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ngSiihs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篇1: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星期六,我们一家来到来著名的西湖。

我们下了车,走过断桥,穿进游船码头。船可真多!有画舫,有电动的,还有一艘艘档蓬式划船。我们租了艘划船,向湖中心划去。“啊!那边有三潭印月!快去哪儿!”我站在船头,焦急地喊着。船靠了上去。它就像一个香炉,立在水面上。上面刻满了图案,下面有着一个8角铁框。“这是因为它在晚上时中间的洞会显现出月亮,”妈妈滔滔不绝地说,“所以它叫三潭印月。”啊!原来是这样!

明白了之后,我们离开了三潭印月。渐渐地,我们已在西湖的小岛旁了。在小岛上,人多得人流如潮,树长得高大挺拔。在树下还有着几座古式风格的建筑。我见了,十分想上去看看。可是这时,爸爸说:“快去火车站吧,火车快到站了!”

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

篇2: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夜游西湖

一天傍晚,妈妈问我:“想去坐西湖的夜游船吗?”我说:“想啊!”妈妈就开车带我到了西湖边。

我们坐上了手划船,我兴奋地看着四周闪烁的灯光,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彩缤纷地倒映在湖中,非常美丽。西湖边的山,在夜色中蒙蒙胧胧的,像一个个文静而秀气的少女。湖面上荡漾着细细的波浪,像迎风舞动的丝绸。当小船慢慢的划到西湖中间时,我感觉在画里似的,好陶醉哦!不知不觉中我们靠了岸。上岸后我们向前面的音乐喷泉走去。

音乐喷泉真美啊!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地喷发着形态各异的泉水。有时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时开时合;有时像许多只海鸥展翅飞翔着;有时像七仙女在纺织美丽的彩虹;有时像波浪不停的向两边摇摆;有时喷得高高的像一根根擎天柱。我又一次陶醉了。

看完音乐喷泉之后,我们慢慢的沿着西湖走回停车处,虽然风吹来时带着初春的寒意,但四周如诗如画的美景真让人陶醉,我好开心啊

……

篇3: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5月1日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杭州游玩,在那短短的2天时间里,我们游览了2个地方,其中让我难忘的就是西湖了。

当春姑娘踏着轻轻地脚步来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时,西湖也更新换貌了。柳树抽出了新的嫩绿色枝条,枝条随风飘动,好像是柳树姐姐在打扮她的长发,桃花张开了笑脸,微笑的面对着每一个人,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游客们的欢声笑语给西湖增添了许多情趣。

一阵阵热风吹来,赶走了最美丽的春天,迎来了炎热的夏天。柳树枝叶的颜色开始由嫩绿色变成了深绿色,西湖的一角开着荷花,生活着一群小鲤鱼,游客们把面包一点点地扔入湖中,喂给小鲤鱼吃,租一条小船,坐上去,用手摸摸正在流动着的湖水,舒服极了!

那天游西湖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篇4: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西湖公园游玩,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远,但是妈妈还是带我去了。

到了西湖了,我们先乘了船,我们在“花港观鱼”处下了船,刚刚观赏完西湖的,烟雨蒙蒙,心中便对江南景色深深吸引,如今我们拿着鱼食喂着这些形态各异的小鱼,看着这些小鱼别有一番风趣。

坐在西湖边上,看着这迷人的景色,真让人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玉立着的柳树像柳树姑娘摆动着柳枝在阳光下跳舞。

我们又来到了断桥,人们常说若是赶上雪天,站在桥上望点好段一般。断桥残雪美不胜收,却有无限悲凉。眼下虽是春季断桥,却有也有他独特的风雨走过那光滑的时间,半圆形的供桥多让人流连忘返。

再见,西湖!你诠释了绿的生机勃勃。

三年级写景游记习作 游西湖

篇5:三年级写景作文:游西湖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把如诗如画的苏杭比作天堂,难道世上真有与仙境相媲美的人间美景吗?

