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兔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母亲用勤劳和坚强撑起一个家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母亲用勤劳和坚强撑起一个家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母亲用勤劳和坚强撑起一个家散文

母亲用勤劳和坚强撑起一个家散文
母亲一生虽然平凡,但他勤劳,热心,孝敬老人的性格深深影响着子女,她是我们兄妹在人生的旅途上,学习的榜样。
母亲董爱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由于过早的操劳,岁月的沧桑已过早地爬满了母亲的脸庞。母亲虽然普通,身上却有许多的优点,勤劳,节俭,坚强——他和父亲结婚后,由于家里比较贫穷,父亲只身来到平顶山的煤矿上干活,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到母亲一个人身上。那时候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后,背起锄头就上地里干活。晚上一家人都进入了梦乡,母亲还在油灯下缝缝补补。常常一觉醒来,母亲依然在忙碌着。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爷爷不在了,奶奶身体不好。靠着父亲的接济,两个叔叔也都相继成了家。父亲微薄的工资还要顾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即使这样,母亲也从来没说过什么,反倒给奶奶说,长兄为父,照顾兄弟姊妹,养活老人应该的。
后来,哥哥姐姐到入学年龄了,父亲在城里也安住了脚,接我们全家去平顶山生活,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母亲很开心。可是年迈的奶奶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故土。让她和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她又不愿意。
母亲性格温和,从没和奶奶吵过嘴,红过脸。这么些年奶奶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无奈,父亲只好带着姐姐哥哥走了,留下我们四口人在家,每天母亲忙碌着农活,照顾着家。村里谁家有事总让母亲去帮忙。只要有人开口,母亲再忙也会放下自家的活去。所以村里的人对母亲都极为尊重。逢年过节有人来串门,母亲总是把平时只给奶奶一个人吃的好东西,让大家都尝尝。
又过了几年,奶奶去世了。奶奶的去世让母亲哭得几乎昏过去。好长时间母亲都接受不了奶奶不在的现实。父亲和母亲这次真的是要团聚了。好景不长,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才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就被突然降临的.狂风暴雨打湿,父亲患了重病,几经治疗后散手而去。我们兄妹四个觉得生活一下子没有了着落,跪在父亲的坟前大声哭喊。母亲拉着我们的手说;“孩子们,别哭了,以后的日子有妈妈呢。只要有妈在,你们该干啥还干啥,尽管放心吧。”那时,我们兄妹几个都在上学,母亲就凭着微薄的抚恤金和打零工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一个个成家立业。当时,父亲的单位看母亲一人拉扯几个上学的孩子,确实太难了。就让母亲去车子棚看车子,每轮一次班就是一天一夜,无论刮风下雨,寒来酷暑。下了班的母亲顾不上休息,又出去给人干零活。母亲不在家时,兄妹几个就互相照应,有时热心的邻居也会帮忙。那几年,因为没有钱,母亲一个人吃饭时,从不炒菜,盐水里面滴上几滴香油,就是母亲的一顿菜。而对我们,母亲总是说,小孩子长身体时,要多吃菜。我们劝她也吃,母亲总说她不爱吃。还是孩子的我们就真的认为母亲不爱吃菜。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满头的青丝变成了满头的白发。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母亲却更老了。随着我们的小家庭的成立,明显感到了母亲的孤寂与落寞。我常常试探性地问母亲,要不给你找个老伴吧。母亲就很生气地说;“嫌我老了,碍你们的事了,我有手,会养活我自己。”弟媳和嫂子也劝她安享晚年,可她还是闲不住。
今年母亲快七十五岁了,可还是操劳,不是替这家带孩子,就是帮那家干家务。母亲总说;“我这辈子没啥大本事,只要能干得动,就让我干,说明妈对我们这个家还有用,能多干一点,你们上一天班回来就少干一点。”
母亲虽然平凡,但她勤劳,坚强,善良的性格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敬佩我的母亲,她用勤劳和坚强为子女撑起了一个家。
篇2:用微笑支撑起一个家作文
用微笑支撑起一个家作文
这个特别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
一诺千金四十年。四十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五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老朱太善良了,他没有犹豫,毅然接受了。从此,灾难像是六月的雨,经常把他淋得浑身湿漉漉的。
1986年,朱邦月单腿残疾后,病退。从那以后,他出行便离不开拐。寂寞的雨巷,每天你都会看到一个拄拐的老人,手提菜篮,他匆忙的脚步让你看了揪心,真替他担心,雨巷这么滑,他会不会跌倒。他挥动着拐杖,微笑着从雨巷的深处走出来,你总是能看见他那一脸灿烂的微笑。他的笑不是做作,不是苦笑,是执着的,发自内心的笑。
没等朱邦月的腿疾痊愈,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1991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单腿的朱邦月照料。
朱邦月第一次感到,命运是如此的不公平,折磨为何还要来糟践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一次泪水在他脸上绽开了花儿。可是每当看到躺在床上的母子三人,朱邦月又咬紧牙关,默默地给自己加油鼓劲,毕竟日子还得过下去,笑容又洋溢在他的脸上。
说来容易,干时难。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一天天长大,而朱邦月却在一天天地消瘦。早晨起床后,朱邦月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起床,帮他们洗脸刷牙,喂早饭。随后,他还要上街买菜,为全家人准备午饭。傍晚,他要轮流给三个人擦洗身体。晚上,还得想着夜里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让他们睡得舒服些,可他自己一晚起床数次,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一过就是二十年。
对于他的这份坚持我已经佩服地五体投地,不要说二十年,就算让我照顾个小孩子一天,我都难保证从始至终有耐心。二十年的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让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他是我的榜样,是使我奋斗不止的英雄模范。
挫折一次又一次地撞开他的家门,朱邦月用笑着一次又一次地轻轻地把门关上,生怕惊醒梦中的母子。
朱邦月头发白了,可他仍面带微笑,应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
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仍有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