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o02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墨香读书征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墨香读书征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墨香读书征文
墨黑的苍穹,一叶金色的孤舟在云朵里穿行,融融的月光静静地躺着,洒落了一地的温柔。这个夜晚,我伫立着,一遍一遍地数着遥远的记忆。一路上,我们与书相伴,行走在消逝中。那些流失的美丽,在这个初夏的夜里,悄悄地被捡起……
书香似海,淡若烟罗的墨香似有若无地游离在这一片蔚蓝之上,谁的声音,惊得起浪起云劲,蓦然降临?
曾几何时,我爱上了李清照的词,明白了她的“多少事、欲说还休”,开始同情她“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两处闲愁。看她在一个个梧桐夜雨之时望着吹萧人已去,玉楼已成空,只索得一片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书中,我读懂了李清照的愁。
划着竹筏,迂回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陶翁的菊圃中,东风渐起,吹醒一园芍药,在酒香的浸淫里轻吟浅唱。陶翁情不自禁高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怡然自得,眉宇间升起了无限喜悦!浔阳江中,溅起满天彩霞。在书中,我读懂了陶渊明的乐。
窗外春雨潇潇,一片盎然,她却皱着两道弯眉,纤纤玉手无力的摆弄着手中的锄头,将落花深埋土中。林黛玉,一个传奇女子,寄人篱下的凄苦,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及,只催得她两行清泪落,在镜前顾影自怜!留下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曲葬花吟,镌刻后人心底。在书中,我读懂了林妹妹的哀。
走到孤寂的敬亭山旁,一位放荡的诗人在饮酒。他厌弃官场的腐朽,“举世混浊我独醒”的他写下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行。李白——可亲可敬的诗仙,在“众鸟高飞尽”的敬亭山旁“举杯邀明月”。他边饮酒边催头晃脑起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书中,我读懂了李白的狂。
听苏轼乐观相对仕途失意,“谁怕?一蓑烟雨任早生。”听李后主爱国破打击发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夜已老去,当我——一个后来者溯流而上,追寻那些远去的文笔,就在它的彼岸,满城尽带笔墨香。这缕缕清香,时刻残留在我们记忆里,反复吟唱。
篇2:征文:墨香悠远,孝道绵长
征文:墨香悠远,孝道绵长
文 | 苏欣
把写作和尽孝攀扯上关系,总感觉这顶帽子扣得过大了。可事实上,若不是母亲隔三岔五的耳提面命:闺女,别忘了给妈寄“生活费”啊。以我这闲散惯了的性格,别说文字不会常见纸端,只怕就连最基本的投稿都提不起兴趣来。
母亲并不等钱用,她身体不错,不用常常进出医院,退休工资虽不甚多,但应付生活绰绰有余。因我远在国外,与母亲并不能时常团聚,在别的老人忙于含饴弄孙之时,她的全部心思除了伺花弄草之外,就只会盼着每周两次固定的视频时间聊以安慰。
一个周末,照例和母亲汇报工作,我随口说到最近有篇稿子发了,稿费地址留的母亲住处,让她注意签收。视频中母亲精神大振,连连追问详情。我说,不过是篇小稿子,哪里至于如此激动。母亲颇不认同,说闺女的作文又登报了,妈能不开心吗?
