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篇1: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当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述,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胡素华()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阳秋林()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09)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08)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09)、王秀丽(2009)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07)、马连福与赵颖(2007)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篇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 [摘要]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的披露主要有四种做法:一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加以反映;二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说明;三是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如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环境损益表等;四是平衡记分卡。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展望: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披露手段和披露时间向信息化和适时化发展;披露风格和披露形式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披露手段; 披露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是探讨和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以实现社会贡献最大化。虽然目前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计量困难、核算内容不统一等问题,但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实践,部分发达国家强制企业定期公布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概况

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与探索阶段,我国政府至今还没有专门出台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要求。但是,在其他发达国家的影响下,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探索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面向国家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并依法要求企业以一定形式披露部分社会责任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具体规定了企业的义务,包括企业对国家承担的义务、企业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企业对职工承担的义务。又如, 1997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中规定,发行公司要公布环保状况、自然资源的依赖性等内容。此外,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披露工具。如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就曾在其年报中零星披露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红桃K集团也曾使用网站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但是,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目前还只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既不规范也不完整。

一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会主动将与自己相关的社会责任内容进行全面的披露,当然也就谈不上满足社会各方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情况的需求。如前文提及的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其年度会计报表中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所占比率非常小,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和对消费者的责任三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一个对生态资源及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该企业在年报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即使是上述已经披露的三方面的信息,也很不充分。

二是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而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运用非会计方法披露的信息远多于运用会计方法披露的信息。例如,大量使用叙述性文字介绍环保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几乎都没有运用会计的方法进行披露。大部分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披露时,除了对税金问题提供了较详实的会计数据外,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捐资和污染治理支出只是偶尔出现一些定量数据。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

是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计人员对于已经发生的社会责任事项不能明确其记账金,不知道该把它往哪里记和怎样记,这也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是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例如,按环保机关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直接列入企业的管理费用之中;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因此而造成的停业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为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新设备的投资或固定资产的购建,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支出处理;对于矿产资源产品生产企业所交纳的矿产资源占用和补偿费,通过计提或摊销等方式计入各期间费用;对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交纳的税款之中;因为较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而得到的各种奖励和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之中等等。

四是在披露工具上,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我国几乎没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以说,进行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远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广得多,并且他们更关心和要求的是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所以给信息使用者提供繁杂的会计信息,然后让其进行“大海捞针”式的筛选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客观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有四种做法:一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加以反映;二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说明;三是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如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环境损益表等;四是平衡记分卡。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分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信息。

1、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在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社会责任资产信息。所谓社会责任资产,是指企业由于承担社会责任或参与社会责任活动所形成的、目前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当前所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资产信息主要有环境资产信息,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社会责任固定资产信息,包括环境固定资产、职工责任固定资产、消费者责任固定资产和其他类型的社会责任固定资产;社会责任无形资产信息。 第二,社会责任负债信息。所谓社会责任负债,是指由于企业在过去的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成本而产生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企业社会责任负债信息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应缴环境治理和补偿费;应缴环境赔偿金及罚款;应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应缴矿产资源占用费;应缴各种税金;应缴职工各项社会统筹保障金;应付消费者退货款或赔偿金;应付其它社会责任款。

第三,社会责任权益信息。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要求权。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投资者对企业实际投入的社会责任资本,如国家可能以某种自然资源向企业投资入股,又如股东可能以污染治理设备等向企业投资;二是社会责任资本的盘盈或溢价,这实际上是一种储备形式的社会责任资本,其来源有很多种情况,包括在会计期内自然资源的培育或正常生长、所有者实际出资额大于认缴注册资本部分的差额、资本折算差额、财产重估溢价或接受社会责任资本捐赠等。

第四,社会责任收益信息。社会责任收益是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可能直接或间接的产生经济收益。这种收益随企业社会责任类别的不同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社会责任奖金。国家对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给其他企业做出表率或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社会良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给予的物质或现金奖

