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锅拍过的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宝宝退烧物理降温方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宝宝退烧物理降温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宝宝退烧物理降温方法
1、婴幼儿期孩子免疫力差,抵抗力弱,因此要常常关注孩子的身体,孩子身体有问题通常由体温表现出来,所以凭借体感觉得孩子身体有灼烫感,就要立即量好孩子的体温看孩子是否发烧。
2、孩子体温量好后一旦超过38.5度就要就医。
3、体温低于38。5度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的原理用温水擦拭,使得孩子身体表面热量散去,但是因为只能散去表面的热量,所以需要持续不间断的进行。同时因为是物理方法无副作用,因而也是最安全的。
4、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
(1)选择温水;
(2)用毛巾蘸水略微拧干;
(3)在宝宝身上擦拭,重点是手心、脚心,腋窝,耳背后等易于积热的地方;
(4)持续不断的擦拭,并配合量体温,直到孩子体温降下来为止。
5、在医院里听到很多家长讨论孩子体温升高而惊厥的现象,这多半是孩子体温降不下来所致,所以孩子即使高烧喝了退烧药,还是要坚持物理降温,以防孩子体温再次升高造成惊厥。
6、塞肛门的退烧栓也可以配合使用,但是也不可使用过频,一般24小时至多用3到4次。
篇2:宝宝物理退烧有哪些方法
新生儿容易发热的原因
1.体温调节能力差
测体温前要先把体温表里的水银柱刻度甩到35℃以下。测腋下体温前应擦去宝宝腋窝的汗,然后将体温表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尽量紧贴皮肤,家长将宝宝的胳膊扶好,5分钟后取出读数。新生儿皮肤脂肪薄,体表面积大,对产热和散热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易引起新生儿发热。
2.皮肤脂肪少
婴幼儿时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脂肪少,产热和散热容易发生不平衡,所以新生儿的体温容易波动。一般来说,小儿体温升高较成人明显,体温波动范围较成人也更大。小儿正常体表体温在36~37度之间,如孩子的核心体温达到或高于37.5时,就要想到宝宝是否发烧了。
物理降温的方法
1.少穿少捂
少穿衣服、少盖被子,让宝宝自然散热。
2.退热贴
一般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宝宝发热时,可以在其额头或者大血管走行部位贴一张,可以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温水浴
温水浴适合于高热患儿的降温。方法是用略高于宝宝体温的热水泡澡,多擦拭宝宝的全身皮肤。在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以助散热。
4.温湿敷
这种方法也是通过使血管扩张、皮肤裸露、表皮水分蒸发,来增加体表皮肤散热的机会,从而达到降温退烧的目的。具体方法就是就是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将毛巾浸泡在温水中片刻,水温控制在32℃ ~34℃之间,然后将毛巾捞出,拧至半干,擦拭宝宝全身,特别是褶皱多的地方,比如颈部、腋窝下
5.泡脚
控制水温不要烫到孩子,泡15-20分钟以上,让宝宝出汗降温。
怎样预防婴儿感冒
1.讲卫生,避免发病诱因。环境污染和被动吸烟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应注意防范。
2.不要给宝宝穿太多衣服。判断宝宝衣服穿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以宝宝手脚的冷热来决定,这是因为宝宝手脚的血液比其他脏器相对较少,一般来说宝宝手脚温热无汗说明衣服合适。
3.避免交叉感染。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场所,回家后要洗手。
4.增加宝宝室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宝宝抗病能力。
5.保持通风。密闭的空气,会降低宝宝的抵抗力。
6.多喝水。可以加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对身体有益,因此在感冒流行时,让宝宝多喝水,可以有预防的效果。
篇3:宝宝退烧的物理方法
家庭实用宝宝物理退烧降温法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热,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热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热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第四,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及早发现宝宝发热的方法
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热,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
看: 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
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热。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小孩为什么会反复发烧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家长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
在保证营养到位后,就能积极预防和治疗某些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其与肺炎的发生及治疗的效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每一个季节都会有高发的疾病,春季要注意肺炎的防护。当然,预防疾病更有效地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坚持多带孩子或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篇4: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是什么
在现实的生活中,家中有宝宝是让家属非常担心的事情,主要是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发烧的情况,担心持续性的发烧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多的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物理降温的方法。那么,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常见解决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平常我们观看电视的时候,总能看到额头冰敷的场面,这就是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将自制冰块放入塑料袋中扎紧,外面用毛巾包住,就可放在宝宝的额头、后颈、腋窝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这样可以进行热交换传导,减低脑细胞活动的频率,加速身体微循环。
还有一种大面积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那就是温水浴。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夏天泡个热水澡,一下就凉快了,这是因为热交换传导,将宝宝放在接近正常体温的温水中,用湿毛巾上下的揉搓宝宝的身体,这样就能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温水中泡太久,否则就极容易受凉感染风寒。如果不方便温水浴的,把宝宝的衣服解开,用沾过30度温水的湿毛巾上下揉搓宝宝的身体也能达到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目的。
如果宝宝是高烧不退,那么单独的温水浴或者冰敷的效果就不很明显了。此时不妨就来个酒精擦浴吧。将酒精稀释(参考95%浓度,加2倍水)后,加温水搅拌均匀备用。用毛巾沾湿后擦拭宝宝的身体,以血管分布比较多的地方为重点,像: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这些地方散热更快。酒精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量,所以酒精擦浴能够达到退烧的效果。