作文登报,始于我的十岁。那是一篇作文课的作业,被指导老师投出,意外地获得了全省小学生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稿酬五元,汇款单和样刊奖杯,邮到学校收发室,我一下子成了小名人。我满脑子只在计划这天降五元该怎样分配,母亲的兴致却如同点着火的炮仗,一飞冲天。
在这之前,忙于工作出差,置地买房,母亲对我的学习向来疏于过问。我是她眼里不用操心的老实孩子,好好上学,乖乖做事,天资虽不甚聪颖,好在羞耻心强,自律性高,总不会出乱子就是。母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我,不知何时竟然在文字上有所进益,甚为惊喜。
那时我对于身边这些突然多出来的关注只觉困扰,因为习惯于扎在人堆里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沉思、实则发呆的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在惯了,只当这是个偶然事件而已。
我爱读书,不爱讲话。别的孩子在班会上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我虽然早已看过比那精彩数倍的书,却是标准的茶壶吃饺子,有嘴吐不出。读书,只因书里的世界让我痴迷。我饥不择食的读书,连一张纸片也不放过。
父母文化不高,但他们朴素的认为,多读书总没有坏处,并且执拗的'相信字多的就是好书。在他们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孩子的读书欲,在这一点上,我受益匪浅。人读的书和走的路一样,都会沉淀在骨子里,多年以后,我都对父母此举深为感激。
当母亲看见从书堆里爬出来的女儿,自己也把作文变成了铅字,那种自豪无与伦比。她像发现所罗门宝藏般,恨不得对全世界广而告之。对于发表在书刊上的铅字,母亲有一种迷信般的崇拜。她把我的第一份稿费和样文镶在一个金边镜框里,挂在厅房最显眼的地方,日日擦拭,时时端详。
接下来,并未能如母亲所愿,女儿从此顺利走上文学之路。我照旧没心没肺的读书,发呆,胡思乱想,除了作文课,从不另外动笔写字。母亲干着急,只得想出一个办法,带上礼物去拜访我的语文老师。她把从语文老师处得来的几个书刊地址如获至宝,把我的作文一一誊写出来,贴上邮票投出去。
那些作文课上几十分钟内完成的文字,都是一蹴而就,未曾修改,行文构思难免粗糙。我又并不热衷于修改投稿,所以母亲投出去的文章大多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她守着空空如也的信箱,却总坚信中稿的通知会像鸟儿般翩翩飞来。
真正爱上写字时,我已是一名高一的学生。花季少女,情窦初开,不善言辞的我把那些不为人知的心事,全都藏在日记中。那时钟情的对象,是隔壁班的体育委员,性格明朗,体健貌端。尽管背地里已经有了好多对校园情侣,我却从来没有把情书交出去的勇气。于是,把笔纸幻想成他,我和文字谈起了恋爱。
一个少女把她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诉诸笔端,难免稚气却不乏真心。那些朦胧羞涩的文字,虽不能见于世人,我对于能以文抒情,用笔达意却很欢喜。于是,试着在课余写些小文,怯怯投出,竟有收获。母亲在几年的等待后,终于又在自家的邮箱里看见来自某某报纸某某杂志社的信封,直叹守得云开见月明,女儿开窍了。
那时心境已不同十岁,被动收获的快乐远不及主动付出的喜悦。我在书里沉寂良久,终于从别人的世界走出来,一心想用文字构建自己的乐土。文章见载,最快乐莫过于母亲,她总会带着十足满意和万分骄傲地说,看,我闺女的作文又登报了!看信箱,跑邮局,领稿费的日子,我负责写,母亲负责收。
年少时的我,相貌普通,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体育文艺没一样出彩。带着近视眼镜埋首书丛,灰头土脸的我,存在感微弱的几近透明,如今想来,竟似从未有过光芒四射的时刻。我从来不是个令父母骄傲的孩子,没让他们在同事亲戚面前有过炫耀的资本,除了那些稿费和样刊。细细想来,母亲对我第一次作文获奖的过分热衷,其实是欣慰多于激动,她很乐见于一向平凡的女儿原来也会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与其说对文字要心存敬畏,不如说与文字情难割舍。毕业,出国,工作,结婚,生子,一路坎坷,诸多波折。我并没有成长为一个文艺女青年,而是写着烟火味儿的文字,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写作之于我,能疗伤,会补拙。我不喜欢把写作称为码字,前者感情做主,后者机械无味。情之所感,笔下成文,我编不来精彩故事,只能写平凡日子。
在国外多年,小文散见报端,却终不成气候。自我离家,母亲已久未曾收到报社的来信和汇款单。我也不再是那个只会啃书的腼腆少女,不会再像邀功一样把登载出来的文字向母亲炫耀,不会再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她知我工作生活繁忙,料在异乡奋斗不易,一度以为我早已弃笔。其实博客,日记,网站,公众号,如今的文字载体多种多样,我的写作从未间断,文字陪伴我走过的日子,踏实而温暖。可在母亲的心里,只有发表在纸上,印成铅字的才叫文章。就像她不习惯电子相册,定要把照片打印出来收藏成本一样,能捧在手里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才能令她信服和满足。
当母亲告诉我,拿着我的身份证到邮局取钱,大声告诉人家这是闺女的文章发表了时,我仿佛看见平时穿着随意的她特意梳妆打扮一番,面带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兴匆匆走去邮局的样子。
汇款单上的数字,换成花花绿绿的票子,钱虽不多,母亲却仿佛国立银行就在她手上一样。因为有时会电子转账,或者微信付款,现实中她替我领到的稿费,和我逢年过节汇给她的孝顺钱比起来,实在少得可怜,可母亲说,那才是她的“生活费”。我想,为了母亲的“生活费”,为了她看到样刊时的骄傲满足,为了她去邮局领钱时的小小虚荣,我还是会写下去,不图名利,只为孝心。
― END ―
苏欣 居海外,爱文字。喜欢读书,电影,美食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微笑。做明媚女子,写温暖文字。
篇3:读书征文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读书对人们有多么巨大的帮助。