励。如国家颁发的环境贡献奖金、社会福利事业优秀奖金等;二是国家让利。国家或相关权力部门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给予的经济优惠和政策倾斜,包括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所得应流转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而相对增加的收益;因承担社会责任工程项目而得到的低息或无息贷款产生的利息节约收益;企业因购置环保设备等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而得到的国家价格优惠或补贴;社会责任项目拨款;三是潜在收益。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其潜能提高而带来的社会责任收益,企业因积极承担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使职工劳动技能提高而带来的收益以及因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而带来的收益;四是其他类型的社会责任收益。以上类型所不能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收益类型。

第五,社会责任成本信息。社会责任成本是指企业在其持续经营的过程中,因直接或间接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如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改良费用;资源保护性利用费用;环境补偿与赔偿或罚款;职工福利改进增支额;对社会事业的捐赠和赞助;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款;产品售后服务成本(又称为顾客责任成本) ;退货或返修费用等。

第六,社会责任利润信息。企业社会责任利润是本会计期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与社会责任成本比较所得,即社会责任利润=社会责任收益- 社会责任成本。但是,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收益与成本不一定相配比,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与传统财务会计中的利润具有不同的财务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大,并不意味着本会计期内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一定多;同样,企业的社会责任小甚至为负数,也并不一定代表企业本会计期内没有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利润数值的大小仅仅反映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在本会计期内的盈亏情况。

2、社会责任会计绩效信息。社会责任绩效信息主要指企业不能用货币量化,无法在财务报表内作正式项目反映,但可以以其它形式披露的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会计信息,它更多的属于定性反映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规的执行情况;对企业自身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社会责任相关且不能货币量化的其他事项,如治理生态环境带来的诸如保持水土、保护水源、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间接环境效益。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常见模式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实际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报告内容与格式的组合形式。目前,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内容与格式各不相同,所体现出的模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模式:

1、文字叙述披露模式。

又称叙述性反映模式,它是以文字叙述方式披露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提供信息直观、操作简单。缺点是文字描述具有模糊性,人们很难对不同企业进行准确比较,因而社会责任会计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在国外实务中,这种模式最早使用,但目前已被独立反映模式所取代,仅作为附加或辅助形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加以补充。

2、依附传统报告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添加新会计科目或以附注形式,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披露。具体是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栏目中列示社会责任资产,如环境资产;在负债栏目中列示企业的社会责任负债,如企业的环境污染导致的社会损害;在所有者权益中反映社会责任权益项目;或者以附注的形式,反映企业承担和应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没有考虑社会责任会计的特殊性,即有的社会经济事项不能在发生时进行确认,不能直观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不能满足相关利益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另外,这种模式面临两难问题,

即如果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势必增加较多的新会计科目,与传统会计报表结合在一起将显得十分繁杂;如果使用较少的新会计科目,又不能详细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由于存在上述不足,这种模式在国外的实务中较少采用。

3、独立披露模式。

这种模式运用独立报表方式反映企业应承担和履行的社会责任。独立报表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年报”、“企业社会责任净收益报告”等。这种模式需要单独设立社会责任会计科目,采用成本支出法、成本效益法和项目管理法等方法,对企业的社会经济事项进行确认与计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能以货币计量方式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满足相关利益人对信息的需求。在独立报表中,社会公众能直接判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即从总体上观察企业是“有害于”社会,还是“有益于”社会。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对部分社会责任会计事项进行货币化确认与计量时,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从而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真实性。尽管如此,独立报表披露模式已逐渐成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流,日益受到社会责任会计相关利益人的重视和欢迎。