上面提到的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孩子发烧给身体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出现发烧的情况,要及时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缓解,避免孩子因为长时间发烧对大脑造成伤害。除了物理降温,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医治。
篇5:科技降温冰袋小孩物理退烧方法
现在的家长都重视自己孩子的健康,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发烧以后,想选择一种对孩子没有伤害的一种退烧方法,很多的妈妈会选择物理退烧方法,所以很多妈妈,为了能选择的物理方法不伤害孩子的身体,想了解一下科技降温冰袋物理退烧方法,为了你能了解的更详细,就来看看这种方法的效果吧。
科技降温冰袋
科技降温冰袋是指冰点为零下18℃的冰袋,一般作为家庭辅助医疗冰袋用。
产品性能
・该类冰袋选用高新技术生物材料配制而成,干净无毒,富有一定弹性,呈胶状体。
・该类冰袋冷容量高,保冷蓄热性能好;在-18℃仍保持柔软。
适用范围
・冷敷:物理降温、退烧、消炎止痛、消除疲劳、止痒,迅速消除因发热、头痛、牙疼、扭伤、腰疼、腮腺炎、中暑等产生的不适或痛楚;还适用于学生学习,考试时降温防暑、醒脑提神。
・热敷:缓解风湿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痛、腰肌劳损等各种疼痛,改善及减轻手术后粘膜、疤痕;有效促进人体微循环,对手、脚冻伤、骨伤、肌肉损伤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消肿止痛功能,促进经络畅通;热敷相关穴位,清除胃寒不适、经血不通等症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使用方法
・冷敷:将冷热袋放在冷冻室预冷30分钟以上或长时间放在冷冻室备用。
・热敷:用湿毛巾裹住本品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2分钟。(亦可用水蒸气蒸热后使用)
科技降温冰袋小孩物理退烧方法,这是很多家长都想具体了解的,都认为通过科技降温的冰袋,能帮助孩子尽快地通过这种物理的降温方法,让孩子得到很好的治疗,所以有很多家长,在了解以上内容介绍后,在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篇6:宝宝退烧方法
宝宝退烧技巧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腋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紧急退烧小妙招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3个步骤巧降温
1.步骤一:定时测量体温
宝宝发烧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抵御反应。发烧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得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当妈妈察觉到宝宝体温或表现有异样时,便要及时为宝宝监测体温。
因为宝宝的体温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宝宝的体温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宝宝的正常体温也是存在个体差异。宝宝发烧,妈妈们最重要的是做好监护工作,在感觉到宝宝体温易于平常时,每隔1个小时左右就要为宝宝测量体温,并做好体温变化的监测,这样可以更加细致、准确地掌握宝宝的病情,并作出相对应的降温措施。
定时为宝宝测量体温,当然也要选择一款方便且准确的体温计。眼下,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温度计种类繁多,测量部位也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款给孩子用最合适呢?
“给宝宝量体温,安全和准确最重要。”如果从体温计材质来说,可以分成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体温计三种。
水银体温计可使随体温升高的水银柱保持原有位置,方便使用者随时观测。可是这类体温计并不适用新生宝宝与喜欢走动的宝宝。而电子体温计属于热敏温度计,是欧美国家最多人用的体温计。这种热敏体温计的测量速度快,通常测量时间不到一分钟。
与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不同,红外体温计不用和测量目标直接接触便可得到体温数值。而且测量时间一般只需要数秒时间,对于追求高效率的父母来说,这可是一款绝佳的婴儿体温计。
2.步骤二:物理降温
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分3种:低烧37.5℃-38℃;中烧38.1℃-39℃;高烧39.1℃-40℃。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妈妈就不必急于给宝宝喂药,物理降温更适合。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冷敷:用冰袋、热水袋或塑料袋,灌上凉水或冰水;也可用毛巾浸泡凉水或冰水拧干后湿敷。放置的部位是后枕部、前额部、腋窝部、大腿根部等处。
·降低环境温度:可通过开窗通风,减少穿着、盖被,打开襁褓或包裹的被褥,使温度下降。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宝宝应该不要盖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多喝水排尿:发烧的宝宝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盐水。
3.步骤三:合理选择儿童用药
当宝宝发烧在38.5℃-39℃左右时,在家中可首先采取以下物理降温的办法,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让宝宝服用退烧药。有些妈妈可能会认为已经给孩子服用感冒药便不用再吃退烧药,可是感冒药并没有快速退烧的功效,而宝宝体温一旦超过38.5℃容易对身体造成影响。
合理选择和服用退烧药,可以缓解发烧带给宝宝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对抗疾病并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如何选择儿童退烧药?妈妈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听取专业医生/药师的意见,注意OTC与医生用药。OTC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即可购取的药物。OTC药物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妈妈在给宝宝自行购买退烧药物时,可注意是否标注有OTC。
·选择正确的成分。常见的退热药以成分划分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在《中国0至5岁儿童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表明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童发热最常用的退热剂。其中布洛芬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
篇7:宝宝物理退烧方法哪一种好
医学技术在不断的革新,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宝宝,出现发热以后,很多的家长,为了能通过一种绿色的治疗,让自己孩子的发烧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想通过物理退烧的方法,让自己孩子得到康复,那么宝宝物理退烧方法哪一种好,就来一起看看下面解答。
1、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在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会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即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应感。
宝宝物理退烧方法哪一种好,以上就介绍了多种的物理退烧方法,所以对于很多想通过物理,给自己的宝宝退烧的家长,可以通过对以上内容全面的了解,在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一种最适合宝宝的物理退烧方法,就能尽快让自己孩子发烧,得到有效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