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onl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麦子的范文,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麦子的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篇1:麦子
前天,老师兴奋得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星期五要去割麦子!”我们班里立刻欢声雀跃,踊跃的报名参加该次活动。
今天,我们坐着车来到了割麦子的土地上。那里有好几亩麦子地。我们都急切地想立刻冲过去,把麦子拔光。只听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同学一拥而上,拔的拔,割的割,低头大干起来。我一直以为麦子很容易收割,也没有带任何的工具,只需靠手拔麦子就行了。可是,真干起来才觉得拔麦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大自然母亲好像老是在保护麦子,戏弄我们,我本想只拔麦穗,但是拔的时候不是拔了麦秆,就是连根拔起,急得我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我们男孩子有劲,把秆都给摘了出来。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有所收获,数了数我们的成果,大约有五六百个呢,三斤多重。不知不觉,我们的小手也磨出了水泡,汗水湿透了衬衣。现在,我才体会到农民的苦痛。
时间飞逝,这次活动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一片麦子地。离开的时候我想到了爸爸给我讲的一个故事,在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时间里,中国遇到了自然灾害,人们都吃不上粮食,有的人还吃树皮,一些人都被饿死了,活下来的都受到了饿的煎熬。我觉得,我们从小就应知道种粮食是多么不容易,要居安思危,保护土地,节约粮食。
经过这次拔麦子的活动,我知道了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
篇2: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这是我儿时听到最喜悦的一句话,也是我最愿意听到最盼望听到的一句话,它意味着一种收获,意味着一种满足,意味着一种回报,意味着一种愿望的实现。
从我记事起,村里就一向种着麦子。听父亲说,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种小麦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麦子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我也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过麦子。此刻麦子虽然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是在过去则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和期望!
儿时的许多高兴事或不高兴事几乎都和麦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挖蒜蒜菜和割麦地菜来说吧,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播种完麦种后,不几天绿油油的麦苗就会长出来,伴随麦苗儿一齐出来的还有蒜蒜菜和麦地菜。
蒜蒜菜是我们村民的叫法,其真名叫薤白(xiebai),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小蒜、野蒜,它的样貌像韭菜,叶子窄窄的长长的,茎秆儿露在土层上方的部分是绿绿的,埋在土里面的下半部分则是白白的,根部有一个类似蒜瓣的圆圆的白白的嫩嫩的.小器官,吃会有一种辣辣的甜甜的味道,如果和鸡蛋炒在一齐会,吃起来会别有一番风味!
麦地菜是一种野菜,我们村的人们都这样叫,它的真名是什么至今我都不知道。这种野菜能够直接炒着吃也能够煮到稀饭锅里当菜吃。在那个没有蔬菜能够吃的年代,麦地菜但是我们村民的绿色蔬菜!
挖蒜蒜菜和割麦地菜的最好季节是每年的春天。每到这个季节的星期天,我总是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儿一齐拿上镰刀提上篮子早早出发,一上午下来都会有十分满意的收获!不用说中午饭必须会尽兴了。:
等麦子长高后还能够捉麦织鸟。麦织鸟体色土黄色,头上有一个尖尖的角,叫声很悦耳动听,正因它这种喜爱把自己的爱巢筑在小麦地里,因此我们就叫它麦织鸟。它一般是四月产卵,麦熟时节小鸟正好出窝。茫茫的麦地里一般人要找到麦织鸟的窝很不容易的,我们这些玩伴很有经验,只要偷偷藏在麦地不动,用不了多长时刻,有鸟窝的地方麦织鸟就会经常飞出飞入的。
等麦织鸟卵孵出小鸟后我们就把它捉回家关进笼子里,每一天喂以小米或蚂蚱,等鸟儿长大后就会唱出百灵鸟般的歌声:
篇3: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村民一年最祈盼的日子到来了,从头年七月晒地,八月整地,九月保墒,十月播种,期间和之后的锄草、灭虫、施肥、浇灌、冬化、分蘖、灌浆、抽穗、扬花……经历了秋冬春夏,经历了冰霜雪雨,经历了风吹日晒……世上有哪一种农作物能经历如此长时刻的生长和磨难,又会有哪一种作物能牵动这么多人的心,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地方官员平民百姓,每个乡每个村每户人家几乎都出动了,至于那些耄耋老人虽然不直接去收麦,但是他们也在时时刻刻从家人或邻居那儿打听一些有关麦子收成的信息,即便是那些身有残疾去不得地的人,也要到生产队的大灶上帮忙洗洗菜或烧烧火或拉拉风箱或给炉子添点柴加点煤……
麦子熟了,最忙坏的是那些青年男女,他们组成“麦收青年突击队”,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奋战在抢收麦子的第一线,在过去那个没有收割机的年代,他们就是用手中的镰刀把全村上千亩的麦子一块一块割完!