独立披露模式常用以下三种形式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一是按照传统报表形式编制,即分别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责表、社会责任利润表;二是以企业信息使用人为基础编制,即分别编制企业社会责任资产负责表、企业社会收益表和企业增值表三个主要报表,以及其他辅助报表,包括雇员报告和公司职员保健及安全情况表等;三是企业在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还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资源方面、社会福利方面、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以及消费者责任方面的全部责任会计信息。一般包括: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本会计期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影响因素的披露。对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和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影响因素的披露,主要以非会计基础型披露方式为主,对于本会计期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主要以会计型披露方式为主。

四、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展望

1、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不便于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比较,且披露模式也会因此而有一定的改变,但具体到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项目却基本相同或类似,因此,在未来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跨行业的且普遍适用的披露方法是不太可能的。而相比之下,将全社会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行业,并将该企业归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在行业内对披露内容和披露模式进行具体规定,并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却是完全可能的,并且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2、披露手段和披露时间向信息化和适时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方法同样也不可避免地要适应这种信息化的环境。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虽然在会计期末传统的披露方法依然可能继续存在,但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披露方式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且在时间上也不用固定在期末,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具体要求进行适时的掌握。披露手段的信息化和披露时间的适时化之所以是未来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因为这种披露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更能够使企业节省信息披露的成本,节省信息整理和发布的时间。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还可以通过下载、剪切、拷贝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

3、披露风格和披露形式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特点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风格和形式上将会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说,企业可以利用一些模块和控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信息披露;除了传统的报表以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图形和画面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说明。

另外,披露界面也可以设计得更加美观和具有个性化。事实上,这里所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与前面所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不矛盾,个性化和多样化是指在确保所披露的内容和模式规范的基础上,就具体的披露风格而言的。制度化、规范化与个性化、多样化的结合,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将会变得更严谨而又不失灵活,规范而不显呆板。

篇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毕业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毕业论文

新中国的会计研究一直处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巨大变迁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会计研究在国内外广大会计学者的大力推进下,在理论研究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会计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回顾与综述。

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巨大的变迁过程中。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总体是在曲折中发展,在迂回中前进。改革开放后,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总结及梳理对建国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内容择其主要方面加以综述。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建国初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深受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影响,认为会计具有阶级性。中国会计界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讨论,并修改会计对象定义为“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以及社会主义财产”,同时还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新观点是:“会计的对象是在企业和其他单位中的资金运动”。这次讨论激发会计学界纷纷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促进了会计原理一类著作的繁荣。

此间,我国会计理论界研究成果的代表著作是1962年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会计原理》,它修正了会计对象的`定义,强调如实反映和加强监督的会计基本任务,并把会计分为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实事求是地说明会计的性质,即会计具有两重性。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我国通过解放思想,从具体国情和实践出发,开创了会计研究繁荣发展的新篇章。期间,会计研究的重心基本上是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认识,到实证检验以及制度环境影响的一个过程,体现出与国际会计研究趋同的特征。

(一)会计基本问题研究

首先,对会计本质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个是由杨纪琬、阎达五提出的“管理活动论”,他们认为,会计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另一个是从国外引进并有所发展的“信息系统论”,它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并对决策起支持作用。在国内最早支持这一理论观点的是余绪缨和葛家澍教授。两种理论观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信息作用的侧重点上。从会计信息有用性视角,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少并不相悖。

其次,除了反映(核算)和监督这两项会计基本职能外,会计学界对其他职能的认识很不一致。不管怎样,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反映经济真实。企业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或要求,信息质量越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越强。

最后,引进并开展了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以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财务报告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财务会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管理会计”教材于80年代初出版(余绪缨),此后,学者们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深入研究。

(二)会计准则及其理论的研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理论的研究是从基本准则开始,再到具体准则。制定准则在我国是会计改革中的新事物,所以首先着重研究国际经验,分析国际会计惯例,然后开展对准则的完善与发展的研究。同时,先是较多地研究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若干基本概念以及假设、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报表的要素、要素在报表中的确认与计量学等的探讨,继而联系到我国已制定和将要制定的会计准则,研究一系列现实问题。

