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有哪些

篇1:初三数学圆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做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学习。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4.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5.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相信同学们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学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篇2: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有哪些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有哪些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三数学期末易错点总结

函数部分:

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一般情况下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的坐标代入。

易错点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易错点4:利用函数图象进行分类(平行四边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分类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5:与坐标轴交点坐标一定要会求。面积最大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和的最小值的求解方法,距离之差最大值的求解方法。

易错点6: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还应注意结合图像性质解题。函数图象与图形结合学会从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方法,图形为图像提供数据或者图像为图形提供数据。

圆:

易错点1:对弧、弦、圆周角等概念理解不深刻,特别是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两条弦之间的距离也要考虑两种情况。

易错点2:对垂径定理的理解不够,不会正确添加辅助线运用直角三角形进行解题。

易错点3:对切线的定义及性质理解不深,不能准确的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解题以及对切线的判定方法两种方法使用不熟练。

易错点4: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把握好 d 与 R之间的关系求解。

易错点5:圆周角定理是重点,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易错点6:圆的面积公式,圆周长公式,弧长,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以及全面积以及弧长与底面周长,母线长与扇形的半径之间的转化关系。

旋转与相似:

易错点1:对于常见旋转模型不熟悉,不能通过题目判断出旋转特征。

易错点2:相似对应关系不明确时注意分类讨论。

易错点3:线段乘积转比例时,注意比例的顺序。

易错点4:常见几何条件运用要熟练、比如中点、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的和差,角度的二倍关系、平行等条件,要熟记相应的辅助线。

易错点5:过于依赖图形,从图中看着像的结论揪住不放,但实际是错误的。

易错点6:旋转方向要看清楚,分清顺时针和逆时针。

锐角三角函数:

易错点1:应用三角函数定义时,要保证直角三角形这个前提.

易错点2:在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要画出图形,以利于分析解决问题.

易错点3:选择关系式时,要尽量利用原始数据,以防止“累积误差”.

易错点4:遇到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图形时,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篇3: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有哪些

初三数学圆的知识点归纳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3.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4.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5.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8.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9.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3.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4.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7.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8.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9.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0.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1.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2.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3.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4.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5.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26.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27.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28.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9.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0.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初三数学复习建议

一、教学目标分析

初三中考总复习首先要明确复习的目的,通过复习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只有目标明确,方法的当,教学才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高效.笔者认为数学中考复习应着力解决三个问题:

1、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新授课教材的组织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章节内容,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知识的排列方式是纵向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初三总复习就是要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但是如果采用新授课时同样的学习方法,把所学知识简单罗列,学生势必会再次遗忘.笔者认为,对于知识的回顾,应采用横向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成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几大部分进行复习,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际上模块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长时记忆,在应用时易于提取所需的信息,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大有裨益.

2、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三个特征:一是可利用性,即在学习者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起同化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二是可辨别性,即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观念是可辨别的;三是稳定性,即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观念是清晰和稳定的.也就是说学生要具备组织良好的认知结构,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心中有数,对同化了的新知识要理解清晰、透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新授课时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掌握,存在知识漏洞和理解的盲区是正常的,所以在复习阶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使学生能真正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对新授课中不理解的知识要深入研究、重点突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渗透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三数学总复习不应该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整理,而要把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统领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概括、提炼,让学生逐步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逐步养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在问题的解决中领悟思考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和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统计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图象法等;一般性的思维方法有: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猜想等.只有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二、教学模式归纳

1、一轮复习,预习为主

很多老师可能和笔者一样,在第一轮复习中,对于基本知识部分的复习,常常把每一章节的概念进行罗列,按填空题的形式编制成讲义,让学生自行完成,老师上课时校对答案,这样的做法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因为过一段时间学生还是会遗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第一轮进行知识回顾时,以学生预习为主是比较好的复习方式,但预习的方式可以作一些变化,根据一轮复习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目标,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复习每章的内容,再把每一章的内容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画出每章(或多章)的知识结构图,根据需要可以画条形图、方框图、辐射图等等,然后在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把有关概念编制成填空题要求学生完成并记忆,然后再设计典型例题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二轮复习,讨论探究

大多数学校二轮数学复习都是以专题为主,笔者认为:二轮复习以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理由如下:首先,大多数专题都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采用自主探究后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在师生研讨的思维碰撞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特别是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水平,真正做到通过专题的研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轮复习,讲练结合