可是小时候的我,看着书页上那一个个枯燥无趣、艰涩难懂的方块字,大叫:“没意思!”读书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可以算得上一件苦差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惊奇地发现原本在我看来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方块字仿佛活了起来。它们像一个特殊的符号,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正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读书,觉得书中的世界比现实生活宽广了好多好多,看书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啊!我开始不再像个野孩子似的一天到晚在外面疯玩,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化在读书上,在书的王国中领略另一个世界的美好。
记得我刚上两年级的时候,全家人准备一起去舟山影城看电影。这对我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可就在即将出发的时候,我却迷上《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我很快被其中那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将去看电影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妈妈一再催促,我嘴上答应着,可就是不愿放下手中的书本。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我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像条小鱼尽情地遨游,像只蜜蜂采撷着知识的花蜜,同时也收获着无比的快乐……然而,这时心急的表姐早已按耐不住性子拉着父母出了家门,将我一人留在了家里。当合上书,四下寻找他们时,我才发现家里空空如也,只有我孤零零地坐在沙发上捧着书。“唉,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算了,书还没看完呢,继续看下去吧!”我喃喃自语道,再一次沉浸在了书海中……
虽然那一次我错过看电影的机会,一个人在家里打发时光,但是书令我纵使寂寞难耐却依旧感到充实与快乐。读书,令我从原本那无知却又贪玩的顽童成为如今视野开阔、热爱学习的好少年。读书让人获得知识,明白事理,为人生亮起了一盏指航灯,为走向成功铺下垫脚石。因为读书,我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不再贪玩,不再娇惯,耳畔也再没有了父母因恨铁不成钢而发出的声声斥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带给了我快乐,带给了我知识。书香飘飘,将一路伴我成长!
篇4:读书征文
我读书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也不是为了博取功名,更不是在人前卖弄。我读书,就是喜欢。也可以说是自娱。
我虽对国外的文学有所渉猎,但我更喜欢本土的文学。文学爱好者根据我国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的特点,概括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由于个性使然加之鉴赏水平有限,我更喜欢“唐宋诗词”,唐宋诗词以优美的语言,隽永的画意,凝练的思想和巧妙的构思而获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细细去品味每首诗词里的意境,真是妙意无穷,常令我拍案叫绝。每首诗词若展开来,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唐宋诗词里的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在他们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读之动情处,常令我感慨万千。一代名臣范仲淹给人的印象是大体的不苟言笑,正襟危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他名垂千古。殊不知也有“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黯然销魂,更有过留恋烟花女“何物慰相思,寄汝好颜色。”的风流倜傥。一代词豪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的大气豪迈,依然掩不去“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婉凄凉。“忍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的柳永,终身被宋仁宗排斥在仕途之外,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把深深的失意化作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报国无门的辛弃疾也只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身素衣的李白,他藐视万物的气魄,一直让我的热血激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何等的潇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的酒中仙。”是何等的逍遥。但背后怀才不遇的伤感是李白久久挥之不去的情结。在感悟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的心和诗人一样变得超尘脱俗,名利之念也渐渐的淡化如菊。