(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主题而展开。同时,开展了会计新兴学科和新会计领域的探索,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会计核算规范体系、成本会计等。经验―实证研究方法的兴起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带有改革和创新意义的一件大事,实证法对我国会计研究的运用起了很好的示范促进作用。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应当大力倡导。当然,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还需将实证法和规范法相结合去分析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总体是在迂回中前进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会计教育制度改革和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会计的发展。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空前繁荣,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日益凸显。

未来中国会计研究可在以下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与创新:1.加强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2.将我国的会计问题国际化;3.开展中国会计问题的创新性学术研究;4.深化会计改革。这必将为会计理论的进一步繁荣开辟无限广阔的道路。

篇4: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同时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国要引起万分的重视。就比如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加大生产力度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因为忽视环境、员工、消费者等相关主体的利益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滥用以及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许多不可小觑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使社会要求企业自身在其日常生产及各项营业活动中除了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达到最大化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为这个社会履行其应当承担的那一部分对公众、对社会、对环境等各项责任。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强烈要求企业履行一些必要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它以会计特有的方式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更好地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的要求,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整体效益。企业自觉负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便是根治企业经营活动外部不经济的良方。

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发达国家曾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过非常激烈的辩论,同时国家政府也陆续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要求企业广泛地履行社会责任,而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符合社会责任的目标和社会公众的期望,还得遵循政府所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也对会计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开始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造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缺位,因此我国急需大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工作。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在一个会计分期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表,让公众观注企业的履行情况,反过来影响企业以后生产经营活动决策,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步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新兴概念进行研究探析,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与理论内涵,并结合我国企业情况对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的难点、紧迫性以及必要性等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和问题,提出

了我国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对策,并结合实例分析,验证了实施对策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没有健全的法规制度作依据,对其行为缺乏强制性;企业难以准确界定社会责任会计的范围,其确认和计量较为困难,给具体实施造成很大的障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提供需要企业自身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相应的社会调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也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我国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如何完善,在实务中如何运用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大家进行进一步地探讨。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基本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现状,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运用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的具体对策。最后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挠,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说明了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相对充分的披露及完善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体制等是切实可行的。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more and more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rise.These issues need our extreme attention.For example,enterprises have produced more and more to obtain the maximum profit in fierce competition,

consequently social wealth has been brought about more than any time before,which has led to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that have been taken place one by one due to the neglect of the benefit need of related parties simultaneously.The current forms of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severely abused,and unreasonable use of resources result in shortage of resources.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and many social problems can not be ignored.These probl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ir own,economic interests while maximizing its daily production and other business activities,should also fulfill that part of the right of the public shall be asocial,environmental and other

responsibilities.Combining their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for the

community.In order to better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people strongly urge enterprises to fulfill some necessary social responsibil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s a new subject, which reflects and oversees social benefits and costs produced by enterprises' producing and managing activities in a unique accounting way.Its aim is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of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entire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and society.Enterprises under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ly is the best means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sue in modern society,the economy had developed to fulfill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should be conducted very heated debate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They require extensiv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are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iv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ublic's expectations,have to follow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by the Government.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above situation,the accounting has been further required and som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egan to appear in front of the public.The study in China starts relatively late and is immature,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ccounting principles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So we need urgently to study this new sort of accounting.

The task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s to make measurement and report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n accounting period,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for public in trm,it will affect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fter decision―making in the

enterprise.This ultimately mak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e paper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search of this new analysis of the main elemen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tent,combined with our business situ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such analysis,combining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status and problems,construction of our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program,which through case studies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At present,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 i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 of China are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a lack of complete laws and rules and their coerciveness in carrying 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difficulties in accurately defining the range of 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which hinders the carry-out of it.Enterprises need to spare no efforts to figure our the inform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ased on corresponding social investigation.As a result,the costs of figuring out information are too high,which also hinders the carry-ou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re are many ne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how to improve china'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ory and how to apply in practice.at the same time,We

are fully aware it is necessary,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and it wi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ased on these issu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 enterprises,combining the status quo of it on a basis of a general statement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it.It introduced specific strategies of carrying 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us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exerci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Finally a profound analysi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and obstruction currently implemented in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ou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t can be proved to be feasible through relative full disclosure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ublic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upervision system.

