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阿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史记有哪些故事,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史记有哪些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有哪些故事

篇1:史记故事精选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1:盟津之会

武王即位后,任命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身边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承继文王未竟的事业。

武王即位第九年,到东方检阅部队,到达了黄河岸边的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东)。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自己不敢擅自做主。

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官员宣告说:“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诚实守信。我本是个无知的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功业,胜利地完成这次任务。”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在后面的一律斩杀掉。”于是武王乘船渡河。

当船走到河中央时,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将它祭天。渡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叫声。这时候,虽然诸侯们未曾约定,却都已汇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商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上天的意思,现在还不可以。”便率领军队回去了。

武王伐纣过了两年,武王听说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他的昏庸暴虐更加严重。连商朝的太师疵、少师强也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武王下令再次在盟津会合诸侯,准备伐纣。在盟津,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向商都进发。

商纣听说武王率军攻来,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双方在牧野摆下阵势。武王派师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大部队急驱冲进商纣军队。商纣军队人数虽多,却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里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他们都掉转兵器攻击商纣军队,给武王做了先导。商纣败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武王进入朝歌,商都百姓都在郊外等待着武王。武王安抚了商都百姓,然后进入城中,找到商纣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用黄色大斧斩下了商纣的头,悬挂在白色的大旗之上。

武王把殷朝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命令把箕子和其他囚禁的百姓释放。他散发了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了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又将传国九鼎和殷朝的宝器迁到周地,把比干之墓培土筑坟。他还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然后撤兵又回去了。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2:文王修德

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继位时称作西伯。他继承父辈遗业,效法前代,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爱护晚辈。他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

这时,商纣身边的崇侯虎向商纣说西伯的坏话:“西伯积善行德,许多诸侯归附他了,这对您非常不利!”于是商纣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西伯身边的大臣设法找来各地的美女、奇珍异宝,献给了纣王。商纣大为欢喜,不但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大斧,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西伯回国之后就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商纣废除了炮格之刑。西伯又暗中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进入周国境后,发现周国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十分惭愧,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国人所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这只是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诸侯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对西伯更为敬重。

随后几年,西伯先后征伐了几个周边民族。商朝的祖伊听说之后就向商纣进谏让他提防西伯,但商纣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西伯又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在基本做好伐纣的准备之后,西伯也去世了。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3:武王忧虑

武王在伐纣胜利后,几次三番召见九州的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远地向商朝的国都眺望。回到周都镐京之后,心情沉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你为什么晚上睡不着觉啊?”武王说:“殷朝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建立商朝,曾经任用贤士三百六十人,虽说不上政绩卓着,但也不至于灭亡,才使商朝维持到现在。我还不能使上天保佑我们周朝,哪里顾得上睡觉呢?”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国运不可改变,要找出所有的恶人,惩罚他们。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国家安定,我要办好各种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

武王还规划了周代的东都,他说:“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代定居的地方。我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

武王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地区,把军队解散了,武器也全部销毁了,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作战。武王还向商的遗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以作为自己为政的参考。武王一心勤政为民,终于积劳成疾,不久就死去了。

周公辅政武王逝世后,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成王即位时年纪很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于是联合商的后人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进行讨伐,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周公还写下了一系列文章以告诫和辅佐成王。周公代行国政七年,等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则继续做大臣。

为遵循武王的遗旨,成王派召公和周公再次去洛邑测量规划。经过反复测量和建设,终于将东都营建成功。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那里,又把殷朝遗民迁徙到那里。

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文章。随后,成王任命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前往东方征伐淮夷部落,消灭了那里的奄国,彻底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成王写下了《周官》,说明了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修订了法令、制度。经过成王和周公、召公的共同努力,周代的百姓和睦、天下太平,颂歌之声,四处兴起。

篇2:史记故事精选

【公仪休拒鱼】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在鲁国为相,这个公仪休在饮食方面的爱好就是吃鱼。

史记有哪些故事(精选7篇)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

按咱们今人的“理解”,一个堂堂相国,收人一条鱼算什么,让人直接拎到厨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坚决不受。他的弟子们都劝他,你老人家最喜欢吃的就是鱼,如今人家送上门来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仪休解释说:“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

你们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而导致有朝一日丢了相位,虽然我喜欢吃鱼,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如果我不收这条鱼,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篇3:史记故事精选

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的时候2113,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5261兵攻打赵国。赵王4102带了二十万大军在1653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篇4:史记故事精选

齐楚结盟

公元前3,齐湣王为了瓦解秦楚联盟,就派使者给楚王送了一封信说:“现在秦惠王死了,武王继承了王位,他任用樗里疾、公孙衍,可是楚国还是服从秦国。樗里疾与韩国友好,公孙衍与魏国亲善,如果楚国一定要服侍秦国,韩国、魏国肯定会害怕,到时它们就一定会借这两个人的力量与秦国联合,韩、魏一旦与秦国联合,那么燕国、赵国也会去服侍秦国。到时候四国都与秦国联合,那么楚国就只有当秦国的一个郡县的份儿了。楚王您何不帮助我协力收服韩、魏、燕、赵,然后和他们合纵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养民,号令天下呢?到那个时候,天下没有人敢不乐意听从您的,您也就功成名就了。那时,楚王率领诸侯共同攻打秦国,一定能打败它。到时楚王您便可以夺下武关、蜀、汉地区,占有吴国、越国的财富,专享长江、东海的利益,韩国、魏国也会割给您上党,那么楚国将比现在强大百万倍。况且大王您被张仪欺诈,丧失了汉中的地盘,然后大军又在蓝田受挫,天下人没有不替您心怀愤怒的。今天您竟想先服侍秦国!大王您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

