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哥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有趣的角数学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有趣的角数学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角数学日记

篇1:有趣的角数学日记

一、认识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5、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7、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有趣的角数学日记

篇2:角的数学日记

今天,我正在复习数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复习旳怎么样了?”我回答说:“没问题。”妈妈接着问:“那我考考你行吗?”“当然可以了。”我跃跃欲试旳回答。妈妈马上说:“你能用三角板画出一个135°旳角吗?”我心想,我会用量角器画角,但是让我用三角板画,我还真没画过。妈妈见我没出声,就说:“你好好想想吧!”突然我脑子里一亮,我想到,等腰三角板旳一个角是45°,在找一个直角拼在一起不就是135°了吗。

我马上动手画,妈妈一见说:“嗯!做得很对,你还能画出75°、105°、120°、150°旳角吗?”我自信旳说:“没问题。”接着我又利用两个三角板旳90°、60°、45°、30°分别把这几个角画出来了。妈妈见我都画对了,夸奖我说:“看来你这部分旳知识学得很好,知道灵活运用。今天,过关了!”我高兴旳跳起来说:“噢!可以出去玩啦!”我高兴之余想,幸亏我想起了运用三角板旳各个角,否则今天就完了,以后遇到题还要再多动动脑子,才可以。

篇3:角的数学日记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来到了角的王国,来到那里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角,有直角,锐角,还有钝角。看它们在一起快乐得生活着。

在那里直角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可以组成很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是也别小看了那些锐角和钝角,比起直角一直挺直的背,锐角和钝角就轻松多了,随着它们背的变化组成了许多大大小小不同的角。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这些奇怪的角,比如说我们学习用的书本,课桌,还有黑板等等。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我们的好朋友《角和直角》吧!

有趣的角数学日记(推荐10篇)

篇4:有趣数学日记

课间休息时,我们班的“小博士”小文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她们至少有几个人?”小军说:“这还不简单!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所以应该有2+2=4(人)。”

小文摇摇头说:“不对,谁还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对我讲过一道类似的题目,是问两个爸爸两个爷爷,我就说:“我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小林是妈妈的女儿,所以这里有1个女儿,1个妈妈。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这里也有1个女儿,1个妈妈。

反过来想,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至少有3个人。”大家听了都说:“你真会动脑筋。”

对于广大小学生们,寒假就应该是快乐而又充实的。希望为您提供的小学三年级寒假数学日记,能切实的帮助大家做好寒假学习计划。

有趣数学日记

篇5:日记:有趣的数学

日记:有趣的数学

我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是决不会罢休的。

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家完成了作业。闲着无聊就打开了电视机,刚一打开,画面上出现了几位警察叔叔正在勘察现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只留下了一串脚印,量出脚印的长是25厘米。我知道这是一个侦破片,我对这类电视比较感兴趣,就接着往下看,在案情分析上,一个干警叔叔说:“根据脚印的'长,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172---175厘米。”这另我匪思所夷,可爸爸不在家,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来到公安局准备请教那些专业人员,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要找的人。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进网吧查资料。

进了网吧,我迅速地查找资料,查了好久,终于在一个网页上找到了答案,身高与脚长的比是7: 1。由脚印长25厘米就可知道身高约175厘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这段时间正好在学习比的知识,这就吸引了我继续往下看,结果发现了人体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

1.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

2.脚长和拳头的周长之比是1:1

3.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

4.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

5.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

6.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

……

回到家,我莫名其妙地被臭骂了一顿,原来爸爸妈妈知道我进了网吧,气得要命。不过这顿骂挨得也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人身体上许多有趣的比。

篇6:有趣的数学日记

在数学王国里,约等于和小数点是堂兄弟,约等于是堂哥,小数 点是堂弟,由于有了小数点,约等于便很少用了,所以,约等于便嫉妒起小数点,并把小数点绑架了。由于小数点不见了,数学王国便乱套了,比如,3.4 变成了 34,1.0001 变成了 10001! ,人们也纷纷向数 学王国投诉,说: “面包由 3.41 元变成了 341 元,打印从 0.31 元变成 了 31 元……” ,这时,约等于便自告奋勇地跑到国王前,说让充当小 数点的位置,国王采纳了这个建议,但约等于上任后不久,又有人来投诉了: “有个国王要打某个敌人目标,距离是 1345.63 千米,用约 等于算就是 1346 千米,不但没打中,目标反被对方击中了,要在床 上养伤一个月!,所以国王便把约等于辞掉了。约等于看自己不但没 ” 有把事情办好,反而办砸了。便把小数点放了出来,小数点便去国王 那告状,国王便把约等于送入了监牢,约等于在监牢里感叹到: “叹, 真是自食其果呀! ” 其实约等于并不是没有用,约等于也可以补上小数点不足的地方呀,比如:0.31 可以约等于 0.3 元,没有了那一分钱,人们就好给钱,好找钱了,所以小数点和约等于同样重要,都是缺一不可的。

