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序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想要福,游福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想要福,游福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想要福,游福地

篇1: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想要福,游福地

7月26日,在火车上,我偶然遇到西安的一位回族同胞,因为民族感情,所以一见如故。我说:“西安是我梦想之地,但至今还没有圆梦。”她热情地说:“我请你游西安,西安的景点特别多,特别是楼观台。这楼观台号称天下第一福地,这一次去吧?”我激动地说:“谢谢!我特别想游,但这一次去不了,因为我要去鄂尔多斯市参加第九届中国西部散文节,只有以后了。”她微笑着说:“你来时,提前给我打电话,我当你的导游。”

火车上,我和我的云南文友与她一家三口面对面地坐着,我们听她说楼观台。我倾听,我神游。她说:楼观台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迹,位于西安市周至县东南15公里的终南山北麓。不远,交通便利,而且一路风景优美,你将看见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的美丽风景。我说:这风景真迷人。道教我了解得不多,因为我们县没有,而保山市有一个道教旅游文化景点,我游过。现在你说起楼观台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迹,激起了我欲罢不能的心情,同时激起了我内心相关的文字,瞬间,古籍赞美之词跃入眼帘:“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这古老的文字,激起了我思接千古的强大想象力,也让我想象,在新时代楼台古韵的芳香。

古韵,仿佛点燃了她的激情。她说: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以及炼丹炉、吕祖洞、上善池等等古迹,会让你这个云南作家陶醉的。我说:我现在就陶醉了,陶醉在梦中,陶醉在你的娓娓道来中,陶醉在自言自语中,老子说经台的“台”是楼观台的“台”吗?应该是;尹喜观星楼的“楼”是楼观台的“楼”吗?应该是;那么,楼观台的“观”字,就是尹喜观星楼的“观”吧。

年轻美丽的她说:你的寻思是对的。但楼观台得名的时间较久远,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我说:历史久远。她说:相传西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夜观天象,称故宅为草楼观。我说:有趣,这个故事有趣,草楼观,我一听便记住了,一定要拜访。她说:有一天,尹喜忽然见紫气东来,兴奋了,预感将有真人从此经过。于是,尹喜便守侯函谷关,期待真人的来临。期待着,老子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西游入秦,尹喜便迎请老子到草楼观。尹喜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观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草楼观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故又称说经台。这便留下了楼观台这一名称。我说:这千古绝唱的楼观台,含金量特别高,金光四射,与日月同辉。因此,我一定要实现心中的宏愿,登楼观台,感触悠悠古韵,手捧穿越千年的《道德经》,激情朗读;由近及远地观望,这天下第一福地的福相、福气!福相,如同历史文化长河,浩浩荡荡奔流千年,令人感慨万千;福气,宛若云蒸霞蔚,令人心醉!

她与我的对话,让我心潮澎湃,云卷云舒,我着重提出终南山承载的美誉、诗句等。她说: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主峰在西安周至县与宝鸡市太白处,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还有,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我说:从这些美称来看,真的是天下第一福地。由此我想到,有一幅对联,人们经常挂在嘴上,也在心中默念,那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一个“福”字,一个“寿”字,在此相连,意味深长。祝愿人生:福如东海长流水,但需要寿比南山不老松;也祝愿人生:只有寿比南山不老松,才能够守住福如东海长流水。

说起流水,我问:终南山有湖泊吗?她说:有,比如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如果你去旅游,泛舟湖上,抑或洗个澡,抑或游泳,那种感受,简直就是快乐如神仙,神仙如古代文人墨客,呵呵。

一石激起千层浪,她说起古代文人墨客,我提出疑问:古代文人墨客与这里的风景有关吗?她说:有,而且让这里的风景名气更大,一年四季的游客更多。比如白居易,晚唐诗人,官场失意后却担任周至县尉,他业余不是东游西逛,而是静坐研修老子的道家学说。我想,白居易的这种修为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人生失意却积极修为,并钻研一道,让老子的道家学说发扬光大。从此可知,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自然环境,白居易便珍惜这环境,痴迷在道家学说的修为之中,成为著名的晚唐诗人。不仅如此,白居易还留下了有关道家学派的两首诗:其一,《读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子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其二,《读庄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凤终较胜虫蛇。”这两首诗,内蕴丰富的道家思想,也内蕴深刻的人生哲理,一辈子也品味不完,妙趣横生。在此还需要弄清一个问题,白居易与老庄学说的关系。白居易崇尚老庄学说,但老庄学说的一些观点和主张,白居易并非苟同,并公然提出质疑。这就是做学问的一个正确态度,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态度。

最优美的游记散文:想要福,游福地她说,除了白居易,还有苏轼等等。苏轼25岁时,踌躇满志,锦瑟年华。出任凤翔签判之时,工作之余,游览楼观台,并题《授经台》一诗:“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我深情解读此诗:深受道教文化熏陶的诗意,回味无穷;感悟道家和道教的玄妙意境,在诗行中朦胧呈现;楼观台山水,给予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以及老子思想所启迪的人生真谛,宛若灵动的冬天清晨的山水画,妙哉,美哉!让人感慨:想要福,游福地。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篇2:游虎丘的优美游记散文:虎丘行

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直奔苏州一位网中密友。怎奈阴差阳错,没敲定时间,错过了彼此。置身人间天堂的苏州,已错过了佳人,若再错过世间美景,真乃罪不可赦了。

