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yuch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玉米全膜栽培技术规范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玉米全膜栽培技术规范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玉米全膜栽培技术规范论文
玉米全膜栽培技术规范论文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生产过程中的选地、整地、施肥、覆膜、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海原县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同类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也可参照使用。
2、选地整地
前茬以麦类、豆类、马铃薯、胡麻等为主。选择地势比较平坦、土层深厚、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的地块。整地分两次:伏秋深耕,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熟化土壤,遇雨及时耙耱保墒;覆膜前浅耕,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若采用机械起垄覆膜,最好利用旋耕机耕地,做到“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
3、施足基肥
结合覆膜前整地要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施优质农家肥52500~75000kg/hm2,尿素25~30kg(如有条件2/3基施,1/3可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普通过磷酸钙50~60kg,配施2kg硫酸锌更好。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可用辛硫磷等农药进行土壤处理。
4、覆膜
覆膜时间选择在秋季(封冻前)和早春(顶凌)最佳,不同年份根据土壤墒情也可在播种期覆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用全地面覆盖,大小垄相间排列,总带宽110cm,大垄70cm、小垄40cm。地膜选择幅宽120cm,厚0.008~0.012mm无色聚乙烯薄膜。垄沟走向一般根据田块自然方向而定,在比较平整的川台地、塬地等最好选择东西走向;在坡地必需取等高线覆膜,切忌“倒挂金钟”。覆膜可采用人工、半机械和全机械几种方法。
人工覆膜要先用木材或钢筋材料制作划行器,大行齿距70cm、小行齿距40cm。用制作好的划行器沿地边线35cm处划边线,然后一大一小相间排列,划完全田。起垄要求大垄宽70cm、高10~15cm,小垄宽40cm、高15~20cm,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垄面平整。覆膜时拉膜要紧、走向要直,做到地膜与垄面、垄沟紧密结合;全地面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两幅膜与膜相接处在大垄面的中间,接口处用下一垄沟或大垄垄面的.表土压10cm宽的土带固定地膜。机械或半机械覆膜方法根据机械自身特性而定,基本原理和要求与人工覆膜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采取那种方式,都必须起垄覆膜连续作业,防止土壤风干和水分散失;覆膜后每隔2~3m横压一土腰带,即可防止大风揭膜,也可拦截垄沟内的降水径流。
5、播种
5.1选种及种子处理
在应用一代杂交种的基础上,要求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辛硫磷等农药拌种,预防病虫害保全苗、促壮苗。根据用途,因地制宜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状好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6规定。海拔1700m以下地区选择中晚熟品种;海拔1700~1800m的地区选择中早熟品种;海拔1800~1900m的地区选择早熟品种。
5.2播种时期及方法
根据该县气候特点,适宜播期为4月中下旬。各地可依据当地小气候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播种期,但应避免晚霜冻。播种时采用玉米点播器,播种位置在垄沟内,每穴下籽2粒,播深3~5M。密度:中部和南部株距40~45M,保苗4~48000株/hm2。点播后随手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并用黄砂或驴马粪、草木灰等疏松物封严播种孔,防止种孔大量散墒和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6、田间管理
6.1覆膜后的管理覆膜
1周左右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处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同时要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
6.2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全苗、促壮苗,田间管理应围绕幼苗生长开展。破土引苗: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种覆土后遇雨容易形成一个板结的“蘑菇帽”,在玉米胚式芽鞘破土而出之前,压碎板结,人工把幼苗从膜孔引出来;查苗补苗:出苗期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播种时,最好在地头覆膜点播预备用苗,用于移栽补苗)。间苗、定苗:玉米应坚持“3叶间、5叶定”的原则,即出苗后2~3片叶展开时,开始间苗,除去病、弱、杂苗;幼苗达到4~5片展开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留生长健壮、整齐一致的壮苗。打杈:全膜玉米生长旺盛,常常产生大量分蘖,这些分蘖不能形成果穗,只能消耗养分。因此,定苗后至拔节期间,要勤查勤看,及时将无效分蘖掰掉或割除。
6.3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重点是促壮秆、增大穗,田间管理应以追肥为主。当进入大喇叭口期,既展开叶达到10~12片时,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追肥方法是追肥枪从两株距间打孔,深施肥料;或将肥料溶解在150~200kg水中,制成液体肥,用壶每孔内浇灌。在拔节至抽穗期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50kg进行叶面喷施,全生育期共喷2次。6.4后期管理玉米生育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病虫防治,若发现植株发黄、叶色变淡等缺肥症状,应追施增粒能一般追施尿素75kg/hm2。
7、适时收获
当玉米进入蜡熟期,苞叶开始干枯时及时收获。可利用秸秆覆盖保护地膜,以便下年实行“一膜两用”免耕栽培。
篇2: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内容
1.1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条件
