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醉桃桃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初二物理液体内部压强练习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二物理液体内部压强练习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初二物理液体内部压强练习题
初二物理液体内部压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B.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 压力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大小有关
2. 关于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越大时,压强一定越大 B.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小
C. 受力面积越小时,压强一定越大 D.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3. 如图所示,物体重400牛,F=100牛,物体和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厘米2,则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
A. 400牛,10帕 B. 500牛,12.5帕 C. 500牛,1.25×105帕 D. 400牛,105帕
篇2: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精选
例1 在如图所示的装有水的容器中,A、B、C三点所受到水压强PA、PB、PC之间的关系为 ( )
A、PB>PA PA=PC
B、PB>PA PA>PC
C、PB=PA PA=PC
D、PB=PA PA>PC
分析 容器内装有水时,无论在水中还是在与水接触的侧壁、底部、上部,都受到水的压强,压强的大小都由液体密度和深度决定。求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关键是深度h。要记住,深度是观察点与自由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本题中,水的自由表面在D处。图中A、B在同一高度,与D之间的竖直方向距离相同,h相等,所以PA=PB。C点在A、B的上方,与D之间的竖直方向距离较小,也就是深度h较小,所以PC
不要误认为A、C两点均在容器的上底处,其上方没有水,所以不受水的压强。应当清楚,在容器内与水接触的各部分均受水的压强,也均由液体密度和深度决定。如果在A点或C点开一个小孔,可看到容器中的水会从孔中喷出。
解答 D
例2 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则溶液对烧杯底部产生的压强将( )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如果你认为加入水后盐水的密度减小,所以对容器底的压强将减小,选择了B,那么你忽略了液面在上升这一问题;
由于容器底所支撑的液体的重量在增大,而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增大。
答案 A
[训练与检测]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大小由________和 _________来决定, 跟液体本身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关。
2.由于液体具有__________性,液体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 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有关。
3.人在河中游泳时,越沉入水的深处,感到越胸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有压强
B.液体的重力、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深度成正比
5.下面关于液体压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产生的,因而在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B、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产生的,因而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
C、因为压强P=F/S,所以液体压强的大小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6.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在甲杯中装满水,在乙杯中装半杯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分别慢慢吊入两杯水中(完全浸没),但又不和杯底接触,则: ( )
A、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B、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C、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D、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7.深3米的“昆明湖”的水面上停了一条游船,船底距湖底的距离为2.5m,求船底所受水的压强,若船底出现一个面积为2.5cm2的小洞,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堵住使水不流进船舱呢?
8.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今年6月1日下闸蓄水,10天内水位上升到135m,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m2的水平石块被淹没在水面下50m处,则石块的上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大?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
篇3:液体的压强综合练习题
液体的压强综合练习题
基础知识训练
1.如图9-18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 、、三点压强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题型二)
2.如图9-19所示,它说明了液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一)
3.如图9-20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且都没有溢出,则三容器底面上所受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___容器,最小的是__________容器.(题型二)
4.如图9-21所示,A容器中盛有15 kg的水,B容器中盛有0.5 kg的水,但B容器中的水面较高,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_______pB(“填“>”“=”或“<”).
(题型二)
5. 如图9-22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则A处的深度是__________cm,B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Pa.(题型三)
6.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6月1日开闸蓄水,l0天内水位上升到海拔135 m.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 m2的水平石板被淹没在水面下50m深处,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Pa,石板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_N.(题型三)
7.如图9-23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放在同—水平面上,分别盛有盐水、水和酒精.它们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其中烧杯底受到压强最大的.是 ( ) (题型二)
A.盛盐水的烧杯 B.盛水的烧杯 C.盛酒精的烧杯 D.三者—样大
8.在容器的侧壁的不同高度开三个相同的小孔,向容器中灌水,水从各个小孔射出来.请你判断如图9-24所示的各图中,能正确反映喷射情况的是 ( ) (题型一)
9.如图9-25所示的容器中,水深度为7h,A点距水面深度为h,B点离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则水在A点和B点产生的压强pA、pB之比为 ( ) (题型二)
A.1:1 B.1:7 C.1:6 D.6:7
10.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图9-26是其中的一次实验和分析.根据图示情况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 (题型一)
A.探究在同一深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
B.说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C.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其密度关系
D.验证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
综合提高训练
1.如图9-27所示,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酱油、水和豆油,则它们对瓶底的压强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题型二)
2.杯子中装有120g水,水深10cm,当杯子底面积为10cm2时,杯子底部受到压强为____Pa,杯子底部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N.(g取10N/kg) (题型三)
3.某容器内装有10cm高的某种液体,已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800Pa,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若把容器里的液体倒去3/5高度,则剩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剩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题型三)
4.如图9-28所示,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和B,所装液体的密度和深度都相同. xkb1.com
①比较它们所装液体的重力:GA________GB;
②比较它们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A________pB.