麦子熟了,平常在家做饭伺候男生照顾老小的婆姨们总算能够罢灶休火了,她们也走到麦地里和年龄大一点的男生们一齐把割倒的麦子用麻绳一捆一捆的都捆起来……
麦子熟了,最开心的当属一个个的孩子们,他们这几天都放假不用上学了,能够和大人们一齐上大灶,能够和全家或几家围在一齐,蹲坐在院子里边说边聊边侃边笑边吃一年都难以吃到的西红柿、黄瓜、豆角、蒜苔、茄子……一齐吃只有到了过年才能吃上的牛肉羊肉和猪肉……他们还能够跟在大人们的后拾麦穗、逮蚂蚱、编草帽、躲迷藏、吹喇叭……
麦子熟了,这是一个忙碌的季节,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是一个快乐的季节,这是一个期望的季节……
麦子熟了,它没有亏待关心它呵护它帮忙它的人们,它的根儿深深埋入大地化作营养肥沃土壤;它的秸秆粉身碎骨化作纸浆变幻成一张张洁白的纸张,期盼人们在它上方描龙绘凤;它的种子被加工成面粉和麸皮,其中的麸皮能够作为饲料用来喂猪喂羊喂牛,以改善人们的餐座饮食,面粉则成为我们人类能够进行最多加个的食品原料。
用小麦面粉加工成面食的方法很多,能够煎、炸、蒸、煮、炖、烤,也能够揉、搓、捏、擀、压、挤、打,透过这些制作工艺能够把面粉做成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麻花、散花、烧饼、煎饼、水饺、煎饺、蒸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加州面食、山西面食等食物。
人们常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南。我们家就处在晋南腹地,各种面食的制作和吃法琳琅满目。就拿馒头来说,小孩出生后分别有生日馒头、满月馒头、百日馒头、周岁馒头、成人馒头,结婚时有喜庆馒头和嫁妆馒头,老人过寿时有寿桃馒头;每逢节日还有节日馒头,如五月端午有粽子馒头、八月十五有月圆馒头、正月十五有汤圆馒头……就连出殡人时亲戚朋友送来的礼都是一个个大馒头,关联最近的亲戚一家就要送五六十个这样的大馒头(每个馒头2。5斤重)。尤其是过春节时,一般的家庭也要蒸两大缸各式馒头!
家乡的馒头不仅仅花样很多,而且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和科学。一般地方做馒头时要放碱面,这样蒸出来的馒头除了有一股碱面味道外,还有就是太硬,不虚,不香,不白,不亮。家乡做馒头时从不往面里加碱面或发酵粉,而是利用面粉自然发酵的原理。经过发酵、发面、揉面、切面、醒面、蒸面等工序,制作出来的馒头有一股面粉本身的清香味儿,那味儿让你久久不能忘记。
所谓的“发酵”用的不是市场上出售的发酵粉,而是我们家乡每家每户的面罐里都有的一块叫做“酵子”的面团,这是上一次蒸馒头时专门留下的。蒸馒头之前先把这块“酵子”在面盆里弄碎并加适量的水,在必须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等里面的面冒出气泡即可。发好酵后再把所需蒸的面粉和发好的酵面混在一齐适当的搅动几下进行下一步的发面。发面很关键,时刻不能长也不能短,时刻长了蒸出来的馒头是酸的,不好吃。时刻短了蒸出来的馒头太实,也不好吃,因此时刻务必掌握得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主妇都能掌握好时刻,只有掌握好了时刻,蒸出来的馒头才会味香,色白,蓬松,有弹性,像烤出来的面包,我经常说家乡的馒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好吃面包!