首先,在对耕地的选择方面,要注意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耕地,土壤的土层要厚实而深,土壤的质地需要疏松一些,同时土壤肥沃,避免选择贫瘠的陡坡地段;在选定的耕地上要对前茬作物的一些作物余留杂物进行清理,并对土壤进行重新的深层次翻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些地块在入冬之前已完成耕翻,那么在来年开春之后种植之前需要进行二次耕翻,并保证耕翻的土地上没有残渣作物余留,并保持土地表面的松软和平整;当作物种植之后在进行施肥时,需要重视肥料的选择。最好是在选择农家肥作为最主要的肥料,其中,对于肥料的使用量分配一般是4500公斤每亩进行一次农家肥的施肥;合理配制施用化肥及玉米专用肥,可以在整理耕地时在田地里的窄行垄带里把混合均匀的肥料放置其中。
1.2如何选择优良的种子进行栽培
对于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栽培,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上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一般情况下,选择玉米品种的生育期要比露地使用的品种长7-15d左右,种子所具备的株型要紧凑便捷且密集种植,还需要种子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和抗病毒性,这样才能保证种子不会出现早衰的`生长现象。种子最好是选择地处在海拔在1800m以下的品种,这种海拔地域环境下的种子还需要晚熟的品种类型,而对于海拔在1800-2000m之间的最好选择中熟的品种。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种子最好是经过包衣后的品种类型,并做好种子下地之后的各种防病防虫的保护工作。
1.3土壤的处理
一般由于不同的地区,它所具备的自然环境有所差异,对于其所拥有的土质土壤也有所不同。如果对于一些地区的土地地下害虫比较厉害,需要在提前给土地进行耕翻的时候就要采取必要的防虫防病毒的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扼杀,比如:可以利用含有40%的辛酸磷乳油和细沙土混合并搅拌均匀之后,进行施肥式地播撒;同时如果所选的土地杂草丛生,在进行土地耕翻时就要利用含有50%的抑草胺乳进行喷雾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地膜的覆盖。
2、栽培之后的田间管理工作
2.1苗期的前期管理工作
首先,在玉米的小苗在破土之前即有雨水的降临,为了防止因为玉米种子上方的土壤板结,所以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压碎工作,并将幼苗从模孔中引出来,从而保证玉米幼苗的正常健康发育;然后,在玉米苗冒头之后要通过对玉米苗的排查工作将有问题的种苗去掉并补上新的种子,对于较大的播种田,可以在地头处充分做好备用苗的准备,便于移栽;接着,在玉米苗长出来大概有二、三片叶子之后,即需要开始进行间苗的工作,去除一些弱苗,并根据玉米苗叶子逐渐长出来更多,需要对生长一致且生长良好茁壮的玉米苗进行定苗工作;最后对玉米苗在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分蘖进行选择性的拔节去掉工作。
2.2苗期的中后期工作
当玉米种子经过生长达到大喇叭口期时,需要随时进行施肥增肥的工作,保证玉米所需的肥料用量,以防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发黄发蔫的现象;同时,在玉米生长到拔节的时期,需要进行锌肥的施肥工作,并同时保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2.3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收获
通过玉米的不断生长,玉米苞叶逐步开始变黄,且种子的籽粒变硬且颜色亮丽富有光泽,就是收获的最好时期了。如果需要连续使用模,就应该及时将秸秆砍掉,并通过平铺覆盖在地膜上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作用。同时如果需要换茬,就需要对土地进行重新的耕翻并保持土壤的干净及平整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的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降水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所在,同时通过这种技术的广泛研究利用,可以大大的提高玉米的生产产量,同时可以针对干旱地区的农业低生产能效进行控制解决,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篇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推广良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应用缩节胺、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玉米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如何让这部分面积的玉米产量增加是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部县升水镇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地海拔高度在250-700m之间玉米是该镇种植面积第二大粮食作物由于7要9月降雨偏多加之春夏秋地风偏多大风大雨常使玉米倒伏甚至折断缺株断垄现象常发生导致大幅减产现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推广良种
一般春播玉米选择生育期较长、单株生产力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推广种植神龙玉9号、B玉678、仲玉518、锦泰1号、科茂918、京东玉800等
2适时早播,地膜覆盖
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起拱肥团育苗育苗8.25万-9.00万墩/hm2开沟施肥施用碳铵15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冤、磷肥1200kg/hm2、油枯1200kg/hm2、土渣肥22.5t/hm2、水肥4.0-5.0t/hm23
3合理密植,覆膜移栽
随着玉米高产栽培的进一步实施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就是增加密度而制约高产的'瓶颈又是密度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增加种植密度仍然是玉米大面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1-5]二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移栽时实行双行、单株、分级、定向、错窝栽植退窝16.7-20.0cm保证栽植4.95万-5.25万株/hm2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1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达到严、紧、平、宽的要求4配方施肥以目标产量9t/hm2计算施纯N322.5-390.0kg/hm2P2O5150-174kg/hm2K2O180.0-232.5kg/hm2锌肥15.0-22.5kg/hm2做到底肥重苗肥、拔节肥、粒肥补穗肥猛底肥施用碳铵1050-1200kg/hm2施用尿素75-90kg/hm2作苗肥施尿素120-150kg/hm2作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用尿素450-525kg/hm2或碳铵1500-2250kg/hm2对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势苗情看苗补施2%的尿素溶液