三轮复习在很多地区和学校,课堂都几乎成为了“习题的海洋”,各大名校的模拟试题、兄弟学校的压轴试卷都是拿来就做,超量的练习成为老师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笔者认为,三轮复习,作为对前两轮复习效果的检验,适当做一些练习是有必要的,但越临近中考,时间越紧,有针对性的练习则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三轮复习不仅要精选试卷,更要根据本地区中考的特点,对常考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要做到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讲透、讲深、讲细,不能以练代讲,而要做到讲练结合.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

1、注重基础,突出联系

初三数学总复习适当做些综合题、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是对的,但是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因为“三基”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是发展数学能力的保证,没有了扎实的基础,发展能力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者,从全国各地的数学中考试题来看,基础题也占50%-60%左右,“三基”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所以,在初三数学总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要让学生熟记基本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力求做到基础知识熟练化;对运算、作图等数学技能加强训练,力求做到基本技能自动化;对数学基本方法教学要选择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多总结、反思,力求做到基本方法类型化.笔者前文已经说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有别于新授课的教学,把突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作为教学另一个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根据知识的联系重新分类,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成模块复习,每章可要求学生画出知识结构图,每一模块复习完毕可画出整体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构成网状的结构.

2、适度训练,突出方法

很多一线的数学老师普遍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总复习只需做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解题能力会自然提高,于是数学课堂变成了“题海战”,每个同学手中真可谓资料成堆: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试题汇编、单项突破训练、本地区的中考模拟试卷等,初三中考总复习演变成课后学生拼命做,课上老师满堂讲,学生生理疲劳、心理疲惫厌倦、思维混沌混乱.笔者认为,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应该加大训练量,但不能只追求“数量”,更应追求“质量”,特别是二轮的专题复习,例题和习题一定要精选,近几年中考题中的典型试题为素材,突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力争做到做一题、会一片、通一类,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上着力对学生引导,对所学知识和方进行合理的分类、总结,多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提升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强化思维,突出探究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总复习中不容回避的话题,学生做了大量的模仿练习相当于做了重复的技能训练,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掌握了熟悉题型的解答方法,一旦题目条件或结论发生了变化或者加以综合,学生就会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思维水平没有显著提高,所以在初三总复习教学中,要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对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作拓展、引申或变式训练,深刻揭示问题中所体现得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要认为初三复习时间紧而出现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积极实践、主动探究的习惯,只有平时在教学中训练有素,考试时遇到新的问题才会不慌乱,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4、加强检测,突出自主

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整理复习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为学生的第三轮有目的的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中考命题的特点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模拟检测,一方面可以强化前二轮复习的成果,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的考试经验,为中考的顺利进行打下心理的基础.具体的做法是:精心选择有针对性、与中考试卷结构类似高质量模拟试题3-5套,检测要按中考的要求进行,考试结束后,对考试的试卷有认真讲评,主要讲错因、讲方法、讲规律、讲考试的解题规范、讲考试的评分标准等,对考试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主动纠正在模拟检测中暴露的问题,以良好的心态、最佳的竞技状态走进考场.

篇4:初三圆知识点总结

一、主要知识点:

1.点的轨迹是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注:分析点的轨迹图形时,先描出几个符合条件的点,再猜想这些点会构成什么图形.

2.垂径定理:过圆心且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注:用于计算时,一般先连结过弦的一个端点的半径,

构造Rt△,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

3.推论:圆中两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同圆或等圆中,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成立,则它们所对应的其余条件都成立:

(1)弧相等;(2)弦相等;(3)圆心角相等;(4)弦心距相等.

5.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或:一条弧所对的周角的度数=这条弧的度数的一半.

6.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7.推论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逆: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8.(1)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2)圆内接四边形,任一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9.圆中要确定圆周角与圆周角(或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通常先观察它们所对的弧.

10.(1)要经过两点作圆,圆心在两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要作圆经过△的三个顶点,一般先作△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以两线的交点为圆心.

篇5:高二数学圆知识点

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

圆--⊙半径—r弧--⌒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周长—C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

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

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逆定

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

8.一个三角形有确定的外接圆和内性病M饨釉苍残氖侨切胃鞅叽怪逼椒窒叩慕坏悖饺切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

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

离):

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

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

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

有关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s=πr?

3.扇形弧长l=nπr/180

4.扇形面积S=nπr?/360=rl/2

5.圆锥侧面积S=πr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