篇7:有趣的数学日记

生活离不开电,我们家每个月都要交电费。听妈妈说每度电是 0.69 元,我们家每天大约用电 6 度,那么 0.69×6=4.14 元,我们家一天 的 电 费 是 4.14 元 。 春 节 我 们 回 家 乡 11 天, 节 约 的 电 费 是: 11×0.69×4.14=31.41 元。哗!回家乡 11 天可以节约电费 31.42 元。 我 们 家 一 个 月 的 电 费 是 4.41×30=124.2 元 。 一 年 的 费 用 是 124.2×12=1490.4 元。 哇!我们家一年电费已经一千多元,要节约用电才行。

篇8:有趣的数学日记

人们常说“数学是个宝,错过就得惨”,其实,我也不例外。

我最喜欢数学了,它使我们知道了有些题不能很死板的去计算,懂得了方法做起来可就易如反掌了。就说“积的变化规律”吧!记得老师教过我们:

一、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于a,积也乘或除于a。如:“8×4=328×12=?”这道题把4扩大了3倍,那么积也要扩大3倍,就是32×3=96,积等于96。

二、一个因数乘b,另一个因数除b,积不变。如:“8×4=32(8×2)×(4/2)=?”这道题把8乘了2,把4除了2,积就是16×2=32不变。

三、一个因数乘于c,另一个因数乘于d,那么积就乘于(c×d)。如:“8×4=32(8×3)×(4×2)=?”这道题把8乘了3,把4乘了2,那么积就是32×(3×2)=192,积是192。

学习了以上的`这些内容,使我对数学更加地了解了,也使我更加地喜欢数学了。因为数学是那么的有趣,一点都不干燥。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灵活。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有趣的数学日记

篇9: 有趣的数学日记

课间休息时,我们班的“小博士”小文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题目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她们至少有几个人?”小军说:“这还不简单!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所以应该有2+2=4(人)。”

小文摇摇头说:“不对,谁还有不同的答案?”我突然想起爸爸对我讲过一道类似的题目,是问两个爸爸两个爷爷,我就说:“我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小林是妈妈的女儿,所以这里有1个女儿,1个妈妈。妈妈是外婆的女儿,所以这里也有1个女儿,1个妈妈。

反过来想,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至少有3个人。”大家听了都说:“你真会动脑筋。”

对于广大小学生们,寒假就应该是快乐而又充实的。希望为您提供的小学三年级寒假数学日记,能切实的帮助大家做好寒假学习计划。

篇10: 有趣的数学日记

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上,高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出了一道思考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场足球赛售出40元、60元、80元的三种门票共500张,收入29500元,其中40元和60元这两种门票的张数相等。请你求出这三种门票各售出多少张?

出完题后,高老师平静地说:“同学们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昨天我们用假设法解决过‘鸡兔同笼’的问题。现在请大家认真仔细的分析这道题,看能不能再用假设法找到解决这道题的最佳方法。”

高老师话刚讲完,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我一边读题,一边分析……有了题目中给出“40元、60元门票的张数相等,”所以可以把40元和60元的门票都看作(40+60)÷2=50(元)的门票,那么假设这500张门票都是50元的门票,应收入50×500=25000(元),比实际少收入29500-2500=4500(元),这是因为每把一张80元的门票当作50元,就少了80-50=30(元),所以80元的门票有4500÷30=150(张),由此可以求出40元和60元的门票数是(500-150)÷2=175(张)。

我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了高老师听后,高老师满意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道题周兢在关键条件中找准了突破口,用合理的假设法准确的找到了解决这道题的方法来,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其实用假设法解题就是将题目不同的条件,假设成相同的条件,并由这种假设推导出某种结果,然后再与题目进行比较,找出差别,这种差别正是由于假设引起的,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