4适时应用缩节胺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1-2]要实施玉米高产创建减少玉米植株倒伏或折断就必须采取化控技术[5-8]当玉米可见叶有6-8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做到不重不漏当玉米可见叶有11-13叶时按150mg/kg浓度均匀喷雾1次如长势过旺喷施的浓度可以增加到200mg/kg喷施应该做到单一使用最好不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玉米应用缩节胺可以有效抑制玉米茎秆伸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叶长增强抗倒力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增产增收要应用缩节胺效果表明应用缩节胺株高、穗位高比对照分别矮10.0、5.0cm叶长缩短5.0cm增强抗倒能力有效穗、穗粒数分别多420穗/hm2和67粒千粒重重3.0g实际产量增加753kg/hm2增幅9.3%。
5辅助授粉
玉米授粉由于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植株营养损失和提高结实率在玉米抽雄始期实行隔行或隔窝去雄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取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冶的植保原则按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或者用阿维菌素、Bt乳剂等生物农药搞好苗期土蚕和毛虫大喇叭口期螟虫、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综合防控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7适时收获
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籽粒变硬果穗苞叶枯白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即可收获
8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院黑龙江3636.
[2]孟彦李艳萍王文化.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1710110-111.
[3]德军杨锡财.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10125.
[3]韩玉.应用化控技术促进玉米生产[J].农民致富之友2013775.
[4]赵立波.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1101-102.
[5]田兴龙王振福.密植玉米化控产品应用效果[J].新农业2010151.
[6]高坤.玉米密植化控新技术及其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13514.
[7]徐月红孔庆涛.玉米化控防新技术[J].现代农业2014528.
[8]孙敏张桂荣孙伟.玉米化控新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611.

篇4: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介绍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茬、整地施肥、划行起垄、覆膜、种子准备与处理、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客,以期促进玉米大面积优质生产.
作 者:余慧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彭阳,7565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2) 分类号:S513 关键词:玉米 栽培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篇5: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论文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论文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加强重视,进而采用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玉米的产量,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影响玉米产量。因此,确保玉米成活率和产量应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玉米生产过程的综合控制。
1 玉米栽培新技术
1.1 结合土地情况,合理选择玉米种子
我国地域广泛,同样的种子在不同地区的成活率和产量都有所不同,甚至在部分地区难以存活,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选择,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各个地区的日照时间和温度不同,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考虑玉米成熟所需的日照和温度,避免由于日照时间和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等现象。同时,土质的不同对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有直接影响,需要将土质特点作为重点考虑。例如,我国的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土质差异较大,若是种植相同品种的玉米,产量会有较大的差别,故而,需要结合不同的土质特点,采用合理的选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玉米种子。同时,对玉米种子做催芽试验,观察其出芽率,以此为基础作出最有利的决定,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入。