为了一探究竟,这个暑假我来到了传说中的杭州西湖……

哦,为何没有传言中的那种风景宜人,流连忘返的感觉?带着疑问徜徉在西子湖畔。

挺说西湖有三条著名的湖堤,苏堤、白堤等。首先,我们一行人走上了苏堤,堤上人山人海,向对岸望去一排排垂柳有条不紊的排列在对岸。绿色的枝条充满生机随风摇曳,心里像是被这些绿色的精灵住进一般,全身轻松极了。堤壁上的雕刻堪称一绝,虽没有赵州桥的巧夺天工,也没有颐和园的富丽堂皇。旦精细的刻工,古色古香的图案,让人走在大青石板铺的路上,真像是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从导游滔滔不绝的口中得知,这条苏堤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带领百姓建造的,于是便称苏堤。我们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苏堤上,看着这历经千年仍生机勃勃的苏堤,我深深领悟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谛。

接下来就是白堤了,白堤虽说没有苏堤那样让人浮想联翩,但我却在这目睹了这湖上仙境。时值六月,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波光粼粼的湖中载满了妩媚的荷花,那湖便如同一只绿丝绸的口袋盛满了要妖娆的花朵。一朵朵荷花如一把把高举的火炬,燃烧在碧叶之上,没有一丝娇柔做作之气,将那粉艳的花瓣怒放。绿色的荷叶又为婀娜多姿的花朵添上一丝蓬勃之气,残存的露珠滚动在荷叶上,似粒粒珍珠,晶莹剔透。微风掠过,平镜似的湖面顿时波光粼粼。

随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到了花港观鱼,断桥残雪等一个个如诗如画的景点。我来时的疑问随着湖畔的清风顿时烟消云散了。现在我确信:西湖的确是人间美景中的一朵奇葩。

啊!美丽的西湖,你如同一块碧绿的的'宝玉,镶嵌在祖国锦绣般的大地上。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6:游记 游西湖

暑假的一天,我有幸来到有中华明珠之称的“杭州西湖”。

走出门好清爽,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我吃完早饭来到西湖边上,西湖的水可真清呀!上边没有一丝污染物,水中的微波正在缓缓地荡漾。我坐着船,船上大大小小的乘客都带着照相机,仿佛不是来观看西湖的美景,而是要把整个西湖给挪回家一样。

到了西湖中央,我看见了许多天鹅,有白天鹅、黑天鹅,多得数不胜数。在近处,有一只白色的小天鹅在湖上“嘎,嘎”大叫,这时天边有一对天鹅闻声赶来,我想应该是小天鹅的爸爸妈妈吧!

抬头向上望,我看见了雷峰塔,清澈的湖水衬托着它那挺拔的身躯。它高高地耸立在山腰上,它俯视着整个西湖。我来到雷峰塔下,仰起头似乎看不到塔顶。拾阶而上,我来到塔顶。啊!塔顶的风景可真美呀!只见,太阳在群山中缓缓落下,挥洒着它那最后的余晖。

吃完晚饭,我来到湖旁观赏西湖最著名的风景“三潭映月”!!!听说,每天晚上总会有成千上万的游人驻足观赏。我今天来的早,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静静地等月亮爬上天空。晚上7点多,游人像潮水一般涌进湖边,月亮仿佛知道大家在等待它的出现,她已经高高地升在夜空。只见月光照进三潭印月里面,三潭印月仿佛有神奇的魔力,能把月亮的光芒给吸进里面,像水一样喷了出来,月光像水一样直冲云霄。

西湖!可真是我中华的一颗璀璨明珠。杭州称为“城市之肺”也不为夸张。

篇7:游记 游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莫过于那西湖美景了。这不,我们一家在今天傍晚就慕名来到了西湖,打算好好领略夜游西湖的韵味。

我们首先来到“苏堤春晓”。据说它是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林荫大道。现在一游,果然名不虚传,只见路中间挺立着一棵棵参天大树,棵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无论什么时候,都给人一种春天万木萌发,生意盎然的感受。

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码头,我们打算乘船去“断桥残雪”,于是我们上了船,泛舟湖上。据船夫介绍,得知那个景点之所以叫“断桥残雪”,是因为在冬天,雪覆盖了整座桥,而太阳一出,却只能照到桥的一边,于是一边无雪,一边有雪,从远处看,就像桥断了一样。到了那,果见夕阳余光只照射在对岸,一直延伸到了桥中心,而这边却没有阳光。可以想象,在冬天,这是一幅多么有诗情画意的景象啊!