面发好后就开始揉面,俗话说三分发七分揉,可见揉面的重要性。揉面的目的主要是透过人手力的不断揉搓,使面团更加均匀,使面筋更加有力,使面团结构更加合理匀称,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弹性大口感好。面团在揉搓过程中就能够把它变成长条状,这样就能够根据需要用刀切出所需大小,或二两的或四两的或其它大小的,切好后还要根据需要把每一馒头团进一步揉搓,直到揉出所需形状的馒头样。馒头样做好后,还要把它们摆放到比较暖和的地方,上方用较厚的棉被盖住,这一过程叫做醒面,时刻大约需要20分钟,等馒头样拿在手中有点轻飘感就能够上锅蒸了。最后这一步也同样重要,首先锅内的水不能用热水,正因生冷的馒头突然遇到热气,表面粘结,容易使馒头夹生。因此正确的方法应是在锅内加冷水,放入馒头后,再加热升温,可使馒头均匀受热,这样蒸出来的馒头不仅仅光滑明亮,而且松软可口。
几十年过去了,已经身在异地的我虽然吃了许多人间美味,也品尝了各个地方的不一样类型不一样风格的馒头,如杂粮馒头、甜心馒头、蔬菜馒头、肉丝馒头、豆沙馒头……但对家乡的馒头始终不能忘怀,时常带着家人回去尝尝,也有家乡的亲戚朋友来时给我捎一些,那种个性的清香味,久久不能而去……
篇4:割麦子
山东省中区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二、五 王梦含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奶奶家。
吃过饭后,姑姑说要去收麦子。我一听,急忙问:“姑姑,我能不能去呀?”姑姑点了点头,我高兴极了。
来到地边,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地里,麦穗像一束束浪花,风一吹,真像一位位美丽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姑姑正在割收麦子,我也学着干了起来。首先,右手拿镰刀,左手抓住一把麦子,再把镰刀放在麦杆的底部,使劲地割,一把接着一把的割。不一会儿,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看着我割下的麦子,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
指导教师:王鲁宁
简评: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投稿:-7-18 20:29:06
篇5:麦子作文
麦子
今天我和小学生作文大全地里的麦子很多,一块一块黄黄的,排列很整齐。风刮起来,麦子象海浪一样,一起一伏的特别好看。我走近麦田看到麦子有两尺多高,麦杆一节一节的,好象竹子一样向上长着。顶上的麦穗长的很多的长刺,看上去象小刺猬一样,拨开麦穗的外衣看见了胖胖的麦粒,妈妈说今年一定是个风收年。
篇6:麦子诗歌
麦子诗歌
【一】跌倒的麦子
那一望无际的麦浪
随风飘摇,如潮
麦子像成熟少女的小蛮腰
等待一次拥抱或者是一把镰刀
雾霾的空气中
总是含着隐喻的味道
只是一阵强悍的风吹过来
一些麦子,便会在梦中纷纷跌倒
一个弱不禁风的麦子生长的国度
正承载着麦子跌倒扶不扶的嘲笑
那些辜负了苍天穿着鲜亮的躯壳
已经溃败倒退的空有麦子的容貌
【二】阴影
从童年荒诞的梦里

剪下红旗的一角
轻轻的'系住脖子,系住生命
系住天空小鸟的心跳
在憧憬和懵懂的岁月中
任凭美好的向往飞飘
一晃,五十多年逝去
自己已是一株枯萎的草
当我站在一生走不出的原点,仰望
太阳阴狠的保持着微笑
只是感觉天空的红旗已褪了颜色
一道黑暗的阴影在心中笼罩
无论怎样洗涤
却总也抹不掉
篇7: 割麦子
割麦子
电影《白鹿原》,想必好多人多看过吧。影片中就一幕幕割麦的镜头,先不说演员麦子割得如何,单就这割麦的场景,在如今农村已很难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如今的夏收,就跟平常日子没啥区别,没有了割麦的辛劳,还真让我想起了过去割麦的情景来。
要我说,电影《白鹿原》里麦客割麦的场景,看着场面虽然宏大,可那些演员割麦的功底实在是太差了,简直糟蹋了农民的形象。你看看他们,一个个都不太会用镰刀,看看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人家割麦的娴熟,弯着腰,镰刀“嚓嚓”地响着,胳膊上的麦子整整齐齐,随着一步步前行,身后的麦子一捆捆整齐的平放着,当然底下少不了捆麦子的要。再看看割过的麦地,一般地上也不会有多少掉落的麦穗,即使有,农人们也会拾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再看看那割过的麦茬,高低都是统一的。
在我的记忆中,村子里有一位在旧社会就当过长工的老汉,那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种的那六分自留地,要产量有产量,麦个子一个个栽在麦地里,就像那列着队的士兵,村里的人谁不羡慕老汉麦子种的好,管得好,割得好。到此刻,我都忘不了老汉割麦的一个个动作和姿势,虽然比别人慢些,可割过麦的空地上,你绝对找不到一颗掉落在地麦穗。