篇5: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国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理论界将其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会计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内部牵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前,是18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它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柯氏会计辞典》:“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牵制的本质就是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分开。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阶段。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为防范、揭露错误和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制度。1949年,美国会计协会的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嘶峒菩畔⒌淖既沸裕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58年10月《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措施有交易授权与批准制度、资产的实物控制、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西方会计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该公告改变了过去人们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对待的误区,这是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90年代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D)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9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第五阶段是风险管理阶段。美国政府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该法案的出台使内部控制披露由自愿进入了强制阶段。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它在1992年COSO报告的基础上,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而出台。与COSO报告相比,一是目标方面增加了战略目标,并将其置于之首,这意味着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向董事会或更高层次移动;二是要素方面控制环境到内部环境的转变表明,管理当局所关注的除了组织机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外,还包括风险偏好、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更广泛的因素;同时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的增加是对风险评估要素的扩展和深化,意味着风险评估上升到了风险管理的高度,且体现了风险管理由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向事前预防转化的发展趋势。

二、内部会计控制国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现代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演变有着自身的特点。1980年以前,我国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还很少。80年代初期,不少会计学家开始引进发达国家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1980年,湖北会计学会以《会计学大辞典》为名,对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辞典》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翻译,介绍了美国注册会计协会1949年发表的`《内部管理》、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61年发表的第1号审计意见书《关于审计的一般原则》,以及日本会计研究学会所属审计特别委员会1970年发表的《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管理的研究》的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原湖北财经学院李成章教授编译的《财务审计基础》,介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次正式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纳人到会计范畴。该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本质特征“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行了概括。该法首次对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包括对会计对象的监督与控制,而且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与控制。而此前的会计文章、书籍及有关缘律法规中所讲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并不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即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仅指对会计对象――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19修订的《会计法》颁布不久,财政部于初成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

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以及货市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规范》既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又界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它标志着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会计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两个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的理论与制度建设,树立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法规建设进人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由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范中第四十八条规定:“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对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做出了规定,并规定“内部控制分为规定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见,内部会计控制仍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且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在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延伸。

刘 翠 【作者单位】刘翠,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篇6: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我

国的研究还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的起源与含义,分析了在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

提出了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

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12-0-01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管理科学,会计学的发展必

然受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其研究领域会不

断扩展与充实,其研究范围和目的都是特定时期社会的价值的反映

和体现。1979年,阿奇・卡罗尔提出了著名的.三维模型,回归到企

业运作的基础。卡罗尔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整体,包括了

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以及其他方面的责任。此模型

扩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消弭了“社会责任”和“会计责

任”之间的对立,而将它们包括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之内了。20

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认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

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这种发展变化,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

展变化是分不开的。会计服务于利润这一目标,一般只是将企业自

篇7: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难点分析和对策

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难点分析和对策

社会责任会计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后来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是一个颇受政府和社会公众欢迎、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学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在我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这些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阳秋林 陈秀梅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刊 名: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2) 分类号:F23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成本   社会效益  

篇8:谈会计的社会责任

谈会计的社会责任

会计服务对象的多元化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也使会计主体利益呈现多层化,因而会计的社会责任也就更加重大,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上反映的更加明显.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繁荣、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多方面都呼唤会计忠实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我们应从会计理论研究与法律建设、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二大方面来加强会计的社会责任.