年华似水,不惑已秋。在感叹青春已逝,韶华难再,碌碌无为之际。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庄子又来到了我的精神世界。“称物以游心,独于天地之往来”的庄子,让我浮躁的心再次的平静了下来。一棵大树,枝干卷曲,木匠弃之不用,大树得以保全。庄子借以“树之有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无为而自由,无为而逍遥。达到天人合一,什么功名利禄都可付之一笑。又是书籍使我调整了心态,让我经常拥有一个美好的心境。
与书为友,可以使我心胸豁达,睿智深刻,懂礼明志。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是我的良师益友。书,让我的内心变得丰富。书,让我在喧嚣的世间返璞归真。
我感谢书籍,它给了我一条精神的出路。让我灵魂滋润而充实,让我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让我对人对物有敬畏之心,让我面对如今浮躁,物欲横流的世界,内心依然能保持平静。
偶尔读到“无声听细雨,寂寞闲读书”的句子,刹那间从中了悟了许多。大千世界,红尘滚滚,多少人为功名累,为金钱苦,为情感欲绝。当这一切都失望的时候,只有读书才能使人了心悟性,学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闭门是深山,读书随处是净土。”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泓清泉,甘之若饴;读一本好书,如同饮一杯醇酒,闻之欲醉;读一本好书,如同聆听一个长者的教诲,受益匪浅。
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惬意。享受的是“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极乐。
篇5:读书征文
《仰望天空的猫》是曹文轩叔叔的作品。他那幽默而朴素的文字中洋溢出了皮卡的调皮天真,和他那纯洁善良的心灵。这让我不禁喜爱上了这本书,更让我喜爱上了皮卡。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皮卡的童年与众不同。我很羡慕皮卡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他的爷爷奶奶和三个姑姑们是那么爱他,还有天上的小鸽,地上的小猫和其它的小动物们陪着皮卡度过了一充实而快乐的童年。他的爷爷给他造了一个蜻蜓园。姑姑们帮他制造了捕捉蜻蜓的工具,并且轮流帮他捕捉蜻蜓。在皮卡的世界里还有一只猫——橘猫。这只猫在水中快要淹死时化险为夷,被善良的皮卡给救了上来,就这样他们便结识了,并成了好朋友。他们之间从此也有了一段永远都剪不断的深厚感情。作者的字里行间里都流露着这只橘猫的高贵、优雅与温柔。
皮卡很喜欢捉蜻蜓,并且一捉一个准儿,每次都能捉住。其实我真的很想变成皮卡假想中的一只蜻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的自由天地,在辽阔无垠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与皮卡在同一个世界中生活,玩耍,就算被皮卡捉住,自己也可以在皮卡的蜻蜓园中有飞翔的机会,并且能享受到明媚阳光的照耀,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绿色无污染的食品。
篇6:读书征文
读完《我要好好得长大》这本书,我深深地被里面这位在逆境中成长的坚强少年——谷子所打动。谷子虽然被一场突然其来的大火烧毁了那稚嫩的脸庞,但是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在小月,虎哥,夏老师,花老大,城市女孩乔乔等多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他重又找回了自信,克服了重重困难,重新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前一段时间,我也得了一场怪病,当时我的想法和谷子的脸被毁时的想法很相似。我们痛苦过,绝望过,甚至也有了轻生的念头。那段时间,我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泣。因为,我每天都要打吊瓶点滴,打点滴的时光显得特别漫长,我也在无助又无聊的情况下,常常倍感孤独和寂寞。躺在病床上,我时常会想起在校园一起玩耍、学习的老师和同学们,和他们在一起的那每一刻都是那样快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快乐的吸引和坚持回到校园的执着,我在勇敢地接受了两次医学治疗后,身体得到恢复。
也正是那些爱我的人,给了我的鼓励和希望,让我重拾信心。现在,我重又回到了校园,继续前进。
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会扫除一切障碍,因为我要好好的长大。辅导老师:史翠丽
篇7:读书征文
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在跟书打交道,妈妈对我的称呼已有原来的“好儿子”变成了“小书虫”。
记得小时候,我还不知道读书是什么意思?看着哥哥手里掌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心里羡慕得不得了。我赶紧让妈妈给我买书。妈妈说:“你还小,看不懂,等长大了再买。”可我依然坚持要买:“为什么哥哥能看,我就不能看?为什么长大了才能看?为什么年龄小就不能看呢?”妈妈拗不过我,只好同意给我买了。
可买了书后,还真看不懂。终于有一天,幼儿园小王老师说:在家看不懂的书,可以拿到幼儿园来问老师。这下我的本书有用了。我一进幼儿园,就拿着书问小王老师,小王老师给我耐心讲解,我终于学会了一个故事《井底之蛙》。从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就常常居全班之冠。我想这应该是爱读书的功劳吧。记得有一次,作文是要写春天的美景。当同学们开始千篇 一律的写: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不安分的一念:大家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我是这样写的:冬爷爷送去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于是,我的作文得了满分。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还要写出真情感。
随着我大量的阅读,我的语文水平越来越高。书,真是我人生不可少的东西啊!