③比较它们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A_________FB. (题型二)
5.如图9-29所示,有一个底面积是200cm2,高10cm的柱形容器,顶部有一个面积是40 cm2的小孔,小孔上装有一根倾斜管子,从顶部小孔灌水至顶部以上h1=20cm处,则水对容器顶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压力为___________N.(题型三)
6.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5日晚搭乘俄罗斯核潜艇“卡累利阿”号深潜至400m深的海底(ρ海水=1.03×103kg/m3),在波涛汹涌的北冰洋深处过了一夜,在此深处潜艇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Pa.(题型三)
7.如图9-30所示,平底试管和砂子的总重为9.8×10-2N,试管底面积为2×10-4m2,则试管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是__________cm.(题型三)
8.如图9-31所示,一个上下封闭的圆台形容器中盛有部分液体,现将它正放(图A)和倒放(图B),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和pB的关系是 ( ) (题型二)
A.pA>pB B.pA
C.pA=pB. D.无法确定
9.如图9-3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M、N两点到量筒底部的距离相等,则这两点液体的压强pM和pN的关系是 ( ) (题型二)
A.pM>pN B.pM
10.如图9-33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内装有水,管的一端通过橡皮管和一个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相连,这个仪器叫压强计,当把(a)图中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为 处后,压强计左、右两管中的水面 ( ) (题型一)
A. 左面下降,右面升高,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大于
B.左面下降,右面升高,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等于
C. 左面下降,右面升高,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小于
D.左面升高,右面下降,两管中的水面高度差等于
11.如图9-34所示,某同学做了一个喷泉,它将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竹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插入得越深,水从底部向上喷得越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一)
12.下表是某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据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题型一)
13.如图9-35所示,玻璃管下端扎有橡皮膜,管内装有一定量待测液体,这时橡皮膜向下凸出,请你自己再选用一些器材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注意:天平、砝码、量筒不能选用)(题型三)
14.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 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 ,如图9-36所示.
求:(1)水对杯底的压强;
(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 ,求玻璃杯的 质量.(取 )(题型三)
15.如图9-37所示,容器重4.2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边长5cm的立方体,下部是边长10cm的立方体,若向容器内注入1.1kg水.(取g=10N/kg)
求:(1)这个装着水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多大?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3)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多大? (题型三)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 > > 提示:关键是比较深度h的大小
2.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丙 甲 4.< 5.0 2450 6.4.9×105 9.8×105
7.A 8.B 9.C 10.A
综合提高训练
1.相等
2.980 0.98 提示: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水的重力
3.800 800 480 4.< = =
5.1960 31.36 6.4037600
7.490 5
8.A 提示:由正放改为倒放后,液面高度将下降,即容器底部所在的液体深度变小,故压强变小
9.A 析:设M、N到量筒底的距离为h,M、N的深度(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M和hN,由题意可知水和酒精对量筒底部的压强相等,即有 因为ρ水>ρ酒精,所以 由此可得出: 即
10.B
11.液体越深,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
12.1、2、3 在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6
13.实验步骤:
(1)取一只盛水烧杯 ;
(2)将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缓缓浸入水中,直至橡皮膜变平;
(3)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在水面下的深度 ;
(4)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在待测液面下的深度 .
计算方法: ,
14.解:(1)水对杯底的压强 Pa; ,杯子的质量m杯=m–m水=270g —150g=120g
15.解:(1)容器和水的总重力G=G容+G水=4.2N+1.1kg×10N/kg=15.2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1=15.2N.
S1=10cm×10cm=100cm2=0.01m2.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1.1kg水的体积
容器下部体积V1=10×10×10cm3=1000cm3
水面高出下部的高度 .
水深度H=4cm+10cm=0.14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2=p2S1=1400Pa×0.01m2=14N.
篇4: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板书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篇5: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液体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方面
本节课教学目标侧重让学生经历探究式学习过程,但因考虑到学生实际实验操作能力、基础程度、认知能力等方面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并未能落实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应争取将演示实验改进为分组实验,加强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
2.教学时间方面
本节课因液体压强大小的关系式推导环节而影响了时间的把控,主要原因是班级学生基础程度差异性大,两极差距大,因此导致课堂进度难以达到预料效果。
二、教学过程反思
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在课堂导入环节做得有所不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该视频导入反应没有预期热烈,部分同学认为导入环节中涉及的问题过于简单而不感兴趣等。
三、存在问题反思
整节课应该说是严格按照所预想的环节顺利结束,只是时间把握上有所偏差,学生活动时间偏少,未能充分突出学生自主掌握课堂的特点,课堂效果没有预期中的好,学生反映没有预期中的热烈。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还是有发展的空间,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推进递进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应尽量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宁可将一部分应用知识留于课后学生巩固过程中掌握,也要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而经历充分感知和探究式学习。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简洁课堂语言,在设问、提问语言方面多下功夫。
篇6: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