作 者:黎东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刊 名:理论观察 英文刊名:THEORETIC OBSERV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F231.6 关键词:会计   社会责任   主体利益  

篇9:会计的社会责任论文

会计的社会责任论文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的方法和工具,立足于不同的主体单位,对某一特定的主体发挥着反映、监督和控制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一系列的其他会计职能。本文主要从会计社会责任形成的基础、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及会计社会责任的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除了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管理负有责任外,同时也担负着社会责任。企业人道论坛协会会长,约翰·马雷斯在其所著的《企业新概念》一文中说:“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作具有拥有者创造利益和财富的工具,它必须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负责。”

一、会计社会责任形成的基础

会计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认为会计社会责任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契约理论下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角色理论和法规制度要求。

1. 契约理论下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之一,有义务定期向股东等投资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这样会计除了作为一种经营管理人员之外还负责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财务信息的责任,会计责任向外延伸。

2. 角色理论发展,会计人员地位提高

在会计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会计意识流派,在每个流派中,会计的角色都有所不同。最初的会计意识流派是会计技术流派,此时的会计角色主要是“管家”,会计职能仅仅是管家所有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是会计艺术流派,此时的会计角色是“账簿先生”,会计职能此时单独分离出来;然后发展到现代的主流会计意识流派,即会计信息流派,认为会计的主要角色是信息提供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流派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会计作为管理人的角色理论渐渐受到各方的认同。从会计意识流派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社会责任越来越广泛,因此角色理论的发展也是会计社会责任行成的基础。

3.职业团体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完善

在二战以后,世界各国主要目标转向战后经济恢复,这时出现了许多新的会计职业团体,如会计师事务所,各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了相关的商法、公司法和税法等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及完善,通过法律途径明确了会计责任。由于职业团体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建立,使得会计从企业内部职能逐步发展为一种社会性职业,这样会计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又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研究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而会计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就需要强调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

环境的恶化是建立会计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着手进行经济建设,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出现了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很多企业只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和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以及许多森林植被的过度砍伐和垦荒等,结果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的严重沙化以及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反过来又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

市场经济是建立会计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更多地强调市场的开放性,而在这种自由开放的环境下需要确立市场经济主体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目前制订了许多像《公司法》、《经济法》、《会计法》、《税法》等这样的法律,能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加以约束,但是仅凭这些法律法规还是远远不够的`,会计社会责任的复杂性不仅要求出台更完备的法律法规,更要求会计人员自身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即要有一颗对社会负责的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同时需要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三、会计社会责任的分类

社会责任的分类有许多标准,本人所讲的社会责任是根据责任的性质进行划分的,将会计的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文化责任。

1.经济责任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经济和会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促进会计的进步,会计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会计具有真实反应经济实质的责任,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经济责任是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责任。

2.法律责任

会计法律责任是由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对其不当会计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会计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要求会计人员真实核算、及时充分的披露信息、客观的评价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法律责任是会计人员需要负有的最基本的责任,是最低层面上的责任。

3. 文化责任

企业文化与会计是不可分开而论的,企业文化中蕴含着会计,会计中体会着文化。同时,会计本身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会计文化是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仪式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和规则。良好的会计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协调会计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关键,促进整个企业文化的落实和完善。在文化责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道德责任,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

四、会计社会责任的实现

1.加强会计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社会责任作用的发挥。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相关会计软件的使用技能;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要加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等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讲责任、讲敬业、讲诚信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2.加强宣传,提高整个社会的会计社会责任意识

首先,要明确会计社会责任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必要性,明确其发展对会计的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要深入广大企业开展会计社会责任的讨论和教育,提高企业领导人会计社会责任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企业是否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再者,加强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稳定的企业外部环境。最后,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会计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五、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关系也日趋复杂,在会计人员地位提升的同时,会计社会责任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会计社会责任是一个巨大深远的问题,应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提供与经济决策更加相关的财务信息?实现评价企业可否持续发展的目的。关注会计的社会责任无论对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参与竞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0: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

【摘

*

孙红梅岑

蒋娜

京学院

要】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选择典型企业为样

本并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和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引言