之后,我们去了“音乐喷泉”,喷泉分三次喷射,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风韵。音乐喷泉开始了,第一首歌曲柔美至极,喷泉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好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突然,主泉开放出一朵朵花,开放又闭合,闭合又开放,又似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半掩娇颜。第二首歌曲是激情的华尔兹舞曲,水柱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忽高忽低,霎时间直冲云霄,又纷纷落下,让站在岸上的我们感到丝丝凉意。第三首乐曲十分舒缓,好像风吹麦穗,而水柱就是那麦穗,都扭动起来。

这次夜游西湖是我长了不少见识,是我由衷的感叹:西湖夜景真是太美了。

篇8:游记 游西湖

西湖,是古今中外的旅游胜地!宋代大诗人苏轼形容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同代诗人柳永又把它的景物形容的栩栩如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西湖的水,静的似一面圆镜;清得连水底嬉戏的鱼儿都看得清;净得连蓝天白云都能清楚地倒映在水中,直到水天相接的那一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西湖的水绿得好似被山间绿树染过一般。湖上的竹筏激起的道道波纹,为这张山水画增添了一些优美的线条!

西湖上的荷花,更是为这座湖添上了装饰物,形成了一道宜人的风景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大诗人杨万里看来,荷叶的碧绿映衬着太阳一般红彤彤的荷花,这风光不与别处同。再说了蜻蜓盘旋在荷花上,为亭亭玉立的荷花增添了一份勃勃生机。

西湖在雨中更是美不胜收,既似“山色空蒙雨亦奇”,又像“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然而最美的,则是“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天上忽然下起雨来,泻入湖中,那银雨犹如一根根细针,融入湖中时毫无违和感。

既然白天的西湖那么美,傍晚呢?一道夕阳扑落在湖面上,“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那落日的光环也染红湖面,西湖不再碧绿,已似火红。进入深夜,“月冷寒泉凝不流,掉歌何处泛归舟”。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朦朦胧胧地照在水中,使西湖多出了一份神秘感。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篇9:写景作文:西湖游记

一次旅行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所以我偏爱着旅行。我是一个纯正的西北人,不掺半点假。但偏偏对江南一往情深。已无法记得自己从几时起有这么一段淡淡的感情。说它是淡淡的,因为梦里的江南总是轻柔的,易碎的。在这里我不敢像在北方似的狂野飞奔,更不敢高声喧哗,我怕吵醒它,吵醒这个梦。

初到江南时,我二十二岁,终于见到了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到的这座城市更是非凡。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那里从古至今的文人数不胜数。那就是杭州。

没有到杭州之前我不知该怎样形容它,到过杭州之后,我竟然更不知所措。我到过西湖,见过她的美丽,一眼望去我便断定她是一位女子,一位有着绝色容貌的女子。九百年前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人,也曾这样描述过她。当我见到另一番景色后,我便大吃一惊。与西湖的平静截然相反。那就是雄伟的钱塘江,那一刻我顿生羞愧,我怎能一直以来只以平静,文弱,形容这个地方。无论是汹涌澎湃的的江水,还是有着铮铮铁骨的文人都让我汗颜。

不如让我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这里的一点一滴。

〈一〉饮湖上初晴后语

初到杭州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的要到西湖去看看。我相信所有来杭州的朋友一定与我的心情一样。可是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朋友似乎觉得扫兴,我却兴致盎然,一路上我细细的观赏杭州的风景,这里的风景不同于别处,我第一次在城市的中央见到如此的山峦叠嶂,郁郁葱葱。真是与我生长的地方千差万别。

坐在车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细雨蒙蒙的西湖时,似乎周围的一切都静止了,我连自己的呼吸都听的见。一眼望去我便断定她是一名女子,