我的童年也是在割麦的夏收中度过,虽然没怎样割过麦,可在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和记忆。当每年“算黄算割”一声声在田间、在村头鸣叫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开始割麦子的时候。晚上,家里的四五把镰刀务必要统一打磨,磨刀的差事常常就落在我身上,你还别说,我磨的刀子还真快咧。用镰刀割麦,对刀片的锋利度要求当然高了,刀片必须得锋利,否则遇到有露水的早晨,那麦秆本来就有些潮湿,刀片不快,割麦自然费力。
晚上割麦当然要比早晨强了好些,要说割麦的最佳时候当然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了。我虽然割麦水平不咋地,可我也是跟着大人学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后那三四年一年比一年割麦割得好了,尽管晚上腰酸腿痛,可第二天天还没大亮就跟着家里人一齐去地里割麦。中午时分,太阳跟火球一样,烤得人身上热辣辣的,尽管头上戴着草帽,额头上的汗滴还不住地往下滴着,穿着衬衫,背上被汗水寝湿了,尤其是颜色深的衣服,脊背上少不了发白,那是汗流浃背的具体体现。虽然热得人难耐,可干起活来,还得十二分卖力,谁都知道“三夏大忙是龙口夺食”,那几天都是最高强度的割麦过程,往往吃饭都在地头。即使回去,也是以最快时刻吃饭。在我家里,母亲既要割麦,还要回家做饭,那才是最辛苦的。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就有一个军用水壶,它天天都在麦地里陪着我们,渴了就喝几口水,还真有点部队行军作战的味道呢。
割麦的味道还真不好受呢。热得人难受是其一,再就是一天甚至夜里都要劳作,那才是真的累人。早上五点多下地(麦子黄透的程度和天气的状况决定下地的迟早),一般要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那劳动强度要放到此刻确实已经很难做到了。我是孩子,父母要求不高,可我是男孩,尤其到了十六七岁,就成了家里的硬劳力,干活累了歇歇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可割麦这活,确实有技巧,我掌握不了技巧,身体自然要累多了。穿着的衬衫,袖口都不敢解开,那麦穗碰到人胳膊上、手背上,扎疼都不说,光那痒就特备难受,尽管袖口紧扣着,可一天下来胳膊上、腿上都是割麦留下的.一片片深色的小点点,而且很浓很浓,痒比疼都难受。
割麦时少不了弯腰,长时刻弯着腰,还要一手挥动着镰刀,一手抓扶着割倒的麦子,对我来说,还真难做到很协调的配合,时刻长了,人站起来眼前火星都四溅,个性是腰损的难受。劳累了一天,本该回家能睡上一觉,可有时候逢到天气突变,睡觉就免了,用架子车拉麦就成了务必完成的任务,麦子不可能被雨淋到地里,这是每个庄稼都不愿看到的。
此刻想来,割麦子都是一种幸福的欢乐呢。对我来说,那一连几天的割麦,考验着我,锻炼着我,是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尤其在意志上更加坚强,那几年的割麦经历,确实是一种完美的、幸福的人生财富,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积累。对于这天的孩子和没有割过麦子的人来说,是不会有我这种亲身体会的。最后我要说,此刻又到了夏收时节,如果你有兴趣,还能够到比较偏远的农村,看看农民用镰刀割麦,你要想亲身感受一下割麦的味道,不妨拿起镰刀也割割麦子吧。
篇8: 三袋麦子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跳了起来。小猪把麦子运回家后,心想:这么多的麦子,今年冬天不愁没吃的了。于是,贪吃的小猪整天吃了睡、睡了吃……
小猴呢?他围着分到的麦子高兴地蹦来跳去,心想:今年冬天不怕没吃的了。小猴边吃边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小牛回到家中,把一部分麦子做为干粮放到仓库里。然后来到院子的一块空地上,把另一部分麦子的种子一粒一粒地播进土里;填上土,浇好水,施好肥,捉完虫后,累得满头大汗的小牛完成播种计划后,便回到屋子里休息了。经过勤劳的小牛精耕细作,麦苗儿长大了,过了一段时间,小麦丰收了。这时,小猪和小猴的麦子都吃完了,饥饿极了!小牛也吃完了仓库的干粮,小牛来到院子的那块空地上收成麦子。小牛又有吃的啦!小猪和小猴不约而同地来到小牛家,乞求小牛分一些食物给他们。小牛毫不犹豫地分给他们每人一袋麦子。小猪和小猴感激地说:“谢谢你!谢谢你!”小牛说:”不用谢!“
从此,小猪和小猴吸取教训,每年也播种。他们也有了好收成。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小牛一样,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哟!