1.2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的生长时间,科学选种玉米播种时间,能够有效保證玉米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播种时间过早,会由于气温过低导致玉米种子出芽率很低,影响产量,进而影响经济收入;播种时间过晚,会由于日照时间和后期生长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不利于玉米保产或增产。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玉米的生长时间较短,播种时间过早或是过晚都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应科学安排玉米播种时间。玉米种植一般是在当地雨水充沛且温度适应的情况下开始拌种、播种,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出芽率,且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等拌种会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虫能力,进一步确保玉米的成活率[1]。玉米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播种是在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现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更是种植玉米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1.3 做好土地准备工作
使用机械设备或是人工对土地进行翻地等整理工作,保证土地松软适中,适合玉米发芽生长,是玉米播种之前的重要工作。翻地过程中,要保证翻地的土块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很好的覆盖玉米种子;土块也不能太硬,太硬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效果。土块大小适中、松软程度适中,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满足玉米后期的生长需求。除此之外,要将玉米秸秆运出种植区域,避免玉米秸秆的残留影响种子发芽;且在翻地整理过程中,尽量使种植区域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避免出现明显的高低不同,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从而在后期气候和降雨量出现变化时,方便灌溉玉米田地等,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整理之后的土地,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底肥要充足,使用含有磷、钾、氮的肥料。磷肥的使用量应根据氮肥的使用量确定,一般要小于氮肥的使用量,通常磷肥使用时间要早一些。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地质量,且用量小于氮肥的用量,满足玉米生长中对土质的需求。结合土地面积,氮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同时根据玉米的产量要求,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保证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又不会使用过量引起副作用。目前,常用的含有磷、钾、氮的肥料主要是化学肥料,其效果较好,并且合理使用肥料是保证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进而得到了广泛使用。
1.5 规范移植过程,控制好玉米产量
根据玉米播种的特点,玉米苗生长一段时间之后,需要采取间苗、移植等工作,使玉米苗合理均匀地分布在种植区域,保证生长过程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促使玉米健康生长。间苗、移植工作主要是由于玉米在出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玉米种子无法发芽,需要在长势较好且玉米苗多的地方进行移植,将其移植到没有玉米苗的地方,使玉米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满足生长需求,并保证玉米的产量。间苗、移植可有效避免由于玉米苗不足或过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对其进行防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以及玉米斑病。第一,纹枯病。主要表现是玉米秆腐烂,从而引起玉米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防治纹枯病最好的方式是在前期发病时,使用药物及时消灭病菌,降低纹枯病对玉米生长的不良影响,有效控制玉米产量。第二,黑粉病。主要是黑粉病菌感染玉米,使其出现黑粉病,并产生病变。黑粉病还有传染性特点,只要有一株玉米出现黑粉病,则会导致其他玉米出现黑粉病,因此,需要对黑粉病进行有效预防,及时消灭已经出现的黑粉病菌,避免玉米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玉米播种之前,使用有效药物与玉米种子充分混匀可预防黑粉病;也可以选择具有抵抗黑粉病的玉米种子,有效预防黑粉病,降低玉米被传染的可能性。第三,玉米斑病。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且雨量较大的时节,玉米叶片出现斑点,治理不及时则会扩散到较大范围。防止玉米斑病主要措施:一是保证种植区域有较好的通风和排水能力;二是使用化学肥料等控制玉米斑病;三是选择具有抵抗能力的玉米种子。选择以上方式都可有效防止玉米斑病,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
2.2 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蚜虫和玉米螟,直接影响玉米长势,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故而,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虫害进行重点防治,进而控制玉米产量。第一,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虫,拥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般情况下是聚集在一起为害玉米。防治玉米蚜虫,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玉米蚜虫的天敌控制其繁殖,进而降低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品消灭玉米蚜虫,保证玉米的产量。第二,玉米螟。主要是通过玉米叶进入玉米植株的内部,大肆破坏玉米,影响玉米结穗,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玉米螟可以使用化学药品防治或是喷洒在玉米的中心处,药品用量要合理,避免药品过多或是过少影响防治效果和玉米生长,实现对玉米螟的有效防治,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结语
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并规范玉米种植操作,并且结合病虫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玉米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脚步,并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伟.玉米栽培新技术运用与病虫害有效防治举措解读[J].农技服务,(13):66.
[2]高爽,刘维柱,刘芳.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9):138.