一名有着绝色容貌的女子。雨中的西湖让我想起白居易曾描述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九百年前另一位伟大的文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比喻,他就是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10:写景散文:西湖游记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白乐天,就在他的《忆江南》中表达出对杭州的流连和难忘。其实,杭州美,美在西湖。同样在他的《钱塘湖春行》中,抒发他对西湖的至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在白乐天之后的大文豪苏轼,更是将西湖之美推崇至极。这两位大诗人都曾被贬在杭州为官,虽仕途失意,但不失志,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疏浚西湖,挖掘淤泥,筑成湖堤,造福后人,给西湖留下了两个著名的景点:白堤和苏堤。

其实,西湖之美,还在于它周边的山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诗人林升虽是借诗讽刺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偏安,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但正是由这周边的“山外青山”做屏障和凭倚,才会有“水光潋滟”的西湖之美,之艳,之丽。

我先后两次来到西湖。第一次是去年大年初二,独自一个人坐火车跑到杭州,沿着西湖大道自东向西,随着熙攘的人群环湖而行。由于初来,出于新奇,没有留意什么景点,只觉得西湖是一个大的环湖公园而已,湖中游船点点,桨声与机器声相和;岸边拱桥曲廊相连,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当时让我惊奇的,是白堤两旁的垂柳已伸出纤细的嫩叶,随风轻摇,柔柔弱弱,心生怜爱。

然而让我真正见识西湖山美,还是今年春节期间来杭州小住,有幸再次观睹西湖景美。

听人说,到杭州,不游灵隐,等于没到过杭州。加上民国大师李叔同曾出家于灵隐寺,故第一站就是去灵隐景区。

也是大年初二,天气晴好,朗日高照,到灵隐的游人格外多。买好票,从景点大门进去,缘景区大道而行,经过“理公之塔”,来到飞来峰前,观瞻石壁上的石窟佛像,小巧精致。一旁就是灵隐寺。由于进寺人多,遂折身向北,沿着山路,向飞来峰对面北高峰攀登。山路弯弯,石蹬众多,两旁林木葱郁,竹节丛生。途经永福寺,最后是吁吁气喘,登临灵隐山最高处——北高峰,有“天下第一财神庙”——灵顺寺就在上面。登顶远望,斜晖脉脉,群山屏绕,葱郁滴翠,屋宇鳞次,令人神清气爽。

初六下午,天阴,坐地铁在安定路下。踏过“柳浪闻莺”,沿湖岸向雷峰塔方向步行。由于天不作美,无缘“雷峰夕照”,只得作罢。遂向南走,来到“宋城”。穿“城”而过,信步而行,不知不觉,竟到了吴山。吴山位于西湖东南,山不高,但山势绵亘起伏。又因山上有子胥祠,遂称胥山。上有“吴山大观”,秀出云表,巍然壮观。

初七上午,天仍是阴沉。这次乘地铁从凤起路下车,径直来到白堤。每次来西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多。远看白堤,游人如织。堤上,断桥上,来来往往,密密匝匝,我疑心进入《清明上河图》中。这可能也是白堤一景吧。我不想加入“人流”大军,便沿着湖岸向东走。循一巷道,不期然,进入宝石山。山上高耸着赫赫有名的保俶塔。保俶塔,据说最早是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俶所建,据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我之所以见到“保俶”二字有亲切感,还得感谢鲁迅先生写的《论雷峰塔倒掉》。顺山路往西北走,小径弯曲,石阶狭窄,不时见到突兀的圆石,巉岩。令我称奇的,是这里的山岩呈赫红色。原来宝石山的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富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游人说,如果在晴日里,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有数不清的宝石在熠熠生辉。我想,这可能就是宝石山得名由来吧,怪不得在西湖新十景评选中,这里被命名为“宝石流霞”呢。