喜欢苏州,爱屋及乌的成分尤甚。或许爱上一个人,便会恋上一座城,正源于此故。温润的清晨,有细雨叩窗,醒来的梦中又多了一份欣喜。雨中漫步是我最喜欢的,何况听人说,雨中的苏州最具有诗情画意。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一大憾事,此话成了虎丘的代言词。可见其景致的俊雅秀美非同一般。古人都留话儿了,势必不虚此行。虎丘原名叫海涌山。据说是因丘如蹲虎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更何况此山有许多历史故事。冲这个霸气十足的名字,也该走上一遭。

雨中游玩虎丘的人亦不在少数。一朵朵花雨伞开向虎丘,在无声中诉说着对虎丘的热爱。站在雄壮威严的吴中第一关的门楼下,心凝重了起来,诸多故事,将被趋行的脚步逐一解读。

进入虎丘景区,远远看到一尊巨形的千斤鼎,坐落于道路的正中央。漆黑的鼎身纹有猛虎的图腾。怒目圆睁,形象夸张而逼真,好像一张嘴,便可把人活吞进肚子里。三足粗壮有力,足有成人的腰那么粗。那巨无霸的形状,让人望而生畏。

穿过断梁殿, 游人如织,恰有导游身边经过,“上山如羊入虎口。。。”游客们相互打趣着,因为对于苏州我未做半点功课,为了对名胜古迹多一些了解,我也随之加快了脚步。

大家在路边左侧的一口古井旁,停下了脚步。一块半米多高的巨石搭建的井台,石刻有憨憨泉的字样。井口被磨的圆润光滑,仅容一人宽,探头依然可见井底有水。据说此井乃一个患有眼疾的和尚憨憨,在担水的午后在此处休息,梦见此处泉涌不止,便以扁担挖掘七七四十九天,泉水喷涌而出。憨憨和尚兴奋不已,饮用井水后,眼睛豁然明亮,所以以其名命名,以谨记吃水不忘挖井人。

继续前行,在路径的右侧,路边的岩石上,刻着试剑石三个大字。一块巨石从中间裂开,如剑斩一般。相传春秋时期,硝烟四起,吴王为了争雄天下,聘请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其铸剑,为试其剑锋芒,手起剑落,路边的巨石立即一分为二。

人们将信将疑,心中疑惑还未等解开 ,随导游继续前行时,导游又在一大一小的两方青石碑前停驻脚步。只见大的石碑上写着——古真娘墓四个字。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着,这是什么人墓葬于此啊。

原来,真娘本名叫胡瑞真。北方人士,在安史之乱时逃亡到了苏州。后来不幸坠入风尘,沦为青楼女子。真娘才貌双全,但洁身自好,卖艺不卖身。后来被一富商王荫祥看中,至死不从,上吊自尽。王为其修坟立碑,并立誓今生再不娶妻。一段佳话,从此也就流传开了。

兜兜转转,我竟走到了一处开阔地。巨大的岩石上足以容纳千人有余。只见岩壁左侧有一小圆门,上写“别有洞天”四个字,右边,斗岩峭壁,在刀削般的岩石上赫然写着——“虎丘剑池”四个红色的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形逸潇洒。由于名胜古迹的一窍不通,侧耳听身边一老者,娓娓道来。

原来这剑池大有来头。传说这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是虎丘最负盛名的诡秘所在。相传吴王阖闾墓葬于此。史书确有记载。吴王征用了上千名壮年男子为其修墓,待完工之日,残忍地将千余人全部杀死灭口。当时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至今,在这千人石上还有条条殷红的痕迹,据说是当年血流的烙痕。

剑池不大,见方约五六十米。水清澈见底,有几方巨石立于池中央,涉足而下,会觉得异常的清凉舒适。虽不见流水潺潺,但是岸边的鸟鸣悦耳,水清山幽,别有一番风韵。

自登山时,便看到一塔影掩映于山影绿叶中,时隐时现。一路上,奇山怪石迎接不暇,风清拂面,鸟语啾啾,登山的疲劳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随着人群缓行,奋力朝着塔影的方向奔去。

待驻足之时,我被眼前的高塔怔住了。站在护栏外,只见塔身由青砖砌成,斑驳的塔壁,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塔身向西北微微倾斜。远远地望着它,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面向西方地昂首挺立着。

导游带着一群人来到塔前。我静心聆听这尊巨塔的前世今生。这尊塔叫虎丘塔,又叫云岩寺塔。始建于宋朝年间,初建时为木质结构,后来失于一场大火。于公元959年重修,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虎丘塔为唐宋时期的设计风格。 塔高47.7米。塔身呈现八角棱形。塔身分七层,每一个面上都有一扇门。可谓一步一景,八面玲珑。塔身全部由青砖砌成,有些青砖已年久破损。塔重有6000多顿。由于塔基的土质结构不均,从明代开始,塔身便开始向西北倾斜。据专家测试,塔尖倾斜2.34米,塔身的最大倾斜 度为3度59分。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斜塔” 。素有“东方比萨斜塔” 的美誉。 可于比萨斜塔相媲美。

近几年,经专家的修复和加固,虎丘塔更加雄伟壮观。塔身布满了避雷针和检测仪等防护措施,利用科学技术,为这尊千年古塔保驾护航。

虎丘山虽然只有三十多米高,但是却享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且有三绝九宜十八景,积名胜古迹于一身。沟壑纵横,泉流奔涌。山上树荫绰绰,掩映在奇山怪石之中。景观独特,气象万千。古人留下诸多名言佳句。

暮色苍茫,游客们依然沉醉不知归路。晚风微漾,山幽意更浓。一座布满传奇的奇山,蕴藏着那么丰厚的知识瑰宝,怎能舍得让人拔腿离去。

公众号:捡拾光阴的碎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