篇6: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论文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主产粮食之一,不但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更是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为此,对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应给予足够重视。本研究意在从基础做起,分析研究玉米的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我国玉米高产增收作出贡献。
关键词:玉米种植; 高产; 栽培管理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含有很多人类必备的营养元素,比如膳食纤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等,对人类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玉米、玉米秸秆分别在医药领域、燃料化工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研究如何让玉米高产的种植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选地整地
大多数农作物都是来自土壤的栽培,从土壤当中吸取养分,毋庸置疑,土壤是直接关系玉米产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继续发展。所以,首要任务是选择土地并整地。土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层肥厚且养分充足,玉米种植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土壤中,才能高产。土地最好是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易耕种,方便大型农业机器作业。要在秋天进行深层松土(简称深松),距离为30 cm最佳。在深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在将犁底层打破的基础上,不要将土壤的耕作层打乱,要保持土壤层平整,对较为异常的凹陷或凸起部分要给予科学处理。
2 施用基肥
在玉米播种环节前,施用基肥必不可少。基肥的选取主要是有机肥料,最常见的是牲畜和人的粪便,或者是杂草堆肥。对基肥的用量也要有所把握,一般的情况下,基肥要占总肥料一半以上,最好是六成到七成。若基肥量不足,可以小面积沟施或穴施;若是基肥量充裕,可以大面积撒施。集中施肥,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植物肥料中的.氮磷钾肥也是种植玉米时要用到的肥料,施肥的用量大致在667 m2 30~40 kg。由于玉米属于夏播作物,早播种对高产极其重要。为进一步稳固玉米的吸收效果,可与有机肥料一起施用。
3 玉米播种
3.1 选择种子 在播种阶段,选择种子是最重要的一环。一定要注意种子的质量,选择产量高且抗病性强的优良种子,确保玉米苗的成活率。
3.2 何时播种 各个地区的环境和气候都不同,玉米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不能从日期上来界定,但可以从温度的角度来界定。一般种植的时候气温在10~12 ℃最佳。所以,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选在阳历4月下旬播种。
3.3 控制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的控制也不容忽视。为提高玉米将来的产量,要严格控制种子的行距、种子颗粒的大小、土沟的深度、覆盖土壤的厚度等。现在较为常见的土壤播种深度是4~5 cm,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若是土壤湿润,可适当减小播种深度,相反,若土壤干燥,可加大播种深度。
4 管理肥水
幼苗期对养分的要求不是很高,基肥充足,可以不追肥,只需要注意对长势较弱的幼苗进行合理灌溉、追肥,使其能在下一生长阶段与其他正常幼苗拥有相同的状态即可。除非遇到特殊的干旱天气,不然补水也是可省略。幼苗长至大喇叭口时期即可追肥,一次性施肥完毕后,把肥料用土覆盖,再集中进行一次补水灌溉。
5 田间管理
5.1 适时补苗 唯有利用好肥料、水分、光照等等诸多外在条件才能使玉米幼苗健康成长。在幼苗成长过程中,需定期观测幼苗情况,第一时间发现漏苗并补苗。要特别注意补苗不可在阳光下,要选择一个无强烈光照的阴天,且最好是将原有的根部土壤一起移植,有利于被移植苗的成活。
5.2 间苗定苗 有过种植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个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彼此的光照和养分吸收。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对玉米苗进行间苗,在3叶期的时候开始实施间苗,4、5叶期定苗,开始优胜劣汰,把弱苗和受到虫害的幼苗除去,留下长势优良的幼苗。
5.3 中耕防草 在所有的种植中,防治杂草十分关键。为芟除杂草,疏松土壤,中耕除草势在必行。幼苗期间,中耕次数为2~3次。首次主要为疏松土壤,中耕深度为3~6 cm;拔节期之前进行第2次中耕,此时加深中耕深度至10 cm。准备除草剂除杂草,但注意不要让化学药剂污染幼苗的叶子。
5.4 防治病虫 除杂草后,最大的问题便是虫害。在幼苗期间,有很多害虫需要防治,如瓢虫、地老虎、蛴螬和玉米螟等,可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裹,防治虫害。
为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种子优劣、播种时间、播种质量、肥料水分、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在现实生活中种植时,要注意多方综合这些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保证玉米健康成长、高产。
参考文献
[1] 罗树凤.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新农村:黑龙江,,(24):191-192.
[2] 黎克毅. 玉米高产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农家科技:下旬刊,,(10): 57.