再往前走,就来到葛岭。岭上有一座道观,被称为“晋代名院”——抱朴道院。本人对庙宇道观虽心存虔敬之意,但无叩拜拜之行,故只近观而未入内。我在院后墙角假山堆叠处,发现一处积水潭,潭虽小,但水清冽。潭边还有一个塑料水桶,桶里飘着水舀子。见此情景,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副画面:深山藏古寺,一僧担水来。怪不得出家人有一派仙风道骨的气韵,原来是山上清泉滋润的结果。

从葛岭下来,继续向东,到达苏堤。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再南端就是小孤山,由于路远,只得作罢。在苏堤南北两端,分别矗立着两座墓,一是南朝名伎苏小小墓,另一是巾帼英雄秋瑾墓。最后拜谒了位于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庙,参观了岳飞纪念馆,瞻仰了岳飞墓。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 “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永远令我们后人景仰和纪念。

人们常说的“人杰地灵”,对于西湖来说,应当是“地杰人灵”方贴切。西湖之美,美在大自然的钟灵毓秀,赋予了她神奇的秀山丽水,让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景因人名,人因景传,西湖,当之无愧!

篇11: 西湖游记写景作文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杭州。我们从宾馆徒步到西湖已经是黄昏了,太阳的余光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很快,明亮的月亮出来了,我们坐上了一艘仿宋古船,船上的建筑都是用木头做的,显得古色古香。船缓缓地开动了,来到了第一个景点断桥残雪,船上的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关于断桥的故事,许仙和白娘子相遇的美好故事让我陶醉在其中。这时,船来到了三潭映月,眼前的美景就是一元纸币背后的图案, 山腰上的雷峰塔灯火通明,突显在夜色中,导游说这座塔通高有71米呢。

突然,湖面上蹿出一条大鱼,船上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条跃起的鱼,而我却看到了一处与这美景不和谐的地方,在湖面上漂着一些果皮、塑料垃圾,甚至还有一两个气球。看着这些垃圾,我心里在想:这些扔垃圾的游客也太不文明了,这不仅影响了西湖的美景,也污染了西湖的水质。刚想到这儿,旁边的一位阿姨就把吃剩下的苹果核扔进了湖里,如果每个人都像那位阿姨一样,把垃圾扔到湖里,那整个湖都会到处都是垃圾。

这西湖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杭州市民,为杭州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西湖到处都是垃圾,那么西湖就不会是一处风景名胜,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来这儿游玩,将会失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是多么的重要。

篇12: 西湖游记写景作文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当我听到这句诗,我马上就会想起西湖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一天,我和爸爸去西湖玩.我一进去,四周都是枝繁叶茂的树林,我们又继续走,不一会儿,我们就随着人群登上了码头,美丽的西湖就横卧在我们眼前,江面是波光粼粼的,没有一点儿波痕.我们上了一只小船,小船向西湖中央驶去.哇,这里的水真美呀!我情不自禁地说道.西湖的水果然名不虚传,绿油油的水面犹如一面镜子,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当我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这美丽的风景时船停了.原来我们到了湖心岛了.这座小岛满山遍野全是绿绿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我们上了岛,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池边.快看,快看,好大一条鱼!爸爸惊呼道.我定了定神,看见水里真的有一条一米多长的鱼.好大一条鱼呀!其他人也叫道.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鲜花和参天大树.

到了傍晚,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孓,可心里还在想着西湖这个让我们留恋忘返的地方.

西湖有十大名景,我最喜欢、至今难忘的便是杨公堤、苏堤、三潭映月。

在西湖的西面 , 有一条明朝时南北相连的长堤 , 叫杨公堤。杨公堤最精致的六桥,分别是:环碧桥、流金桥、卧龙桥、隐秀桥、景行桥和浚源桥,上面都镶嵌着绿荫玉带的秀丽古朴的花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环碧桥和景行桥。

环碧桥为双桥,桥面刻有浮雕的栏板,每座都有20块,图案内容大致均为一块圆环状璧玉,环内的图案各不相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跳跃的鲤鱼,在太阳的照耀下,鳞光闪闪,活蹦乱跳,好像在欢快地迎接游客的到来,让人满心欢喜!而景行桥更与众不同。景行,景行,景致中行走。没错,景行桥的护栏板上全雕刻着西湖美景。丰富多彩的石刻图,把西湖景色中最美丽迷人的部分都刻画了出来,不仅精致,而且美观大方,多达28幅!