篇9:小学生麦子日记
今天,我去花园口姑奶家玩。姑奶带我去了麦田。
我们来到了麦田,一眼望去,一望无边的麦田由原来绿油油的颜色变成淡黄色,真漂亮。一株麦子有一尺多高,一株麦子结一棵麦穗,一棵麦穗大约30个麦粒,每个麦粒外面都长着像针一样的麦芒。这时,姑奶说:“这样的麦子烧一烧可好吃了。”说完,跑到麦田拔了许多麦子。我们把麦子抱回家后,开始烧麦子。我把麦子放在火上烧,麦芒烧成灰了,这样就不扎手了。妈妈把麦粒先摘下来,然后撮一撮,吹一吹就好了。麦粒可以吃了,我吃着香甜可口的麦粒,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篇10:麦子黄了抒情散文
麦子黄了抒情散文
麦子黄了。布谷鸟叫了,“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不停地提醒农夫,赶快收割成熟的麦子,不由的想起儿时收麦的忙碌场景。
黎明时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东方刚露出鱼肚白,这时,就听到大人们起床去收割麦子的声音。人们带着镰刀,带着磨刀石,带着水和吃的东西,拉着架子车,或套上马车,急匆匆往麦田赶。
金色的田野里,麦浪滚滚,到处都是戴着草帽,挥着镰刀,弯着腰的人。天上骄阳似火,地上挥汗如雨,金色地毯不断冒着窟窿,一捆捆的麦穗堆在地里。当太阳挂到头顶,热气灼热双脚时,家里的老人就打发小孩给地里忙碌的大人送水、送绿豆汤。人们在田畔地头简单吃点喝点,只小憩片刻,便又投入割麦子中。直到天黑,才收拾东西,顺便拉满一架子车的麦穗回家。这样的日子要一直持续到麦子全部收完。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后来,土地都分到各家,有劳力的自己收割,没有劳力雇人收割。这时大批“麦客”就出现了。麦收时,最有特色的风景是:集市的街道两旁、村子旁,站着一堆一堆拿着镰刀、戴着草帽、背着被褥的赶场人,关中人亲切地称他们为“麦客”。麦客和雇主之间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一会儿又笑逐颜开。找着活的跟雇主走了,干完活儿的又回到街上、村口,等新的`主雇。
这时,东家大婶会问西家大婶:“你家请了几个麦客,现在收了几亩地?”“我家给麦客吃得好,让住得舒服,所以干得快,快收完了。”西家大婶说完,喜滋滋去麦场找人碾麦子。
直到收割机出现在田野地头,“麦客”这特别的称谓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语言中。
离开故乡眉县已好多年头,麦子收割的场面已成为过去,麦客也成为尘封的历史。偶尔回去,都能感受到故乡发生着的巨大变化,麦田越来越少,水果林地越来越多,如今我的故乡已成为水果之乡,几乎每个月都有时令水果上市。漫山遍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全是各种水果树。
篇11:麦子作文400字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想:“去年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获得了很多的粮食,今年,我也要学着小猴的做法,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地。”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我去年还留了点麦子没吃呢,我要把麦子一半种下地,一半留着吃。”
小猴呢,它还是把一口袋麦子全都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它先来到小猪家,小猪说:“今年我学着小猴的做法,把一口袋麦子种下了地,收获了很多粮食。”看着小猪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说:“我把一半的麦子用来吃,一半的麦子种下了地,收获了很多粮食。”土地爷爷高兴地点了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猴家,小猴说:“我把麦子又种下了地,又收获了许多的粮食,不信,你来看一下。”土地爷爷到屋里一看,麦囤里都放不下了,土地爷爷高兴地说:“你们都是好孩子!”
篇12:麦子作文400字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土地爷爷买了三袋麦子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做“六一”儿童节礼物。
贪吃的小猪一看到金灿灿的麦子,就对土地爷爷连连说:“谢谢您,土地爷爷。”小猪拿着麦子就回到家,它先拿一些麦子磨成面粉来做面包。它做的面包可好吃了!因为它以前是一位专业的面包师傅。它还煮了一些麦片,不够一个星期,小猪的麦子就吃完了。
小牛把麦子放在火红的太阳底下晒干了才吃,这样一年才能吃完。
勤劳又聪明的小猴把麦子种在禾田里。一年慢慢的过去了,土地爷爷又来了,土地爷爷先问小猪:“小猪,你的麦子用来干嘛了?”小猪说:“我做了一些面包,都吃完了,真好吃。”土地爷爷再问小牛:“你的麦子用来干什么了?”小牛说:“晒干了,多好吃的东西啊,才吃了一大半。”土地爷爷最后问小猴:“你的小麦用来干什么了?”能干的小猴说:“我把麦子洒在禾田里,麦子再长出很多麦子了,土地爷爷,您跟我来看看吧!”小猴就带着爷爷去到田里去,爷爷看见金灿灿的麦子,高兴的说:“你真能干!”