篇7:节水滴灌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使用节水滴灌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的产量,经过多次实验667 m2玉米产量在1 000.0~1 200.0 kg,有效地促进了国内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1 播种前的准备
首先,土地选择应坚持的原则是土地集中、便于机械作业、涂层要深、中等肥力。然后,深松30 cm,利用机械进行平整,保证地块无较大土壤颗粒。此外,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667 m2施加1 000.0 kg的农家肥,同时还要结合适量的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料。
2 播种
选择符合当地玉米播种要求的日期进行播种,并且集播种、施肥、除草、覆膜于一体一次性完成。667 m2玉米苗株数保持在3 800~4 000,播种重量维持在3.5 kg左右,每穴2粒种子,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不低于3 cm,不高于5 cm。在用机械进行播种时,要有专人进行观察,以保证机械作业保持均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完成上述工作后,进行主管道的铺设,让毛管与支管相连接,首次使用滴灌进行浇水时,要注意水量的控制,阀门的设置为2 hm2 1个,浇灌时间约为6 h。
3 水肥管理
3.1 滴水 滴出苗水的时间大都是4月下旬,6月中旬(拔苗期)进行第2水滴水,之后每隔10 d左右滴水1次,整个过程滴水9次左右。
3.2 施基肥 秋天翻地施肥标准为:磷酸二铵5.0~10.0 kg、58.0 kg钾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施加2 000.0~3 000.0 kg的优质厩肥或1 000.0 kg的纯羊肥作为底肥。
3.3 滴肥 从第2次滴水开始进行滴肥,每次滴灌施肥8.0 kg,玉米生长的全过程共滴肥70.0 kg。在抽雄至灌浆成熟期施肥量要增加,同时还要配施适量的磷肥和钾肥。
3.4 化学调控 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时,喷施50.0 kg左右的玉米健壮素,让玉米的株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其抗倒伏的能力,让玉米的授粉条件得到改善,最终实现增产的目的。
4 田间管理
4.1 苗期 放风、引苗、定苗要及时,并用湿土压严通风的基础部位。一旦出现缺苗情况,补苗或补种要及时跟上。之所以要进行管理,就是让苗更健壮,水分充足的地块滴管水量适当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
4.2 拔节期 这个阶段是玉米的根、茎、叶快速生长的时期,处于雌雄分化期,如果有旱情出现要及时滴灌,同时随滴灌施加20.0 kg尿素,为玉米获得丰收打下基础。
4.3 开花灌浆期 玉米在生长周期中需水的最高峰是开花期,此时刚好是夏天。灌水可以有效及时降温,对授粉和结实率非常有利。授粉后,若发现叶色呈现早衰的现象,要随滴灌进行施肥,施肥量为10.0 kg/667 m2。
4.4 适时收获 玉米外叶发黄10 d后,就会变得松散,玉米颗粒也会渐渐变硬、富有光泽,含水量低于26%,此时就可以收获。
4.5 后期地块处理 玉米收获后,要注意进行滴灌管和农田残膜的回收工作,尤其是残缺的薄膜要清理完全。把玉米秸秆放回田中,让土壤中的有机质进一步增加,提高土壤的肥力。
5 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用50%辛硫磷1 000倍进行喷雾,对粘虫和玉米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以施加50%多菌灵500倍液,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左右,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1 清除杂草 通常杂草是一些害虫卵的寄生场所和幼虫的食物来源。因此,一定要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可以有效断绝害虫食物的来源,尽可能减少虫害的发生。
5.2 诱杀成虫 一般害虫都有趋光、趋化的特性,把黑光灯用于羽化期可以达到很好的杀虫效果,不仅可以杀虫,还可对害虫情况进行检测,同时还可以设置糖醋液(6份糖、3份醋、1份白酒、10份水外加一份敌百虫)对成虫进行诱杀,对第1代虫量可以达到很好的抵御效果。
6 技术表现
在玉米种植中使用节水滴灌覆膜栽培技术,投入成本低,节省劳动力,由于玉米行间没有灌溉水,所以杂草有所减少,从而减少了除草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而且滴灌使土壤板结的情况得到大大缓解,土壤的柔软性较好,可以降低锄地次数,灌溉量和劳动强度均得到改善。土地节水、保水、保湿的情况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而且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其推广意义比较大。
7 结语
总之,采用滴水灌溉,土壤不会出现板结的情况,还能让锄地次数有效减少,让农民在田间灌水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量大大减少。节水滴灌玉米栽培技术,大面积的地块只需要很少量的水就可以满足需要,改变了以往粗犷式的灌溉,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篇8: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山区种植玉米出现高产高质的显著成果。基于此,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山区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它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1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农业生产在本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玉米产量的多少对于农民收入和农业水平有着较为直观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多方位关系的影响,不但包括各种自然因素,还包括人员配置、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生产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提高本地区的玉米产量与质量。
2 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
2.1 地膜不透气、不透水 在将地膜进行覆盖后,要保证土壤和大气之间分隔开来,避免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促进地膜内部循环,保持内部的土壤湿润。当外部的水分进入时地膜可以对内部环境进行保护。