都在其网站设有社会责任专栏,并编制有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维斯(Dvadi.F.Linwoes)在《会计杂志》第的履行情况,在其年度报表中也零星披露11期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一文,首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信息,已经初步具次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指出有了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意“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识。但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社会责任会个方面。

计是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一)披露内容不全面

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中石化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主要包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括对社会的奉献,宝钢则主要包括社会、人决策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经济、员工、环境等信息,在报告中,基本计信息系统。其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都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信息的披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耗,露;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并提供经济、社会指标,以利于企业决定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其经营方针,评价其经营成果,揭示其社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在国外四十多年的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担的社会责任。

果。但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二)以定性信息披露为主

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宝钢、中石化、中远的会计报表定量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信息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通过运用会计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介绍,而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害关系人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以量化披露,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系中。

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等信息的过程。

(三)会计核算中没有设置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例如,案例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存在的问题

助和捐赠等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为了比较直观地了解目前我国企业以披露,这样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导致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状况,本文直接结果是企业虽然承担了相应的社会选取宝山钢铁、中远集团和中石化为研究责任,但是相关的信息却无法在会计报告对象,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分中体现。

析。通过搜集案例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四)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公司网站、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中关于社会独立报告的动机

责任会计方面的信息,可以看出三个企业

会计信息披露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支持。

12

会计之友2011年第1期

社会责任会计相对传统会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愿单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滞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而且很不规范。

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一)美国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无论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还是会计实务界都比较重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司必须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关于土壤污染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直接财务后果的问题,包括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费用、环境法规及遵守情况等信息。

(二)法国

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

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

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等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

该表必须列示三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法国受宏观经济导向和社会福利主义影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法国的社会资产负债表应披露以下七方面内容:雇员人数、

工资及福利、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

雇员培训、行业关系、企业为雇员提供的房屋和交通条件。在具体披露时,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报表指标,而且指标的内容十分详尽。

(三)英国

英国公司普遍对社会受托责任比较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大型公司的年报中就出现了自愿披露的有关社会和环境方面的信息。自1975年起,一些大型企业编制了增值表,其目的在于改进公司的态度、精神和行为。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强迫报告有关他们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英国财务报告准则建议企业除了编制传统的财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增值表、雇员报告、

企业与政府之间货币往来报表、外币交易报表、未来前景报表、公司目标报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企业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通过对西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及会计现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又是一种社会目标。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方面的贡献。它是对传统信息披露的有效补充。

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如职工结构、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

4.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

产品的使用效能、使用年限、产品的安全信息、产品的售后服务、公众对产品满意度、

产品受罚额等,在信息披露中强化产品的服务性能与安全指标,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

5.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比如支援灾区,扶贫助学,对下岗失业、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服务等等,这既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树立自己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建立和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

社会责任会计实务与社会责任法规之间联系密切,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建立与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构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共同努力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政府部门应当聘请专家对不同企业、地区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制定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原则等予以明确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依据。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的问题。作为企业,不只是个别领导者和管理决策部门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更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五)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有赖于严格的约束机制,没有经过审核的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通过审计确立公信力。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所以各级政府审计机构应主动承担起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

FRIENDS理论OF探讨

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使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

(六)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

1.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披露模式,这是报告企业社会经济活动最简单的方法,以非正规的形式或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用货币计量,但仍能向公众提供有关以上几方面的信息。

2.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四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其他应交款”下设“应交排污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矿产资源占用费”

等明细科目,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等费用,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

3.对于上市公司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除上述三大报表以外,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企业可以编制“社会影响报告表”等辅助报表。●

【参考文献】

1]润灵公益事业咨询.A股上市公司社

会责任报告蓝皮书2009

[M].2009.2]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

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10):36-43.3]刘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学习,2008(10):16-19.4]田昆儒.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

综述[J].会计之友,2007(12):4-7.5]阳秋林.构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

露的指标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59-62.13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