在西湖的东面也有一条堤,是宋代著名作家苏轼修筑的。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个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出露,月况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杨柳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苏堤上还栽种着兰花、樱花、芙蓉等观赏植物,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而时序变换,晨昏晴雨,氛围不同,景色各异,如诗若画怡人风光,使苏堤成了人们常年游赏的地方。

西湖的中心有一个景点叫 “三潭映月”。远远望去,宛如三座微型的宝塔矗立在西湖中央,三座“宝塔”呈三角形状分布,与对面山上树丛中的保淑塔遥相呼应。据说中秋节时在三潭映月看月亮,能同时看见十七只月亮。听到这儿我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深深地自豪和骄傲。

如果说西湖是个仙女的话,那么杨公堤和苏堤就是仙女手中的两条彩带,而三潭印月便是镶嵌在仙女身上的三个宝石。

离开西湖已经很远了,我还依依不舍地回头望着西湖,她真是太美了。难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篇13: 西湖游记写景作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从古至今,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写诗赞颂过美景甲天下的西湖,去西湖游览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今年春天,我终于来到了西湖,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美。

有句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雨湖。”而上天眷顾,在我们游玩之时就下了一场绵绵细雨,于是,我们便打着伞,在西湖旁的林荫小道上细细漫步。

没走多久,“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映入了我的眼帘,早晨还未散开的雾气显得苏堤格外神秘、迷人。苏堤之美,首数春日之晨。当地有民谣曰:“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六吊桥,指的是上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拱桥,它们形态各异,都散发着不同的美丽。杨柳与桃花,指的则是岸边的景致。碧绿的柳丝微微摇荡,如少女细长的辫子在水面上荡漾一圈圈涟漪,又如女孩子们曼妙轻盈的舞姿,分外好看。在柳树的两旁栽满了桃花,粉色的花儿挤在枝头争奇斗艳,为西湖画上了淡妆,粉粉嫩嫩,与碧柳相映成趣,再加上小雨霏霏,真可谓是烟柳笼纱、桃花飞霞、莺声和鸣的“苏堤春晓”形象写照呀!

沿着垂柳依依的小径向前漫步,忽然,眼前一亮,一大片荷叶吸引了我,便匆忙跑去了那里。原来这也是西湖著名景点――曲院风荷。雾雨蒙蒙,湖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似乎是刚刚完成的水墨丹青。雨打在荷叶上发出悦耳的“沙沙”声,汇聚成颗颗水珠,涌入叶心凝成一汪清泓。挺立的荷叶似乎不喜欢水珠滚落在身上,破坏了诗意,稍一弯腰,雨珠便转身去亲吻水中的鱼儿了。睡莲,红了双颊,娇艳中透着灵动,躲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犹如少女般娇羞,又姿态万分。

映日荷花再美,也终究会有凋谢的那一天,但西湖的千姿百态并不止步于此。雨后的空气带着甜润,湖面上笼罩着一层如梦似幻的面纱,朦胧了西湖国色天香的美丽容颜。夕阳终于赶在暮色蔓延之前挣出了云层,在湖面上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夕阳下浮光跃金的湖水,如烟般的绿色和夕阳的金色交相辉映,晕得如梦一般。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罩着淡淡的暮色,滴到深黛色的湖面上。在轻轻的湖风中,柳条轻轻地摇曳着。

天黑了,当西湖那沉鱼落雁的容貌就要完全被暮色掩去时,湖对岸的灯光忽然亮了起来,一刹那间的一片金碧耀眼令人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湖水倒映着流光溢彩的夜灯,霎时如水晶宫般的晶莹透亮。不施脂粉的西湖顿时变得雍容华贵。

西湖的美,正如苏轼所言:“淡抹浓妆总相宜。”杭州西湖,人间天堂,天然美景,天下无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