2.2 保持土壤水分 在使用地膜之后,温度得到极好的控制,也能够使得覆膜内部土壤湿润,利于种子的根部发展。地膜覆盖之后容易出现缺水的情况,所以,要把握好浇水的时机,避免因为缺水导致产量减少。
2.3 改善土壤结构 使用地膜进行覆盖后,地膜内部的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迅速,农作物更好地吸收营养,所以,营养使用比较充分。地膜也避免了土壤板结的情况出现,所以,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导致盐碱地的出现。
2.4 提高光合效率 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之后,农作物吸收的光亮比使用前高最少3~4倍,中下部的叶子吸收的反射光要多12.00%~14.00%,光合作用强度增加13.50%~46.80%,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也要多5.00%以上,由此看来,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2.5 加速玉米生长发育进程 使用覆膜技术之后,玉米出苗早,成熟快,根系比较发达,覆膜下的根长度增加8.34%,有效穗数增加16.00%,穗粒数增加110粒,千粒质量增加41.1 g,穗长增加2.3 cm,所以产量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2.6 抑制杂草 使用地膜之后,内部温度在晴天时往往可以达到50 ℃,一些杂草会直接枯掉,所以,再配合除草剂可以大大的降低杂草的生长。
3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使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在播种前首先要对地域进行选择,土层较深,土壤较肥沃、富含各种有机物质的缓坡是最好的玉米种植基地。土壤要进行精耕细作,深耕土地,将石子挑拣出来,一些杂草可以作为营养元素,将土壤进行粉碎,将土地表面进行平整操作。其次,选择优质的种子,其中杂交的玉米种子是第一选择,它们的生产潜力比较大,生长周期长,所以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可以实现产量的提升。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 d,将种子中的水分进行蒸发,促进种子中酶的活力。最后,对地膜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要保证地膜的增温、保墒、保肥的效果。
3.2 播种覆膜 昭阳区山区玉米种植时往往是带状方式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种植方式。在播种时,要严格注意播种的时刻,播种的密度和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中,一方面要对种子发芽的`温度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要对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确保温度和水分都符合种子的发芽需求。玉米种子的品种不同,密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是使用平口耙将一些杂草树枝或者是石块进行排除,并且要将垄面填平,对种子喷洒除草剂,然后将地膜覆盖在上面。覆盖时,不管是采用人工覆膜还是机械覆膜,必须注意将膜拉紧,密封四周,膜面距离最少为35.0 cm,保证地膜内部的温度和光照符合标准。昭阳区的降雨量比较大,大多数时候都是阴雨天,必须做好沟渠的排水工作,避免因为积水而导致地膜破裂。
3.3 田间管理 在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进行研究后发现,使用这种方法的玉米苗在幼苗期的生长速度快,并且出苗很集中,所以,必须把握好破膜的时机,准确进行放苗,避免因为天气温度高而导致的烧苗现象,如果在破膜过程中发现缺失,就必须进行补种,保证全苗。使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禾苗生长速度很快,所以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分蘖,必须及时进行定苗,去除掉玉米幼苗的多余分支,促进幼苗的生长态势良好。在玉米的拔节孕穗期,玉米需要的营养元素较多,生长速度快,是玉米生长状况的决定性时期,所以,在此阶段,如果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促进玉米品质的上升和产量的提升。在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时,受到地面温度的提升影响,各种微生物在地膜内部活动比较频繁,对于玉米的生长极为有利,如果此刻对它进行追肥,那么就会出现更大的产量提升。在昭阳区山区开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一方面,要对玉米的倒伏情况进行预防和制约,避免玉米出现倒伏现象;另一方面,要对玉米的各种虫害进行防治,针对经常出现的地老虎、
篇9:玉米早熟高产栽培与密植技术农科论文
玉米早熟高产栽培与密植技术农科论文
1、精细选地、整地
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排水的地块。早春灭茬并搂净所有根茬茎叶,于4月15~20日进行三犁川打垄。
2、科学施肥
玉米增产潜力大,需肥量高,所以一定要测土配方施肥。一般公顷施肥45%含量复合肥100kg,64%二铵300kg,硫酸锌40kg,硫酸钾50kg,尿素300kg。其中200kg尿素作追肥,50kg作口肥,其余一次性作底肥深施。
3、选用高产耐密品种
经过近几年来生产实践经验,利民33、农华101、郑单958、吉东6、高玉8等品种,具有超密、中密、结实性好、种子拱土能力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等诸多优点,这些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将对我乡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持续增产、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4、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
实践证明,玉米“高光效”和“4:2空”的种植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和光能利用率,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可使玉米增产12%左右;而“4:2空”便于机械打药和机械收获,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4:2空”种植模式为种4垄空2垄,将空2垄的株数调到4垄上,每公顷保苗株数不变。
