亡的号角在让中国全盘接受了西方科技之同时,也让中国传统的“忠义”转变为了“适者生存”,这也是中国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之开端。在共和国时代初期尚有集体主义略作个人归属的代替,可时至今日,当共和国已然走过了一甲子有余,集体主义浪潮退散,对利益物质的追求却有潜隐而将迸发之势,当我们回过神来想再找寻一番寄托心灵之所,却发现当年被奉作“正统”的儒家思想早已不复,身化孤魂野鬼。
我们中国人正逐渐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当我们在探讨碎片化阅读时会将时刻划动手机屏幕与古人在沐浴焚采买香之后拜读圣贤诗书来相提并论;当我们在时会把视线首先投向网络而当年结伴出行与店铺伙计谈天说地的时光遥不可及;当我们更善于用朋友圈或“摇一摇”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而忘却了交友应察言观色的经验,我便能看到我们中国人归属的缺失,以上行径与其讲是我们越发懒惰,不如说是我们已然太过重视了效率,而把我们本应秉持的人情与恭敬抛诸脑后。
有人也许会说:当下诸多文人墨客借文曲之便已然对功利之心发起了冲击,缘何心忧?我认为是时确有大把舞文弄墨者将其矛头直指物化,可是他们中又有几个能为人供以归属之前路呢?于我眼中,他们的作品大都抨击着周遭之不堪而有忘乎所以渐成“愤青”之势,也许其中的一些更只为跟风造势、博人眼球而作,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把作者心中所悟表达出来,有对人性、情感的发掘,在追名逐利滚滚洪流之前也不过螳臂当车,只能予人一时之感慨,竟无予人归属的能力。
若问心归何处,我到有着佳酿愈久愈醇的想法,便时常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之思想文化,考虑到共和国承平日久,当有欣欣向荣之势,道家之无为自不可取,法家的“势”“术”又与时不谋,于是我们便不必如陶潜一般“归去来兮”,也不必向荀子那样坚信“人性本恶”,我们所应做的许是铭一句“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之道是古代中国为人行事的最高标准,可在儒家渐有复苏势头之际,《中庸》却很少有人提及,“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传统中国有那么些许“人生来有命,在家国天下中找到自处的位置便好”的意思,而放在今天的中国,皇权已失,门阀式微至极,这句话也许便是确定个人归属的司南。
世界与时代的大背景是愈发发展的,只有发掘了自我所长便有可能在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天地之中秉持人性,不为时势所侵染,不为外物所役使,方有可能使自身人价值得以体现而不断滋长,这便是我眼中“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于当代中国之解释。
这自然不是我一人之观点,西欧社会的宗教改革即是破除迷惘,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新教教义,在古代中国也有阳明心学与经世致用等思想来借以佐证,事实上,当今中国人之“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亦是万变不离其宗,大有赋予个人全心归属的考量,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工匠精神”并驾齐驱也阐明了上位者对效率与心性的并重,如若“核心价值观”为人躬身践行而非只是嘴边叨扰,亦是可使华夏大地之精神为之振奋的。不久前关于人工智能的探讨因围棋的人机对决而重燃众兴,我在想担心人将为人工智能所代替的忧虑大可不必,其实人们打造出人工智能在大体不过是为了提高行事效率而已,不论如何精益求精,即是为它们挨个儿装上了人脸也不过是一介工具,而有此担忧者显然以将人性于人本身之重要地位弃之而不顾了,这恐怕也是物化的另一种体现吧。
心归何处,心归何处,或许唯有持心方可过问心安与否,对归属的找寻永远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自知本文将泯灭与历史,却仍想借以大声疾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