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

篇1:《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

《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子墨子见王( ) (2)舍其文轩( )

(3)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3】语段中,画线句子与哪个句子相照应?(2分)

【小题4】墨子诱导楚王亲口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目的是想让楚王陷入什么样的境地?这表现了墨子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案

【小题1】(1)先生;夫子;老师,是弟子们对墨子的尊称。(2)彩饰。(3)粗布衣服。(4)认为/以为。

【小题2】虽然(即使)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小题3】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小题4】境地:自相矛盾,进退两难。性格特点: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子”在古文中有“先生”“后代”的意思,与姓在一起,表尊称,指“先生”。“文”古文中有“文章”“文字”“文采”“文饰”“通‘纹””等。在古文中,表服饰的字词,“衣”字旁一般指布质衣服,“绞丝”旁一般指丝质衣服。古文中“以”有“认为”“把、用”“凭借”“通‘已”“来”等多种意义,要注意判断。

考点:古文字词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易于识记。解释文言字语,要注意词义的活用和古今的变化,学习时要透彻的了解,加强识记。

【小题2】

试题分析:“虽然”,古义异义,古文中为“即使这样”,两个“为”一为“替”一为“造”,“取”,攻打。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易于理解,难译字词不多。文言翻译,要了解文言的三大特点,一是字词多义常有活用,二是省略成分,三是语序与现代语言有所不同,翻译时在注意这三个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轩”是比喻,找到与此有关的句子作答即可,“舍其文轩……”,“……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理解此类问题,要仔细阅读文字,理解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情节或细节处。

【小题4】

试题分析:墨子利用楚王说话的'漏洞,又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他无话可说。从墨子的语言来分析墨子性格特点。

考点:人物形象理解

点评:本题有难,文章中墨子的能言善辩的形象比较突出。阅读叙事写人的文章,不只是看故事情节,也应当对人物形象作了分析,从中汲取精神思想的养料,这才算真正地阅读文章。

篇2:语文文言文公输练习题

语文文言文公输练习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 《公输》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抛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患了偷窃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没有什么大树。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

楚王说:“对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技穷了,但他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楚王说:“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

一、填空题

《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二、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三、解释加黑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 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之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文言文语段练习公输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2.给加黑的字注意

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北方有侮臣者(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 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 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5.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6.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二)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万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2.给加黑的字注音:

短褐( ) 犀 ( ) 麋鹿( ) 楩 (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1)敝舆____________ (2)舍其文轩____________

(3)舍其锦绣____________ (4)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__________

(5)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___________ (6)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_________ ”

7.第③段中,从楚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

8.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9.比较①、③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10.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篇3:文言文语段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语段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

21.(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篇4:《公输》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公输》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1—7题。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于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 ,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C、虽杀臣,不能绝也。( )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A、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B、公输盘诎。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C、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通__________之意。

3、选出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

A、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B、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4、翻译下列句子。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虽杀臣,不能绝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这段文字的大意,用简要的话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木片;B、巧妙的方式;C、尽;D、入侵

2、A、“圉”通“御”,抵挡;B、“诎”通“屈”,理屈;C、“距”通“拒”,抵御。

3、C

4、A、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B、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C、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办法,可是我不说。

D、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啊。

5、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6、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7、这段话写墨子与公输进行实力较量而大获全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意思对即可)

篇5:于是见公输盘文言文阅读练习

于是见公输盘文言文阅读练习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公输盘诎( )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2.与以牒为械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B、无从致书以观

C.皆以美于徐公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杀臣,不能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个与墨子善于守城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屈,理屈(2)入侵

2.A

3.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

4.(1)写墨子以势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2)墨守成规

篇6:语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段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是要求背诵的语段,请将语段括号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层次清晰,下面对于第二段的写作顺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植物到动物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总写到分写

D.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3.这段文字语言优美,美就美在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下面对这段文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B.描写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见动,静动交错变化运用,整个画面给人生机勃勃、如临其境的感觉。

C.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描写动植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

D.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使用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连词等,使语言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

1.光滑 紫红 轻捷 缠络

2.C

3.A

篇7: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语段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小题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悉以咨之( )

(3)其谁可为之( ) (4)国人称善焉(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小题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遗:给予;咨:询问;为:担任;善:好。

小题2:亲近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国君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

小题3:亲近贤臣,远小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小题4:公正无私等,思想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如本题中的“遗”是古今异义字词。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色挠“长跪”“谢”“酣”“诣”,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抓住“用人”这一信息点,从两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还是从“重用人才”这个角度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