5、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5.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指从小苗出土到玉米拔节阶段。这个时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主要的管理措施有:查田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5.1.1查田补苗
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因素,特别是现在应用的单粒播种的品种,常使玉米出现一定比率缺苗、断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在玉米小苗出土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缺苗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5.1.2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分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的营养条件;消灭杂草、防止草荒,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苗期进行3次中耕,第1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时进行,深度3~5cm;第2次在定苗后,幼苗30cm高时进行,深度为7~8cm;第3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cm。应遵循“头遍不培土,二遍少培土,三遍地起大垄”的原则。化学除草:
播后出苗前,当杂草过多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在玉米5叶一心前在玉米5叶1心前每公顷用烟嘧磺隆1000mL加阿特拉津mL加2,4D丁酯200mL兑水600kg喷施。或者每公顷使用异丙草莠1500mL兑水750kg喷施。
5.2拔节期孕穗期田间管理
主要管理措施包括:追肥、去蘖除弱。
5.2.1追肥
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这个时期是玉米需要养分和水分的高峰期。根据地力的.高低进行适量追肥。一般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00kg。
5.2.2去除丫子
玉米的丫子一般不形成果穗,所以应将丫子及早除去以减少养分的无效损耗。去除丫子要及时、认真,以防损伤主茎和根系。在去除丫子的同时还应该加强中耕培土。大喇叭口期前后应拔除不能结果穗的弱株。
5.2.3防治玉米螟
玉米小喇叭口期(8~9片展开叶)或大喇叭口期(12~13片展开叶),选用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U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2g,或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U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g左右。
5.2.4合理浇水
此期需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65%~70%时浇水。
5.3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的管理目标是:防止茎叶早衰、促进灌浆、增加玉米籽粒重。主要措施包括:排除内涝、隔行去雄、去除空秆和病株。
5.3.1及时排除内涝
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涝死。
5.3.2去雄授粉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改变养分的运转方向,将更多养分供给雌穗生长需要,改善玉米群体通风状况,提高结实率,一般增产8%~12%。
去雄可每隔一行去掉一行雄穗,也可以每隔两行去掉两行或一行。但要注意边行不能去雄,山地、小块地不去,阴雨天、大风天不去。去雄时不能带叶,否则会造成减产。
5.3.3割除“空秆”,去除病株
空秆植株严重影响通风透光,与正常植株争水争肥,要及早彻底割除。病株既不能构成产量,又白白耗费养分,而且还能传播病害,必须除去。
6、实行化学调控
在玉米6~8叶期公顷使用奇迹1000mL,二氢钾500mL,生根王50mL,加水300kg进行叶面喷施,11片叶时喷施矮壮素一次,可使玉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节间缩短,降低株高,提高抗风抗倒能力,增产15%左右。
7、科学防治病虫害
预防玉米螟和玉米大斑病,可在8~9片叶喇叭口期公顷用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300mL,加享苗500mL兑水300kg进行茎叶喷施。当有粘虫发生时,每公顷用5%高效氯氰菊酯600mL和乐果600mL兑水300kg进行叶面喷施。
8、抗旱排涝
玉米一生中需水量很大,每生产1kg玉米,约耗水600kg。因此,遇旱时应及时浇水或喷施叶面肥以减少水分蒸发,补充营养,提高抗旱能力。遇涝时要挖排水沟,减轻水涝危害,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9、适时晚收
适时晚收也是玉米增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晚收可使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一般公顷增产500~600kg。
参考文献
[1]金瑞华,鲁素云.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86.
[2]余松烈.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上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3]邰连春.玉米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篇10:春玉米全膜双垄面集雨沟播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春玉米全膜双垄面集雨沟播种植模式试验初报
通过试验研究: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种植模式玉米出苗早,生育期短,成熟早;土壤水分利用率高,节水能力强,弥补了播种期和开花期的`水分不足;玉米的茎粗、穗粗、穗长增加明显,行粒数增多,秃顶率减少;粒大粒重、品质好、产量高.该种植方式适宜于渭北旱塬地区示范推广.
作 者:王喜元 闫武斌 闫会萍 作者单位:陕西省麟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21500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S5 关键词:春玉米 全膜双垄沟 最佳播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