篇13:麦子作文400字
在今年暑假里,小姨带我去乡下看外婆、舅舅、舅母和弟弟。在那儿,我有个朋友,也是我姐姐,叫吴学佳。
一天,我和姐姐去玩,几乎把所有的大山小山、大屋小屋都跑了个遍。“咕咕、咕咕”声让我们停了下来,哈,肚子饿了!我们不敢回家,因为家里这会儿没吃的,玩了一上午,回到家也要挨骂。姐姐回家,向舅母要了两把还没长的太熟的麦子,准备做烧麦。
我们到一块没长草的土地上,放下麦子,我用砖头垒个灶,把麦秆短的麦子挑出来,放在一边儿;姐姐去拾柴,准备烧。听说,这种柴烧出的火旺、烧的时间长。
姐姐从口袋掏出火柴,点燃柴。转眼间,砖窑中燃起了大火。我和姐姐一人拿了一把麦子,抓住麦秆,让麦子在火中烧着。我们一边烧着一边加柴。“啪啪”声从火中传出。又烧了十来分钟,我们拎起已被烧黄、烧熟的麦子,放在一个干净的预备好的木版上,拔掉麦秆,用手搓麦穗,把搓出的麦粒堆在上面。最后就拿来两个塑料袋,平均分了放在各自的袋子里。
吃着热乎乎的麦粒,软软的,香甜可口,那味道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篇14:麦子作文400字
又快过年了,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
小猪这次不像去年那样贪吃了,它想有一屋子永远吃不完的麦子,好天天做馒头、烙饼和面条吃。于是,它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等待丰收的季节。
小牛它想有更多的麦子与其他小伙伴分享,所以它将一小部分麦子保存起来,其他的全部种下了地,而且每天在田地里从早忙到晚,把麦田当成了自己的家。
小猴却根本没把这一口袋麦子放在眼里,看着家里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它得意地说:“反正我有这么多的麦子,没有必要再辛辛苦苦种了!”所以它每天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来到小猪家,小猪乐呵呵的说:“土地爷爷,今年我变聪明了,我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说着说着便拿出了热乎乎的馒头给土地爷爷吃。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看见小牛正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着麦子。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只见小猴坐在空空的麦囤旁大哭,土地爷爷说:“做所有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付出才会有收获,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
最后,勤劳的小牛和小猪帮助了骄傲的小猴。
篇15:麦子作文400字
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小猴一袋麦子。这次小猴把麦子一半留着吃,一半留着做种子。
到了春天小猴又开垦了一些土地,小猴把去年节余下来的麦子和今年的种子一起播种了下去。每天小猴都来田里精心的除草、施肥、除害虫。
转眼到了秋天,小猴的麦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看金黄的麦子压得麦穗直不起腰。小猴看着自己丰收的麦田高兴的唱起了歌。
今年收获的麦子比去年还要多,小猴想了想这么多的麦子我不如开一家蛋糕连锁店。想着想着明天不是土地爷爷的生日吗,我不如给土地爷爷做一个8层大蛋糕,正好可以让朋友们都吃上我做的蛋糕。第二天小猴提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大蛋糕来到了土地爷爷家。土地爷爷家可真热闹来了许多客人有小猪、小狗、小猫、小熊、小马……小猴打开了生日蛋糕,大家都开心的欢呼起来:“真漂亮的蛋糕真想吃”。土地爷爷看着小猴送的蛋糕,笑的可开心了。土地爷爷说:“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分亨这个大蛋糕吧”!吃完蛋糕大家都说小猴做的蛋糕是森林里最好吃的蛋糕。
过了几天小猴蛋糕连锁店开业了,大家都来小猴的店买好吃的蛋糕。排了长长的队伍,迟来的小动物都没有买到,就这样小猴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篇16:我只是一粒麦子
我是一粒健硕饱满的麦子,自在无碍地躺在远离耕耘的野地里,汲取水分,等待发芽。天空很蓝却很远,白云飘过也不留痕迹,我仰面叹息,深深觉察到孤独的况味。
一只田鼠嗅到了我的气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鹰隼的盘旋笼着凌空取物的杀机;一只麻雀也在觊觎我的肥硕,但可怜的小东西竟也惊逃了;接踵而至的是一个肥硕如我的孩童,他寻见了我,如获至宝,我被托在圆润的掌心。小心翼翼。全身泛起了暖意,原来孩童在对我呵气,然后无邪的笑声充盈了我的心房。颤着颤着,我心将因饱满而绽开。
孩童为我捏了一只泥窝,安放我在瓦盆里,也许他希望我长成一株挺拔俊秀的麦苗吧!也许是好奇我被埋藏之后的莫测万端。孩童每天用热切与虔诚的目光浇灌我,我已满足,甚至想为他开出朵花来或变成其它的稀奇古怪,但我终究只是有粒麦子。