楚王正想与秦国联合,见到齐王的书信,犹豫不决,就交给群臣们议论。大家也意见不一。昭雎说:“大王您不如与齐国、韩国深交以抬高樗里疾的权位,这样,您才能得到韩国、齐国的支持要回地盘。秦国在宜阳打败韩国,可是韩国却还服事秦国。到时候秦国攻打三川,赵国攻打上党,楚国攻打黄河外,韩国一定会灭亡。楚国即使再去救助韩国,也不能让韩免遭灾难了,可是为了保全楚国我们又必须援助韩国。齐国之所以信任韩国,就是因为韩公子昧是齐国的国相。韩国已经从秦国夺得了武遂,如果大王再好好亲善它,使它凭借齐国和自己的力量抬高樗里疾的地位,到时樗里疾得到齐国、韩国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抛弃他了。所以,如果现在楚国帮助樗里疾,他一定会向秦王说情,把侵占楚国的土地归还给楚国。”怀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与齐、韩两国结盟。

篇5:史记故事精选

一鸣惊人

楚穆王死后,他的儿子侣继承了王位,就是楚庄王。庄王即位三年,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寻欢作乐,还下了诏令说:“有敢进谏者,格杀勿论!”最后,大臣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闯入王宫进谏。庄王当时正左手怀抱着郑姬,右手怀抱着越女,坐在歌舞乐人中间,与各位美女嬉戏。伍举对楚庄王说:“大王,我要向您进献一个谜语。”他接着说道:“有一只鸟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过了几个月,庄王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淫逸放纵,不理朝政。苏从大夫感到十分生气,就冒着生命危险入宫进谏。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你不怕被杀死吗?”苏从毅然回答说:“能够舍身而使您变的贤明,这正是是我多年的夙愿。”楚王被大臣们的忠心感动了,于是就停止淫逸作乐,开始处理政务。他杀死了几百个罪人,擢升了几百个有功之臣,并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楚国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对他十分拥护。当年,楚国就灭亡了庸国。随后,楚国又攻打宋国,得到了五百辆战车。

篇6:史记故事精选

【纣王暴虐】

黄河的下游有一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和大禹一起治过水,很有功劳。后来,因其畜牧业发展得很快,武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领汤率领部众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辛,是历出了名的暴君,人们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只是后来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绝大臣们的进谏上了。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亲自带兵和东夷打仗,可谓身经百战。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经过多年的奋战,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淮水和长江一带。

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很大,这无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负担。可是,商纣王为了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财,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扩大猎场,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商纣王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鹿台”,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贮藏在里边。他每天沉迷于玩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有一次,为了讨宠妃妲己高兴,商纣王想出了一个穷奢极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挂在树枝上,在水池中灌满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兴。

他和妲己还有王公贵族赤身裸体,尽情取乐。渴了喝水池中的酒,饿了吃树枝上的肉,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们的不满,许多人建议他勤政爱民,以天下为重。可是,商纣王不但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他们。谁反对他,他就把谁剁成肉酱,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这叫脯刑;最残忍的还有“炮烙”,就是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掉进火坑烧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个诸侯小国的首领,号称“三公”,曾经帮助商纣王掌握军政大权。可是,残暴的商纣王对他们也是横加迫害。

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因为她私下里议论了几句商纣王和妲己,就被商纣王给杀了。商纣王担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骗进宫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此事后,进宫劝阻商纣王,不料想,商纣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干脆对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对两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为内心悲伤,所以连连叹息。商纣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来,关在里。西伯昌的部下为其疏通,赶快搜罗许多美女骏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大量的礼物给纣王亲信的大臣。

纣王见了诸多的宝物,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他说:“随便拿出一样就够赎他了。”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释放。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忠臣,他劝纣王:“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改一改了。”

商纣王大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你难道是圣人吗?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几个孔!”说完,命令左右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个忠臣,曾多次劝谏商纣王。现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惨状,惊恐不已,为了避祸,他开始装疯,想方设法去给别人当奴隶。可是,纣王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由于纣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开始逃亡,就连大臣们也纷纷抱着他们的祭酒器具和乐器,逃向远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伯昌离开商纣王,在一个偏远的名叫“周”的诸侯小国住了下来。他勤于政务,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也有许多的诸侯国脱离了商朝的统治,归顺到他这里来,“周”的力量一天天强大起来。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讨伐商朝,可是他还没有完成灭商的大业,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积极扩充兵力,准备伐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举行了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到盟津会师,要求随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又会师于盟津,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商纣王听到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指挥,到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战武王的军队。当时,武王只有五万人马,而纣王的人马却有七十万。纣王想:难道我七十万人还怕你五万人吗?

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

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

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中国历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周朝开始了。周朝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称“西周”。

篇7: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大全1:怒发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史记故事大全2:刘邦记仇

汉高祖刘邦向以豁达大度、虚怀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称于世。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早年亡故。当初刘邦身为平民时,终日游手好闲,贪杯好色,结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儿。

刘邦时常带这些人到大嫂家吃饭。大嫂非常讨厌这个小叔子。一次,小叔子又带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来蹭饭,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边刮得很响,假装羹汤吃完了。刘邦的那些哥们儿因而都离去了。

刘邦偷偷去查看,发现锅里原来还有羹汤,从此就怨恨上了大嫂。等到刘邦终于做了皇帝,分封众兄弟亲族,却唯独不封大哥的儿子,太上皇询问原因,这位开国之君振振有词地道:“我并不是忘记封他,因为他的母亲太不像个长辈了。”太上皇一再讲情,刘邦才封大哥之子为“羹颉”侯(颉,就是'刮'的意思)。

史记故事大全3: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