篇8:读书征文
皮卡的爸爸妈妈因照顾不了两个孩子,就把皮卡送到乡下去了。皮卡在奶奶家的日子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他可以捉蜻蜓,和天上的鸽子,地上的猫玩耍,皮卡和他们之间有着无数精彩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皮卡和他收养的猫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他喜欢一只橘色的猫,并和它同吃同睡,而有一天,这只猫吃了河豚中了毒,生命危垂。大姑是医生,给它灌了一瓶盐水,昏迷了几天的猫咪醒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小主人,眼里含着难以描述的神情,过了一会儿,猫咪又渐渐把眼睛闭上了,眼角滚落出两滴晶莹的眼泪。
皮卡家的那只猫,那毕竟是只猫啊,在一个黄昏的下午,猫咪那橘色的身影扑向了鸽子,鸽子倒下了,猫咪也被送人了。
皮卡在乡下奶奶家生活得单纯而又快乐,和那些动物们在一起的时候,皮卡和它们之间是用心去交流,他能感受得到它们的喜哀悲乐。我想,皮卡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读了《我的儿子---仰望天空的猫》这本书,我被皮卡乡下的生活深深地吸引了。在乡下,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生活的多么开心呀!不像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也无法在田野里奔跑。
我也喜欢书中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个个可爱又迷人,这也许是缘于我对我皮卡——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的喜爱吧!因为,他一直很爱护那些小动物。
是的,我要向皮卡一样,做一个活泼开朗而又充满爱心,热爱小动物的人。
篇9:读书征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我亲爱的童年》。书中主要讲的是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一些趣事。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事是一个乡下孩子和四个西红柿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外面飘下了鹅毛大雪,爸爸带回来了四个未成熟的西红柿。要知道,在当时的北大荒,能吃上一个小小的未成熟的西红柿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是四个西红柿。起初,放西红柿的菜筐吊在天花板上,在第一个西红柿成熟的时候,它惨遭“毒手”——被人偷吃了。一时间,爸爸把不信任的矛头指向了“我”。“我”又急又气,却又无可奈何。弟弟突然指着妹妹,并说是妹妹偷吃的,因为她的扣子上有快干了的西红柿籽。妹妹哭着承认了错误,并说自己是用锅铲和饭勺将筐拿下来的。家里人都安慰妹妹。“西红柿**”就这样过去了。由此可悟出一个道理:撒谎固然是坏习惯,但知错就改,那便是最好的。
读完这本书,我想:小孩子的童年是宝贵的。而现在的我们已经被各种教科书吸干了精力、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捆绑得喘不过起来。所以,我真想大声地呼吁:大人们,请您放放手吧!
篇10:读书征文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段。”而书籍,也是我进步的阶梯。我非常喜欢看书,所以只要一有时间,我便会拿出书来看。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回到家后,手里抱着我刚刚买的一整套《西游记》,直奔房间,开始阅读起来。突然间妈妈摔门而入,生气地对我说:“你在搞什么啊,听不到我一直再喊你吃饭吗?”我看了看手上的表,才发现,我已经看了两个多小时了,没办法,只好乖乖出去吃饭了。吃完饭,洗完澡后,我又溜进了房间,继续看起书来。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又进来了,她说:“十一点三十分了,该睡觉了,你明天还要上课呢。”“好好好,我知道了。”妈妈还想再说什么,但这时候爸爸在外面喊妈妈,所以妈妈只好出去了。
妈妈出去后,我心里窃喜:哈哈,老爸这次可帮了我大忙,我又可以继续看书了。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进来了,看见我还没有睡,便有点生气了,说:“怎么没睡,现在马上去睡。”“哦…哦…”。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可眼睛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书本。“快点!”妈妈再次喊了起来。我只好把书本合上,爬上床去,其实我正在盘算着一会儿的“计划”呢。妈妈出去后五分钟,我蹑手蹑脚地起来,走到书桌前,悄悄地把台灯打开,坐在桌子上看起了书。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突然开门进来,他看
见我有偷偷地看起了书,顿时火冒三丈,我趁她再骂我之前赶紧说:“现在睡,现在马上睡!”我依依不舍的合上书,看来这下只有老老实实地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