我欣喜长出的叶子居然与孩童家门前麦田里的一模一样,既而沮丧。孩童已对我弃之不顾,满世界的追逐蜻蜓,蜜蜂,蝴蝶……连青蛙也比我有趣,我只是一粒麦子,变了形态。瞬时,我感到没了自尊,有了孤独,在这芸芸众生形形色色之间。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门前的麦田已蔚然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天空依旧很蓝,但看上去不那么远了,在我的视野里,麦田的兄弟姐妹连成一体在远方几乎共蓝天一色。白云也悠悠地停留上空,温柔地覆盖着他们。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向我袭来,而眼前氤氲着的是绿色的麦浪无边。
孩童再回首顾看我时,我已是形容憔悴,伶仃楚楚,他用怜悯的神情稚气地看我。疑惑我迅即凋败的缘由,然后扔我去那片绿色海洋。我梦寐以求的麦田。是的,我只是一粒麦子,渴望与麦子站在一起,同顶蓝天,共享阳光,共承雨露,同赏白云,同荣共枯,生命本如此简单,就像一滴水,不求云蒸霞蔚,莹若冰雪,只求存在若斯,永不干涸。
站在麦田里,我满怀被拥抱的温暖,欣获充实的力量,我们一起拔节,吐穗,扬花,结实,我们彼此感动,交合,融为一体。有蓝天白云为证。这就是一粒麦子的归宿。
没有孤独,没有野心。我愿永远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青草碧。
畦,麻雀来了,田鼠来了,还有蚂蚁,蚯蚓……一只渐飞渐高的风筝,一只小手握着长长的线,那个肥硕的小孩跑动着,笑得正欢。我也笑了,没有羡慕或妒忌,我愿是一粒麦子,长在麦田。
篇17: 三袋麦子读后感
“要有长远打算”,老师一直都在说,说了不知多少遍。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读了《三袋麦子》这篇文章后,“要有长远打算”这句话的意思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三袋麦子》讲的是,土地爷爷送给小猴、小牛和小猪各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拿到麦子之后,有的吃了,有的保存起来了,还有的把麦子都种下了地。第二年,三个小动物的麦子分量都不一样。
我从这个童话故事中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长远打算。
我每天上学可能很辛苦,要学习新知识,复习学过的知识。可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现在我们虽然辛苦,但想要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一个有长远打算的人。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句话是说:“一只小猴子下山采果子,看见什么就把前面摘的果子扔掉,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是因为他下山前没有长远打算,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没有目标地盲目去做一件事。
没有长远的打算,只会把一件事情做得越来越糟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做一个有长远打算的人,不要像小猴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篇18:割麦子作文
割麦子作文
麦子黄了,一浪一浪翻滚汹涌,看上去晕晕的。却看得人眉开眼笑汗珠子直淌。五月的太阳已经很热辣了,已经不象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而是三十郎当的少妇了。而且是绝不装嫩的本色少妇。那热情真的就象一把火,不过不会燃烧沙漠,倒有可能燃烧脂肪。谁要再说减肥难,弯腰撅腚去割上三天麦子试试。
我不会割麦子,小时候不会,大了就在学校一掷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嘛),偶尔回家参加劳动也总象旧社会的大少爷一样,什么家什都提不起来,只能打打下手。比如捆麦个子,看麦场什么的。虽然不会割麦子也不会打麦子,可我会吃麦子,真的。
麦子似熟非熟的时候,麦粒是软软的,但芯里并不是汁液而是已经渐趋饱满的,这时候采一把来,再弄一堆离离原上草,点一把野火,把麦穗放在火上烤,边烤边转,待到麦香四溢的时候,放在手心里来回地搓上几把,再吹一口气,卟,麦皮飞扬之后,手心里就剩下喷香的麦粒了。一把填到口里,那个满足啊,什么麦当劳肯德基,比我小时候的烧麦差得实在太远了。当然此烧麦非彼烧麦了(烧麦是什么玩意儿嘛!)。
麦秆也是可以拿来玩的。编个小戒指戴在手上,折一只蚂蚱振翅欲飞,都是乐趣无穷的。大人把麦秆最好的部分收集了晒干,可以蒸馒头的时候垫在箅子上,也可以编成扇子乘凉时用,或者做成长长的卷帘盖草垛防雨。这些都是麦收的副产品了。
真正的麦收,以前都是纯手工的。把镰刀磨罢,戴一顶斗笠,于田间飞刀豁豁,麦子便齐齐地抓在手里倒在地上。我对此类技术含量很高的操作一直心存崇拜。后面便有人将麦子一捆捆地扎好,置于田间。到一定数量时,牵来毛驴,一垛垛地撂到驴背两旁,一条绳子飞檐走壁地捆扎结实,由小孩或妇女押送到麦场里,一拉绳子,刷地落地(由此看出如何捆扎也是绝对的技术活),驴子便一身轻松了。
麦收时节是顾不得回家吃饭的,午饭要送到田间地头上,就着咸菜就是一顿好饭。麦子在场里先晒上三两天,待差不多干透,打乱了一大片地放在那里,牵上驴子带上碌碡,一圈圈地碾,麦粒就乖乖地落地。然后收起麦草,趁有风来时用木锨扬起麦粒,麦粒间的.麦壳就飞出去,飞出去,只剩下黄澄澄的麦粒。也有用人工的,用摔用拉(阳平),总之要把麦粒折腾下来才算完。
麦粒在太阳底下还要晒上几天,这时候就要有人看场,防止鸡鸭牲畜糟蹋。不时还要翻场,就是赤脚走进去一圈圈地拖,拖出曲曲弯弯的沟谷,增加受光表面积,提高效率。一旦下雨,可就要耽误麦子的脱水,甚至会捂得霉变,所以要争分夺秒。看场是很枯燥的,不过也很休闲,想想看别人都在太阳底下割麦子,你捧本小说往树荫底下一躺,偶尔抬起眼往场院上一瞥,或者扔一块石头吓唬吓唬靠前贪嘴的麻雀和母鸡,清风徐徐,那是何等的享受。
最辛苦的是割麦和打场,麦芒会刺得身上一道道地,又热又累又痒又疼,若不是为了那些可爱的麦粒,才不会有人受这番苦楚。现在就好得多,有收割机脱粒机,大部分工作都被机器代替了,速度快质量高,省事得很。麦子可以拿去磨坊换面,回家做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随心所欲大快朵颐时,想起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过往所有的一切辛劳便都有了回报。而城里的人们,钞票递过去,便有馒头拿过来,又哪知道小麦是怎么来的,麦苗和韭菜的区别?
三年前,我在下放当知识青年的时候,地里到处都被安排种了麦子。一到收割季节,大地全被染上了黄色。农民家里喂养了猪,粉碎麦子时余下的麸子拌着给猪吃。
我第一次割麦,根本没有悟出窍门。自己不明白怎样去割,更不深悟“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结果不是弯身扭伤了腰,就是镰刀划破了腿,或者因工具的笨拙而落在了别人的后面。自己手把手地学着,开始几天根本无法出来活。农民们耐心地教我,言传身教式地引导我,才使自己逐渐掌握了割麦子的各种技巧。在麦地里,人们一字儿排开争先恐后地向前方摞动,熟练地展示着自己的技术。被别人丢在后头,会让大伙儿笑话,说你劳动能力低下。
割麦子很辛苦。收割之前,生产队要杀猪,每家分上二斤肉给壮壮身子。然后队长吆喝一声:“割麦了,掉肉的时候到啦!”人们纷纷带上锋利的镰刀,三三两两来到村边的麦地。那几天家家户户磨刀霍霍,似乎上战场一般,先把武器准备一番。在到肉的季节,每天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就要下地,晚上摸黑才能回家。收割的程序太复杂,割完需要挑,挑进稻 ... .
篇19: 三袋麦子读后感
第三年,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带来了礼物――每人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心想:我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下子吃光,我要向小猴学习,所以他把一半的麦子种下了地,剩下的一半决定磨成面粉慢慢吃。
小牛望着饱满的麦粒,想把前年土地爷爷送他的麦子吃完后,再来吃这新鲜的麦子。
小猴看着这口袋麦子,骄傲地想:我已经有那么多麦子了,再吃个两三年也吃不完,这一口袋算得上什么?他随手把麦子扔在一边,不再去管他。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看望小猪、小牛和小猴。
因为前年小猴的表现特别好,所以他先来到小猴家,还没走进里屋,就闻到了一股发霉的味道。原来,小猴从来没有把麦子搬出来晒过太阳,时间久了,麦囤里的麦子都发霉虫蛀了。土地爷爷摇了摇头,小猴羞愧地低下了头。
告别了小猴,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小牛高兴地说:“前年您送我的麦子我刚吃完,新麦子我正准备去磨粉呢。”老人微微一笑,点点头。
后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把收获的麦子磨成面粉做了许多好吃的,土地爷爷尝了他做的烙饼,真好吃。老人抚摸着小猪的头,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最
篇20: 三袋麦子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食品吃完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是把麦子种下地,收获了许多麦子。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最赞同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猪它非常懒惰,只知道吃不知道干活。小牛它把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才吃麦子,说明他非常的勤俭节约。但是,它做的还不够好。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而且还有了收获,说明小猴他聪明能干,想什么事都想得很长远,而且他知道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要是给我一袋麦子,我就会像小猴那样,把麦子全种下地,还要浇水、施肥、除草,这样的话我就会收获更多的麦子了。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赞同小猴的做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